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7-10 14:34:20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

=.= 楼上几位都是别处抄来的吧。。。
内容都是一样的。。。
汗。。。同学还是自己做吧。。。
2000字的东西,你到这来问人家也是到网上搜了复制给你。。。
老实说很难相信会有人为了悬赏分去写2000字议论文给你。。。
还不如你自己到网上搜索一下,挑选挑选,在挑选的过程中也多少可以记住一些东西。。。

简单谈谈的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一片议论文首先要解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
这个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

1、什么是新的历史条件?
2、何为“正确认识”?

关于什么是新的历史条件,不知道这个题目在出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注释。如果没有注释的话,我认为所谓“新的历史条件”,是指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复出同样强度的劳动力(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后,脑力劳动所产生的价值通常远大于体力劳动。同样工作8小时,科学家在这8小时也许可以创造几千万人都受益的价值,而搬运工人则只能创造令数人受益的价值。同样的劳动,但得到的报酬也就因此而大不相同。

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需要我们去正确认识相同劳动报酬不同的这种差异。除开报酬的差异,或者说是创造价值的差异。我们应当看到,每个人虽然创造价值的大小不同,但是在劳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创造了相应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是不可否定的。不论大小,都是积极的,是全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简单的说科学家所创造的巨大价值,要通过无数普通人的微小价值才能予以实现,才能体现其价值。

在把握了这两个关键点的同时,在予以阐述,加以论证,就成其为一篇文章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当前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马克思的剩余劳动的论述

3. 理解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人高于动物的本质在于,人具有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思想指导行动,人的思想最终需要通过劳动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就是认识自身、认识世界,改造自身、改造世界,这种具体表现就是人的价值,即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4. 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对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分享到:
收藏推荐 (资料通讯)’98年第2期刊登了江振林同志(关于价值源泉和收入分配的若干争论)一文,引起了笔者对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思考。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围绕着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经济理论界曾打过异常激烈的“笔墨官司”,但至今仍无定论。一元论者认为只有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仅转移价值;多元论者认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基于此,笔者谈点肤浅之见。 一、从收入分配理论看劳动价值论 研究理论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理论。这就说明,资本、技术、土地、管理、信息等五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物质财富的创造,所以应合情合理合法地获得收入分配。这一收入分配理论的前提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若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个推论:由于资本等五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即物化劳动创造了价值,所以能获得价值的分配?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

依法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公约。
对于劳动的简单化作业,和复杂程度分解作业,是工业化能够持续实现规模经营,让绝大多数人口分享全人类工业化劳动产品的基本特征。
劳动力是劳动者的集合概念,劳动者的不同劳动复杂程度作业,是生产力的生产表现。
同样的原材料、设施、设备、时间等资源消耗,因为每个人的技能和贡献水平确实有差异,表现出的质量标准等级不同,达不到市场需求标准要求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流通,成为作业劳动浪费,就是无效劳动,属于个人和企业亏损,进入市场的,属于个人和企业盈利部分,成为劳动成果积累。当达成企业阶段性盈亏临界点时,比如月份盈利点,月工资才有可能支付,如果时间更长,企业只有等待破产倒闭了,随之而来的是所有的投资者,通常是国有银行贷款的投资失败。
劳动产品成果是有标准的。
同样的劳动成果积累的分配也是有标准的。
积累分配是属于全社会的参与生产力诸要素的范围。必须根据每个阶段的全社会生产力积累水平进行确定大致的分配标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每次分配初看起来是一个企业的事情,其实是全社会的一种生产关系,就是所有的劳动者和被社会资助的弱势群体之间的社会积累分配关系,其本质是人类社会的互助生存、劳动产品交换关系。
对于普通个体劳动者来说,应该是守法的社会个体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低保水平,而贡献率高的劳动者个体为社会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贡献率,这是本质!没有接受国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普通个体,无法在短时间内很快理解。
所以,给出下列启示:
劳动产品市场需求标准是全社会达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标准体系,这种标准动态体现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劳动产品成果积累分配标准,是根据社会积累水平升幅和增速确定的,就是表现为全社会的成员的彼此关系,而不仅仅是所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积累有多次分配,企业内部分配、企业外部的国家、省市等分配,分别体现为工资、税收、费用、租金、利率、回报率等。
在不同的经济体贸易交换过程中,存在国际之间的货币汇率、关税、交换标准等。
而劳动价值和劳动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人类社会交互依存的生产关系。

6. 在当今时代,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一、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源

由于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结合,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参与创造财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才是现阶段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而也是公平的。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家和集体是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即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应该获得的收入的数量。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由于人的天赋、能力、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担任的工作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生产做出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分配方式同等的对待必然产生新的不平等。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到“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 鹊娜ɡ

7. 对劳动价值论的看法

我又没确实是这样的,你做多少工作你就拿多少的报酬,这个是确实的

8. 劳动价值论怎么理解(举例)

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为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由于他们把资本主义这一制度和阶级结构看作是当时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无所顾忌的,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

但是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他们的学生则越来越丢弃他们老师的科学性,把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关系作辩护当成自己的唯一任务了。政治经济学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8)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阅读全文

与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