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文学创造构思

文学创造构思

发布时间:2021-07-12 15:45:38

❶ 文学创作中有哪些基本的构思原则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上承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下接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构专思阶段可属以说是从观念上实现或基本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目标,为物化阶段准备好可以下锅的“米”。
在构思阶段,需要掌握的主要问题是作家进行艺术构思时内在心理机制和构思的基本方式。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从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看,其心理机制有共同之处: (一)回忆与沉思 (二)想象与联想 (三)灵感与直觉 (四)理智与情感 (五)意识与无意识 二回忆和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等。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进行再度体验。

❷ 什么是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内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容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❸ 什么是写作构思

构思就是谋划布局。
简而言之,构思要整体思考文章,创造出抽象思维的成果--主题意蕴(主题是外来词,而在我国古代一直被称为“意”)及其表达方式。它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这是构思的前提所在,也就是收集材料,不管是从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还是从生活经历中的观察和体验而得到。构思建立在对客观而又全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的坚实基础之上。
2.创造性。这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是最显著的特性。文章写作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文章都是一种或大或小的创造,主导思想或者主题意蕴都不应该与其他文章相同。构思的创造性体现在它的主要成果主题意蕴上。在笔者看来,构思的创造有大中小三级。最大的创造是原创,这是个性化、独创性都极强的创造。一般的创造是创新,这是在既有主题意蕴上的改造和革新。最简单的创造是新颖,是在形式上或者某些次要方面不同于众。要想构思中灵感泉涌而出,首先要从人生观的根本上着力,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观,还要开发想像力,学习科学新方法。
3.总体性。这是构思的气魄所在。构思,一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思考,二是在中国和世界的宏观背景中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逐步进入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灵大宇宙去引爆灵感。
4.指导性。这是构思的功效所在。构思的作用是对整体文学创作及写作活动起到指导、观照的作用。构思的成果主题意蕴将成为整个活动的核心,并不断现身。
一般记叙文不怎么讲究,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讲究布局的是散文、小说。

❹ 文学作品的“艺术构思”,具体指什么啊在文章中,从何种角度应该如何论述

作家通过观察生活总结生活后,进行艺术想象,翻译自已观察的结果,同时剔除三伪文学成分的思维活动,称为文学创作的艺术性构思。

❺ 为什么说构思阶段是文学创作中最困难的阶段

构思阶段开始先要组织整个故事,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很久的过程。接下来,要思考怎么安排故事的顺序,怎样让故事充满悬念,吸引读者,让故事有看头。
所以,构思阶段是整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步骤,花的时间最多,也是最困难的。构思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学创作给人的感觉,关系到文学创作的成与败,它如果构思得好,可以挽救一篇坏的文章。一样的,如果构思得不好,则可以毁掉一篇很好的文章。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❻ 文学构思

平时积累的些许个人心得体会,不一定合用,算是抛砖引玉吧:
文学构思的突破

构思犹如闪电,产生在一个洋溢着思想、感情和记忆的意识里。当这一切没有达到那种必然放电的紧张阶段以前,都是徐徐地,逐渐地积累起来。那个时候一到,这个被压缩,还稍微有些混乱的内心世界,就产生闪电——构思。

文学构思突破的几种形式
(一) 意念式
它常常是作者大量积累了生活材料之后,并确定了题材范围许久,但等于没有一个意思能使整部作品升腾起来。这时,常常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念,一下子就能使作品的思想含义深刻得多,其艺术感染力也随之剧增。
如甘铁生的《人不是含羞草》,写的是一群待业青年奋斗的故事。这题材许多人写过,但它却有感人至深的地方,除了文章所含的生活韵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些奋斗青年的“意念”——人,不是含羞草。因为含羞草在中国是草,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可长成参天大树。有人说,中国不利于人材的发展,作者却说,人,不是含羞草。
恰恰是有了这个深刻的意念,使人读来在背景的冷调子里感悟到一种昂扬的奋斗力量。
(二) 点睛式
我国古典文学中常出现此类具有艺术突破的作品,内中妙语,顿使作品焕发光彩。
如《聊斋志异》的《鸽异》,写了一个酷爱鸽子的悲剧故事。
故事先写一张姓公子养鸽种类繁多,接着进入情节,某夜一白衣少年翩然而至,看过张公子的鸽子后,领他到家看鸽,那都是绝世罕有的珍品。再三乞求下,张公子求得一对。这鸽,皮肉晶莹,通体若无隔阂,脏腑可数。回家视若珍宝,精心哺养。一天,父亲一做大官的朋友问他:“畜鸽几许?”退而思其言,疑其要,。心矛盾之极;给又不舍,不给又恐得罪父友、大官。最后把那对白鸽“笼送之,自以为千金不啻也。”张公子甚得意,可那官连一声“谢”也没有。几天后,张公子忍不住问:“前禽佳否?”大官答曰“亦肥美。”原来大官把那鸽给吃了。
点睛之笔在“亦肥美”三字。“亦肥美”不亚于一出悲剧对人心灵的震撼,使作品飞腾起来。这三个字把张公子爱鸽成癖的痴情、白衣少年托付骨肉的深情通统击个粉碎;把一个不学无术、贪婪嗜食、摧残美好的老昏官形象赤裸裸地活现于纸上。
当然,这点睛之笔要在关键时刻才奏效,如没有对张公子爱鸽成癖的阐述,没有对白衣少年仙鸽珍异的描写,没有对张公子在大官索鸽时内心矛盾冲突的刻画,当“亦肥美”三字出口时,会有如此强烈的悲剧效果吗?
(三) 关目式
所谓关目式,是戏曲中的用语,是指贯穿于戏曲始终的小道具。
欧. 亨利的短篇《最后一片叶子》,细节运用上有精湛独到的匠心。
一个病入膏肓的姑娘,绝望地看着窗外秋风中的藤架说,她的生命将随最后一片藤叶的飘落而结束。然而一天天过去了,藤架上有一片叶子任凭寒风呼啸,却始终没有落下,姑娘的眼中燃起了希望之火,病也渐渐好转。她与那片最后的藤业一起,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小说妙在结尾:当姑娘赞美最后一片藤叶的生命力时,朋友告诉她,那片叶子是一位画家用彩笔画上去的。
这出乎意料的一笔,使得“藤叶”这一细节在全篇之中占据了无比重要的地位,达到了浓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欧. 亨利式的结局”
(四) 动作式
动作,一种戏剧术语,早在纪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动作,他甚至认为动作与情节是同义语。
如妥思托耶夫斯基的《白痴》中有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烧拾万卢布。娜司泰谢当着一群上流社会的贵族、商人、官吏,把自己卖身的十万卢布轻蔑地抛进了壁炉。所有的人都疯狂地看着那捆燃烧着的巨款,就象在灼烧自己的心一样。
无独有偶,中国古典小说《杜拾娘》中,杜拾娘怒沉百宝箱,也是靠动作调动起整篇作品的情绪高潮。杜拾娘与李甲性格的发展和完结,没有“怒沉”这一动作,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五) 剧增式
在文学创作中,有一种与“突变”正好相反,它先预示出一种细微或小小的证候,然后或在结尾或在高潮时突然以同类现象的剧增而对读者或观众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民间故事:一县官疯狂压制人民,甚至明令禁止人民点灯。一男子因违令而被投入监狱。其妻哀求县官欲探狱。县官说:你在风雨之夜秉烛从家徒步到监狱,如蜡烛不灭放了你夫,如烛灭就砍了你夫。这妻子在风雨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点燃的蜡烛艰难地向前挪进。然而蜡烛却在监狱的大门前被风吹灭了。县官残忍地杀害了她的丈夫。这下把全城的百姓都激怒了,人们高举火把,形成一片火海,杀进了县衙。
故事开头不许点灯,全城是一片黑暗,至秉烛探监,一点幽幽烛光在黑暗中移动,忽然烛光一灭,徒然变成一片火海。这就是从一点烛光到一片火海的剧增。
(六) 巧合式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因而在生活中本不相关的,在文学作品中却可“巧合”。文学构思利用了这中巧合,以此牵动全局,也生就了无尽的趣味。但以巧合为构思,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往往给人一种虚假的、缺乏真实的感觉。
文学构思的方法,是大海汹涌的潮头,每一次涌起,形态绝不相同,但当它以澎湃的激情撞击礁石的时候,就显出其壮美的天性。
讲究文学构思的作品,常不以情节的离奇取胜,作者也偏重于从日常平凡淡泊的常事中探寻出文学的韵味。
试想:一片藤叶、一方手绢、一点烛光、甚至三个字,有什么神奇之处呢?然而它们却在作家尚处于昏沌的状态时,象一团火光、一道裂破长空的闪电,刷地照亮了所有的材料,赋予形象以生命,给予作品以飞翅,将思想内涵推向艺术的升华境地。

❼ 文学创作的原则包括

符合当前价值观的思想,并且还要了解当前读者的主流信息,读者的需求等。

❽ 论述文学创造的过程

过程
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3、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5、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
6、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❾ 简析文学创作培训中如何构思转化

我觉得培养转换思维是思想意识的一种改变

❿ 文学创作研究过程及感

多经历一些东西就走感触了

阅读全文

与文学创造构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