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夏朝发明的兵器

夏朝发明的兵器

发布时间:2021-07-11 00:32:45

① 夏代的青铜兵器有哪些

夏代的青铜兵器有戈、戚、镞3种。

其中一件铜戈援中有棱脊,锋成三角形,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近刃处有一道细沟,十分锋利。内较窄,与援直角相接,中部有一圆穿镶嵌绿松石的凸起云纹。

另一件铜戈呈窄条形,援内相连无明显分界,戈身从内向援逐渐变窄,向前聚成尖锋,援中起棱脊,援面从脊开始向两侧斜抹,近刃处有一道细沟。锋刃十分锋利。内较平,前部安柲,中部有一个方穿,穿后有4道凸起的竖线,线后有4个较长的横齿。

铜戚做长条形,横切面呈长椭圆形,刃部略外侈,形似长条窄身斧,内扁平,上有一方穿,内与身之间有向外伸出的齿形阑。

铜钺做长方形,一端略宽为平刃,另一端中间略微凸起,饰带状的网纹一周,其下有一圆穿孔,宽6.1厘米,刃宽7.6厘米,残长3.5厘米,厚0.5厘米。二里头的这件大钺援部接近正方形,有别于上下援部

曲弧的形式。这样的大钺仅发现数例,大钺作为礼仪用器,仪仗用器,应该用柲穿束立起。

靠近内部之处设有两个长方形孔,用以拴系皮条,来捆绑长柲。如此重量的大钺想必其柲也是很粗大的。

夏遗址发现铜镞10余件,大致可分为:尖锥形镞,横切面呈梯形;圆叶形镞,铤做三角锥形;双翼镞,圆脊,翼后有倒锋,长圆铤。圆脊,翼无倒剌,铤圆形粗大,身做三角形,棱脊,两翼内凹,棱形铤。夏朝青铜生产工具数量多,有锛、凿、刀、锯、钻和鱼钩6种。遗址发现铜锛两件,均做扁平长方形,一面刃。还有4件铜凿,均

做长条形,一面刃。一件剖面呈梯形;一件通体呈方柱形,顶端有锤击痕。此外,遗址还有铜刀9件,铜锯一件,扁平长方形,一端较窄,下侧带锯齿;铜钻一件做锥形,尖部锋锐;铜锥一件,体扁平,向一侧弯曲,四棱向聚成尖锋;铜鱼钩一件,由细圆锥的尖部弯曲而成,另一端凹下可以系线。

② 华夏五千年的所有兵器名字___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环刀,朴刀,还有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

5。戈:中国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戈是中国的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挥,推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

7。斧钺: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而斧的发展就比大头的钺幸运得多,中国历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轮大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马上的大斧,也可为双手拿的板斧,种类很多。斧的杀伤很强,属于重兵器,以劈砍为主。

8。弓弩:这个不必多说,我只说一句,那就是中国的古代远程杀伤兵器一直比外国的厉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别搞错了,这个鞭可不是软行像绳子一样的鞭子,我们所说的鞭是一种以劈,扫,捅等为住的像铁棍一样的兵器。鞭就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又叫竹节钢鞭。历史上的伍子虚,大唐元帅尉迟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过鞭。鞭是对付比锁子甲更坚固的盔甲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威力极大。属于重武器。

10。锏:和鞭一样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锏有3~4条刃,所以有三楞锏或四楞锏之说,通常锏比鞭轻,但是杀伤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历代武将都是以枪或者戟为住战武器,而背上就背着2根锏作为铺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给敌人致命杀伤,所以有“杀手锏”之说。

11。叉:这不必我说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国也有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许多种。和枪一样是以刺为主,不同的是叉的杀伤范围大,能有制约敌方武器的效果。

12。挝:说白了就是以敲打为主的轻兵器,再说穿点就是,三节鞭,双节棍,九节鞭之类的武器。是刺客和绿林游侠的喜爱武器,方便灵活,但是身为武侠大作的剑网居然没有这类武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实惠的防身武器。从棍来看,有乌有棍,齐眉棍,盘龙棍之说,从棒类看有哨棒,铁箍棒,狼牙棒等总之棍棒可以混为一类。

14。镗: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较少,可能是因为比较笨重吧。大家看过《隋唐演义》吗?天下第二猛将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将伍天锡分别是用的镏金镗和混金镗,都重达200斤以上,虽然小说夸张了点,但是真个一镗砸下来,戴着头盔也能把天灵盖砸碎。镗就是叉的加强般,比叉更重,更具杀伤,一般镗的逢刺多达5个,最边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这种武器,我是没见过,但是书上说是以竹子为柄,金属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锤:估计是古代最具杀伤的单兵武器了,不但从外表上能看出锤的威慑,最主要是锤是能对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国或是欧洲骑士,都有用锤的记载。中国隋唐第一猛将李渊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对每个重达400斤的金瓮破天锤打遍天下无敌手;大唐薛家将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锤打得突厥闻风散胆;南宋名将岳飞的长子岳云也是使用的银锤横扫金军。在欧洲为了对付穿全身板甲的骑士,许多军队装备巨锤。从而有了“皇家之锤”,“铁锤查理德”等词语。其实锤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为它太重,没几个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国古代在部队里是准备不多的。

17。拐:怎么说呢?各位应该有人看多圣斗士吧,最强的黄金圣斗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们中国的,嘿嘿),他的圣衣由6种武器组成,依次为枪,剑,三节鞭,双节棍,盾,拐。这种武器能防能攻是相当不错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规部队是不装备的,只有那些绿林好汉,江湖豪杰才用。

18。流星:这并不说就是流星锤,而是绳索武器的总称,比如绳枪,流星锤,链锤。在欧洲有种叫枷连的武器,其实就是装有柄的链锤,能绕过敌人的盾,或者防御姿势对其进行打击,其实和流星锤是一个道理,。这种武器攻击性很强,对手很难防御,但是由于自己的武器是软性的,所以自己的防御也不怎么好。这样的武器在部队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将当铺助武器外,是不进行大规模装备的。但是一些的强盗倒是用得

长兵器:戟刀
笔刀
凤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两刃刀
春秋大刀
钩镰刀
乾坤日月刀
长枪
古矛枪
花枪
单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环刀
大砍刀
马刀
连环刀
七星剑
龙泉剑
方节鞭
达摩杖
铁扇子
少林板斧
软兵器:九节鞭
大扫子
三节棍
软鞭
流星枪
绳镖
龙头杆棒
链子剑
剑鞭
流星锤
双兵器:鸳鸯刀
乾坤日月轮刀
龙凤双剑
双棍
板斧
双板斧
少林双戟
梅花匕
子母鸳鸯钺
奇门兵器:判官笔
宫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鸳鸯钺
日月轮
龙凤扇
双拐
月牙刀
铁扫帚
暗器:摔手箭
金钱镖
梅花针
飞蝗石
血滴子
铁莲花
飞铊
铁鸳鸯
喷筒
如意珠
飞铙
梅花袖箭
袖弩
镖刀
袖圈
袖蛋
折凳
母铁胆
远程兵器:箭

③ 夏朝发明了哪些东西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考古资料,没有夏代有确切文字的证据,现代前期的各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除了发现部分类似文字的符号外,并没有标明中国有系统的文字,所以夏代还不能说使拥有系统文字的时代,真正到了商朝,甲骨文的使用,才证明中国的象形文字系统化了。那么所谓的发明者,不过是历史的传说罢了。
另外补充一句,相传大禹治水之后,制天下九鼎,代表九州,后来这九鼎传于夏,商,至于西周,东周,将近2000年,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失去历史记载了。我想如果这九鼎若有幸重见天日,那么上面的铭文,也许能证明夏朝建立时候,我国的文字形式吧。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谜。

④ 夏朝的军事是什么

有啊,每个政权都是有军队的!、 【夏军队的组成】 直属夏王的军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卫队式常备武装和兵民合一的民军。 数量不大的常备武装是由英雄时代军事首长武装启从演化来的,以贵族子弟为核心,国家建立以后,更吸收了作为王之近待 的男女奴隶来扩充和加强了这部分力量。 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尚书 甘 誓》有“左不攻于左,故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彻非其马之 正,汝不恭命”的记载,说明战车已用于作战,车上成员有左、右、御 的区分。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用命 赏于祖,弗用命戮于枚,予则军戮汝”(《甘曾》)。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 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 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 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 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 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 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了。据今所见夏代的铜镞有的和石、 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 戈也是新型的兵器。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 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 厘米、内宽3.9—5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 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 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 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 戈是一种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前锋可用于啄刺,下 刃可用于勾,上刃还可用于推杀,但夏代的戈主要用于啄击,勾 杀只是必要时的辅助功能,所以应看作啄兵。研究考指出,夏代 主要是步战,步战条件下用戈,啄击最为有效,这是由人臂关节 结构和武器工作原理决定的:啄击动作迅猛,有利于增强武器动 能,啄刺阻力小,能收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夏代青铜戈的形态特 征也表明它是按“啄兵”的要求制作的:第一,它的援部平伸,与 戈有直角相交,可保证前锋以最佳角度击中目标。若使用下刃, 这种角度无论对杀伤力还是戈结合牢固程度都不适合。第二,它 的前锋尖锐,上下刃对称,可见其作用同于矛叶侧刃,作为刺兵的矛,也是传统的兵器,在夏代仍有广泛使用。夏 文化遗址中多见骨矛、石矛,形制多样,多磨制得光滑锋利。 【夏朝的军事训练】 夏朝 田猎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主要方式,同时还设有训练奴隶主贵族的场所,以习射为主。 【夏朝的军制】 夏朝的军制留存的史料很少,但有限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起止时间有多种说法,通行之说约公元前22或 的21世纪至前17或前16世纪。这一时代,国家已经形成,军队随之产生.反映奴隶立阶级意志的车事制度相应出现。 夏王朝脱胎于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掌握国家政权的夏后氏 只是众多部落中力量最强大者,处十天下“共王”地位。与其共主政 体相适应,夏后氏建立以奴隶艾贵族为骨干、“众”(平民)为基础的 国家军队.赖以“守邦”。被夏后氏征服和承认其共主地位的各部 落,作为政治实体而存在,有各自的武装组织,承相对复朗贡纳和 应召出征的义务。作战时,夏王根据需要,或征集点接统治地区的 “众”,或同时征召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异姓部落出战,实行居则为民 战则为兵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夏朝车队编制不详。《左传.哀公元年》关于夏工少康以“有田 一成,有众一旅”复国的记载,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旅”为军队员大 建制单位。有学者认为,夏朝军队按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组织,以 十进制编成。夏王为最高统帅。夏启灭有启氏的甘之战中,所辖 “六事之人”,亦称“六卿”,当是分工不同的六个奴隶主贵族首领,他们平时治理民事,战时担任作战指挥。

⑤ 夏王朝通过运用什么技术制造兵器

夏王朝建立后,组建了6个师的常备军,并充分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制造兵器,同时在禹武力征服的基础上,歼灭了与夏对抗的有扈氏和平定了叛启的武观等,基本上稳定了统治。

⑥ 夏王朝有哪些重要的发明

装饰品类玉器有玉珠、玉镯、玉管、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兵仗类有玉戈、玉钺、玉A、玉戚;生产工具类有玉铲、玉斧、玉镞。

夏代玉器造型主要为几何形器物,以直方形为主,如玉圭、玉A、玉斧,大多数光素,无纹饰。柄形饰为创新玉器,造型为商、周同类玉器开了先规,是夏王朝的重要发明。

⑦ 夏朝时期有什么武器

戈,中国有禹王铸九鼎的传说,很明显夏朝已经有了金属冶炼技术。

⑧ 夏商周朝打仗时用什么武器

估计主要装备的还是木棒 但应该含有青铜兵器 很多史料都有九黎造五兵的记载 如《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说的是九黎族在提炼盐的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和制作兵器 估计还是青铜兵器 所以九黎军才能和黄帝对抗 夏商朝还好 远古时代大部分都是木棒为主要武器 如古罗马的束棒 中国古代棍类有殳 梃 杵等都是改良型木棒 周后期战争频繁 金属兵器普及率升高 但主要还是以长兵器为主 因为相对于剑 戈矛戟钺因为柄是木头做的反而用的金属材料比较少

⑨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兵器有哪些

  1. 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于练习臂力,而非实战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

  2. 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名。又名丈八点钢矛。全用镔铁点钢打造,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刃开双锋,作游蛇形状,故而名之。

  3. 三尖两刃刀属长兵器,也可称二郎刀,相传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构成其法门独特,随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门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锁、铲之用,加上配合各种步法、身法演舞,构成一套完整的套路。

  4. 方天画戟是古代兵器名称,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

  5. 红缨枪就是在枪上加个红缨,红缨的作用据说是,缨穗吸血,可以阻止枪头上的血顺着枪杆流下来不利于持枪者发力,换言之就是擦血抹布,选红色是因为血的颜色染成而且在攻击时可以给对手造成错觉,增加士气。

  6. 龙泉剑。现在也通指浙江龙泉地区,按汉族传统工艺铸造的宝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大剑师所铸。欧冶子为铸此剑,凿开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7. 鱼肠剑,是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出典《史记·刺客列传》。

  8. 巨阙剑,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名师欧冶子所铸。干将、莫邪、巨阙、辟闾号称四大剑,钝而厚重。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

  9. 干将剑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10. 莫邪剑,吴国铸剑师干将的妻子,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干将。宝剑铸造了两把,分别是雄剑干将、雌剑莫邪。

  11. 环首刀诞生于我国西汉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

  12. 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 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唐刀和少林梅花刀、单刀的特点,主要是轻巧,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

  13. 朴刀是大刀的一种,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

  14.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进兵器之一,起源于西汉初年的环首刀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5.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16.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

  17. 神火飞鸦,明代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

  18. 万人敌,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

  19. 火铳,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径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相当于今天的步枪吧,最早的制式。

  20. 红夷大炮,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

⑩ 夏朝的兵器有哪些

兵器的水平是与生产技术,尤其是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大量的考古材料说明,在我国的夏王朝统辖的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工具在制作上比以前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石镰?蚌锄?蚌镰等?

先进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同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形成?在这之中,夏代的青铜冶炼和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使得当时的兵器也有了新的发展?

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情况看,夏代的兵器的种类,除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的刀?匕首?矛头?锥?戈?镞?斧?铲?棒等型制外,还出现了护身的甲和用于作战的兵车?其中箭头的数量明显增多,质料和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夏代的箭镞不仅有石质?骨质和蚌壳质的,而且还有铜质的?在制作上也极精到,有的镞身断面呈三角形,脊和两翼刻有血漕,铜镞和制作精良的骨?蚌镞使得弓箭的威力大大提高?弓箭杀伤力的增强,必然促进防护具的产生和发展?这就是甲的出现?相传甲是夏代第七位夏后杼发明的,主要用于防护前胸后背和手臂?

杼是夏王姒少康的儿子,他在协助父亲攻灭东夷首领后羿?寒浞势力时,由于东夷人擅长射箭,弓箭十分厉害,杼的军队被善于射箭的东夷人用弓箭抵挡,遭受损失,无法前进?退回国都后,杼发明用兽皮制作的甲,兵士穿上后,不畏弓箭,能格挡敌人的刀砍箭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东夷人弓箭优势不复存在?身穿铠甲的夏人终于灭绝了东夷?

车作为一种作战用具,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夏代车已被用于作战?兵车作为一种新的武器装备,使兵制和作战技术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出现了新的兵种车兵,以及因兵车作战的特殊性而产生的车兵战术?

夏朝兵器

阅读全文

与夏朝发明的兵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