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从几几年写到几几年写完的
从《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中的《感谢》一文可得知该书写于1982年,1987年10月20日成书。该书于1988年首次出版发行。
❷ 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简述了什么内容
《时间简史》主要向人们介绍了什么是宇宙论,以及宇宙论最新的发展状况。由于针对的是非专业读者,为了不至于吓倒他们,通篇只放了一个数学公式,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上个世纪的科学进展是无与伦比的,《时间简史》以最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最古老的问题做了阐述,诸如:
* 宇宙是什么样的
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科学并不能保证所有问题都有一个答案。虽然我们不能找到一套解释整个宇宙的理论,但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很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的理论,每一部分理论解释有限的范围,同时忽略其他影响。这种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只要知道星球的质量就能精确的计算出他们的轨道,而对于星球的结构,上面有没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于这种方法的成功,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经进了一大步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只是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转的行星,月亮是我们的卫星,我们都处在太阳系之中,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无数个太阳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河外星系。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了最重要的一点:宇宙并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确定的规律所制约的。因此,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论合并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完整统一的理论必定包含我们人类自身,也就是说制约了我们的行为,作为这个理论中一小部分的人类,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个理论呢。也就是说,对于人类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终极的结论,或者只能找到一个错误的结论。
对不久之前才发现的问题同样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 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相对论则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特殊的情况:假设有一个宇宙,其中什么东西都没有,有的只是虚空。对于这样的宇宙,时间和空间就毫无意义,因为实在没有方法来度量它们。可见时间和空间都是依附于“物”来存在的。
相对论最大的贡献是告诉了人们,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正由于此,对于同一件事的发生,不同的观察者所测得的时间是不同的。最简单的例子是通过望远镜观察极远处的星球。假设某个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后毁灭了,同时发出的光通过10亿光年到达了地球,并被某个天文学家看到。对于这个天文学家来说星球毁灭这一事件正在发生,而其实这个星球早在10亿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06251802.html
❸ 霍金与《时间简史》
霍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虽然他的肢体是残疾的,可他却用坚强的毅力,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成功,还出版了名噪世界的科普名著《时间简史》。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介绍霍金写作《时间简史》的经过,相信凡是读了这篇文章的读者一定会被霍金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会为世界出了这样一位奇才而骄傲!
1982年,霍金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决定写一本关于宇宙学研究的通俗读物。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金一家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愈来愈大,孩子们上学需要钱,支付霍金的护理费用也需要一大笔钱,使得霍金不得不想办法来解决这令人头疼的经济问题。于是,他决定写一本大众都能读得懂、专业性不太强的关于宇宙学研究的书,一方面向普通大众介绍关于宇宙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从中得到一些稿酬以支付自己的护理费用和孩子们的教育费用。
恰在这时,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西蒙·米顿也想同霍金商量出版一本关于宇宙学研究的科普读物。米顿认为由霍金来写一本关于宇宙学研究的通俗读物,一定会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会给出版社带来很大的收益。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科普读物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由著名科学家阿瑟·爱丁顿、弗雷德·霍伊尔写的科普读物,都十分畅销。米顿凭借他多年的经验和职业敏感性,意识到霍金写出的科普读物一定也会销得很好。他肯定了霍金的想法,让霍金着手写作。
米顿对于霍金目前的状况表示同情,也理解霍金的想法。他觉得霍金凭他现在的国际威望,在国外的其他大学里完全可以获得高得多的薪水,但他由于对剑桥大学的热爱和忠诚,多少年来一直留在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虽然他这些年来经济状况陷入了困境,但他并没有打算离开剑桥大学,仅就这一点来说,就值得赞赏。现在霍金强调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米顿对霍金的理解和对这件事情所持的通达态度,他们很快达成了协议。
于是,霍金开始撰写初稿。霍金每写完一部分,就带着初稿去见米顿。米顿对科普读物的市场运营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看了霍金的稿子之后,告诉霍金,说他的稿子技术性太强了。他认为,这种专业性太强的著作往往销路很难打开。他希望霍金能把稿子写得更通俗一些。霍金接受了米顿的意见,对初稿进行加工。又过了一段时间,霍金拿着修改了的稿子来见米顿。米顿看稿子时,霍金神情木然地坐在一旁,等待着米顿关于稿子的意见。米顿看完稿子后,抬起头来,对霍金说:“你的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你的书的销量打折扣。”他要求霍金写得再通俗一些,把那些技术性太强的文字和方程去掉。米顿向他解释说,当人们在书店里准备买一本书时,拿起来一翻,发现里面有许多数学方程,认为这是专业方面的书籍,就会把书放回到书架上去。
霍金相信米顿是正确的,因为他在这方面经验太丰富了,曾经成功地策划出版过多本科普读物,后来这些书在市场上都成为畅销书。霍金也终于说服了米顿,米顿答应给霍金1万英镑的预付款,这是剑桥大学出版社曾经支付过的最大的一笔预付款,同时还答应在版税方面给霍金十分优惠的条件。他们达成一致的意见之后,米顿第二天把一份合同送到了霍金那里。但是,霍金却没有立即签这份合同,而是把它放在了一边。
1983年1月,《纽约时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宇宙和霍金博士》的文章,连同霍金在轮椅上的照片,刊登在专刊的封面上。文章介绍了霍金在黑洞和宇宙学研究上的突破和贡献,也介绍了霍金20多年来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顽强斗争的事迹。一位名叫彼得·戈扎迪的年轻编辑对这篇报道发生了兴趣,他着迷地盯着封面上霍金的那幅照片,心里在想:一个身患严重疾病、几乎全身瘫痪的人,竟然几十年来在同疾病顽强地作斗争的同时,在宇宙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惊人的成就,这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彼得·戈扎迪是美国矮脚鸡图书公司的高级编辑,他的职业敏感性使他感觉到眼前照片上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人,可以成为公众喜爱和崇拜的对象。如果请霍金写一本通俗读物,该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
彼得·戈扎迪立即找来出版中介人艾尔·朱克曼,把想请霍金写一本书的想法告诉了他。朱克曼很赞成戈扎迪的意见,并认为如果按照戈扎迪的想法去做,一定会获得很大的成功。
回去之后,艾尔·朱克曼与霍金取得了联系,霍金在接电话时,正准备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合同上签字。朱克曼向霍金解释说,虽然剑桥大学在出版科普读物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总的来说,它是一家著名的学术出版社,因而请它来出版这样一本普及读物并不完全适宜。这样的书如果能找一家以出版通俗读物见长的出版社出版,那么销路一定会更好。朱克曼劝告霍金在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约之前,不妨再好好考虑一下,等到确实找不到好的出版社之后,再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约。朱克曼的建议不无道理,霍金采纳了他的意见。
霍金听从了朱克曼的劝告之后,便草拟了一份写作计划,连同一部分样稿,交给了朱克曼,再由朱克曼把它们寄给多家出版社。朱克曼告诉出版商们,如果他们对这本书感兴趣,必须在拍卖这本书的当天,提出预付款的报价。在拍卖这本书的那天,报价单像潮水一样涌进朱克曼的办公室。一直到了天快黑的时候,纽约的两家出版社还在竞争。一家是诺顿出版社,它在出版科普读物方面一向有很好的业绩;另一家是矮脚鸡出版社,在出版科普读物方面也取得过很大的成功。两家出版社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矮脚鸡出版社拿出了最后一着,把预付款的价格提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水平,此书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预付款达到25万美元。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报价有很大的风险,但戈扎迪为了最后拿到这本书,还是采取了最后的断然行为。果不其然,矮脚鸡出版公司的最后一着奏了效,戈扎迪的报价使诺顿出版社望而生畏,却步不前。美国矮脚鸡出版公司不仅所给的预付款是最高的,而且在精装本和平装本的版税方面也是极为优惠的。
在芝加哥费米实验室会议上,戈扎迪第一次见到了霍金。费米实验室是一个高能物理机构,在世界上很有名气,有很多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在那里召开。当戈扎迪见到霍金时,霍金刚刚作完报告,显得很疲惫,但他见到戈扎迪时还是显得非常热情。霍金给戈扎迪以很深的印象,戈扎迪后来回忆道:“他的风度令人生畏,个性很强。”
那时,霍金的演讲由他的一个研究助理担任翻译,同时也负责在霍金演讲时放幻灯片和宣读霍金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当戈扎迪与霍金会面时,戈扎迪完全听不懂霍金说的话,还得由霍金的研究助理作翻译才能实现与霍金沟通。戈扎迪后来回忆说:“我听他的话像在听外语,只是能够感受到语言的节奏,但对于他说的话一点儿也听不懂。”
霍金一谈起他的这本正要问世的著作,就把一天的疲劳完全忘记了。他津津有味地谈着他的这本书,而戈扎迪发现,霍金的助手们对这本书的热情并不高。因为霍金的助手们认为霍金花这么大的精力搞这样一本通俗化的科普读物有点儿划不来,以一种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样高深的理论,实在是有点儿贬低了科学理论。对于助手们的不满态度霍金也有感觉,但霍金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去迁就这种态度,并坚持认为把宇宙学的理论通俗化是很有必要的。一开始的时候,霍金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但现在他越来越意识到,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介绍宇宙学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霍金对宇宙学理论的通俗化产生了很大兴趣,戈扎迪认为霍金在这方面具有一种对大众进行宇宙学启蒙的神圣使命感。
在这次会面之后,霍金便开始准备书稿。他把书稿分批地寄给纽约的戈扎迪,由戈扎迪对书稿作出评论和提出建议后再退给霍金。戈扎迪没有宇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霍金这本书的理想的“试验者”。他要求霍金能把科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得浅显明了。他认为,霍金的稿子必须能让他读懂。如果戈扎迪都读不懂霍金的书稿,读者们也难以读懂。
当霍金把稿子写完的时候,戈扎迪写给霍金的信的页数,至少是书稿的两倍。信的内容是戈扎迪要求霍金在书稿中尽可能地把他的每一个复杂的思想通俗化,使之能让一般大众读得懂。这个过程大约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讨论、修改,稿子终于接近完成。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霍金又经历了一场大的劫难。
1985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他的专职护士帮他上床后,就到相邻的房间去了。她按常规每半个小时到霍金房间里去查看一次。早晨3点钟左右,护士又走进霍金的房间去查看,发现霍金已经醒了。他脸色发紫,呼吸困难,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音。护士立即叫醒霍金的研究助理拉弗拉姆,并叫来了一辆救护车。他们一起把霍金送到了日内瓦的州立医院。在那里,霍金立即被接上了呼吸器。
主治医生怀疑霍金的气管可能被堵住了,也可能是得了肺炎,这都是肌萎缩病人容易得的病。医生建议对霍金施行气管切开手术,认为不这样,霍金生存的希望几乎没有。因为当时霍金已经不能用嘴或鼻呼吸,如果把呼吸器拿开他就会窒息。霍金夫人珍妮心情很复杂,尽管斯蒂芬许多年来说话非常困难,言语能力十分微弱,但他毕竟还能发出声音,他的家人和他的亲密朋友还能够听懂他说的话的意思。现在施行的气管切开手术,很可能要剥夺他的全部言语能力。这对霍金和他的家人来说是十分残酷的。珍妮的一段话可以表露出她的复杂的心情:“前途是那样的暗淡,看不到任何希望,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如果要使斯蒂芬生存下去,我就要为他作决定,施行气管切开术。但我的心情很沉重,我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我使斯蒂芬陷入了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霍金最后还是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彼得·戈扎迪得知霍金患了重病,被送往医院抢救。他十分着急,担忧霍金的病情,多次给医院打电话询问情况。霍金在医院里刚刚恢复一点,就开始继续修改他的书稿。
出版中介人艾尔·朱克曼这时也在加紧活动,他把版权卖给了美国和加拿大后,还试图寻找世界其他地方的出版商。德国和意大利的出版商在没有看到书稿的情况下,都愿意出3万美元的预付款买下版权,日本、法国和西班牙也对这本书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朱克曼甚至没有预料到,中国、朝鲜和土耳其也打出了报价,还有两家俄罗斯的出版公司也报了价。
全世界都表现出对斯蒂芬·霍金所写的书的极大兴趣,这有些出乎艾尔·朱克曼的意料。然而,霍金的书在英国的发行却遇到了麻烦,这是朱克曼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英国的出版商对斯蒂芬·霍金的这本著作持有怀疑态度。朱克曼认为他们的态度不够认真,所以就主动放弃了与他们的合作。
1988年的初春,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经过了长达5年的写作和修改过程,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在美国的各大书店里一面世,立刻就大受欢迎。在美国的洛克菲勒学院还举行了一次大型发行会,引来了无数出版界的人士和读者。晚间,出版社为了答谢作者,还举行了盛大宴会,霍金出席了宴会并作了简短的讲话。这次宴会开得隆重而热烈,霍金在宴会上兴致也很高。尽管霍金已经在那天白天的庆贺活动中度过了很长时间,被无休止的会见和介绍所缠绕,但他看起来依然精力充沛,毫无疲惫之态。他已经沉浸在晚会的欢乐气氛之中。
在美国掀起“霍金热”的同时,英国在1988年6月也开始发行《时间简史》。霍金的书在英国图书市场上刚一露面,就被抢购一空,销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科学家、大学生到工人、商贩,几乎每一个阶层的人都喜欢这本书,这确实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一位科学家在美国的一个加油站与一个服务员聊天时,当服务员得知他是一个科学家时,就问他是否知道霍金的名字,并说他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霍金。由此,人们猜测,这本书在发行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也可能与霍金在世界上的威望有关系。人们突然都成了霍金迷,对霍金的理论也崇拜得五体投地。
不管《时间简史》所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但它确实大大超过了当时与霍金签约的出版商的最大胆的预测。霍金的出版代理人估计到了这本书的商业价值,《时间简史》的作者和编辑共同创造了这一出版界的盛事。
❹ 霍金 时间简史的内容
霍金《时间简史》介绍:
《时间简史》主要向人们介绍了什么是宇宙论,以及宇宙论最新的发展状况。由于针对的是非专业读者,为了不至于吓倒他们,通篇只放了一个数学公式,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上个世纪的科学进展是无与伦比的,《时间简史》以最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最古老的问题做了阐述,诸如:
* 宇宙是什么样的
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科学并不能保证所有问题都有一个答案。虽然我们不能找到一套解释整个宇宙的理论,但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很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的理论,每一部分理论解释有限的范围,同时忽略其他影响。这种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只要知道星球的质量就能精确的计算出他们的轨道,而对于星球的结构,上面有没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于这种方法的成功,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经进了一大步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只是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转的行星,月亮是我们的卫星,我们都处在太阳系之中,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无数个太阳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河外星系。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了最重要的一点:宇宙并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确定的规律所制约的。因此,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论合并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完整统一的理论必定包含我们人类自身,也就是说制约了我们的行为,作为这个理论中一小部分的人类,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个理论呢。也就是说,对于人类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终极的结论,或者只能找到一个错误的结论。
对不久之前才发现的问题同样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 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相对论则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特殊的情况:假设有一个宇宙,其中什么东西都没有,有的只是虚空。对于这样的宇宙,时间和空间就毫无意义,因为实在没有方法来度量它们。可见时间和空间都是依附于“物”来存在的。
相对论最大的贡献是告诉了人们,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正由于此,对于同一件事的发生,不同的观察者所测得的时间是不同的。最简单的例子是通过望远镜观察极远处的星球。假设某个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后毁灭了,同时发出的光通过10亿光年到达了地球,并被某个天文学家看到。对于这个天文学家来说星球毁灭这一事件正在发生,而其实这个星球早在10亿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❺ 霍金的时间简史,主要简述了什么内容
《时间简史》主要向人们介绍了什么是宇宙论,以及宇宙论最新的发展状况.由于针对的是非专业读者,为了不至于吓倒他们,通篇只放了一个数学公式,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上个世纪的科学进展是无与伦比的,《时间简史》以最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最古老的问题做了阐述,诸如:
*
宇宙是什么样的
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科学并不能保证所有问题都有一个答案.虽然我们不能找到一套解释整个宇宙的理论,但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很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的理论,每一部分理论解释有限的范围,同时忽略其他影响.这种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只要知道星球的质量就能精确的计算出他们的轨道,而对于星球的结构,上面有没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于这种方法的成功,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经进了一大步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只是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转的行星,月亮是我们的卫星,我们都处在太阳系之中,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无数个太阳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河外星系.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了最重要的一点:宇宙并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确定的规律所制约的.因此,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论合并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完整统一的理论必定包含我们人类自身,也就是说制约了我们的行为,作为这个理论中一小部分的人类,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个理论呢.也就是说,对于人类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终极的结论,或者只能找到一个错误的结论.
对不久之前才发现的问题同样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
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相对论则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特殊的情况:假设有一个宇宙,其中什么东西都没有,有的只是虚空.对于这样的宇宙,时间和空间就毫无意义,因为实在没有方法来度量它们.可见时间和空间都是依附于“物”来存在的.
相对论最大的贡献是告诉了人们,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正由于此,对于同一件事的发生,不同的观察者所测得的时间是不同的.最简单的例子是通过望远镜观察极远处的星球.假设某个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后毁灭了,同时发出的光通过10亿光年到达了地球,并被某个天文学家看到.对于这个天文学家来说星球毁灭这一事件正在发生,而其实这个星球早在10亿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❻ 英国科学家霍金写的那(时间简史)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的岁月里,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该书内容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但是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这些观测证实了霍金教授在该书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险者卫星(COBE)的最近发现,它在时间上回溯探测到离宇宙创生的30万年之内,并显露了他所计算的在时空结构中的涟漪.
为了把许多观测揭示的新知识,以及他最新的研究纳入该书.霍金教授为这一增订版准备了新的前言,全面更新了原书的内容,而且还新增加了一章,有关虫洞和时间旅行的激动人心的课题.
尽管霍金教授的著述极为清晰而机智,有些读者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复杂的概念.为了使读者加深理解,本版还增加了240多幅彩色插图,包括卫星图像和照片.这些都应归功于诸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和电脑三维和四维实体成像等技术进步之赐.详细的插图说明使读者能体验到星系际太空的广漠、黑洞的奇妙性质以及物质和反物质碰撞的粒子物理的微观世界.
作为一本飨以读者宇宙学的最新理解的经典著作,《时间简史》插图本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简介史蒂芬·霍金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与伽利略去世的纪念日是同一天.他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教席(这一职位曾由艾萨克·牛顿担任).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于1993年出版了《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这本书是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内容已被许多科学论文和书籍引用.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的岁月里,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该书内容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但是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这些观测证实了霍金教授在该书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险者卫星(COB.
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他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一教席曾由艾萨克·牛顿所任).他广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其他两部主要著作是《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和《果壳中的宇宙》. 目录前言
第一章 我们的宇宙图像
第二章 空间和时间
第三章 膨胀的宇宙
第四章 不确定性原理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第六章 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这么黑的
第八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第九章 时间箭头
第十章 虫洞和时间旅行
第十一章 物理学的统一
第十二章 结论
阿尔伯特·爱因期坦
伽利略·伽利雷
艾萨克·牛顿 媒体评论走近霍金
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将宇宙常数引进理论中.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可以公平地说,哈勃的观测标志着现代宇宙论的诞生.哈勃发现,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推断,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100亿到2O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伽莫夫在194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热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中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早期大爆炸的辐射仍残存在我们周围,不过由于宇宙膨胀引起的红移,其绝对温度只余下几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辐射是处于微波的波段.然而,在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前,人们并不认真对待此预言.
一般认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于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确的理论.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在很一般的条件下,时空一定存在奇点,最著名的奇点即是黑洞里的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处的奇点.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及可预见性都失效.奇点可以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件,才能由爱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于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给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造物主的手中.这就是从牛顿时代起一直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问题
如果时空没有边界,则就不必劳驾上帝进行第一推动了.这只有在量子引力论中才能做到.霍金认为宇宙的量子态是处于一种基态,可把时空看成一个有限无界的四维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样,只不过多了两维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结构都可归结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所允许的最小起伏.从一些简单的模型计算可得出和天文观测相一致的推论,如星系、恒星等等的成团结构,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时空的平性,即空间基本上是平坦的,并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发展成为可能,还有时间的方向箭头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论的意义在于它真正使宇宙论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是一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
本书作者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20世纪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嫡联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时空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泡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
本书的副标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又指出,黑洞国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铜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力.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目前担任着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
本书译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达4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此书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译成中文,以供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学说.
❼ 霍金的时间简史简介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普著作,首次出版于1988年。
全书共十二章,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
在该书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论中存在的未解决的冲突,并指出了把量子力学、热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存在的问题,该书的定位是让那些对宇宙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了解他的理论和其中的数学原理。
创作背景
在发表《最初的宇宙》不久之后,霍金决定写一本将对大众极具吸引力的宇宙学著作。这本书就是《时间简史》。可惜这本书一直拖延到1985年才完稿,因为霍金在访问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在瑞士日内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的时候,不幸染上了肺炎。
由于病得很严重,霍金被送进剑桥大学的阿登布鲁克医院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这次手术虽然挽救了霍金的生命,但他再也不能使用他的嗓音了。霍金采用一个连在轮椅上的,可用手操控的小型电脑语音合成器来“说话”。
这对霍金来说很不方便,但是,对于之前根本听不清他说话的听众来说,这样反倒容易理解了。在使用这个语音合成器之前,只有他身边最亲密的人能听懂他说的话。霍金的《时间简史》最终发表于1988年。
❽ 霍金的简历和时间简史的概括
史蒂芬·霍金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生平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胀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 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 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❾ 霍金与时间简史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霍金1942年1月8号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大学毕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1963年,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所指的辐射被称为霍金辐射)。他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同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5—1976年间,获得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霍普金斯奖、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马克斯韦奖和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6项大奖中。1978年他获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979年,被任命为著名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既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1979年出版了《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这是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了1000余万册,至今已经销售2500万册。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讲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书籍和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1993年出版了《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它论文》。2000年初,霍金在美国白宫做了演讲,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动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亲切会见他并向他表示祝贺。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发行。该书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在该书中,霍金揭示了自《时间简史》发表以来,理论物理学的伟大突破。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研究领域:
理论物理学: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MRMY.NET收集]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作品:
1、《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1988年)
2、《时间简史续篇》
3、《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4、《时空本性》
5、《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2001年10月)
奖项:
1、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
2、 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 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
4、 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
5、 霍普金斯奖
6、 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
7、 马克斯韦奖
8、 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
9、 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10、与彭罗斯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11、1988年霍金的书《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获沃尔夫基金奖
简介
1942年 1月8日生于剑桥
1950年 举家迁往圣奥尔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学
1962年 牛津毕业,去剑桥读研究生
1963年 被诊断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1965年 获剑桥博士学位,与珍妮.怀尔德(简·瓦尔德)结婚
1967年 长子罗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儿露西出生/开始使用轮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时的大型结构》出版
1974年 宣布发现黑洞辐射,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1977年 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引力物理学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出版
1981年 参加梵蒂冈宇宙学大会,宣布无边界构想/《超时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国高级骑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实行气管造口手术从而失去语言能力,使用带造音器的计算机1988年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版/获沃尔夫基金奖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国荣誉爵士
1990年 与妻子离异
1991年 《时间简史》同名电影上映
1993年 《“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他论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壳中的宇宙》出版发行
❿ 霍金编写时间简史花了多长时间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目标是解决从牛顿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第一推力”问题。他的宇宙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无边界的有限的四维时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决于物理定律。
耐人寻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世俗的偏见和神学的权威,都不能阻挡科学的透射力。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数学来陈述,而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讲里,生动地向听众解释“利用光速,从‘黑洞’进去,从‘白洞’到宇宙另一区域去作时空旅行”的设计,是有趣的科学幻想,而现实却是难以做到的简明道理。经过数年的辛勤写作和修改,于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书中引导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的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探索。《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并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极其坚强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
一生的心愿是做个常人
与其说斯蒂芬·霍金证明的是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存在,不如说他用一生在证明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一个常人,并没有因为受困轮椅而成了低人一等的“废人”。然而,证明的结果甚至比他当年发现“黑洞并不全黑”时还要让自己大吃一惊———自己怎么变成了高人一等的“超人”?
所以,当8月11日他瘫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地被推出杭州香格里拉酒店2楼电梯的那一刹那,霍金在瞬间亮起的无数闪光灯前多少显得有些勉为其难。就像此前在浦东国际机场受到几乎是超级明星式的媒体追逐,这位自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最后选择了闭紧双眼,任凭身边缓缓落下的窗帘将狂热的“时间简史迷”们阻挡在外。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
也许,这才是霍金的世界。霍金曾经说,他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很晚从伦敦回家,“那时人们为了省钱,半夜里把路灯都关掉。我走在路上,那晚的夜空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整个银河系仿佛刚好划过头顶。”对此,他母亲说,“只要看看这孩子仰望星空的样子,就知道他心里有多好奇。”霍金甚至表示,“哪怕置身一个无人的荒岛,我也宁可没有灯光,因为那样我就可以更好地看到星星。”
直到22岁,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功能萎缩的卢伽雷病,最多只能活几年时,这种对星空的执着才逐渐开始成为一种信仰———他想自己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下去。即使是全身动弹不得,为了和心爱的女孩结婚,他就必须有工作,必须先完成剑桥的博士学位,于是就有了“宇宙起源于空间中一个奇点”的大爆炸理论。即使失去了说话功能,为了替女儿付学费,他就必须赚一笔钱,于是就有了销量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媲美的《时间简史》。人们能否想象,霍金广为传颂的科学成就,不过来自他想证明自己能如常人一般的初衷。
只不过,每一次霍金试图证明自己是常人,证明的结果都远远高于他的预期。他发现,既然大质量的恒星在“油尽灯枯”后会坍塌成一个奇点,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宇宙就是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诞生的呢?既然天体间有万有引力,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引力大到连光线也会被吸进去的黑洞呢?霍金关于奇点和黑洞的理论,“一不小心”触动了理论物理学的神经。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适用于天体类的大物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但是这两者却无法统一。而霍金的奇点理论正好统一到“无限小的物质爆炸成为天体”上。他曾经预言,到上世纪末,这种“大一统”理论将最终发现———也许只要几个简单的方程式,人类对于宇宙的知识就到达极限,理论物理学也随之终结。
但是,20多年过去了,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当记者就此问题请教霍金时,他的助手替他说,“我想霍金同意是他错了。”这次不能开口讲话的霍金不再向记者眨眼暗示什么,而是直接咧嘴微笑表示同意。他费了好长时间才通过拟声器回答,“科学是不可预测的。如果我要是知道的话,我早就把它做出来”———终于,他用自己预言的失败向世人“成功”地证明了自己也是一个常人。
“保持安静,老板正在睡觉”
看到霍金的人都不会忍心去打扰这位天才。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记者见到他的那一瞬间还是被深深触动。40年的卢伽雷病让他的身体彻底变形:他的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只手紧紧地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是朝内扭曲着。10年前的照片中还蛮匀称的嘴,此时已经歪成一个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变成“龇牙咧嘴”的样子———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
在现场几十只摄影“炮筒”的“狂轰滥炸”下,那台神奇的拟声器看起来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液晶屏电脑。记者悄悄地溜到霍金身后,发现拟声器中词汇的选择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来排,而是按逻辑顺序组合,比如表示选择或并列的连词成为一组,主语人称成为另一组。霍金就是用它来选择词汇,并最后按下发音键,让电脑合成的声音来代他讲话。
哪怕事先知道记者的提问,霍金的回答也慢得出奇。记者几乎看不到他的手指在按动键盘,他仿佛永远一动不动。现场在提问过后只有一片寂静,无数的眼光齐刷刷地落在霍金身上,直到耳边突然传出几句略显怪异的英语———英国人说带有美国口音,而美国人认为带有北欧口音或爱尔兰口音。他的回答极为简短,往往漫长的十几分钟才等来一句只有主谓宾的简单句。不到一小时,霍金就满脸倦意,记者甚至看到他开始无聊地按起键盘,把屏幕弄得一闪一闪的。
从1980年起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教席的霍金就是这样在轮椅上洞悉宇宙的一切。不过,也许对他而言,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独自在剑桥的办公室里安静思考要简单和自在得多。霍金每天坐着轮椅去办公室,穿过整齐地挂着包括牛顿在内的所有卢卡斯教授画像的长长走廊,霍金的办公室就在一排落地窗户的尽头。办公室的门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排,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老板正在睡觉。”
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只是不愿被外人打扰。此时他一定坐在这间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上好几个小时,驰骋在自己的宇宙里。周围两三盆植物当中摆放的是三个孩子的照片。每天下午4点,他会在护士的帮助下与研究生们交谈。他们喝着午茶,交流对宇宙的看法。一个护士托住霍金的脸颊,扶正他歪斜的头,这样茶水就不会漏出来。有时他的眼镜还会从鼻子上滑下来,但是如果有学生对他的理论提出带有质疑的问题,他立即会给一个咧嘴笑容。
至少,“老板正在睡觉”的托词让霍金最感自由自在。就像他用莎士比亚的话给自己的书取名———“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霍金告诉记者,“我发现真实的宇宙甚至比《星球大战》更吸引人。如果你想去太空,那么必须先学物理学。”
愿意带着《安魂曲》去荒岛
有记者问他,除科研之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霍金的回答似乎要迅速得多,“我热爱生活。音乐、家庭都让我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宇宙之外,音乐正是他找到自己归宿的地方。迄今为止,关于霍金最成功的一次访谈是1992年圣诞节时英国广播公司的“荒岛唱片”节目。这个节目要求被访者假设自己在荒岛上孤身一人,只能选择8张唱片带在身边。只有这次,霍金破天荒地回答问题很少使用简单句———谈到音乐,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霍金很喜欢瓦格纳的音乐。他说,“我是从1963年开始喜欢上瓦格纳的,那年我被查出患有卢伽雷病。瓦格纳音乐的暗色调和启示录式的情绪正好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他甚至不厌其烦地复述了瓦格纳的《魔戒》的情节———要知道,就是正常人也要颇费一番口舌,更何况是一个个词选出来。
然而,如果只让他选择一张唱片,他说自己还是会选莫扎特的《安魂曲》。“15岁生日的时候,我得到一套莫扎特的CD,整整有200小时,现在我还经常听。我最喜欢的是莫扎特临终前写的《安魂曲》,如果我只能带一张唱片去荒岛,我会带上它,并且一直听到DISCMAN的电池走光为止。”
1950年 举家迁往圣奥尔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学
1962年 牛津毕业,去剑桥读研究生
1963年 被诊断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1965年 获剑桥博士学位,与珍妮.怀尔德结婚
1967年 长子罗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儿露西出生/开始使用轮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时的大型结构>>出版
1974年 宣布发现黑洞辐射,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1977年 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引力物理学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
<<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出版
1981年 参加梵蒂冈宇宙学大会,宣布无边界构想/<<超时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国高级骑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实行气管造口手术从而失去语言能力,使用带造音器的计算机
1988年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版/获沃尔夫基金奖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国荣誉爵士
1990年 与妻子离异
1991年 <<时间简史>>同名电影上映
1993年 <<"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他论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