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空气开关的发明

空气开关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11 16:10:20

㈠ 空气开关为什么叫“空气”开关

空气开关,估计大家都听过。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配电箱,而配电箱内中的开关都是空气开关,无论是带漏电的还是不带漏电的,他们都是空气开关。那么现在有朋友问这样的一个问题:空气开关为何叫做空气开关?它与空气有什么关系?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的了解空气开关的分类,以及它的作用原理。下面家居杂坛就来给大家分析这个问题。

空气开关其它的一些知识

空气开关是我们低压电网中非常常用的一种,而且特别重要的一种电器。它集控制和多种保护于一体。除了能完成接通和断开电路,还能够对电路和电气设备发生短路,过载以及欠电压等进行保护。此外还可以用于不频繁的启动电机。我们家庭常用的都是普通的空气开关,那么这些空气开关的内部脱扣曲线,基本上都是在出厂时都已经确定了。所以说这些空气开关的灭弧能力也是确定的。但是如果有专业的人士可以通过对空气开关内部弹簧进行微调,可以提升灭弧的速度,但是是无法提升灭弧的能力的。

㈡ 空开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是谁发明的

1、虽然早在复19世纪初,就有人开制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约翰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约翰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约翰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2、简介
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莫尔斯编码。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3、分类
电报因其译码、传递速度、信息内容的不同等,可以分成很多类。
(1)明码电报与密码电报。
(2)普通电报与加急电报。
(3)公务电报与私务电报。

㈢ 漏电断路器谁发明

谁发明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国在60年代文革期间,上海某开关厂已经设计了ABK-12型漏电保护器,这种漏电保护器为三相380伏三线,专门供控制电动机用,特别是针对当时农村灌溉用的水泵电机。主开关额定电流为12安培,可直接起动5.5千瓦以下的三相鼠笼电动机,并作为漏电保护用。它的原理和现在的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几乎差不多,也是有零序电流互感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间继电器、及主开关和电磁分励脱扣器组成,因为结构负杂,额定电流不大,且只有380伏一种(没有能用于家庭的220伏单相产品),未能得到大量推广。
低压配电系统广泛运用的漏电保护器(简称RCD)其设计思路来自高压供电系统的零序电流检测(即接地故障检测)。因为高压供电系统多数是IT系统,即电源中性线不直接接地或经阻抗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高压断路器不会立即掉闸。按规程规定,线路可继续维持不超过2小时的运行,而零序电流互感器会在次级出现一电流信号,驱动音响和灯光信号(一般是电铃和光字牌)告知变电所值班人员处理。而低压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正是利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输出测对地漏电信号,一旦有信号输出,被送至电子线路放大,驱动灵敏继电器触动开关脱扣机构,开关掉闸切断故障点。

㈣ 空气开关是谁发明的是不是一般家庭里用的总开关那里都要加空气开关比较好

谁发明的不知道,不过家用的总开关那一般要装空气开关。当你家里线路短路了此空气开关可以跳闸,不会损坏电器。或是下级空气开关坏了不能切断时,可以跳闸。另一个用处时当你超负荷了也会跳闸

㈤ 断路器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国在60年代文革期间,上海某开关厂已经设计了ABK-12型漏电保护器,这种漏电保护器为三相380伏三线,专门供控制电动机用,特别是针对当时农村灌溉用的水泵电机。主开关额定电流为12安培,可直接起动5.5千瓦以下的三相鼠笼电动机,并作为漏电保护用。它的原理和现在的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几乎差不多,也是有零序电流互感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间继电器、及主开关和电磁分励脱扣器组成,因为结构负杂,额定电流不大,且只有380伏一种(没有能用于家庭的220伏单相产品),未能得到大量推广。
低压配电系统广泛运用的漏电保护器(简称RCD)其设计思路来自高压供电系统的零序电流检测(即接地故障检测)。因为高压供电系统多数是IT系统,即电源中性线不直接接地或经阻抗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高压断路器不会立即掉闸。按规程规定,线路可继续维持不超过2小时的运行,而零序电流互感器会在次级出现一电流信号,驱动音响和灯光信号(一般是电铃和光字牌)告知变电所值班人员处理。而低压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正是利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输出测对地漏电信号,一旦有信号输出,被送至电子线路放大,驱动灵敏继电器触动开关脱扣机构,开关掉闸切断故障点。

㈥ 断路器的发展史,字数越多越好

世界上最早的断路器出现于1885年,它是一种刀开关和过电流脱扣器的组合。
1905年,具有自由脱扣装置的空气断路器诞生了。
1930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弧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灭弧装置的发明,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机构。
50年代末,电子元件的兴起,就产生了电子脱扣器
20世纪末,由于小型化电脑的发展和普及,又有智能型断路器的问世。
中国万能式断路器的发展
第一代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仿苏联A15、A2050的DW1、DW2和改进后的DW0型(额定电压AC380V、额定电流200~1500A)
第二代是1958年自行设计的在DW0基础上更新的DW10系列(同时代的还有DW5系列),其额定电压为AC380V,DC440V,额定电流200~4000A;
第三代是年代末开发、80年代投放市场的DW15和DWX15(限流型),其额定电压有AC380V、660V、1140V,额定电流200~4000A;80年代初、中期,我国相继从日本和德国引进AH和ME型的万能式断路器
第四代是90年代中研制成功并投产的DW45型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研制投产的是仿苏(A3100)的DZ1系列塑壳式断路器(40年代中期水平);
60年代末期,针对DZ1体积过大,短路分断能力偏小等缺陷,行业集中了几个主要厂家,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形成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产品DZ10系列;
80年代初又开发了第二代的DZ2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上海华通开关厂、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分别从美国西屋(Westinghouse)电气公司和日本寺崎电气公司引进具有80年代初水平的技术,生产了H系列和TO、TG、TL等系列;
进入90年代,又推出了CM1系列(常熟开关厂)、TM30系列(天津低压电器公司)、JXM2系列(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HSM1系列(杭州之江开关厂)、S系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杭州之江开关厂、上海华通开关厂等组成的OTT集团)
六七十年代,小规格电流的塑壳断路器有DZ5-10、DZ5-20、DZ5-25、DZ5-50、DZ15-40、DZ15-63等,它们的短路分断能力在1~5kA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MCCB电动机保护型)
六七十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开发的DZ5-20(短路分断能力380V,1.5kA)、DZ15-40、DZ15-63(短路分断能力380V,3kA)
80年代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的M611、3VE1(有多种附件),M611、3VE1的短路分断能力大抵在380V,3kA左右。
1994~1995年,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与喜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共同开发了DZ35系列电动机保护型塑壳式断路器(型号为DZ35-25和DZ35-63两种)。短路分断能力:DZ35-25为380V,3kA、35kA、50kA(后两种加装限流部件),DZ35-63为380V,3kA;DZ35-25的体积为DZ5-20的43.13%,DZ35-63的体积为DZ15-63的50.7%。DZ35系列断路器带有模块式的辅助触点、分励脱扣器、欠电压脱扣器和断相保护等附件。
功率大于30~200kW电动机保护型断路器有:CM1、TM30、HSM1、JXM2和S型等的产品供予选择。
小型塑壳式断路器(MCB)现在也有适应小功率电动机保护的产品,如C45AD(天津梅兰日兰公司)和PX200CD(嘉兴电控厂)等。
家用或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
我国最初的家用或类似家用场所保护的是仿苏(AII-25)的DZ4-25(二极)塑壳断路器,但性能不高。
60年代中期国内开发了DZ5系列(二级)
70年代末引进德国技术生产了S060系列
80年代中后期,天津梅兰日兰公司的C45N和嘉兴电控厂引进德国F&G公司的PX200C相继问世,使家用保护断路器上了一个新台阶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漏电保护器)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在一些电力系统维修厂生产了电压型漏电保安器。由于它的检测线圈(或检测继电器)串接在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极之间,接地极电阻变化无常,造成精度差,此外,检测线圈容量不够,结构简陋,防雷效果差,便逐步退出了应用。
60年代后期,我国第一台电流动作型电子式漏电保安器DZ5-20L诞生(主开关是DZ5-20断路器)。
70年代中后期,全国联合设计的新型(DZ15L-40、DZ15L-63)电流动作型电磁式漏电断路器试制成功,其壳架电流有40A、63A两种,额定电流6~63A,漏电动作电流(IΔn)有30mA、50mA、75mA和100mA,是快速型(漏电动作时间<=0.1s),短路分断能力为380V,3kA和5kA。DZ15L系列是经过国家级鉴定的。
80年代又有DZL16、DZL18、DZL29、DZL118、DZ12L、DZL33、DZL38和DZ10L等流入市场,但大部分是电流动作型电子(集成电路)式漏电断路器(带过载、短路保护和不带过载、短路保护)
80年代中期,嘉兴电控厂、遵义长征电器八厂又引进德国F&G公司的技术生产了FIN型(不带过载、短路保护)(In有15,40,63A;IΔn有30,100,300,500mA)和FI/LS型(带过载、短路保护)(In有2,4,6,10,20,25,32A;IΔn有30,50,100,300mA)的漏电断路器。
90年代初,天津梅兰日兰公司生产了VigiC45ELE(电子式)、VigiC45ELM(电磁式)、VigiNC100等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IΔn)30mA,快速型(VigiNC100,IΔn有30mA、300mA和500mA几种,快速动作型)。
OOT集团,于1999年开发试制了S-L系列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规格有63,100,200,400,630,800A等,漏电保护用脱扣器采用电子与电磁混合型,漏电动作电流有30,100,300,500,1000mA等,动作时间有快速型(<=0.1s)和延时型(最大1.5s),断路器还有过载和短路保护.

㈦ 小型断路器的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断路器出现于1885年,它是一种刀开关和过电流脱扣器的组合。
1905年,具有自由脱扣装置的空气断路器诞生了。
1930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弧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灭弧装置的发明,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机构。
50年代末,电子元件的兴起,就产生了电子脱扣器
20世纪末,由于小型化电脑的发展和普及,又有智能型断路器的问世。
中国万能式断路器的发展
第一代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仿苏联A15、A2050的DW1、DW2和改进后的DW0型(额定电压AC380V、额定电流200~1500A)
第二代是1958年自行设计的在DW0基础上更新的DW10系列(同时代的还有DW5系列),其额定电压为AC380V,DC440V,额定电流200~4000A;
第三代是年代末开发、80年代投放市场的DW15和DWX15(限流型),其额定电压有AC380V、660V、1140V,额定电流200~4000A;80年代初、中期,我国相继从日本和德国引进AH和ME型的万能式断路器
第四代是90年代中研制成功并投产的DW45型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研制投产的是仿苏(A3100)的DZ1系列塑壳式断路器(40年代中期水平);
60年代末期,针对DZ1体积过大,短路分断能力偏小等缺陷,行业集中了几个主要厂家,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形成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产品DZ10系列;
80年代初又开发了第二代的DZ2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上海华通开关厂、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分别从美国西屋(Westinghouse)电气公司和日本寺崎电气公司引进具有80年代初水平的技术,生产了H系列和TO、TG、TL等系列;
进入90年代,又推出了CM1系列(常熟开关厂)、TM30系列(天津低压电器公司)、JXM2系列(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HSM1系列(杭州之江开关厂)、S系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杭州之江开关厂、上海华通开关厂等组成的OTT集团)
六七十年代,小规格电流的塑壳断路器有DZ5-10、DZ5-20、DZ5-25、DZ5-50、DZ15-40、DZ15-63等,它们的短路分断能力在1~5kA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MCCB电动机保护型)
六七十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开发的DZ5-20(短路分断能力380V,1.5kA)、DZ15-40、DZ15-63(短路分断能力380V,3kA)
80年代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的M611、3VE1(有多种附件),M611、3VE1的短路分断能力大抵在380V,3kA左右。
1994~1995年,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与喜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共同开发了DZ35系列电动机保护型塑壳式断路器(型号为DZ35-25和DZ35-63两种)。短路分断能力:DZ35-25为380V,3kA、35kA、50kA(后两种加装限流部件),DZ35-63为380V,3kA;DZ35-25的体积为DZ5-20的43.13%,DZ35-63的体积为DZ15-63的50.7%。DZ35系列断路器带有模块式的辅助触点、分励脱扣器、欠电压脱扣器和断相保护等附件。
功率大于30~200kW电动机保护型断路器有:CM1、TM30、HSM1、JXM2和S型等的产品供予选择。
小型塑壳式断路器(MCB)现在也有适应小功率电动机保护的产品,如C45AD(天津梅兰日兰公司)和PX200CD(嘉兴电控厂)等。
家用或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
我国最初的家用或类似家用场所保护的是仿苏(AII-25)的DZ4-25(二极)塑壳断路器,但性能不高。
60年代中期国内开发了DZ5系列(二级)
70年代末引进德国技术生产了S060系列
80年代中后期,天津梅兰日兰公司的C45N和嘉兴电控厂引进德国F&G公司的PX200C相继问世,使家用保护断路器上了一个新台阶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漏电保护器)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在一些电力系统维修厂生产了电压型漏电保安器。由于它的检测线圈(或检测继电器)串接在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极之间,接地极电阻变化无常,造成精度差,此外,检测线圈容量不够,结构简陋,防雷效果差,便逐步退出了应用。
60年代后期,我国第一台电流动作型电子式漏电保安器DZ5-20L诞生(主开关是DZ5-20断路器)。
70年代中后期,全国联合设计的新型(DZ15L-40、DZ15L-63)电流动作型电磁式漏电断路器试制成功,其壳架电流有40A、63A两种,额定电流6~63A,漏电动作电流(IΔn)有30mA、50mA、75mA和100mA,是快速型(漏电动作时间<=0.1s),短路分断能力为380V,3kA和5kA。DZ15L系列是经过国家级鉴定的。
80年代又有DZL16、DZL18、DZL29、DZL118、DZ12L、DZL33、DZL38和DZ10L等流入市场,但大部分是电流动作型电子(集成电路)式漏电断路器(带过载、短路保护和不带过载、短路保护)
80年代中期,嘉兴电控厂、遵义长征电器八厂又引进德国F&G公司的技术生产了FIN型(不带过载、短路保护)(In有15,40,63A;IΔn有30,100,300,500mA)和FI/LS型(带过载、短路保护)(In有2,4,6,10,20,25,32A;IΔn有30,50,100,300mA)的漏电断路器。
90年代初,天津梅兰日兰公司生产了VigiC45ELE(电子式)、VigiC45ELM(电磁式)、VigiNC100等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IΔn)30mA,快速型(VigiNC100,IΔn有30mA、300mA和500mA几种,快速动作型)。
OOT集团,于1999年开发试制了S-L系列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规格有63,100,200,400,630,800A等,漏电保护用脱扣器采用电子与电磁混合型,漏电动作电流有30,100,300,500,1000mA等,动作时间有快速型(<=0.1s)和延时型(最大1.5s),断路器还有过载和短路保护.

㈧ 空气开关谁发明的听说是中国人发明的!

用大腿想一下都不可能

㈨ 真空断路器发展简史介绍

【导读】真空断路器是一种控制电源,并且保护电器的一种装置。作为新一代的安全用电保障器件,它有很多的优点,比如体积小且重量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频繁的进行操作,以及具有灭弧不用检修等优点。正是因为它的这些优点,使其在配电网方面呈现普遍使用的态势。它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让小编细细道来。

作为真空断路器,顾名思义就是在它的灭弧介质与绝缘介质全为高真空。要说起它的发展,我们还是要从1893年说起,那年美国人里顿豪斯获得了一项专利,那就是提出了真空灭弧室的概念。就在1920年,真空开关由瑞典佛加公司制成。



真空断路器


之后在1926年在真空中进行分断电流被证实是可能的,由于分断能力不足的原因,再加上真空技术以及真空材料没有很好的发展而导致对其的限制,因此这项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在实际上。

之后真空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就在50年代的时候,美国制成了真空开关,它能够有效的切断电容器组。但作为第一批成品,它的分断电流能力仅在4千安。



真空断路器


伴随着真空材料相关的冶炼技术不断的提升,以及真空开关的触头结构有了很大的突破使得情况有了转变。就在1961年,真空断路器的分断电流水平提升到了12.5千安。然后像26千安和31.5千安这样的产品在1966年成功制成。



真空断路器


就在80年代这个时间段里,该器件已经具有100千安这样的分断能力了。我国在1958年就开始研制这种真空开关,在1960年成功研制600安分断能力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高水平的断路器被不断的研制出来。



真空断路器


上面我们介绍了真空断路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任何的新产品的研发都是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得到的。我们知道目前这样的产品,应用在很多领域,它所具有的良好性能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使用价值,因此这样的研究是值得的。

阅读全文

与空气开关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