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简谱是谁发明的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即载入史册。
17世纪时瑞士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他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 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
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关于字母简谱,主要为美英等国所通用。其中如H。 C。格洛弗首创,J。柯温完成的可动唱名法。它以d、r、m、f、s、l、t,7个字母作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读作ti外,其余各音与数字简谱的读音一样。
有关半音的记法:遇升高时一律加e,降低时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标1,低八度在右下角标1。其时值及节拍则以纵线表示强拍,双点表示弱拍;横线表示延长,单点表示数音连结成一拍。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
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B. 简谱是由谁发明的
简谱是用复阿拉伯数字1、制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这种记谱法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C. 你知道简谱是怎样发明的吗
根据古书记录,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国古时候尧舜时代的“韶乐”,都是非常动人的。据说,在演奏韶乐的时候,很多野兽也会随着音乐而舞蹈,但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听到它们美好的音乐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没有记录音乐的乐谱。为了把流动的、看不见的音乐记录下来,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法,如简谱、五线谱等。
那么,简谱是谁发明的呢?它是!""多年前,法国巴黎的一个名叫苏埃蒂的修道士发明的。苏埃蒂的工作是在教堂是专门教教徒们唱歌。当时在宗教非常流行的欧洲,每逢星期天,教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教堂里做礼拜,他们唱起赞美“上帝”的歌曲。由于当时没有歌谱,修道士只能弹起笨重的管风琴作伴奏,教唱一句,教徒们学唱一句。这种学歌方法又慢又费力,学会一首歌要花很长的时间。有的歌比较复杂,要唱准、唱好就更加困 艺术卷 ・ ・! #"!
D. 简谱是谁发明的
数学记谱法也称简谱,是由7个阿拉伯数学构成的,它的发明人是法国的苏埃蒂道土。1665年,苏埃蒂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公布了他所发明的数字简谱,稍后又由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等加工完善,成为一种完整的记谱法。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E. 音乐中的简谱是由哪国人发明的
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即载入史册。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他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字母简谱 关于字母简谱,主要为美英等国所通用。其中如H.C.格洛弗首创,J.柯温完成的可动唱名法。它以d、r、m、f、s、l、t,7个字母作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读作ti外,其余各音与数字简谱的读音一样。有关半音的记法:遇升高时一律加e,降低时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标1,低八度在右下角标1。其时值及节拍则以纵线表示强拍,双点表示弱拍;横线表示延长,单点表示数音连结成一拍。 中国简谱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F. 简谱是谁发明的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即载入史册。17世纪时瑞士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他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关于字母简谱,主要为美英等国所通用。其中如H.C.格洛弗首创,J.柯温完成的可动唱名法。它以d、r、m、f、s、l、t,7个字母作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读作ti外,其余各音与数字简谱的读音一样。有关半音的记法:遇升高时一律加e,降低时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标1,低八度在右下角标1。其时值及节拍则以纵线表示强拍,双点表示弱拍;横线表示延长,单点表示数音连结成一拍。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G. 谁发明了简谱
但是,当时的学士院被迂腐保守的学究们所控制,完全否定了他的发明创造。卢梭对此并不灰心。后来,他结识了《网络全书》的主编狄德罗,狄德罗便邀请他为《网络全书》的音乐编辑。在狄德罗的关心和支持下,他有机会对有关简谱的理论做了透彻的研究和阐述,并摆脱了迂腐保守的学究先生们的控制。于是,卢梭的简谱及其理论便逐渐为举世所公认。
H. 简谱是哪国人发明的
数学记谱法也称简谱,是由7个阿拉伯数学构成的,它的发明人是法国的苏埃蒂道土。1665年,苏埃蒂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公布了他所发明的数字简谱,稍后又由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等加工完善,成为一种完整的记谱法。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参考资料: http://www.losn.com.cn/kxyfm/culture/10.htm
I. 简谱是谁发明的
数学记谱法也称简谱,是由7个阿拉伯数学构成的,它的发明人是法国的苏埃蒂道土。1665年,苏埃蒂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公布了他所发明的数字简谱,稍后又由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等加工完善,成为一种完整的记谱法。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参考资料:http://www.losn.com.cn/kxyfm/culture/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