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举一反三,移植创新
有这么一个民间传说,鲁班小时候上山砍树,不小心被茅草拉破了手。鲁班仔细观察茅草,原来草叶口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小齿,于是他想,这些小齿能不能用在砍树上呢?——木工用的锯子就如此发明了。
像鲁班这样,把其他事物的特长和功能合理地移植过来,达到创造的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便是移植的过程。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巧妙地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或有关联系,把现有知识或成果引入新的领域,往往能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事实,产生新的动力。创造心理学家A·H·鲁克强调“运用解决一个问题时获得的本领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移植,就是通过举一反三,把在某个领域里取得的经验移用到其他领域中去,把别人的学问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移植法是类比法的进一步延伸。为了转移经验,首先要善于发现不同问题的相似之处,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就能取得意外的成果。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常常痛苦地看到许多动过外科手术的病人不是死于手术,而是死于手术后的化脓溃烂。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一次,他看到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的一个实验报告:经过高温处理的瓶子里的肉汤,只要与外界严密隔离,就不会发生腐烂。巴斯德的原意是要证明生命不能自发地产生,但是他的发现却使李斯特在另一方面受到了启发。李斯特想,肉汤发生腐烂,肯定是由于外界的腐烂因子进入的缘故;伤口化脓,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于是他把巴斯德的实验移用到医疗领域里来,发明了外科手术的消毒法,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由此而得到拯救。
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斯为了创造一种能够同时使用于整列火车的制动装置,一直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在一本专业杂志上偶然看到一则开凿隧道的报道,得知那里使用的凿岩机是由压缩空气驱动的。威斯汀豪斯从中得到启发,利用压缩空气的原理发明了气动刹车装置。这也是成功运用移植的一例。
三株药业集团总裁吴炳新善于运用嫁接手段,创造新商机。说起嫁接理论,还是从吴炳新患上癌症时说起。他在患病期间,查阅了有关医治肿瘤的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那时他开始对微生物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看到抗生素的发明固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广泛使用抗生素易产生二重感染。二重感染导致的死亡对人类已构成巨大威胁。于是自1977年开始国外许多科学家运用生态学理论,用微生物生态制剂来抵御抗生素带来的灾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落后。吴炳新决心涉足这一领域,他的原则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吴炳新在多年的研究中,终于发明了他的嫁接理论。那就是运用微生物、营养学、中医药学理论,在应用上以仿生学的工艺进行嫁接,生产出一种特殊的生态制剂。据此理论他又大胆设想,生产出使三个菌种共同生存在一起的液体,这就是后来的三株口服液。
三株口服液诞生以后,吴炳新当即转入批量生产阶段。确实,三株药业,特别是三株口服液和三株赋新康,以空前的超常速度发展。1994年他们的产值为1.25亿元,上交给国家的利税为2100万元,1995年产值为23.5亿元,上交给国家的利税为1.96亿元。1996年,他们的销售收入近70亿元,上交给国家的利税为6亿元。
据报载:上海动物园缺乏资金,不少珍贵动物的食物都显得匮乏,有人就移植了美国“椰菜头娃娃”销售中的方法提出一种极富想象力却又有实施可能的构想——“珍贵动物领养证”制度,将传统的捐献活动搞得更诱人更有艺术性也更含广告价值。
这一制度是这样的,将园中的各种动物拍照、取名、制作出很精美的“荣誉领养证”,然后去招标、拍卖,也可协议出售给单位或个人。比如一头东北虎,谁能出10000元钱就可以把这头东北虎的领养证赠给谁,并在证上写明该领养者的名字。由于领养是一种荣誉,自然会有需求荣誉的“大款”希望能得到这种可以长久保留下来的荣誉。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制造公关效应,如生产熊猫牌领带的厂家来领养大熊猫,生产天鹅牌电池的厂家来荣誉领养一池天鹅,这种广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且这一活动也顺应了国际上关心野生动物的舆论潮流,反映了一种符合现代文明的形象。这一“珍贵动物领养证”制度,即能为动物园筹集资金,又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还树立了文明形象,真是多方得利。
看,从领养布娃娃移植到领养珍贵动物,效果翻了多少!
2. 移植发明法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移植发明法也可称转移发明法、或嫁接发明。就是把已知的原理或熟悉的部件,运用到新的发明上来,这种技术上的移植,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往往是一条捷径。
比如说汽车是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是现有的,那么把太阳能电池运用到汽车上即成为太阳能汽车。这即是成功的事例。四川的白新城同学就是根据吸尘器的原理,加上黑板擦,发明出既擦黑板又吸走粉笔灰的《迷你袖珍吸尘器》,它还可以用在生活的许多地方。
3. 骨髓移植什么时候发明的
1895年国外已经发现骨髓输注用于晚期肿瘤治疗。1957年Dr. Edward Donnall Thomas等采用骨髓进行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白血病。近十几年来,人们发现粒细胞集落细胞因子能将骨髓中的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中,20世纪80年代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同样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来,又发现脐带血含有造血干细胞,1988年Dr. Elaine Gluckmen采用脐血移植治疗Fanconi贫血获得成功,脐血移植近年来倍受重视。经过一百多年来实践和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血液病、敏感实体瘤、免疫功能异常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方法。1990年美国医学家E.D.托马斯(Edward Donnall Thomas) 在骨髓移植技术的研究及美国医学家J.E.默里(Joseph Edward Murray) 在人类肾器官移植的贡献,获20世纪医学诺贝尔奖。这是迄今为止临床上获得的唯一诺贝尔奖。1962年我国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成功。198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在全省首批开展了骨髓移植;199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并获得成功,填补国内空白;2004年脐血移植治疗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再次获得成功,又一次填补国内空白。已采用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00余例,居国内先进水平,省内领先水平。
4. 移植发明法是怎么样的
广东省南雄县南龙中学初中一年级的杜建国同学发明了“折叠玩具箱”。他是把每个箱子装一类衣服和折叠式用具的原理移植来的。他想:家里玩具多,放在一个箱子里,往往为找一件玩具翻箱倒柜。于是想出了办法,用三合板做了一个折叠式玩具箱。它和折扇差不多,每个小盒用铰链连接,既能打开,又能合拢,还挺轻便。他还在每个小盒上贴上标签,写上每个盒子里有什么玩具,找起来方便多了。
这种创造发明技法叫做移植发明法,也称移植法、渗透法。这种技法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已经发现的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移植、应用或渗透到其他学科、技术领域中去,为解决其他学科、技术领域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启动或帮助,从而使它得到新进展的一种创造发明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看,移植法可说是一种侧向思维方法。它通过相似联想、相似类比,力求从表面上看来仿佛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发现它们的联系。因而,它与类比发明法(简称类比法)、联想发明法(简称联想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还与灵感思维有关。
5. 设计方法学中讲到的逆反法则、移植法和分和思维有什么实例万分感谢~~
其实很简单了,可以用逆向思维的例子。关键是搜索“逆向思维”这四个字,
举例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据说,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年轻。每个人都要走向明年,明年会比今年大一岁,所以今年比明年年轻一岁。对于老年人,这样的逆向思维,可以让人越活越年轻;对于年轻人,则可以珍惜时间,更加努力。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6. 发明创造的一般发法是什么 一般发法哦!
发明创造的一般发法:
对原有产品进行再创造使之更为完美(延伸法)
对原有产品进版行改造使之适用其它权用途(移植法)
利用现有的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扩展法)
模拟生物的动作、能力解决问题(仿生法)
对现有技术通过结合变化构思出新的机构类型(变异法)
7. 布希曼发明口琴用了什么移植方法
1821年,德国著名的风琴师布希曼,在德国乡村看到一小女孩拿着木梳在家门口玩耍,把一些小纸条,一张上、一张下地贴在木梳上,然后把它含在嘴上吹起来,想不到木梳和小纸条的震动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于是布希曼参照小女孩的木梳吹音形式、中国古代的笙和罗马笛的簧片发音吹奏原理,嫁接移植在一起,发明了一个由15支音管排放在一起吹奏的小乐器。这便是现代口琴的雏形。也是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1875年,24岁的德国钟表匠和莱,根据布希曼发明的这个小乐器,设计出了现代式样由音格排列构造形式的口琴。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口琴的【和莱口琴公司】。
8. 发明创造的一般发法是什么
发明创造的一般发法:
对原有产品进行再创造使之更为完美(延伸法)
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使之适用其它用途(移植法)
利用现有的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扩展法)
模拟生物的动作、能力解决问题(仿生法)
对现有技术通过结合变化构思出新的机构类型(变异法)
9. 什么是移植试验法
移植试验法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移植试验本质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增加了供体一生繁殖后代的数量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兔、小白鼠和大白鼠等为对象的胚胎移植试验持续不断,但家畜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展较晚。牛和猪的胚胎移植迟至1951年才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报道成功。
(9)发明移植法扩展阅读
胚胎移植被认为是继家畜人工授精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二次革命。人工授精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优秀种公畜的利用率,胚胎移植技术则极大地增加了优秀母畜的后代数,挖掘了母畜的遗传和繁殖潜力。
以家畜为例,胚胎移植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人工受精前,精子需进获能处理),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移植,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步骤。
供受体的选择、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的收集和移植、胚胎冷冻、胚胎体外生产技术(包括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精子的体外获能、成熟的卵母细胞与获能精子的体外受精、受精卵的体外培养和移植等一系列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