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萧红小说女性意识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独树的女作家,她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关怀着女性,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
一、女性悲剧形象
作为女性作家,萧红始终注视着女性的苦难人生,尤其是北方妇女的苦难和挣扎。她塑造了一系列不幸女性的悲惨形象,并以此形成了她小说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体系,使她的作品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通观萧红全部作品,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并且主要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寡妇、弃妇、农妇、佣妇、乳娘、童养媳等形象,她们的命运是悲惨的。有的被地主糟踏,如王阿嫂,丈夫死后被地主的大儿子奸污,后来又活活地被地主踢打致死(《王阿嫂的死》);有的被传统习惯势力折磨致死,如小团圆媳妇,只因她长得活泼、作风大方了一点,那愚昧的婆婆就根据几千年传下来的旧规矩,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她。团圆媳妇被虐待、折磨病了以后,婆婆不是请大夫诊治,而是请巫医跳大神,把团圆媳妇扒光了按在装沸水的缸里驱邪,给她烧替身、看香火,直到把活泼可爱的团圆媳妇作弄死(《呼兰河传》);有的惨遭资本家杀害,如小岚,她只因休息时间跑出工厂,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哑巴爷爷,让工头发现,被活活地打死(《哑老人》)……萧红通过对这些妇女生活、命运的描写,揭露与鞭挞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统治、压迫、残害妇女的罪恶。
二、女性悲剧探询
萧红的小说是她的一种生命形式,她的女性意识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也许正是因为自身不幸的生活经历,恰好成为萧红洞察女性悲剧的起点,她在作品中对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悲剧命运的反思和体验尤为强烈而深刻。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不幸,甚至是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阶级压迫深重,男权专制盛行的中国北方农村,女性不仅连应有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即使是为其性别特征所赋予的怀孕、分娩,也遭到了无情的忽视与遗忘。萧红超乎许多女性作家,对女性的生育作了触目惊心的描绘,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关怀着女性。在《生死场》中,萧红更为深刻而细致地描写了女性这种无意义无价值的生育,女人的生育更和猪、狗等动物的生产毫无二致。“大肚子的女人胀着肚子,身上浇着冷水跪在满是灰尘的土炕上,一动不敢动,仿佛是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丈夫”。生命的诞生成了一种罪行:“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整个村子里,人和动物生产构成互为喧嚣的背景,人的生命活动降低为低等动物的本能活动,而女人比动物更不如的是除了生育之痛,还受到他们的丈夫的折磨,女人在遭受这一刑罚时还遭男人的打骂。他们让妻子怀了孕,却又憎恶妇女生育的痛苦扰乱了他们的耳目。
女性的悲剧不仅仅来自男权的残暴无情,来自女性自身的性别悲剧,更为可怕的是来自女性自身的自我扼杀。传统文化的束缚和男权社会的欺压,使妇女们的命运已经极为可怜了,可是有些女人对比他们更弱小、更可怜的同类,不仅不施以仁慈之心,而是更冷酷地对待她们。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城里谋生的金枝遭到强暴与蹂躇后,她那颗破碎的心灵不仅引不起周围那些有着相同遭遇的女人的注意与关切,就连自己朝思暮想的亲生母亲,也只对着那张浸透了金枝羞恨与屈辱的钞票痴迷,而忘却了对女儿的抚慰与怜惜。不仅如此,在物质欲望的诱惑下,母亲还急不可待地鼓励女儿尽早返城。金枝那颗渴望爱抚与慰藉的心,就这样被母亲无情而冷酷地遗忘了。《呼兰河传》对两位年轻女性生命毁灭的叙写,说明萧红已经注意到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积弊的巨大残害性,注意到了女性存在的阴森的氛围。灾难不仅来自表层,在顽强的传统意识与文化惰性中,结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强行主宰、制约着妇女的言行,甚至扼杀生命。当她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和不乏温馨的童年的时候,分明又向人们提示了当时的呼兰河威胁女性生存的一大祸首,那便是封建意识、习俗和封建礼教。
三、社会深层探索
萧红的女性意识还触及到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性命题: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里,女性形象是空洞的,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女性的爱是无意义的,她们不仅得不到回报,而且最终使自己变成男人欲望的对象或家务劳动的工具,被男性蚕食掉了自己的生命。正如萧红所描述的:塑泥像的人是男人,他把女人塑得很温顺,似乎对女人很尊敬。他把男人塑得很凶猛,似乎男人很不好。其实不对的,世界上的男人,无论多凶猛,眼睛冒火的似乎还未曾见过。就说西洋人吧,虽然与中国人的眼睛不同,但也不过是蓝瓦瓦地有点类似猫头鹰的眼睛而已,居然间冒了火的也没有。眼睛会冒火的民族,目前的世界还未发现。那么塑泥像的人为什么把他塑成那样子呢?那就是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就是磕完了头站起再看看,也绝不后悔,不会后悔这头是向一个平庸无奇的人白白磕了。至于塑像的人塑起女子来为什么要那么温顺,那就是告诉人,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侮的,告诉人快来欺侮她们吧……所以男人打老婆的时候便说:“娘娘还得怕老爷打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
萧红发掘出了女性在历史文化中所处的作为审美对象的地位和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在顽固的愚众心理中,形成了一整套对女性的规范,如果有违反者,他们必千方百计来进行束缚甚至绞杀。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都死去了,她们是在那司空见惯的人群的冷漠、麻木、幸灾乐祸中死去的,她们身上浓缩了几千年女性饱受折磨的整部历史。在这里,萧红的笔触有力地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和为其提供养分的现实土壤,在她笔下展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的悲剧,而是中国社会的一隅呼兰小城人们的悲剧,悲剧的根源,就在于那种病态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历经人间沧桑、尝遍酸甜苦辣人生滋味的作家不由得发出如下的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
萧红在近九年的创作实践中,始终以她所特有的女性视角,关注着故乡人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不幸女人们的生存状态。描绘女人们动物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的麻木,描写她们的追求与幻灭,揭示出在背负民族及个人双重苦难下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蕴,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B. 我要写儿科护理学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看哪些好
参考文献的格式按照以下的标准写作即可:
[1] 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93-95
其他参考文献也可应用上面的格式。
C. 如何提高企业执行力参考文献
一、明确的目标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将战略、目标、任务变为现实的能力和效率,更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件事做成的能力和效率.因此,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根本就谈不上执行力及如何提高执行力的问题.当然目标也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分,只有目标明确,辅之以责任清晰、奖罚严明,企业才会执行有力、绩效突出.所以说,明确的目标是提高执行力的首要条件之一,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对企业来讲,要想基业长青,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清晰的近期目标,还必须建立起大家广泛认同的激励员工前赴后继而为之奋斗不息的共同愿景——远期目标.它是企业在认清行业发展大局,把握企业发展大势和市场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员工共同的理想和美好远景.只有共同的愿景清晰而明确,并深入人心,企业才能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整合资源、聚集重点、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充分释放员工的潜能,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就象人不能没有理想一样,没有理想的人生就会昏昏噩噩、精神萎糜、得过且过,失去前进的方向和战斗的动力.同样,企业也不能没有共同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企业就会在盲目、安逸和松松垮垮中走向衰亡.世界上凡是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字号企业,都有自己清晰明确而振奋人心的美好愿景,激励、鼓舞着广大员工前赴后继,奋斗不止.
二、加强制度建设、以法治企是提升执行力的根本
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发展目标,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也仅仅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而己,就象是万里长征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如何将目标和愿景一步一步高效地转变为现实,才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所在,而加强制度建设、以法治企则是提升企业执行力,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真正有效地管理,是用制度或文化来执行的.就是通过一套制度、程序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越轨行为,或者用文化内在地改变行为习惯.这样一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就是一种紧盯目标下的简单重复过程,是员工自然而然、甚至是由衷而为的一件事情.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贯彻落实制度的能力,以法治企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根本.
目前,一些企业执行力低下,管理混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忽视制度建设,由“人治”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制度制定不严谨,缺乏可操作性.制定制度前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严谨——或过于理想化;或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新情况,却没有及时修改;或制度制定的弹性太大、伸缩性极强——以致于制度制定以后难以深入贯彻执行.对管理者来说,这样的制度在贯彻执行时就象“抓住了狼的耳朵”,既不能坚持下去,又不能脱手,使人感到左右为难、骑虎难下、无所适从.2、检查、评比、考核缺乏严谨的系统化、标准化体系.目标及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虽然明确了,但没有配套的监督、检查和奖罚办法,这样,目标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制度、措施也就成了墙上的摆设和一纸空文了.3、贯彻落实制度时,争当“关二爷”.管理者执行制度不是以贯彻制度、实现目标、解决问题为原则,而是把“仁义、义气、关系、感情”放在第一位,对下讲仁义,对上讲义气,讲外讲关系,讲内讲感情,对问题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是从“仁义、义气、关系、感情”出发,一旦涉及到人,所有问题要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么是尺度不一,因人而异.4、管理者本位主义严重.管理者奉行“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屁股决定大脑”,事事以局部利益为重,本位主义严重,没有全局、大局意识,将自己的职责范围视作“势力范围”,针扎不进,水泼不透,搞割据,建王国,“我的地盘我作主”.制度执行随意性太强,把制度当作自己养的一条狗,需要的时候就牵出来叫几声,吓唬吓唬人,而且从来都是只咬别人不咬自己;不需要时,就把狗栓在笼子里.5、领导者自己没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制度贯彻执行情况怎么样,领导是关键.古人云“其身正,有令必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不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反而带头破坏制度,带头违反制度,那么制度在执行时也就失去了权威性、严肃性和说服力,执行制度就成了一句空话.
以上表现,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人治”所带来的问题.人治管理有三个特点:一是权威化管理,权威化管理导致领导大于制度;二是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导致情理大于制度;三是人际化管理,人际化管理导致关系大于制度.正是人治化管理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导致人治管理的企业执行力不足,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坚决克服“人治”管理弊端,加强制度建设,以法治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管理绩效,严格贯彻执行制度,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绩效评估与考核体系是提升执行力的保障
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那么企业也就具有了很好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但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针对每个岗位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和挖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调动起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也就是群体成员的不合作、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一个人时敷衍了事,两个人时互相推诿,三个人时则永无成事之日.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就在于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与考核体系,员工分工不清,责任不明,激励处罚不到位,从而造成员工工作时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因此大凡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都异常重视员工绩效评估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适度的奖优罚劣,以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和执行力.
四、关爱员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升执行力的催化剂
员工靠企业生存,企业靠员工发展,没有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没有员工对企业发自内心的理解、信任、认同,既使员工在严格的制度约束下各司其职,“忙忙碌碌”,企业的运转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企业的执行力和发展壮大就会象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似乎伸手可及,其实虚无遥远.自尊者人必尊之,爱人者人必爱之,敬人者人必敬之,只有企业发自真心的关爱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则必然会以一百倍的努力来回报企业.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伯·凯莱赫曾经说过:“以爱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畏惧维系的公司要稳固得多”,日本麦当劳董事长藤田田更直接地指出:“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小,回报最高的投资”.
关爱员工,就是要真诚地信任、理解、尊重员工,时刻把员工的发展前途、经济利益和精神生活放在心上,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忧员工之所忧,以情来打动员工的心灵,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信任、认同和热爱,激发员工积极向上、全力以赴努力工作的热情,进而更加努力地完成各项任务,形成巨大的生产推动力.“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法国企业界的这一至理名言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没有什么比关心员工、热爱员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了.对待员工的态度问题,本身也是一名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政治素质的具体表现,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关爱员工,善于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衡量一名领导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催化剂.
D. 论文的结语和参考文献前面空两格还是顶格写啊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 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论文的结语要求
论文结束语就是论文的结尾,是要围绕这篇论文的所创作的结束语,需要基本概括全文的要点部分,加深题目意义、论文结语,就是要对绪论中提出的,分析或者论证的问题加以解释概括,从而引出的出的结论。
或者对论文题目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自己的分析。论文结尾切记草草收兵,结尾和开头不符合,更不要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在知网论文查询的尾端,要列出的参考文献在文中使用过的,包括专著、论文。需要列出来的参考文献应该按照论文参考的顺序排列出来,不能以别的顺序排列例如:按照文献的知名度排列。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就是言之有据,也是对原作者的研究成果尊重,最后也方便他人的查找。
E. 求论文参考文献,题目是提高基层公安机关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凌云,杨秀良. 试论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J].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
2 陈瑞平.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误区与途径. [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鹤壁市公安局. 1996. 01.
3 黄亦飞,欧阳梓华. 我国警察的亚健康现状与警力关系分析. [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2005. 10.
4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 [D]. 人民公安报. 2002.
5 马红兵.科技强警 人才为本[J];公安教育;1998年06期
6 孙小杰.走科技强警之路 提高队伍战斗力[N];北京日报;2000年
7 李敏也.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J]. 党建研究, 2006.04
8 张兆端.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11
9 Admin.从加强队伍教育管理着手 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EB]. http://fanwen.zxxk.com/qiyeshiye/dangzhengsifa/20100615/35365.html,2010-06-15 20:35
F.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参考文献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G. 关于论文《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的参考文献
1/18
【题 名】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
【作 者】梁爱华
【刊 名】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
2/18
【题 名】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
【作 者】陈浩[1] 沈红[2]
【刊 名】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
3/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点滴
【作 者】楼必生
【刊 名】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
4/18
【题 名】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
【作 者】陈美莹
【刊 名】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
5/18
【题 名】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作 者】张云裳
【刊 名】北京教育.2006(2).-16-18
6/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点滴
【作 者】楼必生
【刊 名】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
7/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
【作 者】无
【刊 名】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
8/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风俗
【作 者】无
【刊 名】妇幼健康.2005(12).-82-82
9/18
【题 名】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
【作 者】陈慧敏(推荐者)
【刊 名】上海教育.2005(12B).-61-61
10/18
【题 名】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
【作 者】詹华如
【刊 名】家教指南.2005(12).-30-30
11/18
【题 名】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作 者】颜雪梅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
12/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作 者】李盈
【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
13/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见闻
【作 者】佚名
【刊 名】时代教育.2005(1).-19-19
14/18
【题 名】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
【作 者】方宏
【刊 名】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
15/18
【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作 者】李盈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
16/18
【题 名】“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
【作 者】杨秋艳
【刊 名】家教指南.2003(5).-22-23
17/18
【题 名】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
【作 者】章一
【刊 名】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
18/18
【题 名】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
【作 者】吴志远 邵荣
【刊 名】新疆教育.2002(5).-37-37
1/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李子银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
2/17
【题 名】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
【作 者】唐梅
【刊 名】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
3/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作 者】李亚 周侠
【刊 名】科教文汇.2007(02X).-10-10
4/17
【题 名】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作 者】高维亮 王丽艳
【刊 名】科学时代.2006(11).-184-186
5/17
【题 名】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作 者】栗新
【刊 名】民族论坛.2006(12).-38-40
6/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
【作 者】刘艳
【刊 名】家庭教育.2006(11X).-52-53
7/17
【题 名】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
【作 者】李道顺
【刊 名】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
8/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
【作 者】王毓
【刊 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
9/17
【题 名】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作 者】曾芝兰
【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
10/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作 者】王晓虹
【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
11/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
【作 者】陈向党
【刊 名】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
12/17
【题 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作 者】赵燕
【刊 名】北京教育.2005(5).-62-63
13/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
【作 者】陈向党
【刊 名】中小学校长.2005(3).-48-49
14/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作 者】黄河清
【刊 名】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
15/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作 者】无
【刊 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
16/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作 者】黄河清
【刊 名】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
17/17
【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作 者】孙琼如
【刊 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H. 论文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在文中有引用吗
论文的参考文献不一定要在文中有引用。如果是文中有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需要标注出来,如果是自己受到启发而写下的文字,没有直接引用,也可以标注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8)创造性行为参考文献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I. 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字数 包括 在正文里面吗
只计算正文部分,不包含摘要、前言、致谢。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J. 翻译 中翻英
3.3. From attracted the effect after analysis
From attracted the effect after analysis, TPR with command properties, and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not affected by specific constraint most children are easily settled down,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teaching content attract, make the child is fully driven learning effect will be better, scene relatively while promoting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he teacher as the TRP need to prepare for the workload huge, cheeper restricted by lack of understanding may proce certain defensiveness, contusions learning enthusiasm.
3.3.1 references provided demonstration
As the Outlines of linguistics, elaborated by people in use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facial expressions not only move, the movement of your hands, and even the entire body pose nonverbal things will join in. This means that communication when, in addition to use the language tools outside, still can use som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ool. This point in the former research is often neglected. Actually, we usually do not speak may be completely blank or actions. The children to speak will need a lot of nonverbal help. Can say,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various kinesic, etc. Various kinds of accompany surrounded by action. Sometimes, leave these specially accompanying ac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ay also occur obstacles. [linguistics outline]. Leaves. XuTongQiang watg P11) cheeper is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iod through body expression and memory can get better effect, this method, the most TRP conforms to juggle their lively natur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was so Chomsky language description: although generated language is unlimited grammar itself is limi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in limited in the brain. Therefore grammar rules must be repeated in some way to generate an infinite set of sentences, every sentence has its own voice, structure and meaning. In daily life, we often use the grammar of this "recursive" properties. Like understanding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s hear new sentences, our freedom, and construct a new sentences in the appropriate situation use, complete these creative act needed usually than our language knowledge. Although we use of language and scene corresponds with, but this is not by stimulation condition control. Language is the vehicle of thought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ts function room is infinite, though and scene corresponds, but not the stimulated conditions control in our thinking process can understand any excidency always can always accessible. [Chomsky linguistics memoirs]. (USA) noam Chomsky.) above in infant language learning repeat process if no good interactive are easily backfire, between the above documents view scene teaching method in both the think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Cognitive the semantic encoding i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ridges. Its close contact still behav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On the one hand, semantic development for cognitive development provides concept on existing symbols: on the other hand, thinking development level and has decided this in his language development leve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outline]. Neat Shanghai Yang) for promoted social experience as a tool, and game for way, activating the children thinking is very beneficial. A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can be obtained in TPR according to childre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highly praise highly objective reason, and to seize the scene teaching children attention on obviously not for indivial has the advantage, the indivial simultaneously also obviously deficiencies, TRP teaching law can show a good general adap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