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林耀明创造网络问政中国速度

林耀明创造网络问政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21-07-12 04:26:40

1. 网络问政写一篇议论文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并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以此为标志,
中国的网络问政全面展开。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触网”, 了解网络民意, 倾听网络民声, 汇聚网络民智, 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方式,微博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不断引爆社会舆论。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注意到了微博的力量和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尝试注册微博账号,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获取反馈,与公众交流,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在网络问政日益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微博的出现无异为“官”“民”间的互动提供了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手段。

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和渗透,其影响力正日益扩大。在2010年中国网络发展进程中,微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这一年深深烙下了“微博元年”的印记。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伍皓,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他们的微博吸引了大量听众的关注,受到网民热捧。

2011年1月11日,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召开的浙江组织部长会议上公布了他的个人微博,并号召从事组织工作的官员学会在“玻璃房”工作,公开透明,接受大众监督。
2011年9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公安微博:实践与前景”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公安机关仅在新浪网、腾讯网开设的政务微博就已达到4000余个,经过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约有近5000个,在各行各业中独树一帜。全国公安微博拥有数千万的“粉丝”,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2. 政治:网络问政 说明我国公民依法享有什么政治权利

1、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2、言论自由
这两点都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3. 对网络问政的书面回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确保中国络问政工作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国络问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中国络问政工作,并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中国上信息的收集、分发、督办、落实等具体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和人员协作抓,全系统上下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工作流程,完善审批机制。在中国络问政工作实践中,我局制定了《中国络问政平台回复事项答复审批单》,由专职管理人员根据职能将中国络问政信息交主办单位办理,拟定答复意见报局法规处审查,最终报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发,并严格按照市政府办文件要求,规定了初步答复和具体答复时限,形成了有效的中国络问政工作机制。 三是有效应对处置,确保取得实效。为切实抓好中国络问政答复工作,提高办理效率,我局对群众通过中国络反映的问题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准确回答。对中国民署名并有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在调查核实的同时,积极加强与中国民中国联系,及时反馈处置结果;对暂不能解决的讲明原因和办理限期,并加强跟踪督办,坚持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

4. 网络问政的现状是怎样的

2011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领五位省委常委,以“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汪洋第四次网络问政。

2011年6月17日,网友在天涯论坛贵州版块贴出《致贵州省长的一封信》,直指贵州省公务员招考办事效率低下。四天之后,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给天涯网友回帖:“我代表贵州省政府和公务员招考主管部门,向广大考生表示歉意”。省长的回复,迅速引发了网民“围观”,一天之内,该帖访问数高达五万人次。

这只是当下“热火朝天”的“网络问政”缩影。走过第五个年头的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得到了四十八位省委书记、省长的公开回复,十八个省份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确保规范化、制度化地办理留言。

网络问政已经被各地官员认同。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特别是江西省省长和其在任的省级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官员通过网络问政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网络问政不拘泥于形式。比如,公推公选“一把手”,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而现在很容易就做到了。在今年的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党委书记人选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体现出了公推公选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

放眼全国,北方网的“政民零距离”、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奥一网的“网络问政”等平台,也早已是百花齐放。另外,遍布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政府微博、网络发言人从2010年以来纷纷涌现……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正是中央领导提出并率先垂范的。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的亲自“触网”,是我党一贯重视党群、干群鱼水、血肉关系的优良传统,在新技术媒介时代的发扬光大。

互联网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网络问政”的一头是各级党政机关,一头是近五亿网民,它的应运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政府在百姓眼中的距离不再遥远,其发展势头已经是“不可逆转”和“锐不可当”。

人民网舆情频道曾有网友表示:“网民鼠标轻点,就与总书记在一起了!”在腾讯向胡锦涛赠送QQ号后,网友激动地说:“我想知道总书记的QQ号码,等他有空的时候,加他聊几句!”

诚然,“网络问政”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实中举报、信访等渠道,更不可能解决所有现实中的问题。但它有助于改善官民沟通,减少隔阂和误判,一系列草根权益个案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扩大和升级,有利于缓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民众痛苦和官民摩擦。“网络问政”还可以汇集民智,优化决策,并增加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民众配合。

“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网民在议政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侵犯隐私等问题。一些激进的网民已经不满足于网上的口水战,开始走下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用“行为艺术”表达利益诉求,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某些“在地议题”,一旦脱离个案语境,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容易被外地“围观”网民过度解读和过激反应,从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迅速放大成全国性问题、全局性问题。“网络问政”也不能急于求成,网民对公权力要有一个理性的评价,对于公权力任何一次的进步不妨给予掌声,否则只能是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的延续和累积。当然,政府更要珍惜网民的期待和耐心。

一个有趣的对比:网络贴吧有镇江吧、常州吧、无锡吧、苏州吧,苏南的这四座城市中,越靠近上海,经济总量越大,但帖文数量也越多,对政府的议论和批评也越厉害。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网络舆论的发达,恰恰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的表现。

政府要习惯和学会在杂音中执政。舆论压力大不可怕,高明的领导者总是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如果对身边一个个经济、民生问题个案失察和麻木,坐视矛盾激化,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社会将更不稳定。

“网络问政”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平衡。在江苏省睢宁,“上网减少上访”,各个单位均明确一名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兼任网络发言人,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回复网民们提出的问题,全县进京、去省、到市上访总量大幅下降。

山东省菏泽牡丹区二十一个乡镇和三十四个区直单位集体在微博上实名亮相,开创县级政区整体开设官方微博群与民众互动的先河。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对于“网络问政”仍然在犹豫、观望,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甚至威胁网民“将对你听其言、观其行、观后效,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跨省抓捕”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各级公务员需克服对互联网的隔膜、恐惧和排斥心理。网络舆论不是洪水猛兽,互联网也不是恐怖地带。只要你对网民襟怀坦白、以诚相待,网民也会给予充分的谅解和支持。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一张县领导考察乡公路的照片露出破绽,三位地方官悬浮立于公路之上。网民调侃政府造假,群起效仿PS,把三位地方官嵌入国内外各处著名景点。

会理迅速开通微博,向社会道歉,承认工作人员曾对照片曾进行拼接、修改,甚至与网民一起品评PS悬浮照的优劣,恳求网友让县领导“免费周游世界”后,不妨再关注下会理的旅游文化。这种坦诚和自我调侃,得到了网民的谅解,很有亲和力。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会理县与网站联手的一次“反向营销”行为。

5.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论坛、博客表达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为社会发展建

(1)①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敢于讲真情、说实话,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4分)
②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4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1分)
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分)
③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分)
④公民参与“网络问政”,可以促进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谐。(3分)

6. 政府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新机制是

1.政府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新机制是网络问政。

2.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公民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就是网络问政。

3.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

4.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相关调查,超七成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认为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

5.网络问政使得政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6)林耀明创造网络问政中国速度扩展阅读:

1.网络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博客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

2.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创新民主形式。温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

7. 什么是网络问政,什么又是网络反腐

网络问政1.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 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2.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作为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国执政者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的词义。

8. 我想知道 “网络问政”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谁知道给分享下!

《网络问政》以奥一网的工作为基础,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关注国内同行网络问政的成功经验,与欧洲网络界对话探讨网络问政的中国特色,约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总结升华。全书围绕理性建设性地推动民主政治这一目标,对网络社会、民主建设、民情引导、舆论监督等多方面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9. 问政江西栏目对打造五型政府有什么意义

2018年8月,江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闭幕不久,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实干、思路开阔、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着力打造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的‘五型’政府,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的要求,旨在以良好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土壤,努力实现省委全会擘画的蓝图。
为什么是与“问政江西”栏目联合?“问政江西”栏目自2013年运行以来, 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用心用情架起了各级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数据显示,仅2018年,广大网友在“问政江西”平台发帖超12万条,日均300余条,每4分钟便有一名网友发来求助、投诉或者建议帖文,日访问量超百万次。
省“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政府+媒体”珠联璧合,充分借助和发挥中国江西网覆盖全省网络问政平台及时、高效、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优势,结合政府部门自上而下跟踪督办、强化执行、推动落实、严肃问责的工作手段,加强工作联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在全省上下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政府及时回应、立说立行、即知即改、考核评价、严肃问责的工作合力,使“五型”政府建设的过程真正成为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成为真心实意为老区人民谋福祉的过程。

与林耀明创造网络问政中国速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