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出完美的电梯球
站位:使用直线站位,球与球门呈直线,踢球者站位与这条直线大概20~30°。后退6步。这样在助跑的时候是4步,是最舒服的(初学者可以助跑更短些,因人而异)。
助跑:速度慢一些,右腿发力,助跑后第4步出脚(右脚踢法,左脚踢法相反)。
支撑腿:一定要踏实,离球大约一脚宽度。
触脚点:脚弓靠下一点,与大力射门触脚点相似。
电梯球,是足球比赛中一种进球技巧,与落叶球、香蕉球有本质的区别,特指运动员使用脚背内侧发出旋转很小,但是球到球门前突然变线下坠的“S型”任意球。擅长这种踢球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哈斯勒、阿尔贝蒂尼、儒尼尼奥、皮尔洛、C.罗纳尔多、德罗巴、大卫·路易斯。标准的电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奥发明,但电梯球这个词最早由米兰体育报在2012欧洲杯期间提出。
Ⅱ 谁发明了电梯球
电梯球的来源
安切洛蒂概括其中特点:“刚出发时好像很美,有弧线,但到了中途下坠特别快。整个弧线都不高,门将都反应不过来。”《米兰体育报》把皮尔洛的任意球称为“电梯任意球”,“迅速升到六楼,却又急速降到一层”,够形象了。球都是从人墙这一边飞过,奇门蒂、帕奥莱蒂、西奇尼亚诺三个牺牲者,都没有反应,看着皮球进网,感到吃惊。有人说皮尔洛这种方式像里昂的小儒尼尼奥,安切洛蒂首先就不认可:“儒尼尼奥罚球部位几乎到了脚踝,皮尔洛没有,这完全是他的方式。”
“皮尔洛的任意球很怪,我看到皮球飞向我的左边,我试图向这一侧移动,但它突然变向,从我的另一侧飞进了球网。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提前移动……”莱切门将西奇尼亚诺在被皮尔洛的任意球攻破了球门后这样说。本赛季皮尔洛频频通过直接任意球破门,人们开始研究他的任意球,有人认为与皮球上气门心的摆放朝向有关,有人认为与比赛用球有关,还有人认为与脚触球的方式有关,实际上高水平的任意球来自苦练,皮尔洛自己则透露,他认真观察过巴乔和小儒尼尼奥的任意球。
Ⅲ 足球比赛中的电梯球是怎么踢出来的
电梯球,是足球比赛中一种进球技巧,与落叶球、香蕉球有本质的区别,特指运动员使用脚背内侧发出旋转很小,但是球到球门前突然变线下坠的“S型”任意球。擅长这种踢球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哈斯勒、阿尔贝蒂尼、儒尼尼奥、皮尔洛、C.罗纳尔多、德罗巴、大卫·路易斯。标准的电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奥发明,但电梯球这个词最早由米兰体育报在2012欧洲杯期间提出。
足球状态:球很快地呈斜线往上飞,又以更大陡度急坠,好像电梯急上急下。
踢法解释:
1、脚几乎全部都作用在往前的动能上,皮球凌空瞬间获得高速,所以一开始高速直线前行。
2、皮球是一个球体,和周围气流形成流线型接触,会造成紊流或者湍流,就是旋转的气流,使皮球忽左忽右或忽上忽下。
3、最后以更大的陡度急坠,好像电梯一样急上急下。
原理:马格努斯效应(涡街理论)
速度越快、球体直径越小、晃动频率就越高,所以在球急速运动时,它在气流中有一定摆动,有点飘忽不定,就是所谓涡街作用。
转
Ⅳ 同为中场大师,怎么比较齐达内和皮尔洛两者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在世界足坛的地位,无疑齐达内比皮尔洛的声誉和名气大。从流行的大数据角度比较,皮尔洛也是远远不如齐达内,皮尔洛只能说是欧洲或意大利国内的顶级球员,而齐达内到退役的时候已经是家喻户晓,当然这和他在06世界杯决赛上的”冲冠一顶“密不可分,博得了“铁头功”十分的美誉。
安德烈亚·皮尔洛(Andrea Pirlo),1979年5月19日出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是一位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2015年7月2日,效力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的纽约城队 。
个人荣誉
2006年世界杯金球奖第三名(铜球奖)
技术特点
短传精确到毫厘之间,长传也同样百步穿杨,技术细腻、优雅、举重若轻,靠的不是强悍的身体,不是炫目的动作,而是智慧和洞察力。
看家绝技
落叶式任意球
人物总体评价
皮尔洛远射能力手术刀般精准,被意大利媒体称为意大利足球的国王,而西班牙世界体育报则将他称作足球场上的达芬奇。安德烈亚·皮尔洛是罗伯托·巴乔之后意大利足坛最令人信服的天才,组织能力、得分能力、定位球能力样样精通,皮尔洛的全面性令人惊叹。很多球迷批评皮尔洛球风偏软,不适合后腰位置,但安德烈亚·皮尔洛防守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更难能可贵的是皮尔洛有着出色的领袖气质,职业生涯初期的颠簸流离使他的意志无比坚强。
Ⅳ 那些落叶球和电梯球怎么踢哪高人指点下!
当用力踢皮球的中心部位时,它就会朝一个方向飞去,当靠近球门时会突然下沉,就如一片枯叶从树上落下,被人们称为“落叶球”。 落叶球的发明者是巴西的迪迪,而世界比较著名的落叶球专家无疑是AC米兰的阿尔贝蒂尼,现役是意大利的皮尔洛,和巴西的小儒尼尼奥 曾经有意大利的专家研究过皮尔洛的射门 得出的结论是: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射门时踢中打气孔,使气孔有微量的气透出,而球在旋转中,所以出现左飘飘右飘飘的情况。 但可以从很多地方得出这个结论绝对是错的。 1、没有任何球员会那么准,特意踢中气孔 2、即使是任意球应该不会特意摆设那气孔,也不会每次精准地踢中气孔。 3、看重播可以明显看出,球几乎是不转的。 所以这是错的。 落叶球: 1、球几乎不转的原因:只要射球时,踢中球的正中,球便没有旋转。(越正中越不转) 2、球忽左忽右的原因:即使再精准,一定会有一点左右的偏差。正是这偏差,使受力有微微的向某个方向偏移。球射出后,球一开始应该是一个几乎直线的射门,但球在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应该会向某一个方向偏移,所以会有一种忽左忽右的奇怪孤线。 3、球突然下坠的原因:因为球是用脚踢的,是一道向上的力,射门的点一定会有稍稍偏下一点。正是这道力,使球的有一点上旋,而正如第二点所说,球一开始应该是直线的,但到后面,那微微向下的回旋使球向下坠。(强调一点,因为射速的问题,球在射出后所受的空气阻力便越来越大,所以下旋也同样增大)球因为一开始是一个向上的球,而下坠是到后期的,所以才有一种突然下坠的感觉。
Ⅵ 落叶球的创始人
“落叶球”祖师爷迪迪
迪迪原名叫弗拉迪尔-佩雷拉,于1928年10月8日出生在巴西的坎波斯。据说迪迪在少年时代曾经因家里贫困没钱治膝伤而留下了跛足后遗症,然而凭借着在足球领域超凡的天赋,最终他成为了足球史上第一位绝对意义上的中场大师。
而迪迪对足球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落叶球”,或者电梯球。相比后辈卡里奥卡,迪迪在国家队的成就更为辉煌,58年和62年的世界杯赛,他均以主力身份帮助球队成功获得了最后的冠军奖杯。
1958年世界杯上,一代球王贝利崭露头角,巴西首度捧杯。夺冠后的一个镜头永久留存在纪录片中,时年未满18岁的贝利喜极而泣,久久伏在一名队友身上。此人就是瓦尔蒂尔·佩雷拉,不过他的昵称“迪迪”流传的更广。此前和东道主瑞典的决赛中,巴西队一开场丢球后,迪迪捡起皮球昂首回到中圈的神情也令人难忘——4分钟后瓦瓦扳平的一球就是他发起的进攻。他荣膺当届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最佳球员。
出生于里约热内卢的迪迪在14岁的时候右腿受伤感染造成轻微跛足,但这没有阻止他的巨星之路。如今足坛流行的“落叶球”(即原先的“香蕉球”)就是迪迪率先发明。1954年世界杯是迪迪首次在国际大赛上亮相,他在小组赛贡献2球但巴西队在1/4决赛时不敌当时头号热门匈牙利而遭淘汰。接下来的1958和1962年世界杯,他和加林查、贝利、扎加洛等一起帮助巴西连续两次加冕,开创了巴西的首个辉煌时代。他在巴西队一共出场68次,在防守型前卫的位置上斩获20球,其中有一打是招牌式的任意球破门。
退役后的迪迪在教练岗位上同样成就非凡,1970年世界杯率领秘鲁队杀进八强(1/4决赛不敌最后的冠军巴西)就是典型一例。2000年10月,迪迪的名字跻身国际足联冠军殿堂。但次年5月12日,他的肠癌严重恶化而不治身亡,享年71岁。
Ⅶ 电梯球和落叶球是一回事吗
落叶球和电梯球最大的区别在于下坠前是否变线。落叶球下坠速度快,但不变线;电梯球下坠速度较落叶球稍慢,但有变线。
电梯球是足球比赛中一种进球技巧,与落叶球、香蕉球有本质的区别,特指运动员使用脚背内侧发出旋转很小,但是球到球门前突然变线下坠的“S型”任意球,标准的电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奥发明。
落叶球是指:在半空中左飘右飘,下坠速度快的射门。最常见的应该是葡萄牙的C罗和意大利的皮尔洛。
Ⅷ 足球中电梯球、弧线球、香蕉球、任意球有什么区别
任意球包含了电梯球、弧线球、香蕉球这三类球,而弧线球就是香蕉球。
1) 电梯球,是足球比赛中一种进球技巧,与落叶球、香蕉球有本质的区别,特指运动员使用脚背内侧发出旋转很小,但是球到球门前突然变线下坠的“S型”任意球。擅长这种踢球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哈斯勒、阿尔贝蒂尼、儒尼尼奥、皮尔洛、C.罗纳尔多、德罗巴、大卫·路易斯。标准的电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奥发明。
2) 弧旋球又称“弧线球”,“香蕉球”,是足球运动中的技术名词(英语banana ball)。指运动员运用脚法,踢出球后并使球在空中向前作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弧线球常用于攻方在对方禁区附近获得直接任意球时,利用其弧线运行状态,避开人墙直接射门得分。
任意球是一种在足球(或手球)比赛中发生犯规后重新开始比赛的方法。任意球分两种:直接任意球(踢球队员可将球直接射入犯规队球门得分)及间接任意球(踢球队员不得直接射门得分,球在进入球门前必须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国际足联最新规则为,判罚任意球后会使用一种泡沫喷剂划定球的摆放位置,以及人墙的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