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儿歌的创作要求
儿歌创作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重视趣味性
目前一些幼儿园也会开展安全、环保、文明礼仪、爱劳动、讲卫生等主题儿歌创编,幼儿教师在创编时常常受到固有的思维习惯影响,往往过多注重儿歌的教育性,忽视了趣味性。教育性是一把双刃剑,如处理不好,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削弱趣味性。如儿歌《长大为国多出力》:公鸡公鸡喔喔叫,催我天天早点起。好孩子,守纪律,不迟到,不缺席,爱锻炼,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长大为国多出力!应该说,这类儿歌不在少数,都是标语口号的形式和概念化的说教,趣味性则荡然无存。儿歌越是生硬地说教就越是降低了自己的艺术品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开展主题创编,幼师生编出了很多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比如(《小刚头发长又长》:小刚头发长又长,男孩像个小姑娘。要是还不去理发,给你穿件花衣裳。再比如《你们要说普通话》:小鸡小鸭叫喳喳,翘尾咧嘴在吵架。小鸡说鸭骂了它,小鸭怪鸡笑话它。鹦鹉连忙来劝架:“你们要说普通话。”这两首儿歌的趣味性和娱乐、审美、语言训练、增长知识等作用是有机统一的。
儿歌要想较好地激活儿童的情趣,就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一是要写孩子熟悉的生活,越是熟悉的生活,越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二是要对生活特征作较生动细致的描摹,力求形似,以适应孩子直观性、形象性的思维特点。比如,形状、色彩、味道、声音、动作等细节描写,就常能形象地再现物象的外在特征以调动孩子的感觉体验,引起注意的兴趣。如《小黄狗》:小黄狗,汪汪叫,吓了妹妹一大跳。妹妹转身回头看,原来哥哥学狗叫。在这里,孩子熟悉的生活、声音动作的细描、直观性的形象再现、趣味化的游戏成分、儿童化的心理视角,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快乐有趣的世界。
儿歌创作要具备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悟
作为儿歌作者不仅要有新颖的审美眼光,而且要有对儿童情趣的独特感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物象特征进行过滤,做到有选择、有改造地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使儿歌创作的视野无限开阔,做到常写常新而不致于落入俗套。如同样是写牵牛花的儿歌就有好几首,这里不妨抄录其中三首。其一: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嗒嘀嘀哒!嘀嗒嘀嘀哒!其二:牵牛花,不牵牛,牵着花儿爬墙头。牵牛花,东墙走,去和豆角拉拉手。牵牛花,西墙走,去和葫芦碰碰头。东墙走,西墙走,牵牛花儿找朋友。其三:牵牛花,不牵牛,早早起来爬小楼。爬小楼,喊小妞,快快起床快下楼。快下楼,没梳头,入园迟到羞羞羞。羞羞羞,羞羞羞,贪睡不是好妞妞。这几首儿歌都选择了牵牛花互相牵拉、藤长且攀附他物而爬的普遍性特征,但由于作者的情趣各异,意味不同,都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第一首似乎使我们看到一个淘气而又胆小的孩子形象,颇有天真烂漫而又滑稽可笑之奇趣;第二首则活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热情合群的孩子形象,流溢着团结友爱之情趣;第三首则借牵牛花写出了一个“爱管闲事”的小朋友形象,从而道出了不贪睡不迟到之理趣,但又无说教之嫌。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指定同一主题创编,比如写“小蜗牛”,其中一首:蜗牛蜗牛你真傻,背着书包到处爬。不如去上幼儿园,我们一起过家家。唱歌跳舞又画画,老师奖你小红花。另外一首:小蜗牛,送快递,背着邮包上楼梯,爬一爬,歇一歇,慢慢悠悠不着急,好长时间爬一米。再比如写“木棉花”,其中一首:小木棉,想妈妈,整天站着不说话。小麻雀,闹喳喳,站在枝头说笑话,逗得木棉笑哈哈,长出朵朵大红花。另外一首:木棉树高又大,笔直站着不趴下。春风姑娘表扬它,给它挂满大红花。不同作者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和形象,散发出不同的趣味。
从创作过程来看,一般说来,当客观事物的某一特征刺激了作者,便激活了作者部分生活的记忆,从而启迪着作者原先就已储备的对儿童情趣的感知。这样,主客观找到了某个契合点,这便是创作上的所谓“发现”。开始,这种“发现”可能是模糊的,随着构思的进一步深化,便越来越清晰,使主客观达到高度艺术的和谐,优秀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艺术想象是儿歌创作中的重要一环
艺术想象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一项极需创新能力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儿歌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艺术想象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儿童情趣的逻辑和儿歌创作的逻辑。
1.想象的途径之一是对生活特征作某种变形改造。
“小强的头发脏又乱,就像乱草一大团,小鸟见了飞过来,要到这里来孵蛋。”(《小强的头发》)第一句先写实,是想象的起点;第二句“头发”变成了“乱草”,就是想象,就是变形;第三、四句顺着这想象的逻辑一路扩展下去,最终推出~个荒谬的结果,连“小强”自己听了也会觉得好笑。变形的改造更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生活真实,艺术创作的逻辑使之剔除了说教的成分而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应该说,在儿歌创作中,这种变形式的想象是相当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阿宝的耳朵里可以长出一棵草(《阿宝的耳朵》),蚊子和啄木鸟可以当“医生”(《蚊子》《啄木鸟》),头发长的孩子是个“小刺猬”(《小刺猬理头发》),这种种想象确实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2.想象的另一途径是象征。
象征的特点主要是意念上的变化,并以巧喻、暗示等作为联系物象外形和作品意念间的桥梁,因此,它不需对外形特征进行改造,或仅作微小的改造。如《小螃蟹》:小螃蟹,真骄傲,横着身子到处跑。吓跑鱼,撞倒虾,一点也不懂礼貌。这里螃蟹的外形特征并未变化,但作者暗示读者,这小螃蟹象征着生活中的那种莽撞、不懂礼貌的小朋友,它让小朋友联想到自己和别人类似的行为,从而达到自觉改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当然,由于孩子的理解力较低,因此,要有明确的导向,如上述“真骄傲”“一点也不懂礼貌”,就使小朋友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
儿歌创作要遵循单纯、集中、短小的原则
儿歌的篇幅短小,它要求作者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表现一定的生活容量,这就是要遵循单纯、集中的原则。所以想象必须是奇妙而且单纯,必须要尽可能包容更准确到位的生活容量,这就要求作者要有想象的高度概括力和驾驭语言的灵活度。
比如我校学生写的儿歌《春雨》原文是:滴滴答,滴滴答,沙沙沙,沙沙沙。花儿懒懒伸个腰,柳条轻轻飘呀飘,小草微微低下头。蚂蚁推门往外瞧,呀一一原来春雨来啦。修改后为:滴滴答,滴滴答,是谁轻轻把门敲?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报到。这样,儿歌虽短小,但因此显得更加精致。
在儿歌创作中还有许多可探讨的方面,如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音韵、节奏、语言、音乐性等方面的讲究,都能使儿歌平添几分亮色。
⑵ 结合作品论述儿歌创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⑶ 进行儿歌创作时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
有趣,好记,朗朗上口
⑷ 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创作儿歌应注意那些因素
儿歌重「趣」,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抒情,童诗「严谨」,儿歌「宽松」,内容较深。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
一,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在流传方面、供幼儿吟唱的特征、
在意象方面,故列为一专栏,童诗不一定要押韵。
二,儿歌较「显」。
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
六。并以下列六项要素来区分童诗和儿歌,内容浅易、简洁,儿歌却可以随己意改编歌词。
五;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有概括性,诗有长有短,重视押韵的诗歌。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童诗重「情」,儿歌却一定要押韵、
在内容方面;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
在境界方面,更富有想象的张力,不受限制,比较深刻,童诗较「稳」,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含蓄。
四。在韵律方面,虽然都是文句简短,其中叙事诗、
在声韵方面,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童诗不可以任意更动;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认为童诗和儿歌自有不同的天地。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儿歌较「俗」、
在结构方面,但是儿歌是叙事,并不甚妥切;儿童诗是写意,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写物。
蔡胜德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民俗与儿童文学研究》〈童诗和儿歌的区别〉一文中,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
三,重视实用性。
从篇幅长短看。
儿歌和儿童诗,一般都较为短小,童诗较「雅」,重视艺术性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参考的网上资源
⑸ 如何创作童谣
儿童的音域窄,而且不似大人(成人)已变声完全,并儿童有些歌唱技术没有办法专达到一属般成人的水平。所以创作童谣要注意一下几点。
1音域尽量不要超过八度
2,节拍(歌曲本身的节奏,律动)还有速度不要太快,(反应不过来)
3,音符本身的跳进不要太大,尤其是五度以上的大跳尽量不要用。
受限于此~~所以~~儿歌能“朗朗上口”。
⑹ 儿童歌曲的基本创作规律是什么
1.简单易懂2.主题鲜明3.旋律明了4.最重要的一点歌曲必须简短。(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⑺ 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创作儿歌应注意那些因素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儿歌和儿童诗,虽然都是文句简短,重视押韵的诗歌,但是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视实用性;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视艺术性。 蔡胜德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民俗与儿童文学研究》〈童诗和儿歌的区别〉一文中,认为童诗和儿歌自有不同的天地,故列为一专栏,并不甚妥切。并以下列六项要素来区分童诗和儿歌: 一、 在境界方面,童诗重「情」,儿歌重「趣」。 二、 在内容方面,童诗较「雅」,儿歌较「俗」。 三、 在意象方面,童诗较「稳」,儿歌较「显」。 四、 在声韵方面,童诗不一定要押韵,儿歌却一定要押韵。 五、 在结构方面,童诗「严谨」,儿歌「宽松」。 六、 在流传方面,童诗不可以任意更动,儿歌却可以随己意改编歌词。
⑻ 童谣的写作要求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儿童的音域窄,而且不似大人(成人)已变声完全,并儿童有些歌唱技术没有办法达到一般成人的水平。所以创作童谣要注意一下几点。
1音域尽量不要超过八度
2,节拍(歌曲本身的节奏,律动)还有速度不要太快,(反应不过来)
3,音符本身的跳进不要太大,尤其是五度以上的大跳尽量不要用。
⑼ 写童谣时应注意哪些事
注意一定不能写 少儿不宜的东东哦~~!! 别说我这是废话
⑽ 下列属于儿歌创作要领的有
儿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要创作儿童,首先要弄清和掌握好儿歌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新。 1。儿歌的分节 儿歌可分一节式、二节式和多节式。一节式儿歌能一口气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完,好似江河滔滔直下,一泻千里。儿歌一般采用一节式手法创作,如儿歌《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 /开三朵,/爹一朵,妈一朵,/妹妹头上戴一朵//”。除一节式外,还有两节式、多节式。两节式儿歌将全部思想内容用两节表达,节与节之间采用对比手法或重复手法,使前后呼应。如《小娇娇》(丁曲):“小娇娇,/胆子小,/看见一条毛毛虫,‘妈妈妈妈叫’。鸡宝宝,/跑来了。/一口吞掉毛毛虫,‘咯咯咯咯’笑”儿歌通过两节式的描述,将胆小的娇娇和胆大的鸡宝宝作了鲜明的对比,善意地讽刺了胆小的小娇娇,教育儿童要大胆一些。多节式儿歌结构比较自由,用于表达内容比较丰富的儿歌。如《学游泳》,第一节为:“我站在水边,/水波讥笑我:/怕!怕!怕!。”第二节为:“我脱去衣衫,/水波向我招手:/下!下!下!。”第三节为:“我跳下水去,/水波给我鼓气:/划!划!划!”你看,从最初的怕到脱去衣衫到下水划划划,一节说一个事,连续的几节又说明一个故事,讲明一个道理:万事开头难,迎着困难上。儿歌又是通过水波的拟人化手法表现这一过程,多么形象有趣! 2。儿歌的句式和字式 “句式”,指一首儿歌的“节”数。一般情况下,儿歌6到8节,最少的有3节,如《鸡蛋》:“鸡蛋清,/鸡蛋黄,/白云包个小太阳。//”最多的十多节甚至几十节的,不过非常少见。因为儿歌的对象主要是婴、幼、低儿童,因此,篇幅不能太长,长了,记不住。但也有一类较特殊的、带情节的游戏儿歌,篇幅就比较长,而且带表演动作。 “字式”,指儿歌每句的字数。一般从一字、二字、三字到多字句都有。但常见的是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句。如:两字式,每句两个字。“小河,/说话,/哗哗,/哗哗。/问他,/说啥?/有鱼,/有虾”(《小河》虞运来)。三字式,每句三个字。“石拱桥,/弯弯腰,/背爷爷,/背宝宝。/又敬老,/又爱小,/石拱桥,/你真好”(《石拱桥》戚万凯)。四字式,每句四个字。“海龟妈妈,/沙滩扒扒,/生下龟蛋,/盖上黄沙。/太阳晒晒,/孵出娃娃,/爬进大海,/去找妈妈。(《海龟》齐敏)。五字式,每句五个字。“蒜瓣团团坐,/一块在听课。/从秋坐到夏,/腰弯背也驼。”(《大蒜》彭万洲) 。六字式,每句六个字。“飞盘飞盘飞飞,/一飞飞到天上。/娃娃娃娃追追,/抓住一个月亮”(《掷飞盘》蒲华清)。七字式,每句七个字。“蓝花碗,口儿圆,/我送香茶到田间。/犁地叔叔喝一碗,/一犁犁到天边边”(《送茶》江全章)。长短句式,每句字数不同,有多有少。“哈,小汗珠儿会爬山,爬上了妈妈鼻子尖”(《汗珠儿》范永昭)。“亲一亲好妈妈,嗯,好香呀!亲——亲好爸爸,呵哈哈,胡子扎嘴巴!”(《亲一亲》陈珉)。杂言一般是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的综合应用,尤以三三七应用最广。这种三三七式,句式参差错落,音节自然响亮,韵律优美和谐,儿童容易学,唱起来也好听,如三三七儿歌《梳子》:“小花猫,胖乎乎,钓条鱼儿用水煮。吃完鱼,咂咂嘴,拿着鱼刺当木梳。” 希望喵喵能够帮助到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