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古代指南针的发明故事

古代指南针的发明故事

发布时间:2021-07-12 15:25:29

⑴ 指南针的历史故事,50字的,谢谢,好心人!

汉以前古人把磁抄石写成袭“慈石”,是慈爱石头的表达。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两个棋子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两个棋子有时吸引,有时排斥。

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1)古代指南针的发明故事扩展阅读

指南针的发明历史:

从司南到指南针的过渡形式是指南鱼。指南鱼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时崔豹著的《古今注》上。北宋仁宗时,由曾公亮主持编著的《武经总要》中介绍了指南鱼的制作方法和使用:

用一薄钢片剪成鱼形,约长二寸,宽五分,肚皮部分略下凹,把它放到炭火上烧到通红取出后,让鱼尾正对北方,并略下垂,蘸水冷却,铁片就在地磁场中被磁化。

在西方16世纪才发现地磁倾角(1544年德国人哈特曼发现),1600年英国吉尔伯特著作中才记载了红热铁棒在地磁场中冷却磁化的方法,比我国晚了500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指南针

⑵ 古代人民发明和应用指南针的故事

一、发明:

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记载了地磁偏角,说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磁化成为磁针,可以指南,而常微偏东,并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

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

二、应用:

1、宋军中配备指南鱼,是将薄铁叶剪成鱼形而磁化,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

2、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即罗盘。

3、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4、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 当时有一部有名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其中说:行军的时候,如果迂到阴天黑夜,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方向。

(2)古代指南针的发明故事扩展阅读

古代指南针(司南)的深层含义:

第一层:刻上八卦磁体方位,寓意:统阴滋阳。

第二层:地盘(方向中心),寓意:投之于地。

第三层:二十四个深受方位,寓意:全受各谚。

第四层:勺头(指向北方),寓意:其柢指南。

第五层:勺肚(头堪中央),寓意:外壳里柔。

第六层:地盘圆圈的大中心,寓意:方地圆天。

第七层:匙子(调羹及勺),寓意:匙把勺动。

第八层:勺柄(指向南方),寓意:司南之杓。

第九层:十二个地支官组合,寓意:生地肖支。

第十层:各十个十天干合成,寓意:天干五味。

第百层:三十五个星宿连值,寓意:星月已日。

第千层:跪坐方面叠层地盘,寓意:跪求方圆。

⑶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你知道哪些名人成功的故事与指南针有关吗请一次列举出来

哥伦布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利用了指南针完成了航行。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

特立尼达等岛。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

(3)古代指南针的发明故事扩展阅读:

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⑷ 古代人民是怎样发明指南针的

指南针又称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件组成,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⑸ 指南针的发明者

指南针的始祖——司南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回样子象一把汤勺,答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⑹ 有关指南针的发明历史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出现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底部光滑,可以在平滑的铜质或木质的“地盘”上自由旋转,等它静止下来,勺柄就会指向南方。人们管它叫“司南”。
大约在北宋初期,我国古人又创制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鱼用一块薄钢片做成,形状像鱼,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宋代还有用木头做的指南鱼和指南龟。木指南鱼是用木块刻成的,鱼腹里放入一块磁性强的天然磁石,用蜡封好,在鱼口插入一根针,此鱼就能指南了。指南龟的制法和原理与木指南鱼基本相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指南针指南“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第一次发现,磁针虽然朝着南方,但不是指的正南,而略有些偏东。这就是磁偏角现象,它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磁极与地理的南北极不重合,略有些偏差。这一发现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在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有磁偏角存在,比我国沈括晚了400多年。
据史料记载,东汉的张衡发明过指南车。指南车上装有非常复杂巧妙的机械。它的中央是一个大平轮,木头人就竖立在上面,在大平轮的两旁,还装有很多小齿轮,如果车子向左转,右边的车轮就会带动小齿轮,小齿轮再带动大平轮,使大平轮相反地向右转。于是,木头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故事

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唐代堪舆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或者蝌蚪形铁质指向器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
活动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山西堪舆家丘延瀚,被后世堪舆家推崇为堪舆术三针(正针、缝针和中针)中最早出现的正针法的创始人。明代雅好科技的宁献王朱权则在其《神机秘籍》中说:“针法古无所传,自昔玄真始制。”玄真即唐代浙江金华道家张志和(约730—约810年),他的道号叫玄真子,所著《玄真子》十二卷,残存三卷。从这残卷中知道他颇好物理,但未找到与指南针或针法直接有关的记载。然而,这个道号不禁使人联想到旧题晋崔豹所作的《古今注》中把蝌蚪称为“玄针”。其文曰:“虾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针,一曰玄鱼,形圆而尾大,尾脱即脚生。”十世纪时马缟的《中华古今注》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项记载似乎把磁针与指南鱼的发明和应用从形状和性能上联系到了一起。
关于指南鱼的制备方法,见于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资料编撰的《武经总要》。《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载其法曰:“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种方法利用地磁场使铁片磁化,并知道鱼形铁片微向下倾斜对磁化有利,实际上已发现近代科学中所谓的磁倾角的影响。使用时,指南鱼浮于水面,与水浮磁针的原理是一致的。
水浮磁针的制作方法首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四,其文曰:“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这种方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钢针磁化法,经过沈括之手公布于世,有力地促进了磁针在堪舆和航海两大领域中的应用和普及。指南针进入到实用磁针的阶段,对装置方法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沈括全面研究和比较了“水浮”法、置“指爪”法、置“碗唇”法及“缕悬”法的优缺点,认为“缕悬”法最佳。“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现代磁强计中悬挂的小磁铁,就采用了此相似的方法。磁针指的精度,与司南及指南鱼不可同日而语,故磁针的发明,很快导致了磁偏角的发现。
五代乱世的《管氏地理指蒙·释中第八》曰:磁针“体轻而径所指必端应一气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较轩辕之纪,尚在星虚丁癸之躔”。轩辕黄帝时代的磁偏角,作者以为尚在“星(午)虚(子)丁癸”方向,而当时“针指坎离定阴阳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偏角变为南偏东15°。
由于堪舆术的神秘性,中国唐宋堪舆著作在流传中又相互影响,有所增删,要从众多早期堪舆著作中理出磁针、磁偏角以至罗盘的发明、发现年代,诚非易事,然而,北宋司天监杨惟德于庆历元年(1041年)奉命编撰的相墓大全《茔原总录》卷一位磁偏角的发现订定了下限。书中说:“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这里明确地记载了“丙午针”,即后世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所说的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在西方,直到13世纪才知道磁针偏南。1429年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年)横渡大西洋时, 正式测到磁偏角现象

阅读全文

与古代指南针的发明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