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创新科技小发明金点子
创新科技小发明金点子有以下几个:
一、神奇鞋拖。
制作方法:
1、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
2、用碎布条作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 底,既防水又耐用。
3、用布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4、一个小风扇,只需要一个小马达,两节5号电池,还有一些短导线,一个实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纸片!
5、把实心泡沫掏空,用导线连接好小马达,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马达的转子轴漏出泡沫),在把导线连到电池上,也塞如泡沫内,用剪刀把小纸片剪成行,套在小马达的转子轴上即可。
二、无页风扇
利用空气倍增技术吸纳空气和扩大它。由于没有转动叶片或网格外罩,安静,安全,易于清洁。
三、双头牙膏
双头牙膏,牙膏的两头都有出口,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使用。同时也解决了牙膏底部难以挤出来的困扰。如果她(他)抢先挤牙膏让你很生气,那这个产品很适合你。
四、不倒翁牙刷
牙刷刚放置时,会摇摇摆摆,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就像不倒翁。避免了牙刷弄脏的困扰。
Ⅱ 科技创新如何使小发明到大科研
中国科技创新的“蛋糕”越做越大,不仅让国人品到美味,更让世界尝到甜头。
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大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行列,科研创新进入黄金时代,便捷生活的“小发明”井喷,推动人类科学进步的“大项目”频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全球组网、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第一架国产商用大飞机试飞成功、高铁“走出去”步伐加快……这五年,中国自主创新从追随到并驾齐驱。
重大项目不断取得突破的背后,是中国科研整体实力的增强。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
美国《政治报》网站近日刊文说,60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曾震动了美国,如今中国科研创新也正悄然带给美国一系列新的“人造卫星时刻”,分布在从通信技术到可再生能源多个行业。
《自然》杂志增刊“2017中国自然指数”统计显示,中国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总量不断增加,中外学者合著的论文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到2016年,自然指数追踪的中国论文中,超过50%是由中国学者与国外同行合作完成的。
中国一直不断的努力在为世界做出贡献。
Ⅲ 五年级简单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5年纪其实能做的不多啊。有空去 贝壳儿制作 看看。再让你老爸参谋一下。弄一个漂亮的出来。或许能得奖。
Ⅳ 帮忙介绍一个简单材料好找的科技小发明,最好有张相片,谢谢
看你什么需求了,有参加比赛的,有上交完成任务的,具体可以去贝壳儿制作看看。
Ⅳ 发明创造的事例
1、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因为他有电灯、留声机、电影和蓄电池等一千多种发明成果,所以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魔术师”。
爱迪生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电灯,然而在他的发明创造中,最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在1877年秋天,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轰动了整个纽约,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
像潮水般地涌来报道这一特大新闻。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前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
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了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
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的从机器中重复出来时,人们才相信这东西确实不是虚假的,并且齐声称奇,报纸把留声机称之为19世纪的奇迹。
2、电话的发明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
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应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
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
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
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
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那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3、罗兰·希尔发明邮票的故事
人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地球上长期存活下去的。人类需要帮忙,人类需要交流,信息传递成了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动之一。
最初是打手势,之后发明了语言,用马拉松式的长跑传递口信。再以后发明了文字,开始书信传递,于是有了古代邮驿。当时的邮资是按邮件运递路程和信件纸张数量逐件计算的。
即“递进邮资制”,收费的标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滥、桥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几百公里。总计下来,邮资高得吓人。如此昂贵的邮资,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们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纪30年代是改革的黄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罗兰·希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世界邮政史上树起了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罗兰·希尔经过多年的调查主张大幅度降低邮费,实行邮件不分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的均一邮资。他还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先支付邮资。这种纸的大小与邮资图样大小相仿。
背面涂上一层薄胶,人们只要沾湿背胶就能够将其贴在信件上,这就是罗兰·希尔关于邮票的最初创意。为此,罗兰·希尔上书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荐。
1839年8月17日,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这个议案,决定英国自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1便士均一邮资法。罗兰·希尔也被女王任命负责邮政改革工作。为了把创意中的1便士邮票变成现实。
罗兰·希尔要求就应使用具有防伪性能并能在公众中取得信誉的图案作为邮票的图案。于是采用了威廉·怀恩创作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这样既显示了发行邮票的权威性。
又透过邮票宣传了英国,宣传了女王。邮票采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后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邮票——黑便士邮票。
4、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
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
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
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
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针的发明
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
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
由于避雷针的发明,人类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安全。关于避雷针的发明,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巧合提醒了一位伟人突发奇想,导致了发明和创造。
Ⅵ 有一些创新的小发明吗
创新的小发明太多了,只要想,一天想几个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所有不便的地方,可以改进的地方都存在小发明。
Ⅶ 有没有看小发明的软件
推荐三个软件抄:
1、我爱发明袭
我爱发明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我爱发明》栏目推出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为喜爱科学发明的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观看《我爱发明》视频以及往期视频回顾,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是月狸雪~
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生活愉快~
别忘记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