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佛教唯识无境怎么解释科技发明创造

佛教唯识无境怎么解释科技发明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10 21:03:39

A. 佛法真的和科学有联系吗请几个例子说明一下谢谢

这个问题先要从生吃毛毛虫和蚂蚱说起,曾经看过贝爷活吃拇指粗的毛毛虫,虫子扭曲摇动的身体,在牙齿间挣扎。

营养学家认为,毛毛虫、蚂蚱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需求。而在细菌及病毒学家看来,活着的毛毛虫身上、体内携带大量细菌和各类病毒,存在很大的潜伏性危险。

中医学认为,一些昆虫是可以入药治病,在化学家的角度下,毛毛虫只是蛋白质、脂肪组成的产物,但生物学家可不怎么认为,在他们的视角里,毛毛虫是进化出各种令人惊叹的功能来适应环境。

你看,世间学问就是如此,仅仅是一条毛毛虫科学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有各种各样看法,甚至互相矛盾,何况整个浩瀚如海的出世间学问?

B. 佛教,佛教里的很多,科学无法解释

推荐你看看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佛学之博大精深,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康有为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梁启超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
——黄念祖(现代自然科学家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教授)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 鲁迅
佛经是世界上最美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方东美(现代哲学家)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尼 采(德国哲学家)
爱因斯坦曾说: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上,这种宗教意识来源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爱因斯坦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他在自传中还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沈家祯(现代著名科学家)

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汤恩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王季同,1910年曾发现四元函数求微分法,1916年发明一电气变流方法,他说:“哲学家对这个(佛家的真如,即宇宙万有的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佛教却是亲证。”

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
佛教对心研究得很精细,远非现在的心理学所能企及。

C. 求助:佛是否说过“唯识无境”

佛学术语,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唯识,音译作毗若底摩呾喇多;无境,又作无外境。意谓唯有识而无外在之对象,系唯识学派之根本学说。 衍生之语,系唯识学派之术语,指识之显现。唯识二十论记以‘唯’即是否定外境,故‘唯识’一语意谓无境。盖识之显现乃阿赖耶识由无始以来分别薰习所致,由此显现所取之外境与能取之我,故大乘庄严经论求法品述及唯心者有二种显现,即所取与能取之显现。又摄大乘论本所知相分说依他起相为十一识,然皆不过是阿赖耶识所显现,并无实在之外境与认识外境之主观。是故,三界诸法皆唯识,离识并无实在之外境。即世界一切现象皆为内心所变现,心外无独立之客观存在。成唯识论卷一载,外境随缘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即指诸法随人之情识设置而非实有,所缘之境,唯识所现,诸法皆不离心。唯识无境
自唯识现观之次第而言,首于暖、顶之位了知唯有识而无外境;其次,于世第一法位亦了断识之判别作用,于见道通达无所判别会得之法界。又由摄大乘论本卷中论述四种理由,可了解一切识为无境之理:(一)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所见有种种差别故。(二)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于过去、未来、梦、影像有所得故。(三)成就应离功用无颠倒智,若有境,于其中能缘义,识无颠倒,不由用功即得真实智故。(四)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此三种即:(1)得心自在一切菩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境显现。(2)得奢摩他、修法观者,唯作意诸境显现。(3)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前时,一切诸境皆不显现。
此外,唯识学派归纳‘有外境论’为三种,而加以批判,据玄奘译之观所缘缘论载,第一宗说诸极微为境;对此,极微为实体,故为生识之因,然识无极微之形相,故极微非境。第二宗说诸极微之和合为境;对此,识上虽有极微和合之形相,然和合者并无实体,不能成为识之生因,因此和合为境不成立。第三宗说诸极微之和集为实体且有粗(粗)大相,可成为识之境;对此,若和集有实体,则一一析除其构成部分,应现同一相状,但如瓶则非然,故和集非实体。以上批判三宗,否定有外境论,而确立唯识无境之理。[摄大乘论、成唯识论、辩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颂、印度哲学研究卷六(宇井伯寿)、中边分别论释疏译注(山口益)

D. 唯识无境 外境非有,内境非无,是什么意思

唯识法门十分深晦,很不容懂。这段话大意是:识本清净,离一切境缘相。于外境不取不着,于内心不起诸妄。正智如如。如弥勒菩萨所说:识智何分,水波一个。

E. 佛教怎样看待科学发展

佛教从来没有不鼓励科学的发展,只是一些愚人极端的观念所现了此种说法。
还有,究竟什么才是衰落?科学发展是一切吗?人类以为自己是万能的吗?精神良知的退化及伦理道德的丧失才是真正的衰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正知正见的人心服务的,而不是让人们用来盲从崇拜及依赖的,佛教在两千五百年前对人心的启发就已达到了究竟!正信的佛教徒,不需要再像你们一样总拿些世间短暂虚幻的种种拥有来安慰自己盲目的心灵。盲从才是迷信,迷信技术、迷信权威。
真正的科学技术最重要的不是一堆器械及权威,而是对事实真相的印证过程。
科学本无限,可多数人对科学的认识太有限了。
今天科学所印证的乃是印度教及佛教早在几千年前通过禅定就已发现的了。
今天的人们,只看到电视,只相信权威,表面看上去,硬件设施的进步迅速发达......那么,再想想,有得必有失,我们失掉的又是什么呢?是智慧的能力,我们的智慧能力全让权威和机器给代替了!难道权威和机器就不会出错、就不会欺骗我们吗?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

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切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梁启超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尼采

至于这类名人赞佛教的短语举不胜举,我就不一一重复了。

F. 佛教怎么解释特异功能

在佛法看来,各种神通都是人人本具的性能,没有什么奇特。
只不过,被妄想颠倒覆盖住了,光明不能显发。
如果妄想执着消光,本性光明就会显发。
其实,即使是普通凡夫,还是有神通。不然为什么能看,能听,能说话,能思考,手能拿,脚能走呢?
具体原理,可以看冯达庵阿阇梨的《佛法要论》,里面有相关的篇章。但是需要一定的佛法基础才能看懂。

G. 什么叫“唯心所现,唯心所变,唯识无境”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世间一切皆是心的幻化。在心之外,并无真实之境。

H. 高科技是怎样解释佛教的现代科学如何证明佛教的理论是对的或是错的

可于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观看以下两个讲座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6.2.17-18 启讲於 台湾台北世贸大楼国际会议厅103室 / 编号: 52-151 / 共 2 次讲演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8.4.23 启讲於 华严讲堂 / 编号: 52-265 / 共 5 次讲演

“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麼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 Albert Einstein

华严科学宇宙观 浅探
后学钟茂森 讲於华严讲堂

提纲
一、前言
二、现代宇宙学与华严经简介
三、与现代宇宙学相吻合的华严法界观:
1、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2、最早的天文数学。
3、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4、 物质的非真实性
5、宇宙的生灭
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
8、黑洞理论
9、反物质与暗物质
10、宇宙以外的世界
四、结语

I. 佛教唯识无境,万法唯识,那为什么人还要吃饭,还要锻炼身体还有必要这么做么

因为人在六道,吃饭,锻炼身体这是作为人的自性,既然有自性,就有自性的特点,吃饭、锻炼身体就不足为奇了。
万法唯识是指“心”,心动为因,有因就有果。

J. 佛教为什么从来都不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

净空法师---现在看清楚了,有科学技术,没有伦理道德,会毁灭世界;有版伦理道德,没有科权学技术,天下太平。

现在人总认为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人要没有欲望,这个社会就不会进步。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没有进步?跟西方人一比,可能科学技术不如外国人,但是伦理道德,外国人是不能跟中国人相比的。

到底是伦理道德重要,还是科学技术重要?现在看清楚了,有科学技术,没有伦理道德,会毁灭世界;有伦理道德,没有科学技术,天下太平。

我们看到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书,他在七十年代提出一种看法,科学技术要有限制,对人类衣食住行带来方便的,可以发展;如果是衣食住行之外的,可以不必去研究发展,这个话说得有道理。

教育里头,要以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为主轴,这是教育的根,根本!科学是枝叶,可以发展,必须不能违背伦理道德;如果违背伦理道德,破坏了因果的概念,这个科学肯定带来大灾大难。

阅读全文

与佛教唯识无境怎么解释科技发明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