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反斜面谁发明的

反斜面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7-12 11:12:12

① 关于“反斜面工事”求大神帮助

图呢,再传

② 山地反斜面

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
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来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
所谓反斜面的运用吗,那一般是指利用反斜面敌人的炮火死角,直瞄炮火对于反斜面是个摆设,曲射炮打倒反斜面的炮弹死角很多,如大岩石下面啊什么的构筑挖掘出射击工事、屯兵洞、戴顶盖的壕沟,人员基本不暴露在露天,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这叫洞窟阵地。这一来敌机,敌炮火的杀伤就减少的多得多了。 反斜面阵地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能够防止敌方抄后路包围,举个粒子,如两座山一前一后,以往敌人用炮火压制住前山让你动弹不得,即撤不下去也没办法支援后山,他再集中兵力把后山一占把你后路一断,前山的人基本死路一条,阵地守不住,人也基本完了。现在你想来这手,首先你炮火也好飞机也好根本压制不住前山的人我主阵地就是面对着后山,你攻后山,行,把你的后背全亮在我前山的枪口下吧。这叫倒打火。 当然反斜面阵地不是无懈可击的,要害在于对棱线的控制,谁占领棱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敌人占领了棱线他就可以修正它的迫击炮一个点一个点的把你的火力点敲掉,你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他还可以调上来几门直瞄火炮,大口径机枪把你封死在掩体里掩护他的喷火兵,爆破手上来干掉你。
以山顶为定点两面都能看到的山顶轮廓就叫棱线
上甘岭之战,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坑道防御其实就是经典的反斜面防御,还有通过在设在棱线上的几个观察哨进行反斜面的炮兵火力支援等等
而美军也有成功的攻击反斜面阵地的战斗,当我军棱线丢失的时候,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志愿军来不及预警来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因为坑道口窄兵力无法展开,两支枪就能把你整连整排封死在坑道里了,就算坑道有拐弯多几个口他一时吃不掉你,但也能耗死你 )
还有就是最经典的持续好几天的棱线攻防战,这个包括美军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志愿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新部队(也就是预备队)运动上去重新控制棱线(这个战术在中国对上甘灵战役的宣传中被反复提到,就是白天美军占领阵地,而志愿军晚上反击重新占领阵地,这个阵地就是指棱线),还有就是在棱线攻防战打的最激烈的时候的简易工事紧急修筑办法,进攻的时候几个人推着一个空汽油桶匍匐前进里面装些不容易打坏的什么锹啊铲的还有建筑材料或者半桶水泥沙子土什么的,挡子弹,挡弹片挺管用,到了棱线附近桶一立起来,原来一面已经凿开了个小口另一面也作成了活动的一打开这一下就成了射击工事,十几个这样的工事突然立起来,在对方一不留意的时候就加固棱线阵地,大量增加对方的反击难度,据说这招是南韩部队先发明
总之,上甘岭之战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反斜面阵地攻防战,后来在对越战争当中的对山地防御反斜面阵地的攻防在这场战役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其实上甘岭之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在山地防御战中构筑反斜面阵地是多么重要

③ 《亮剑》中李云龙的迫击炮,为啥用大拇指瞄准,就能命中日本鬼子呢

《亮剑》是咱们国家一部非常经典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八路军战士拿着迫击炮打日本鬼子的时候,用大拇指比划一下,然后开炮就命中了鬼子!咱们看到这里不禁觉得十分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原理,为啥用手指就能瞄准呢?

其实在军队中这种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跳眼法”,是我国军队常用的一种测距方法,只要用大拇指通过判断被测物的尺寸就能大约知道目标的距离,然后调整迫击炮的角度,准确命中敌人了!这其实利用了三角形原理,两个眼睛之间的间隔为臂长的十分之一,这样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能得出目标物的大约距离了。

举个例子:假设目标点为A,伸出大拇指闭上左眼,用右眼通过大拇指对准A点,大拇指的左侧靠近A点的右侧。之后保持大拇指不动,然后闭上右眼,用左眼通过大拇指看过去,找一个参照物,算出来目标点和左手大拇指距离,假设这个距离为10米,那么按照“跳眼法”的规则乘以10就能算出目标物距离自己100米了!

④ 什么是反斜面工事请指教

一个山头,用▲表示,设山头的正面为A(正斜面),山头的反面为B(反斜面),表示为:A▲B 。反斜面工事就是在山头的反斜面(▲B)设置的工事(选择敌人炮弹的死角设置)。敌人从正斜面A进攻,山顶轮廓叫棱线,谁占领棱线谁就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
下面这篇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战士的心酸回忆,第十段就有讲反斜面工事问题。
http://bbs.tiexue.net/post2_2070764_1.html

⑤ 迫击炮为何叫迫击炮还有什么,特点谁发明的

1,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版击死角;二是权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2,特,点:迫击炮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
迫击炮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尤其是山地战和堑壕战,配合步兵小单位(连、排、班)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
3,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⑥ 迫击炮是谁发明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最早的迫击炮–虎蹲炮。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

近 中 远 程迫击炮分别能打多远? 这个要看迫击炮的口径定 比如W1987式81mm迫击炮 射 程 120m~5 700m W86-120mm迫击炮 最大射程:7700米

但是现在的迫击炮大口径的基本上都是自行迫击炮 比如瑞典AMOS 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2S9自行迫击炮 这样加强了迫击炮的机动性 有提高了迫击炮大口径的生存性能

现在基本上 低于80毫米一下的口技很少装备部队了 威力小

迫击炮发射原理:
迫击炮炮弹本身有底火,发射药包象小的长条面粉口袋.发射前按发射距离需要的药包数挂在炮弹尾翼前面较细的弹体上,一圈一圈的.一般药包数越多打的距离越远,但是,还要用炮身的俯仰角度来配合才行.发射时把装好装药的炮弹从炮口放入,当炮弹下滑触及炮筒底部撞针时,炮弹就发射出去.但一般大口径迫击炮是用拉火绳拉火击发的.

⑦ 欧洲人为什么这么强壮

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黑人呢擅长运动,柔韧性较好,不过不擅长游泳。你很少看到黑人游泳运动员。黄种人基本上上半身灵活,所以小球类比较强,比如乒乓球。白种人呢,原本是文明最晚的种族,可是他们有后发优势,他们擅长制度设计,比如全世界的议会内阁制度都是英国人发明的。反正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此消彼长。

至于说冲锋枪,不太懂。我想我们亚洲人也会有擅长的武器。比如朝鲜战场上,我们利用反斜面战术打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我们擅长战术,善于总结,灵活。

⑧ 弹药库建在阵地的哪里最好

当然是建在阵地的反斜面啊,反斜面越陡峭越好,曲射火力也打不到。或者建在山的根部,或者建设在隧道的中部,谁也没办法。

⑨ 反斜面的实例

上甘岭之战,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坑道防御其实就是经典的反斜面防御,还有通过在设在棱线上的几个观察哨进行反斜面的炮兵火力支援等等
而美军也有成功的攻击反斜面阵地的战斗,当我军棱线丢失的时候,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志愿军来不及预警来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因为坑道口窄兵力无法展开,两支枪就能把你整连整排封死在坑道里了,就算坑道有拐弯多几个口他一时吃不掉你,但也能耗死你 )
还有就是最经典的持续好几天的棱线攻防战,这个包括美军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志愿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新部队(也就是预备队)运动上去重新控制棱线(这个战术在中国对上甘岭战役的宣传中被反复提到,就是白天美军占领阵地,而志愿军晚上反击重新占领阵地,这个阵地就是指棱线),还有就是在棱线攻防战打的最激烈的时候的简易工事紧急修筑办法,进攻的时候几个人推着一个空汽油桶匍匐前进里面装些不容易打坏的什么锹啊铲的还有建筑材料或者半桶水泥沙子土什么的,挡子弹,挡弹片挺管用,到了棱线附近桶一立起来,原来一面已经凿开了个小口另一面也作成了活动的一打开这一下就成了射击工事,十几个这样的工事突然立起来,在对方一不留意的时候就加固棱线阵地,大量增加对方的反击难度,据说这招是韩国部队先发明的。
总之,上甘岭之战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反斜面阵地攻防战,后来在对越战争当中的对山地防御反斜面阵地的攻防在这场战役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其实上甘岭之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在山地防御战中构筑反斜面阵地是多么重要

⑩ 什么是反斜面

反斜面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 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来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 所谓反斜面的运用吗,那一般是指利用反斜面敌人的炮火死角,直瞄炮火对于反斜面是个摆设,曲射炮打倒反斜面的炮弹死角很多,如大岩石下面啊什么的构筑挖掘出射击工事、屯兵洞、戴顶盖的壕沟,人员基本不暴露在露天,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这叫洞窟阵地。这一来敌机,敌炮火的杀伤就减少的多得多了。 反斜面阵地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能够防止敌方抄后路包围,举个粒子,如两座山一前一后,以往敌人用炮火压制住前山让你动弹不得,即撤不下去也没办法支援后山,他再集中兵力把后山一占把你后路一断,前山的人基本死路一条,阵地守不住,人也基本完了。现在你想来这手,首先你炮火也好飞机也好根本压制不住前山的人我主阵地就是面对着后山,你攻后山,行,把你的后背全亮在我前山的枪口下吧。这叫倒打火。 当然反斜面阵地不是无懈可击的,要害在于对棱线的控制,谁占领棱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敌人占领了棱线他就可以修正它的迫击炮一个点一个点的把你的火力点敲掉,你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他还可以调上来几门直瞄火炮,大口径机枪把你封死在掩体里掩护他的喷火兵,爆破手上来干掉你。 以山顶为定点两面都能看到的山顶轮廓就叫棱线 上甘岭之战,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坑道防御其实就是经典的反斜面防御,还有通过在设在棱线上的几个观察哨进行反斜面的炮兵火力支援等等 而美军也有成功的攻击反斜面阵地的战斗,当我军棱线丢失的时候,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志愿军来不及预警来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因为坑道口窄兵力无法展开,两支枪就能把你整连整排封死在坑道里了,就算坑道有拐弯多几个口他一时吃不掉你,但也能耗死你 ) 还有就是最经典的持续好几天的棱线攻防战,这个包括美军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志愿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新部队(也就是预备队)运动上去重新控制棱线(这个战术在中国对上甘灵战役的宣传中被反复提到,就是白天美军占领阵地,而志愿军晚上反击重新占领阵地,这个阵地就是指棱线),还有就是在棱线攻防战打的最激烈的时候的简易工事紧急修筑办法,进攻的时候几个人推着一个空汽油桶匍匐前进里面装些不容易打坏的什么锹啊铲的还有建筑材料或者半桶水泥沙子土什么的,挡子弹,挡弹片挺管用,到了棱线附近桶一立起来,原来一面已经凿开了个小口另一面也作成了活动的一打开这一下就成了射击工事,十几个这样的工事突然立起来,在对方一不留意的时候就加固棱线阵地,大量增加对方的反击难度,据说这招是南韩部队先发明的 这个图嘛........参考其余两位的啦!嘻嘻!

阅读全文

与反斜面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