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蓝色妖姬产自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出现是由谁发明的
"蓝色妖姬”最早来自荷兰是一种加工花卉。它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染色剂和助染剂调合成着色剂,等白玫瑰快到成熟期时,将其切下来放进盛有着色剂的容色里,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进行染色。
据花卉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极少有自然生长的蓝色玫瑰花,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蓝色妖姬”都是人工染色后的产物。比较正规的“蓝色妖姬”是在花卉的成长期开始染色,颜色能均匀地附着在花瓣上,看上去比较自然;部分商贩直接将普通的白玫瑰花采摘后染成蓝色,颜色不自然,也容易掉色。主要在我国华北、西北和西南日本、朝鲜等地均有分布,在其他许多国家也被广泛种植。
⑵ 请问牙箍是哪个国家的谁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看你有点傻.,我来哦告诉你吧.!
牙箍,即英文中的Dental brace, 其发明者已不可考是谁, 但相信和牙齿矫正学(orthodontics)的历史有渊源.如果说何时, 那一定是在18~19世纪内这段时间, 因为牙齿矫正学最早是源於18世纪.
以下就是其中一些有关的历史:
•1728, Pierre Fauchard 发行一本名叫 "The Surgeon Dentist"的书, 内容就是教授如何矫正牙齿
•1757, 法国牙医 Bourdet 写了一本名叫 "The Dentist's Art"的书.他有一个单元就是讲关於牙齿排列( tooth alignment) 及利用器材去矫正牙齿.这亦是牙齿矫正学中第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籍
• 历史学家曾说有两个人是值得给予 "The Father of Orthodontics."(牙齿矫正学之父的名号).
第一位是 Norman W. Kingsley.他是一位牙医,作家,艺术家, 雕刻家, 於1880年写了一本叫"Treatise on Oral Deformities" 的书.他所写的书深深影响了现今的牙医学.
第二位是 牙医 J. N. Farrar.他曾写两册书,题目是 "A Treatise on the Irregularities of the Teeth and Their Corrections". 他亦精於设计牙箍等矫正牙齿的器材,亦是第一个提倡在矫正中移动牙齿时, 应每隔一段时间以小小力去移动方是最有效.
• 1864, 纽约医生 S.C. Barnum invented the rubber dam(这是一种latex,在动手术於一牙齿时,可以只显露该牙齿,而保护其他牙齿)
• Calvin S. Case 是第一个将橡皮筋与牙箍并用(用来改善牙齿咬合及牙齿排列) http://www.sexsonorthodontics.com/orthotips.htm#rubberbands
新型透明矫正套(
Invisalign Braces)
它是由 Zia Chishti所发明, 其特色是透明, 可除下及可塑造的牙箍,有别於传统一般不能除下及会影响仪容的那种. 不像传统那种经常要调整的一对牙箍,它是由电脑所制成的一连串的牙箍 . 一般的牙箍是不能除下,而它就可以在清洁牙齿时除下来.Zia Chishti, 及他的生意拍档 Kelsey Wirth, 於1997年成立 Align Technology ,研发及生产这类牙箍. 於2000年5月, 新型透明矫正套(Invisalign braces)正式在市面发售.
~以上为本人所翻译,不许抄袭~
参考资料:
inventors.about.com/od/inventionhistory/a/expert_archiveE_2.htm 及en.wikipedia.org/wiki/Dental_brace
⑶ 电视机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发明的
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
电视机是指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视觉心理,版利用电子权技术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设备,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机的基本系统由摄像、传输和显像3部分组成。
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电视系统工作过程是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
(3)鱼糜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5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 ,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1929年贝尔德的公司生产出贝尔德c型电视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量产电视机。
⑷ 围棋是谁发明的,起源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有学者认为,围棋蕴含着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现代围棋由日本发展而来,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后,使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围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棋具:
棋子: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也有双面突起的应氏棋子)。棋子的数量以黑白子各180个为宜。(参见中国围棋规则(2002版))。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所产的“云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棋盘: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19×19=361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点”)。盘面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启蒙学习中,有13×13、9×9的棋盘。另外,现代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路棋盘。
棋钟:正式的比赛中可以使用计时器对选手的时间进行限制。非正式的对局中一般不使用计时器。
棋谱:指记录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笔记本的形式出现。
⑸ 爆米花是什么时候有的,谁发明的,是中国还是外国的
中国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春龙节”。据称,民间习俗在这一天要吃爆玉米花。
据民俗专家介绍,中国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旧时,每当春龙节到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专家说,关于春龙节的来源,在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当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他,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气象专家说,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⑹ 最早的电脑是谁发明的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专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属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时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装有18000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子线路实现运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当时最快的机电式计算机做40点弹道计算,需要两小时,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钟,这在当时,的确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然而"埃尼阿克"还不完善,实际上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寄存器,仅仅能寄存10个数码。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得重新焊接连线,很费时间。
⑺ 三棱军刺最早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发明的
三菱军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发明的。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加工工艺版水平极其低下,既权无法生产出大量应用级的特种钢材,也无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中高档机床都要靠进口,而加工超高硬度钢材的机床一直被国外垄断并限制输入。从材质上来说,刺杀类武器对材质要求不高,只要硬度达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类武器则还需要高韧度,否则一架即断。所以从制造工艺,成本,杀伤力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发明了三棱军刺。
⑻ 铅笔,橡皮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哪国人发明的
铅笔发明者诞辰25O年 (埃菲社维也纳2月18日电)尽管电脑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但铅笔仍版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文具。人权们现在纪念铅笔的发明者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250周年诞辰。 哈特穆特诞生于1752年2月20日,他的父亲是下奥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维也纳学会了泥瓦匠的手艺,后来成为建筑师,曾经创办过一家砖瓦厂。 当时写字用的笔质量低下,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笔。他想了一个主意:将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笔芯形状,在火里烧制后放在蜡中冷却,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痕迹。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使铅笔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在中世纪,人们用铅和银棒写字,这种工具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刻字。到了15世纪意大利制造出第一根铅锡笔芯。 英国在1658年发现了石墨矿,它使写字工具发生了一场革命,尽管这种笔当时非常昂贵。
⑼ 最早的留声机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谁发明的
留声机诞生于1877年。世界上发明留声机的人就是美国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震动的现象,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助手克瑞西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指着这台怪机器对助手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他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唱完后,把针又放回原处,轻悠悠地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不紧不慢、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与刚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唱的一模一样。在一旁的助手们,碰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竟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美国人托马斯·阿尔巴·爱迪生在1877年设计的留声机,是世界上最早的录音装置。
同年12月6日,爱迪生的助手、机械工人约翰·克卢西制造出了第一台样机,并用这台样机录制了爱迪生唱的歌《玛莉的山羊》。
⑽ 扑克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的谁谁谁发明的
”扑克”一词是英文“poker”的译音,poker是playing cards一词的简单写法,是游戏纸牌或游戏卡片的意思。据考证,扑克的故乡是中国,它起源于中国的叶子戏。发明叶子戏的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遂(一行和尚),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故称叶子戏。在宋代文豪欧阳修《归田录》中也有记载:“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维数,帮以叶子写之。”从当时的文字中不难看出,文人是用叶子做文字游戏,渐渐发展为叶子戏,后来,马可波罗将这一古老神奇的文字游戏带到了欧洲。所以说,扑克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集合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拥有最多玩家的国际游戏。
扑克花色的由来是什么?扑克传到欧洲以后,各国都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对四种花色给予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德国人理解为树叶、铃铛、橡树果和红心。
意大利人理解为宝剑、硬币、拐杖和酒杯。
瑞士人理解为橡树果、铃铛、花朵和盾。
西班牙人理解为宝剑、硬币、酒杯和橄榄枝。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世界各地见到这些扑克,然而,由法国人于1392年创造的黑桃、方块、梅花和红桃的模式,被世界各国认同并逐渐得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