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论述艺术审美接受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展开
❷ 简述艺术构思的三个环节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联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过程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遵循着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
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的高级精神生产,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过程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几个部分,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心理与情感活动。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又不得不把它分开来讲。
一般说来,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当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又常常相互交织,融为一体。
首先,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艺术体验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艺术体验有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二种类型。自发艺术体验是指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它是在生活中自然积淀下来的心理经验,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童年生活往往构成艺术家自发艺术体验的源泉。许多艺术家并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才去进行艺术体验,而是因为艺术体验太丰富、太深刻了,以致于他不得不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自觉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为了艺术创作而进行的艺术体验。中国古代艺术家特别强调自觉艺术体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道家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家的一贯主张。中国诗人画家特别喜爱旅游。李白说“一生爱入名山游”,生动描述了自觉艺术体验的观点。现代画家黄宾虹前期师法古人,后来转而师法自然,画风为之一变:由清楚到不清楚,由规则到不规则,画面趋向于黑。这种转变来自他对自然的艺术体验。中国绘画史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据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记载,唐代画家吴道子在裴将军的剑舞中得到一次深刻的艺术体验,从而完成了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作品。
艺术史上的诸多事例表明,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没有艺术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体验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不是随意的日常生活经验。美学家王一川指出:审美体验是“人生终极意义的瞬间生成”。“人生终极意义”是指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如自由、美、和谐等。
艺术体验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和自然的精神遇合,是生活溶解在心灵里的秘密。它不是对自然和生活表象的简单认识,而是深入自然和生活的深层精神架构,从而获得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达到精神层次的对话。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主客体的交融,是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独到发现与体验。诗人唐祈曾经这样叙述诗的诞生:“……我总认为只有心上的刻痕才是珍贵的。它是从生活中留在内心深处形象的结晶,它藏在你记忆的宝匣之中。当你诗情汹涌,感到非要写出它时,它会从容地从你脑海中浮现出来……一首诗在这个时候真正诞生了。”“心上的刻痕”就是艺术家艺术体验中最深厚的部分,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其次,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主题和艺术形象的过程。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构思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有的艺术构思完成于刹那之间,如诗、绘画、音乐中的一些即兴之作;有的艺术构思则需要漫长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从1770年到1831年,他耗费了长达6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不管所用的时间长短,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完美的形式,赋予艺术体验一种恰当的形式结构。艺术构思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
艺术构思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巧妙,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成败。艺术创作是一项创造性精神生产,艺术构思是体现其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同样一种题材,如何创造出具有新意的艺术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构思。一个成功的艺术构思等于艺术创作完成了一半。巧妙的艺术构思常常会流传千古。
据明代唐志契的《绘事微言》记载,南宋画院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请画家们作画。许多画家竭力描摹酒家、竹桥、楼阁等,惟独李唐的画上不见酒家也不见人物,只有一幅酒旗在竹林桥边悠然飘扬。宋徽宗认为李唐的作品最高,因为他的画上没有酒家,却隐含了酒家,准确地表达了“锁”的意思,构思高出一筹。
现代作家老舍曾经以诗句“十里蛙声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声音怎么在画面上表现?如何把“十里”的空间呈现在画面上?白石老人画了一幅四尺长的立轴,青苔斑斑的乱石丛中激流奔涌,几只小蝌蚪自由嬉戏,顺流而下。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蝌蚪正生机勃勃地准备变成青蛙,十里之后,必定是一片蛙声。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含蓄蕴藉。
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艺术形象不是生活的陈列和照搬,而是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艺术构思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现代艺术常常运用变形与夸张,突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强烈感受。鲁迅曾谈到他的创作方法:“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这就是综合。他说自己的小说形象是“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最后,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艺术传达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艺术传达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有艺术传达都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实现。同时,艺术传达也必须以艺术语言来完成。没有这些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艺术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形态,艺术传达就无法完成。
艺术传达也需要艺术技巧。艺术技巧是艺术传达成败的关键。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只有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才能饱满地完成艺术作品的传达。古今中外,许多杰出艺术家为了掌握艺术技巧而发奋学习。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皆墨。中国京剧演员大多是从几岁起就练功,即所谓的“四功五法”,成名之后也不敢松懈。艺术作品的魅力既来自它的情感和意境,也来自于它的杰出技巧。
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推敲过程。由于艺术样式的不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没有一定。有的一挥而就,有的却要长期磨练。而就多数艺术家的创作情况看,艺术传达是一个痛苦的推敲过程。艺术创作是从“自然丘壑”到“胸中丘壑”再到“纸上丘壑”的过程。郑板桥曾经叙述他画竹的三个阶段即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这个画竹的过程,也正是从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完整过程。这也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状态中,情绪饱满,想象丰富,需要一个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艺术家沉浸在这种艺术时空里,与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完全和周围的现实隔离。一个独立的时空对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艺术创作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可分,而是浑然一体的。因此,艺术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在具体创作中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
为了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艺术家们对艺术受众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审美理解理论。审美理解理论既是艺术创作理论的一部分,又是欣赏家们进行欣赏阅读活动的重要理论。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列为:艺术体验(社会生活素材和经验积累)----艺术构思(提炼素材产生主题与布局设计)---- 艺术传达(制作成作品)。
比如,油画作品是在白色画布上,用各种颜色的油料,由画家采用多种绘画技巧绘制而成。它的画面图案完全是人工绘制的。(图)
雨花石、雨花石的质、色、形、纹和由质、色、形、纹形成的画面图案都是它的自然属性。我们通过寻找和购买雨花石,发现了由质、色、形、纹构成的精美的画面图案。这不是一种创造,这是一种“发现“。因为,无论你发现与否,雨花石、雨花石的质、色、形、纹和由质、色、形、纹形成的画面图案都已经客观存在。艺术作品的画面图案完全是人工绘制的。而雨花石的画面图案天然形成,不能人工雕刻绘制。否则,就成为雨花石工艺品了。我们发现了天然形成的雨花石画面图案,进行精心的观赏、联想和思考,从杂乱的画面图案中,整理出可以表达的内容,寻找出适当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然后,依据主题,加以确切的命名。主题和命名的意境,完全取决于作者的综合素质。发现雨花石天然画面图案以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就是雨花石作品的创作活动。
在创作活动中,对于意蕴方面的作品,可以采用情感强烈的、非逻辑的方式;对于具象方面的作品,应该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指鹿为马总是不行的,大家也不会认可。
❸ 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由多种精神活动和技术活动构成的复杂过程,又有多内层次的心理活容动交错地介入其中.但为了具体地分析研究,一般我们把艺术创造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艺术创造的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在各个环节上审美体验对艺术创造的作用.
❹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每个环节的特征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对于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来讲,早在他感受、观察、思考、体验生活时,就已经开始了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工作。这种准备或酝酿的过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时间较短,也可能有相当长的时间。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与此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就是刘勰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杜甫所讲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调动艺术家的全部感觉。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脑海里积贮得越来越多,一旦这种体验积累升华到不吐不快的程度,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2)艺术构思活动。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汇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而以后的艺术传达活动则是把这种审美意象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艺术家们可以凭藉想象创造出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创造出艺术家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未曾亲身接触过的人物,为艺术家们开拓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地去进行构思。
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尽管有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但它们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影响下发挥作用的,只有在艺术家炽烈的浇灌下,才能形成审美意象,完成艺术构思。
(3)艺术传达活动。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因此,艺术传达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离开了艺术传达,再好的体验与构思也得不到表现,无法让其他人欣赏,只能仍然停留在艺术家的头脑之中。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艺术传达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纸、笔、墨,雕塑需要大理石、青铜,才能使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客观存在的艺术品。与此同时,艺术传达活动更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色彩、线条,音乐语言包括节奏、旋律,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等。由于各门艺术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门艺术的艺术传达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自己特殊的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使得艺术技巧和手法在艺术传达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艺术传达又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的生命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艺术传达方式,才能创作出可以放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作品来。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❺ 艺术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创作的特点: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社会意识的形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总是以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任何的艺术作品都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完美艺术形式的结合。另外还要具有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是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体现便是艺术的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典型性就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对艺术形象提出更高的要求。
(5)艺术创造环节特点扩展阅读: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不仅只是解决技法技巧问题那么简单,它还应该要解决人格精神、思想境界,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关系的大问题。
❻ 美术创作有哪些主要环节
完整的美术创作过程应该是以丰富的生活感受为起点,经过精神的创造活动,进而到形象或形式的创造过程,最后体现为物化形态的美术作品。,美术创作是—个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可见,美术创作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和两个阶段:第一、审美认识阶段;第二、审美表现阶段。在每阶段中,又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环节(或称步骤):在审美认识阶段,主要是美的发现(艺术发现)和艺术构思(形成美的意象〉两个环节;在审美表现阶段,大体上有形象或形式探索(艺术练习)和艺术制作两个环节。需要指出的是,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这些环节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并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是不断反复的和相互影响的,并不是简单循序渐进或截然分开的。
艺术发现是指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积累到美的发现,并产生创作冲动的过程。美术家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当他从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出发开始自己的审美发现时,他的着眼点始终在寻找一种美的形象,即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完全体现事物本质的生动的形象。在反复的深入观察体验和积累过程中,一旦发现或找到了那具有本质特点的现象或形象,即是美的发现。这种美的发现通常会直接激起美术家的感情激动和创作欲望,或称创作冲动。创作冲动的来临,意味着美术家受美的发现和情感体验的启示,预感到自己有了模糊的创作主意和内心视象,并产生了将其表现出来的强烈欲望,由此推动他进入创作的具体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狭义的),指美术家在孕育具体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艺术发现主要是审美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那么,艺术构思则是审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阶段。艺术构思的目的在于实现对艺术发现的质的飞跃,在于在内心形成典型化的审美意象。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家的审美意识会不断产生作用,对艺术发现(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加工、合成,最后形成了一个他认为负载了他的审美理想的内心形象,即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标志着构思活动的完成。
审美意象尚是意中之象,需要美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具体地把它传达出来。创作中的传达活动就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其审美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小型的美术作品或某些美术门类的创作中可能比较简单,可以是一挥而就或一气呵成。但在大型美术作品中,特别是大型主题性>大场景多人物的情节性绘画
创作中,则往往要复杂得多,甚至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在后一类创作中,美术传达过程又可大致分为两个环节,即艺术练习和艺术制作。艺术练习也可称预成练习,在这个环节中,美术家对其艺术构思所得的审美意象进行尝试性表现。预成练习实质上是对审美意象不断地进行明晰化、完善化的确定过程。这是因为,审美意象是艺术家的脑中之象,始终带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往往是若明若暗的,甚至是稍纵即逝的。审美意象的这种特性渴求着自我的不断明晰化,而美术家的预成练习就是运用媒介材料和表现技法,将意识中尚不完全确定的审美意象确定下来,使其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明晰,并不断提炼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家往往会数易其稿,对形象的提炼、情节的选择、构图的组织、形式和技巧的探索等等进行反复的准备性和实验性练习,产生大量的草图或实验性习作,直至找到比较满意的预成习作(或称定型意象),作为最终艺术制作的“蓝本”。这个环节,既与艺术构思密切相关,是不断深化艺术构思的过程,又与艺术制作直接相连,是不断完善艺术表现的过程。
最终的艺术制作就是将“蓝本”放大制作成正式的美术作品。不同门类的美术家运用特定的物质媒介、艺术语言和技巧手段,将其审美意象物化为最终的定稿一美术作品。这一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制作过程,其中同样包含着审美的精神创造活动,包含对审美意象的进一步修改、充实、完善的努力。其实,最终制作与预成练习之间,预成练习与艺术构思之间,艺术构思与艺术发现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分界。美术创作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的过程,就是美术家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审美意象,并对其不断加工改造,使之不断明确化、完善化,并最终获得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过程。因此,一件美术作品在其最后定稿之前,就一直处在认识与表现、构思与传达的反复的、统一的过程中。
对于美术创作活动的四个环节,在现实的美术创作中,常常被概括为美术创作的四个步骤:立意、构思、习作和制作完成。这种概括大致与四个环节相吻合。
❼ 简述艺术创作要经历哪三个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1、生活积累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2、创作构思阶段
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3、艺术表达阶段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
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❽ 艺术创作过程中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
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❾ 谈谈如何认识艺术创作的环节
艺术创作就是你自己对创作对象的艺术再现,是你自己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一个事物。。
❿ 艺术创作必须经过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1、生活积累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在这一“灵感”突发的瞬间,具体作品的创作目标得到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立即在心中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心理动力便是创作的内部动机。
2、创作构思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
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
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
3、艺术表达阶段
灵感是艺术家厚积薄发的创作体验,只有在长期艺术实践中艰辛的积累,才能有喷薄而出的思想源泉,就如同千里奔流的黄河,在壶口终于倾泻而下,把它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血脉。
(10)艺术创造环节特点扩展阅读:
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