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一五规划,国资委将全部央企划为三类:重点类企业30户、关注类企业46户、一般类企业70户。求具体分类列
国资委调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类别,中石油、中海油等33户央企为第一类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66户央企为第二类企业。
国资委网站11月9日消息,国资委近日发布通知,调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类别。其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33户央企为第一类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66户央企为第二类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等27户央企为第三类企业。具体如下: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分类表
第一类企业(33户)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第二类企业(69户)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华侨城集团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类企业(27户)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 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
(0)(0)评论此篇文章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注: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由托管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比照第三类企业执行
国资委扶持整体上市30户中央企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名单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00077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600879,600118,000063,600343,60015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60048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600990,60085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601808,600583;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00092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600005;
中国铝业公司:601600,000612,60047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600508;
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002080,600970,000877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600161;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000902,000666,600061;
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000036,000018;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600058;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000031,600737,00093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600056;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600500;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000920,600458;
国家电网公司:60040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600011,600863;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600900;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600428,601919;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600026,600896;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000024,00039,601872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600886、601918、600962、600061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的前身为香港中国旅行,创立于1928年,1953年由中央人侨务委员会正式接收。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加速发展,香港中国旅行逐步成长为以旅为主业、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并于1985年10月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2年11月,港中旅旗下旅业务在香港上市,成立了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投)。1999年4月,港中旅与侨办“脱钩”,同年12月列为中央管理,现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是一家集采矿、选矿、磁材、轧钢、运输、机修、建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独立矿山企业,始建于1970年,隶属中央管理,群关系归上海市领导。公司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的新兴工业城市---莱芜市,占地4.5平方公里。公司为适应市场经济、谋求更大的发展,确定了“优化主业保生存,开拓新业求发展”的战略,大力开展二次创业。目前,公司已形成铁精矿、钢材、直还铁、锰锌铁氧体磁材、钕铁硼磁材、铜材等多元产品结构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简称中地公司,英文简称 CGC)于1982年经中华人和国批准成立, 在国家工商行管理局登记注册,现注册资本贰亿贰千捌佰万人币, 系中央管理企业。公司具有国家建设部核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及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国土资源部核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及施工甲级资质,国家建设部核准的甲级工程设计证书、甲级工程勘察证书及乙及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国家环保总局核准的全国乙级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核准的室内装饰企业施工甲级资质证书等,并于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了ISO--9001,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名列中国外经企业50强。
公司总部设在北,在亚洲、非洲三十余个国家设有经理部、办事处、代表处和项目组,在中国国内有三十余个子公司、分公司。多年来,公司凭借丰富施工管理经验和先进施工技术,在国际国内承揽各类水渠水坝、道路桥梁、隧道井巷、钻探桩基、打井供水、水利电力、环保、农田灌溉与改造、市建设、用建筑等工 程以及矿产勘查、资源评价、遥感遥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等各类地质工程;公司承担国家对外经援项目和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服务,具有劳务输出权;公司享有广泛的进出口贸易权,可自营或代理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的所有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可开展“三来一补”进料加工业务,有权经营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近年来在矿业开发方面也屡有建树,公司兼营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国际水准的高级专家,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0%;拥有数百台(套)先进精良的施工设备与机具。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总公司)组建于1982年,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策,是为数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国家投资,不占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二十多年来,在中央直接管理下,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会各界的热情帮助之下,中建总公司忠诚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市场中,敢于竞争,善于创新,经公司几代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使中建总公司发展壮大成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承包商,稳居世界住宅工程建造商第1名,同时也是世界上物化劳动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中建总公司从1984年起连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2005年度排名国际承包商和环球承包商第17位。2005年8月,国资委首次公布央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建总公司列25家A级企业名单之中,是唯一一家建筑企业。中建总公司每年为会创造约70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约70万个家庭200万人员在中建总公司的带动下奔向小康,为中国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建总公司从1994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国际经济合作类第一名。自1982年公司组建到2005年8月,承接合约额8.6千亿元人币(以下同),完成营业额7千亿元,其中境外约占30%。2005年公司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千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建筑业翘楚。中建总公司从科技领先展现竞争实力,在“神舟”号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工程中,其“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止到2004年,总公司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及发明奖3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500项,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80项。
中建总公司以承建“高、大、新、特、重”工程著称于世,“中国建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建筑业行业品牌。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上完成了一大批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难度要求大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并先后在深圳国贸大厦和信兴广场的建设中,创造了两个彪炳建筑业史册的施工速度,一些项目已成为当地标志性的建筑物。中建总公司与世界一流承建商合作的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被国际权威组织评为二十世纪全球十大建筑。本世纪初连夺为世人所瞩目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中建总公司正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严格遵循“国际化、集团化、科学化”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抓好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奋力向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迈进!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是经批准在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监管。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人币81.6亿元,总部设在北,2006年末资产总额303亿元,成员单位包括14个全资企业、9个控股企业和4个参股企业,职工10万余人。集团公司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立足铁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的经营方针,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起重机械、各类机电设备及部件、电子电器与环保设备等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修理。集团公司汇集了一大批机车车辆专业及其他学科技术人才,技术开发实力雄厚,取得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械加工、铸锻、钢结构制造和组装、电机电气等有显著优势,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年新造电力机车370台、内燃机车460台、铁路客车和动车组2300辆、城市轨道车辆1100辆、各型货车26000辆,年修理电力机车260台、内燃机车600台、客车2500辆、各型货车32000辆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配件配套生产能力。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的战略愿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大力实施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构建新的集团管理与控制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力北车、活力北车、凝聚力北车”,实现“掌握世界一流技术,生产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目标,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企业。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到2010年,主要产品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经营效益、劳动生产率、资源节约等指标大幅度提升,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业务运作协调规范,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借助资本市场扩张业务的能力基本具备,成为以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为主、多元化经营,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企业。到2015年,成为国际轨道交通市场的主要竞争力量,多元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使北车集团公司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65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2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66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67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68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69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70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71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72 中国盐业总公司
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73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74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75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76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77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4 国家电网公司 7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79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80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81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8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83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84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85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6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87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88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89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9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91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28 东风汽车公司 92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29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93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30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94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95 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
3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96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33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97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3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98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3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99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36 中国铝业公司 100 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
3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101 珠海振戎公司
38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10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10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104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105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
42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106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107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4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08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45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09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4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10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47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111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48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112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13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14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51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115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52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116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5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117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54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118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55 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 119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56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57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 121 彩虹集团公司
58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12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59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23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60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124 华侨城集团公司
61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125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62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26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63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27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64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128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㈡ 古代的武器是怎么发明的!
太多了,摘自 http://club.campus.sohu.com/r-144731910-82100-0-11-0.html 的部分内容
还有一些资料
http://www.gudai.org/html/gudaibingqi/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6/0815/article_1217.htm
http://hi..com/aiwozhh/blog/item/91931d73728ca71d8701b0bd.html
中国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址最多的国家,在大约180万年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工具和兵器并不分家,但由于生存竞争,氏族或部落之间常会发生流血的暴力冲突,于是具有杀伤力的生产工具,也被用于人类的战争。到后来,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以生产为目的的工具已经不能胜任越来越残酷的战争,人们开始研究制造专业格斗武器和防御卫体武装,从此,兵器逐渐与生产工具分离开来,出现了正式兵器。这一变化大约发生于原始社会晚期,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产生了众多的文化遗址。最典型的有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旧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兵器有石刮刀,石锤,尖嘴石凿;石箭镞。古代文献《易经*系辞》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1)。弧,就是木制之弓;矢,就是箭的古称。虽然在考古发掘中,难以见到石器时代的弓和箭杆(弓和箭杆都是采用竹、木、藤之类的易腐物质,一般不能保存至今天),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箭镞却十分丰富,有石、骨、蚌壳、陶质等不同材料且大都经过磨制,形状多样。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于全国。最著名的文化遗址有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公元前5550~前4900年);其中红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后),独具特色。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磨制石器的技能,能琢磨成锋利并且棱角分明的石质工具;同时也提高了用石质工具加工木器、骨器的技术,为制造兵器准备了工艺方面的条件。当时由生产工具转化成的兵器主要有:石刀,石箭镞,石矛,石斧,石锛,石戚,石钺;石锤,石戈,等等。箭镞的大量出土,表明弓箭的普遍应用和狩猎活动的普遍存在。弓箭的用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射向禽兽的箭镞,开始转向人类自己,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武器。在山西、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者都曾发现了被箭射中的人类骨骸;而在江苏邳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一具成年男子的股骨被一枚骨镞深射进去达2.7厘米,至今那枚折断的骨制箭镞残段仍然嵌留在距今约5600年前的遗骨上。至于骨兵,蚌兵,角兵,一般在石兵出土地点都可以发现,但因为容易腐烂,所以完整的很少。主要种类有骨镞,骨锛,骨刀,骨斧,骨刺兵,贝镞,贝刮刀,蚌刀,角兵。原始玉兵是中国特有的兵器,深具特色,晶莹剔透,精美绝伦,是中国兵器中的瑰宝,作用为礼仪器或陪葬品,存世不多。主要品种:玉钺,玉刀。
夏商时期,服装、礼仪、语言、生产方式相近的族群逐渐认同,有了诸夏的概念。原来生存于诸夏中间而又外于诸夏的族群,即成为四夷。西周末至春秋,诸夏曾受到四夷严重的威胁。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2)”。诸夏不可能指望周王来保护,周王本身,正是由于挡不住犬戎而迁都的。这种现实刺激了华夏的民族情绪之高涨,夷夏之辩兴起,“尊王攘夷(3)”在神州大地上第一次被提出,春秋五霸出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4)”。齐国登高一呼,实际上代替周王承担天下共主的实际责任,使诸夏从各自为战、各个击破的可怕前景里解救了出来。这些成就的背后策划人便是管仲。有了霸主挺身而出,一度危亡的民族形势得以扭转。因此虽然管仲的道德并不完美,孔子仍要赞赏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有了管仲,华夏民族从第一次危机中挺了过来,并且不断壮大。生存在中土的四夷经过五霸及七雄的讨伐,逐渐消灭或融入华夏,中土农耕基本经济区趋于形成。大一统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古书上有“杼作甲”、“杼作矛(6)”说法,谓杼注意兵器的制造。,《国语·鲁语》也有“杼能禹者也,夏后氏报焉(7)”的说法,认为杼能继承禹所开创的事业,因此用隆重的“报”祭来祭祀杼,以怀念他的功绩。还有学者推测“二里头文化”中包括夏朝文化,由此推断当中出土的兵器为夏朝兵器。但缺乏有力的证据。夏朝存在着制作精良的兵器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目前的研究资料还不能为确定夏朝兵器的存在拿出有力证据,实为一大憾事。但流传下来的夏代玉兵确是晶莹剔透,极为精美。《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在戎(8)”。在商代,青铜是用来制作祭祀用的礼容器及事关生死的兵器的。兵器攸关生死,所以其对新兴质材的运用,绝对要比祭祀礼容器要更敏感。在中国,最早尝试用红铜和铜锡合金者,就是兵器和工具,这是华夏文明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此外,它决定中央共主之兴替,以及列国存亡。中国幅员辽阔,青铜兵器的出土资料类别琐碎而庞杂,在名形,分类与分期上。研究成果粗精不一,各区域特性的探索也繁简不同,欲建立较客观的青铜兵器发展史殊非易事。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二里头三期,中国已进入使用青铜兵器阶段。到商朝末年中国的青铜兵器至少已经出现了600年了。现在发现最早的铁兵器是西周时期的玉柄铁剑。到东汉末年青铜兵器已经完全被钢铁兵器所取代。因此,中国青铜兵器最少发展了约1500年。此期间,随着功能的复杂化以及杀伤力的增强,因时因地各具特色。它们反映了铸造技术的改进,作战方法的变迁,主力兵种的取代等等。青铜兵器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二里头三期商晚期、西周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三个阶段。青铜兵器的器名,功能与分类一向并不统一。我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敌我双方的距离远近不同而对兵器有不同的设计与要求,区分为长兵:
长兵必须安装木柄才能完成其功能。戈是最主要器类。戈头,分为援、内、翻三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长约8寸,宽2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有直的,也有末尾向下弯曲的。内上面有穿绳缚柄的孔,称为"穿"。为了邀兔在挥杀时向后脱,有的在援和内之阔设有突起的"阑"。朗: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升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开始时,胡只是为了增加穿孔而设,龋越长穿孔越多,柄和戈头缚绑得更宇圃,所以胡部就越来越长。两周时期将胡身加刃,增加了戈的勾割能力。瑚的长度一般为戈刃的三倍,即6寸,到了战圃时期,胡的长度又有所增加,成为长胡多穿式戈。柄:即木柄。为了便于前砍后勾,多用扁圆形柄,以利于把持。戈柄的长度不一样,根据实战需要,步战用的柄短,车战用的柄长。片尊:早期的片尊只是为了便于使戈在不用时插在地上,不致斜,所以在柄的尾端加上一个铜制蹲,并不能杀伤敌人。戈也可能用于刺击,但它易掉头,转头。使用不够灵活。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这种形制就是《周礼-考工记》中说称的“勾兵”。据《考工记》记载,戈的规格是:戈广宽度 2寸,内长七寸,胡长6寸,援长8寸,重1斤14两。柄长6尺6寸。但实际上戈的尺寸并不一律。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图}。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据考古学家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五00年。曲内戈: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戈。其援和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没有阑,装上柄以后,容易脱落,商以后被淘汰。直内戈: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戈。它开始在援和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商以后,为了防止脱落,增添了阑,后来又增设了胡,不容易掉头。商以后。直内式的戈很流行。在殷墟西区出土的2!件直内铜戈中,11件有胡。
戟的命名,来源于安徽舒城九里墩出土的“蔡口戟”。《说文》:“戟,刺兵也(9)。”古人经常将戈,矛或斧系缚在一起使用{也有铸为一体的},使其兼有钩、啄、刺、割四种功能,杀伤力强于戈和矛。基本形制是戈、矛联装在木柄上。这种新型的兵器就叫做戟。但曾乙侯墓出土的多戈戟,有戈无矛,但自名为“戟”,这应该是戟的另一种形式。戟的木柄很长,约在330公分左右{注}。据《考工记》记载,西周时期的规格是:戳广寸半,内长4寸半。胡长6寸,援长7寸半,刺长6寸,重1斤4两,柄长1丈6寸(10)。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是河北棠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一艾矛、戈合体铜戳。普遍使用于商、周以至汉、晋各代。南北朝后逐渐被枪代替,变为仪仗兵器,唐代以后被淘汰。整体铸戟是一种将“矛、戈合铸为一体的兵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矛为主体,旁边生一横刃,柄装于矛体的骸部"这种戟杀伤力强,但钩啄时容易掉头。另一种则以戈体为主,突出前边的锋刺;有的戳把锋端铸成反卷的钩状。这两种戟的制造工艺都很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而且青铜质地易脆,折,使用起来总容易掉头,是商周时期制造的较原始的戟,后来很快地被战争实践所淘汰。分铸联装戟:戈矛分铸联装的戟。出现于春秋时期,它的戈,矛部分分别铸造再联装在同一木柄上。这种戟直刺有力,横钩也不容易脱落,因而杀伤力大大增强。其柄有木制的,也有竹制的。积竹柄戟:以竹、木、漆等复合材料为柄的戟。其构造是柄中心有一根较租约有棱木棒,茬木棒外用16片青皮竹蔑与木棒平行地包在木棒外边,然后用丝线缠紧,再涂上黑漆或红漆,使其光亮平滑。这种竹木兼用的柄,刚柔相济。比单纯的木柄坚韧而有弹性。1971年湖南长沙。溯城桥春秋晚期楚墓出土的青铜戟中有一部分这种积竹柄戟。钩戟:亦作勾戟、钩棘。古代兵器。《史记·秦始皇本纪》:“非淡于勾戳长镶也”。裴驱集解引如淳曰:“长刃矛也”。亦曰:“钩 似矛。刃下有铁,横方上钩曲也(11)。”“谢灵运《撰征赋》:“钩棘末耀,陨前禽于金塘。(12)”三戈戟是一种矛、戈分铸联装戟。战国时期出现。由三戈一矛安装在同一柄上,也有二戈一矛戟。它与春秋时期单戈戟的区别除了由单戈变为双戈、三戈外,戈身更加细雨尖锐,而且只有最上端的戈有内,其它戈无内。溯北随县曾候乙墓中曾出土。卜字戟:钢铁制成的戟。铁戟的戟刺尖锐细长,侧旁小枝由原来宽肥而有中脊变成象前锋一样窄长尖利。"内"已消失,用来缚柄的胡加长,整个戮近似于“卜“字形,故又称”卜字戟“。这种铁戟刃锋尖利,杀伤力强,是步骑兵的主要兵器。繁戟是中国古代仪仗用戟。根据汉代仪注将领重臣可以持戟侍立皇帝身边。皇帝命亲信大臣到外地巡视,或统兵征伐。常常赐以繁戟,“以代斧钺”。允许他专征、专伐,代表皇帝处决有罪官吏。为了表示隆重。在这艾皇帝新赐的戟上,罩以赤黑绸布制的戟衣,这种有衣的戟就叫做繁截。后来,繁戟成为高级官员表示崇高身份的仪仗物。根据隋制、唐制“三品以上,门皆列戟(13)”。唐以后,文武官员郡以门前列戟为荣。门戟是仪仗之物。用木头制成,设在门外的戟架上。天子宫殿门、国学、文宣王庙。武成王庙及各州公府门口都设门戟,以示隆重。仪仗闲的戟,造型华丽,多带戟刀,戏曲舞台上武将手持的“方天画戟”,就是按照这种戟的样子设计制造。
在中国。矛又名 销、镀,后进化为枪。矛由矛劈、骸、柄、韦尊四部分组成。矛劈,就是矛头带刃的部分,中线起脊,有的两旁留有血槽。刃身下口是骸 ,路呈圆锥形。用来安插矛柄。柄为竹制或木制,长为2丈或2丈4尺。为了防止矛头脱落,两旁常有两个环纽或留出两个小孔,以便用绳索将矛头绑牢在矛柄上,或用钉子钉牢。柄端有 [釜] ,用来插地。最初用尖形约石块或骨角做矛头,绑在竹木杆上,商周时期,矛头改用青铜制造,分酋矛和夷矛两种。战国以后,改为铁制。由于枪的出现和兴起,矛的作用减弱,晋以后矛逐渐演变为枪。酋矛:中国周代铜矛。史料记载,酋矛柄长2丈 (周制),是步卒使用的武器。中国已出土的春秋、战国步卒用于柄一般在165一220厘米之间,最长者达297厘米。夷矛:中国周代铜矛。夷矛柄长2丈4尺(周制),是兵车上使用的武器,是"五兵"中最长的一种兵器。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楚矛,柄长7米以上,折合周尺恰为“丈八长矛”。正是《周礼-考工记》中所称的“刺兵(14)”。
钺主要盛行于商后期及西周早期。自命名者极少。“钺”只是对这种直内弧刃的边刃器的习惯性称呼。而钺,斧,戚三器形制类似,所以古时这三种名称经常混用。从文献中看,钺的使用者及功能都非常特殊。钺与征伐之权息息相关,具有征伐权力的军事首长,可以被赐而持有钺,文献中更记载:钺的持有者最高是王。
大刀的典型形制是刀身长条形,上部厚而有脊,是为刀背,有的刀背上还有齿状扉;下部为刃,刀刃分为凸凹两种;刀尖前冲且微向上翘;刀柄如同扁茎剑一样,由刀背部向后延伸出一段柄舌,便于安装木或玉制刀柄;刀身上有时还铸有目雷、饕餮等商文化的代表纹饰。
殳是先秦时代的车战兵器,功能是用于撞击,是打击型兵器,不但用来防身自卫,还是装备军队的重要实战兵器。一般认为殳是由原始社会中狩猎用的竹木棍棒发展而成。东周时期使用普遍,有的史书上称作“杵”或“杖”等。后来又称作“棍”“棒”。商周时代,车战盛行。早期的殳,是一根八棱形的坚实粗木棒,长度一般为一丈二尺左右。据史籍记载,商代末期战争中已大量使用殳。《尚书.武成》中有“血流漂杵(15)”等语,杵,就是商代士兵所使用的殳。史籍中有关殳之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16)”周朝把殳列入“车之五兵”,是实战兵器。帝王或诸侯出巡时,前导勇士也执殳开道,即所谓“旅贲以先驱(17)”。战国兵书《司马法》说“执羽从(18) ”,说明殳还同 旆并用,又是军事指挥的一种标帜。殳的形制与尺寸,据《考工记》载,“殳长寻有四尺”(19)。东汉人郑玄注曰:“八尺曰寻”(20)。因此,从古代文献上看,殳的长度“寻有四尺”(21),即为一丈二尺了(约3米)。殳柄为竹木混合制成(考古学术语称之为“积竹木 ”),呈八棱柱形或圆柱形,在柄端安有青铜殳头,称为“首”。在柄尾安装有起保护作用、使柄尾经久耐用不开裂的细长铜帽,称做铜 (这种铜 还广泛应用在东周时期的戈、戟、铍、矛等长柄兵器的末端,作用相同)。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华夏大地烽烟四起。随着车战的流行,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的殳,战斗力也大大提高。这一历史时期,是殳作为典型兵器的辉煌年代。《六韬.军用篇》有“方首铁(22) ”的记载,“方首铁 ”就是方形铁头的殳。《吕氏春秋.贵卒篇》也有关于中山国的力士穿着铁甲、手持铁杖作战的记载(23)。春秋晚期,楚、蔡等国出现了兼有砸击和刺杀功能的有刃铜殳,这种殳在3米多长的八棱形积竹柄顶端,装有一个青铜殳头,殳头刃部一般呈三棱矛状、锋利异常,可以刺杀; 部厚重,带有尖刺或饰以浮雕纹饰,可以砸击。一些殳在柄上的中前段还套装有第二个带刺的铜箍,是一种很有威力的车战兵器。从出土实物来看,殳的金属首多为青铜制,可分有尖锋的实战用“锐殳”和无尖锋的仪仗殳。曾侯乙墓共出土7件锐殳、14件晋殳。锐殳(器上铭文自称为“殳”)为前端似矛带刃、后端有刺球的青铜殳;晋殳(墓中出土的竹简上称之为“晋”)则无刃仅有铜套。两种兵器的杆均为积竹木 ,即以八棱形木杆为芯,每个棱面贴宽约1厘米左右的竹片,外面密缠丝线、革带或藤皮,再在表面髹上红漆或黑漆。杆通长3.29到3.4米,粗2.8至3厘米。其中3件锐殳刃部较长,顶端有尖锋,呈三棱矛状,并在锋后装有带尖刺的铜箍,一侧的刃上皆铸制鸟篆书一行:“曾侯越之用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一次出土自铭为“殳”的兵器,真正彻底解开了殳的形制之谜。湖南省长沙市战国楚墓出土的殳首,像一个平顶的圆套筒。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殳首在圆套筒顶端呈三角锥状,长约10.5厘米,径2.3~3厘米,深8.9厘米,用以装长木柄。此种殳应为秦始皇卫队的仪仗兵器。以上两种殳都属于仪仗兵器类的晋殳。对于殳之名称的由来和殳实战作用,汉代刘熙的《释名》解释说:“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桎于车上使殊离也。(24)”这就是说,殳主要用于车战,在两军车马交错冲撞时使其分开,故有棱而无刃。今天考古学上东周墓葬的发掘证据表明,汉代刘熙的记载,是将礼仪用的“晋殳”误作先秦车战实用殳了,曾侯乙墓出土的实战用殳,不但有棱,而且有锋利无比的刃。从《释名》对殳的定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汉代,车战实用的锐殳已然不传。所以,殳的定义应为:殳,车战兵器,分为实战用“锐殳”和仪仗用“晋殳”两类。锐殳刃部较长,多为青铜制,一般呈三棱矛状、锋利异常,可以刺杀; 部厚重,带有尖刺或饰以浮雕纹饰,可以砸击。一些殳在柄上的中前段还套装有第二个带刺的铜箍,晋殳(墓中出土的竹简上称之为“晋”)则无刃仅有铜套。两种兵器的杆均为积竹木 ,即以八棱形木杆为芯,每个棱面贴薄竹片,外面密缠丝线、革带或藤皮,再在表面髹上红漆或黑漆。杆通长3.29到3.4米,粗2.8至3厘米。
铍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过去很多出土的铍兵曾被误作短剑。我国最早的古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著)这样解释铍的概念——“铍者,剑刀镡也(25)”。 铍的外形极似短剑,铍之锋和短剑相同,平脊两刃,铍身断面为六边形,形制极像短剑,长约30~35厘米,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在长柄上。后装长约3~3.5米的积竹柄或木柄,是一种极其锐利的刺杀兵器。从文献资料看,铍可能起源于殷周之际,盛行于战国秦汉。铍最早被称为“夷矛”,春秋战国时期名称又演变为镁、铍、钛等,东周时代的宋、吴、秦、赵、燕等国长铍盛行,应用很广。这种兵器古书记载颇多,但可惜长期以来一直无完整实物出土。秦俑坑中出土的铜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铜铍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銎)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铍的长柄末端装有铜镡,铍身还配有保护刃部的鞘。西汉时铁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铍亦改为铁制,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铍之(即长柄)有积竹、木柄两类。而铍也有扁茎铜铍和铜铍两种,铜铍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的赵、楚等国。扁茎铜铍主要流行于秦国。
短兵:
短兵不需要安装木柄就可以使用。剑,《说文》:“剑,人所带兵也。(26)” 《释名-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27)”说明剑的功能是防身的。先秦时期,中国的兵器一般都用青铜铸造,实战用的都是铜兵器,特别是剑。数量庞大的出土实物证实,用青铜铸剑的历史一直延续到西汉前期,虽然铁器在西周晚期就已经问世了,但是从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绝大部分仍然是青铜剑,可以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青铜剑一统天下。根据全国各地出土的实物,归纳分析其长度、外形特点、装饰图案、花纹特征,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个系统。
中原系统
历史上把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为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和山西、陕西等地区,汉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上述这些地区内出土的大量青铜剑,有着不同于殷商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所流行的特征,学术界把这类剑定义为中原古剑。中原古剑始于西周,原始形状为为直身、扁茎、尖锋,茎与身之间无剑格,剑柄需要另外安装。春秋战国时期,这类剑开始发生变化,剑的结构日趋完美,逐渐形成圆首圆茎、茎上有时有箍(箍是为了便于在柄上缠裹丝绳,握持更舒适有利),茎与身之间有剑格、剑身直而中间起脊、剑身的断面为扁三角形、剑锋圆尖的标准是扬。这类剑的另一种式样则保持了西周时扁茎无格的特征,剑身前部有的还略微收细,剑脊有时出现二条或三条,剑身断面为扁平型或菱形,与这类剑一起往往还同时出土很多雕琢精美的玉制品,经研究和复原,全都是剑身和剑鞘上的装饰,这类用玉制部件作装饰的剑称为玉具剑,在汉代十分盛行。玉具剑大部分仍是青铜剑,少数是铁剑或铜柄铁剑。
北方系统:北方系统的青铜剑分布地区很广泛,在今南起河北,北至吉林, 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内蒙古和山西北部等地区都有属于这一类型的出土实物。这一系统的剑内部变化比较多,按照外型特征的差异比较区分,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型,每一大型之内又可分为几种或几个支型。
曲柄剑
剑身平直,中脊起棱,曲柄,柄上多数饰几何纹,柄首作羊、马等兽首型,兽首下部一般都有环,柄与剑身之间有时一侧,有时两侧都有凸出的小尖齿,以此作为剑格。这一型剑的实物很少,根据同时出土的其他青铜器的纹饰、器型推测,其年代可以早到商代晚期,这种剑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剑,从以马、羊等动物头作装饰的特点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是西北草原游牧民族的物品。
柳叶剑
以其剑身形如柳叶而得名,剑刃平直,中脊起棱,剑身断面呈扁长菱形,与曲柄剑相同,剑身、首、茎都是一次铸成。按剑首、茎的特征,柳叶剑又可分为两种支型。第一种剑剑身和茎之尖有两个尖角外撇的小齿,小齿连两测剑刃处都有缺口,剑茎扁平,有的中间有沟槽,茎首作鸟兽头、蘑菇、梳齿、三蛇纠结等形,茎上饰锯齿、圆点方格、动物、兽面、夔龙等花纹。茎上花纹以前两种为最多,后两种只出现在极少的剑上。第二种剑剑身和茎之间有较明显的向两侧凸出的剑格,格呈长方、椭圆、半月、鸟兽首等形,茎首作椭圆、双环、兽面等形。
曲刃剑
这类剑剑身较宽,剑刃弧曲,茎与身之间没有剑格,根据外形也可分为两种:一种近似柳叶剑,茎与身连为一体,一次铸成;另一种无剑茎,剑脊前长出一段用于安装木柄,木柄的柄首(即茎首)很宽大,与柄成T字型,柄首顶部挖有凹槽,凹槽内嵌有用石料、赤铁矿、磁铁矿、青铜等材料磨制铸造的,或用泥捏烧制的剑柄段加重器,又称“枕状物”或“枕状器”。这两种的剑身都有些像拉长的葫芦,有的在剑身中部向两侧突起尖角,有的全部是曲线。
北方系统
北方系统的青铜剑,无论年代早晚,器型尺寸都比较短小,剑身加剑茎一般在35厘米左右,短的只有25厘米,最长的也没有超过40厘米,在长度上远远落后于其他系统的剑。
巴蜀系统:今天的四川盆地,春秋战国时存在着巴、蜀两个奴隶制王国,流行于这一区域内的青铜剑即称为巴蜀剑。巴蜀剑都是扁茎无格,茎上一般有一至二个穿孔,便于安装木柄时钉钉之用。柄以两块木片夹在剑茎外,用小钉钉合后,外面缠以细绳并髹漆加固。剑身分为两种,一种较宽,中脊成圆柱形隆起,脊侧有的有较宽的血槽,剑身上大都铸有虎皮、半圆形、三瓣花等花纹和手心、花蒂、人头、虎、鸟等符号。另一种较窄、厚,表面无花纹、符号,也没有剑脊和血槽,这种剑有的是双剑,出土时两把插在同一个剑鞘内。巴蜀剑的剑柄都很长,有的剑出土时残存的剑柄就有16.5厘米,据考证最长的可达剑身长的二分之一,根据《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这种长柄剑不仅可以手握刺击,必要时还可以投掷杀敌。
西南夷系统
“西南夷”其名,取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战国至西汉中期,在今云南滇池地区和洱海地区是西南少数民族夜郎、且兰、滇、隽、昆明、邛都等民族的聚居地,汉帝国的统治者将其统称为西南夷。西南夷剑根据外差异最显著的特征可分为三大类。
没有剑格的剑、一字型剑格的剑和剑身与剑茎之间有三叉型脊棱的剑。这三个支型的剑,剑茎与剑身都是一体铸成的,茎大部分为圆柱形,少数是扁茎,剑茎的造型千变万化,有的直接用动物和人的形象组成,在剑茎和和身上一般都雕刻有虎、豹、猴、蛇、蛙、花草、人兽相搏等典型的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图案花纹。西南夷剑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铜柄铁剑,尺寸一般比铜剑长,剑首与中原古剑接近,在铜剑茎与铁剑身之间还有一段铜剑身,这段铜剑身有的做成尖齿状剑格,有的在两侧铸有乳钉和小圈,表面铸有花纹,其作用很可能是为了加固铁剑身与铜剑柄的衔接,所以长度有时超过了剑茎。
吴、越、楚铜剑
吴,越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制剑诸侯国,史籍记载两国曾大量生产过“扁之诸剑”和“步光之剑(28)”,这两种剑都因精良绝伦而闻名于世。越灭吴后,又为楚所灭,但是其铸剑的技术代代相传,影响十分广大。七十年代在浙江长兴、雉城、李家巷、吴山一带出土的吴越楚铜剑,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二千余年,但依然光泽如新锋利无比,完全如史籍中所说的“锋锐锷利,以刺刺入,以击则断”。吴、越、楚铜剑按其外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种剑在剑身、剑茎和剑格上都铸有花纹,剑格成方形或双耳形,有的接近于中原剑格,剑身有两种,一种从上至下直线收细,一种中部较宽,上部略窄。剑身中间有的起脊,有的脊变成了方棱,这一型剑与西南夷剑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二种剑外型与中原剑完全相同,但剑格装饰比较华丽,剑脊的两侧有血槽,或者是双脊;第三种剑具有西南夷剑的一字型剑格,这类剑外表朴素无任何装饰。
刀为边刃器,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於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周代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仅汉代亦用,而且传至日本、朝鲜。汉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的使用源远流长。《说文》:“刀,兵
㈢ 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网络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㈣ 火药的发明者是谁
唐代炼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琉璜伏火法,用琉璜、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琉璜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中国学术界由此认为火药的发明不迟于
11月底,由四川省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华城九洲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绵阳市文物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对老君山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发现老君山地区有朝阳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几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其洞深在数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考察队在朝阳洞等山洞中,发现了排列有序的用来生产的硝池,以及堆积如山的下脚料、废弃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
其中烟子洞宽约60米,高达50米,在长约1公里的山洞内,人为形成了4处数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个工作 面均有几个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洞内还散落着大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
㈤ 四大发明的发展史
早在西汉时,我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使纸很快被应用推广。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西班牙传到欧洲的希腊、意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开始造纸,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此后,法国(1189)、意大利(1276)、德国(1391)、英国(1494)、荷兰(1586)、美国(1690)都先后建厂造纸。到16世纪,纸张已流行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纸的发明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国隋唐时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12世纪左右传到埃及,13世纪左右欧洲的旅行家接触到中国的印刷术,14至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1423年印),晚于我国约600年。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我国在唐朝时期就已发明了火药,并最早用于军事。10世纪初的唐未,出现了火炮、火箭,宋时火器普遍用于战争。蒙古人从与宋、金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从与蒙古人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器。欧洲人大约于13世纪后期,又从阿拉伯人的书籍中获得了火药知识,到14世纪前期,又从对回教国家战争中学到了制造火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欧洲城市市民反对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早在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宋代时,指南针用于航海。阿拉伯人从与中国商船交往中学会了使用指南针来导航,约在12世纪,传播到了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曾说:“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马克思更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四大发明在欧洲文明产生以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参考资料:http://www.lsfyw.net/cultural/rjb/technology/country/200610/6649.html
㈥ 邯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本人应届毕业生
年轻人来就废了,本科毕业待遇基本在1500左右,实习期比转正后待遇好些
㈦ 中国大型国企有哪些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炼制;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新能源、地热等能源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安装;
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电力、蒸汽、水务和工业气体的生产销售;技术、电子商务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有关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国际化仓储与物流业务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位。2016年、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之一。
国家控股的企业,属于公有制的部分,国家控制他们就控制住了国家的命脉,包括交通,工矿,通信等。例如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等。注册资本属于国家投资的,按企业大中小划分标准除中小企业以外的企业。
中国企业500强是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按国际惯例组织评选、发布的中国企业排行榜。自2002年起,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
2009年9月5日,中石化以1.46万亿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五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榜首。
网络-中国企业500强
㈧ 吴运铎简介急!!!!!!!!
吴运铎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㈨ 你是怎么看铁农具发明的意义的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新中国成立以来,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包括七个古国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铁器的出土,而且种类、数量很多。在河南辉县的战国魏墓中,曾发现58件铁农具,有犁铧、 、锄、臿、镰、斧等,其中有两个“V”形的铧,构造虽然还很原始,没有翻土镜面的装置,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在河北兴隆县发现了一个战国后期燕国的冶铁手工业遗址,有铸造工具的铁范87件,其中有铁 铸范,铁锄铸范、铁镰铸范。在河南新郑县和登封市的告城镇发现的战国时期韩国冶铁遗址中,有许多原始性的卧式层叠铸范,可知战国时已经发明层叠铸造技术。这种层叠铸造法是把许多范片层层叠合起来,一次浇铸多个铸件。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战国时南北各地农具的种类和形式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而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首先取决于铁制农具的供应程度。冶铁手工业的发展,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给封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㈩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以“科技兴企、科技强国”为使命,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国际名牌、振兴民族工业。
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纺织、服装、鞋、帽生产及销售;专用设备制造”等,除此之外,还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商贸物流及服务、网络连锁等多个领域。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有球墨铸铁管、管件、钢格板、钢材、铸锻件、纺织品、服装、染整、皮革皮鞋、橡胶制品、装具、工程机械、特种和专用车辆改装等。
集团公司是“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军需品技术检测中心和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1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6664人,占职工总数的8.1%。
自2000年以来,集团公司承担多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包括863课题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获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及行业奖励44项。
至2010年6月,集团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451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集团公司是铸管及管件、钢格板、钢塑复合管、胶布鞋等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并作为中国唯一代表连续多年参加球墨铸管国际标准的制定。2000年以来,集团公司累计主持和参与起草制定、修订、审定国际标准7个、国家标准31个、行业标准11个。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以自主创新为基础,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形式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独有技术诀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要科技成果
集团公司在钢铁冶金板块的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真空消失模管件、钢塑复合管、覆膜管、双金属复合管等方面填补多项国际技术和产品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获得“第八届中国专利金奖”、河北省省长特别奖等多项奖励。
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科技成果显著。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结合离心浇铸技术优势的原始创新——“离心铸造钢管项目”,成功开发出全新特种钢管生产工艺——“离心坯+热挤压+冷轧”,制造高端无缝钢管和完全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管,该成果于2007年通过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评审组的联合验收。公司依据此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发取得的成果,于2010年开工建设的“离心浇铸复合管”项目,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冶金复合双金属无缝钢管等高端特种管材,为公司在钢铁行业发展高端产品打下基础。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有近百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军队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的某型武器装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际华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责任公司的“鞋用橡胶高效硫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精棉/汉麻/黑粘胶14.5特等品种在2009年中国国际纤维纱线科技发展高层论坛上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授予优秀纱线奖。在防护装具领域,公司开发出了具有代表性的95式5.8毫米枪族系统改进通用背装具、电磁屏蔽帐篷、耐高温耐腐蚀PTFE新型滤料等新产品。
新兴重工有限公司多年来重视技术积累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组合式野战油库(站)系统、军用软质输油管线系统技术装备研究以及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的设计等。
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起草、修订球墨铸铁管国家标准6项,牵头起草钢塑复合压力管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施工规范3项,其中主持起草的GB/T24596-2009《球墨铸铁管和管件 聚氨酯涂层》国家标准与欧洲标准BS EN 15655-2009《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管道内部聚氨酯涂层 要求和试验方法》同年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聚氨酯球墨铸铁管的发展和公司新产品的推广。“十一五”期间,公司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唯一代表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铁管专业委员会会议,参与制定和修订国际铸铁管标准。
新兴重工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了推土机、挖掘机、吊管机、自卸车等土方机械8个国家标准。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9项国家标准和60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其中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作为第一起草人参与了国家《劳动防护服号型》(GB/13604-2008)标准的修订,并参加了国家《职业装检验规则》标准的制定。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着力于建立两个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和科技成果评价系统)和三个机制(人才成长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成果激励机制),建成“以技术中心为主导,内部专家为支撑,项目及研发课题为载体,外部资源为补充”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机制建设
集团公司一方面通过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肥沃的创新土壤和先进的创新文化,为创新工作提供环境保障,另一方面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和制度,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建立健全与评价工作相配套的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在人才培养上,集团公司通过厂校挂钩、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内部培训等形式培育壮大企业科技队伍,促进中青年骨干人才的迅速成长,建立了具有特色的人才成长机制。集团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技术创新的经费保障机制,采取以企业的预算经费为主,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活用科技工作者自有资源(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以及企业的设备资源等方式为辅,筹集创新经费。集团公司积极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按照科研项目的完成好坏实施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力求使研发人员与营销人员一样逐步成为企业的高收入人群。
科技创新组织体系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承担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2009年,以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设计研究所为基础,成立了新兴河北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为集团内部及对外承担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施工、工程总承包、设备供货和采购服务。
集团公司各板块也建立了符合行业特点的创新体系。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组建新兴铸管股份公司研究院,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承担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职能。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整合了研发队伍,组建成立际华研究总院,并按照行业划分,下设职业装、纺织印染、皮革皮鞋、职业鞋靴、防护装具5个专业研究院,49个专业研究室,构成了际华研究总院、专业研究院、研究室的三级研发体系。
新兴重工有限公司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主机生产厂等,建设和发展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以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为枢纽,以新兴重工规划发展部为纽带,以各企业生产技术组织为基础的研发体系。
科技创新机制与制度建设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科技规划编制工作,公司先后编制《2009-2011年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科技发展(创新)规划》,并召开“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评审会,对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科技人才引进和管理、研发平台建设、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
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健全科技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方式,落实激励奖励制度,促进了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公司先后制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专利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指南》、《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首席人才评选办法》、《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科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评选(暂行)办法》以及《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者评选及表彰(暂行)办法》等。
集团公司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2006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科技工作大会,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交流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研究自主创新思路,部署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工作。大会对集团公司所属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进步项目进行了表彰鼓励。2008年,集团公司在杭州举行第二届科技工作大会,总结第一届科技大会后的科技工作,部署集团公司3-5年的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大会表彰了集团公司2006-2008年间的优秀科技成果、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和技术中心,命名了集团公司第一批首席专家。
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建设
集团公司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集团公司是“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至2010年,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军需品技术检测中心和1个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作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004、2009年两次被授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现有享受国家级津贴专家6人。2009年,集团公司所属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级军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在新兴职业装备生产技术研究所(原总后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现有人员28名,主要仪器设备215台(套),是具有承担军需产品执法检验资格的国家级质检机构,长期承担军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主要对纺、针织品、印染色布、被服、皮革毛皮、鞋靴、橡胶塑料、装具(含服饰件)、包装材料等军用、军转民品实施检验。2003年,集团公司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集团公司现有20家企业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是: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长春际华三五零四职业装有限公司、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西安际华三五一一家纺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一二皮革服装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二二装具饰品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二三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天津移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襄樊新四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现有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职业装设计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二恶英烟气分解除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集团公司现有1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桃江新兴管件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二二装具饰品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