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兔子坡的彩虹读后感
那只彩色兔子,现在成了兔子坡上年龄最大的白兔。它站在兔子坡上,抬起头看着彩虹,看了许久许久,它的眼睛里闪烁着快乐的泪花。
这是《彩虹》的结尾,是著名的童话作家汤素兰写的。这篇童话主要写了:
那时候世界上的彩虹还有很多,熊谷有熊谷的彩虹,猴山有猴山的彩虹,兔子颇有兔子坡的彩虹。兔子坡住着美丽的白兔子,它们生活的自由自在,雨后便会出现彩虹,它们爬上彩虹染上颜色,玩了一会儿便跳进了下边的水潭中,但有些兔子为了漂亮,便没有到水潭中去冲洗,保留着颜色。
不久它们生儿育女了,但生出来的小兔子却是白色的绒毛,渐渐的,那些小兔子怀疑自己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便大胆的去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回答说:“你当然是我们亲生的。”还撒谎骗它们说它们长大后便有彩色的绒毛了,所以小兔子们盼着长大,但直到他们生儿育女了还没有,他们便不再相信它们的话了,渐渐的疏远他们。
『贰』 求<创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电子版
是不是作者:陈进隆,谢慧燕著 出版日期:2010.10 的?
『叁』 读做个有梦想的孩子赵静著读后感
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是什么?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还是无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梦想.梦想比彩虹更绚丽,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广阔;它拥有梦幻般的华美、纯洁和甜蜜;它是每个人心中最崇高的净土.
梦想如清风,在你迷茫时吹醒你昏睡的大脑,将远航的船儿吹向成功的彼岸;梦想似烈火,在你无助时给予你无限的温暖,将智慧燃烧化作成功的种子;梦想若甘露,在你绝望时滋润你干燥的咽喉,将汗水融化为成功的源泉.梦想是一把钥匙,用心把握,便可开启成功的大门;梦想是一盏明灯,用心点燃,便可照亮成功的大道;梦想是最忠诚的朋友,用心呵护,便可了解成功的奥秘.
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山因为有了梦想,而拥有了生机,拥有了植物和动物;水因为有了梦想,而拥有了活力,拥有了鱼儿和波浪;人因为有了梦想,而拥有了生活,拥有了亲人和朋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艰辛,是梦想在我们摔倒时告诉我们赶快爬起;是梦想在我们遇到风雨时告诉我们勇往直前;是梦想在我们失败时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梦想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肆』 读《做个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
人的一生犹如一张储存卡,50%是欲望,50%是理智。欲望驱使人们去“干什么”,可理智又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于是欲望和理智构成了灵魂深处的永恒的矛盾冲突。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须要经历挫折、失败、疼痛,必须要承受孤独、委屈、隐忍,这就要很强的自制能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失去自控力的人,将在欲望的沼泽中永远无法自拔。失控,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变。它会蚕食自信、乐观、淡定等正能量,还会摧毁人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严重。本书运用心理学、医学与神经学的方法,帮助你认识住在身体里的7个分身,同时激发正能量,远离负面小情绪。本书是邢一麟写的《自控力,成就人生和事业的心理学课程》。
《自控力》这本书主要写了十一个内容:1、意志力的本能。2、“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3、沦为欲望动物。4、大脑的弥天大谎。5、习惯成自然。6、气场的秘密。7、天堂与地狱的抉择。8、熬出来的胜利。9、累到无力抵抗。10、谁偷走了你的时间。11、自控力的传染。
《自控力》一书首先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过实际的案例解释了人为什么会缺乏自控力,作者综合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不同类型的自控力缺乏症进行具体地分析,每段章节终了,都会有一个意志力实验,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将此付之于实践,对于提高意志力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意志力做完这些实验。
『伍』 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读后感50字
范文一:
《孝心无价》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毕淑敏之手,作者在文章开始举得两个关于“孝”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种求学的苦孩子,一种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的确,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妈妈后对“父母”有了更深的认识,父母为儿女全心全意,尽管深知儿女对父母的爱会大打折扣,但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因此控制自己的“爱心”。有了做父母的体会,和妈妈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这方面的内容。村里谁家的儿女孝顺了,谁家的孩子对老人不好了,家长里短成了妈妈的世界的主要内容之一。大致听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儿子妻管严,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认为这种情况责任还是在儿子身上,归根到底,是儿子不孝顺。
二、啃老族,父母不断给予,在儿女看来是理所应当,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没什么事了。在父母需要儿女的时候,儿女则很默然。
三、上梁不正下梁歪,用妈的话来说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对待父母的行径令人发指……
反思一下现实中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觉许多“不孝”的行为是由于缺乏家教,父母溺爱、纵容造成的。这样的孩子不懂得爱,体会不到爱,更不懂得感恩,在他们眼里,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而儿女的义务呢,则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过,从妈妈的唠叨中,我也听出来了,与过去的穷日子相比,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了经济条件的支撑,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许多。但“孝”的界定仅仅与“金钱”有关吗?由此,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是“孝”?
曾经读过《子游问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罢了,但是像猫狗这样的宠物尚且被人们饲养喜爱。如果对待父母没有顺从恭敬的心态,那么用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孔子的话虽然有些逆耳,不过我们不得不称道圣人的教训实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这一点是做子女应该体谅的。我们不能因此不屑于倾听父母“浅薄”的谈论,剥夺他们倾听儿女“高深”理论的权利。我们讲求的快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现在大多数子女都能够满足父母的物质消费,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使他们开心,又怎么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呢?喂饱小猫小狗之后,还知道给它们一些线团皮球之类的东西让它们自得其乐,难道“生我够劳”的“哀哀父母”还不如它们吗?其实父母会对子女提出什么非分要求吗?只不过是子女因为各种各样的意愿不愿意去做罢了。只要稍微用一点自制力,我们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实实在在的,但它又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一款珠宝是孝心,一双袜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于物质的高低,而在于你的心。
凭心而论,要说“孝”,我远不如对象。他的心思细,两头的老人需要什么,他都会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变化。结婚前几年,每次回公婆家(对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个晚上都会通宵达旦地和父母秉烛夜谈。我很是奇怪地问他:说什么说一个晚上?是啊,无非就是说工作,说生活,说鸡毛蒜皮的琐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几个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没什么说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现在已经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妈就比较惯我,有了孩子后,妈妈也一直照顾着我们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却很少和妈妈沟通,可能物质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点,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给妈妈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绝长大,很少陪母亲说说话,宽慰母亲的一些心结。因为在我眼里,有时候和妈妈简直是无法沟通,她说的我不感兴趣,我说的妈妈又听不明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真是个“不孝子”啊!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经常谈要孝顺父母,请问你准备什么时间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说要等到长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没有想过,你做事了以后,每天忙忙碌碌,面对比竞争的压力,你那有时间去孝敬父母?等你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边,说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实不如说你是让父母帮你养孩子,帮你整理烦乱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还是父母用无私的爱再次为你支撑起一片安静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你终于有了时间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过吗,此时的父母是70还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坚持到80多岁,90多岁,即使坚持到八、九十岁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饭-------朋友们,孝敬父母是没有时间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总有是守侯在父母身边,趁我们现在可以经常守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敞开心扉告诉父母你应该说的话,对父母说你深深的爱着他们,也感谢他们深深的爱着你;做现在有能力为父母做的事情,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听听父母好象很烦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时间是一条单行道啊……
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谁都不会知道老人心里想些什么,老人心里有什么需求。但我想我们能做的尽力去做:给他们买件喜欢的衣服,买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听他们絮絮叨叨地告诉你一些“新闻”,尽管你对此丝毫没有兴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们说说,尽管他们可能并不能体会你的艰辛……这样,才不会在老人离开我们的时候,留下遗憾或者懊悔。
“孝心无价”,从自己做起吧!
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花季信风》。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家境贫寒,整日揭不开锅,只能以胡萝卜充饥,父亲得了浮肿病。一日,作者发现大橱中有一纸包,便好奇打开发现是红枣,他难忍饥饿而偷偷吃了。最后父亲发现便痛打一顿,并告知是要寄给远方的奶奶吃的。
读完全文,我被文中爸爸的那份孝心深深感动了。尽管自己生活艰难,朝不保夕。可是,他心中却想着自己的生他养他的老母亲。我想:他在动手打自己孩子的同时,自己的心也在哭泣,他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那份可贵的孝心却战胜了自我,怎么不让人感动?
读着读着,我眼前不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间低矮的小屋,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无助的坐在桌旁,孤独、寂寞……外面礼花此起彼伏,有那么一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欢声传遍整间屋子。那就是我的一家,这位老人就是生了三个儿子的奶奶。
奶奶生活在艰苦的年代,爷爷病逝,奶奶为了三个儿子没有改嫁。艰难的度过了那段岁月,为三个儿子娶妻。可是,她老了,三个儿子不知置老人于何处。最后,大伯母提议为老人盖了一间小屋。大伯虽有不忍,但迫于压力点头赞同。从此,三家全心全意赚钱抚养自己的孩子。奶奶常说:当初她带三个孩子完全是一条心,而现在三个儿子却三条心,一个妈也养不活。
读了本文,我想大伯兄弟几人总有一天你们也要老,自己的孩子也要娶妻生子,到那时你们的境遇也会和奶奶一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天下的子女,我真想让你也来看看《花季信风》中的那位父亲,那份可贵的孝心,记住: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现在的我们。千万不要忘本。衷心的希望天下的家长都有让自己满意的儿女,希
追问:
望每一个孩子都更懂事。
『陆』 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读后感25字
一位普通的母亲,在医生已经宣判女儿“死刑”的情况下,仍然不肯向命运低头,以她无私博大的胸怀和坚忍顽强的毅力,又陪伴残疾弱智的女儿走过了16年风雨人生路,让当初接诊孩子的医生也大为惊奇,他发自内心地说,是无私的母爱,创造了生命学上的奇迹.
执着的母亲啊,令死神也望而却步
1985年春天的—个上午,正在岳阳市南正街水果批发部上班的顾小梅接到父亲的电话,让她马上赶到市一医院,女儿生病了,顾小梅心急火燎地直奔医院急诊室,眼前的情景让她惊呆了:刚刚两岁的女李叶双目紧闭,脸色惨白,全身不停地抽搐着.医生—边给李叶输液,一边催顾小梅回家拿些尿布来.顾小梅匆匆赶回家里,见到正在学习的丈夫,眼泪下子子涌了出来.丈夫李晓雄是市教委的干部,这几天为了参加电大的考试,正在家里埋头复习功课,女儿李叶—直住在城陵矶外公外婆家,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顾小梅本不想告诉他真相,怕影响他学习,可丈夫一再追问,也只得哭着说了出来.李晓雄搂住顾小梅柔弱的双肩,哽咽着说:“没事,没事,孩子会好的.”夫妻俩一起来到医院,李叶的病情更加严重了.李晓雄把女儿抱在怀里,孩子的每一次哆嗦,都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医生们竭力抢救着,但到了晚上,病情急剧恶化,医生也无能为力了.他们无奈地对顾小梅夫妇说:“孩子没有希望了,你们还是抱回去,准备后事吧.”夫妻俩—下子懵了,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从医院回来,两人以泪洗面,默默地对坐着.忽然,顾小梅站了起来,一把抱起女儿,“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救活她.”顾小梅想起有个同事说过,岳城村有个姓徐的土郎中专冶疑难杂症,于是夫妻俩又连夜赶往岳城村,一路上磕磕绊绊,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徐郎中.徐郎中为李叶把脉后,开了两付中药.第—付药服下后,奇迹出现了,李叶紧闭了一天的眼睛缓缓睁开了.第二付药服下后,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李叶的双眼全部歪向了右边,一动不动,父母用手在眼前晃也没有了反应;右手右脚变得僵直,任凭怎么摆弄都无法弯曲;原来甜甜的小嘴,再也叫不出“爸爸妈妈”.顾小梅抱着女儿,泪如雨下.有好心人劝她算了,别给自己背上一生的包袱.然而顾小梅说什么也不肯放弃,她和丈夫决定去长沙求治.在长沙湘雅医院,几位教授仔细会诊了李叶病情,认定是病毒性脑炎后遗症,但他们同样无能为力.此后,夫妇俩又去了北京、山东等地,依然劳而无获.顾小梅锲而不舍地遍访名医,终于得到一个偏方:在煤炉子上放一个蒸锅,锅里放上中药,待煮开后,夫妇俩轮流托着一丝不挂的小孩,用蒸汽蒸孩子,每天蒸七八次,每次半个小时.此外,顾小梅还要经常用手指轻轻按摩李叶的眼眶,帮她活动眼珠;不断地在李叶耳边说话,教她基本的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李叶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眼球能转动了,右手右脚能转弯了,也能够开口说话了.一朵几乎凋谢的小花,就这样又恢复了生机.
坚强的母亲啊,含辛茹苦永不言悔李叶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大脑的严重受损,使她基本上丧失了计算能力,右手右脚仍然不灵活,说话口齿不清.为了更方便地照顾女儿,在组织的帮助下,顾小梅调到岳阳师范附小.1989年,6岁的李叶坐进了学前班的教室,尽管只是—名旁听生,却掀开了她人生中崭新的一页.作为一名弱智学生,李叶不可能在课堂上有多少收获,顾小梅便每天放学后给女儿补课,手把手地教她识字、写字.顾小梅发现,李叶虽然没有计算能力,但对文字还是有感觉的,这使她非常兴奋.为了把女儿这—宝贵的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顾小梅想出了—个好办法.她用粉笔在沙发的布垫上写好“李叶”两个字,再教女儿用针线把字细细密密地缝起来.缝好以后,再握着女儿的手,用剪刀把字上的线—点一点剪掉.这样,写了缝,缝了剪,剪了又缝,周而复始,既认了字,又锻炼了手部肌肉,可谓一举两得.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李叶终于歪歪扭扭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那—刻,顾小梅紧紧攥住丈夫的手,幸福得泣不成声.李叶对文字和图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顾小梅夫妇便购买了大量的连环画,一边给她看,一边为她讲解,使她的形象思维能力断得到提升.李叶也很努力,—有机会就主动认字、写字、画画,尽管作品有时很难辩认,但毕竟一天天在进步着.如今,她已能粗略地浏览书报,可以写一些简单的信件了.
『柒』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读后感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长与孩子在心灵的沟通,对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与父母平等交流,不仅是互爱的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其实,我们的孩子到头来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优秀,而且被父母耽误了。
因此要培养的优秀的孩子,当父母的首先要“无条件的爱”当一个被无条件爱着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
“鼓励”——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表扬”——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做对。
“确认”——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观。
“理解”——家长要所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陪伴”——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通过陪伴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来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批评”——“批评”是在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的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有作用,反之,批评只会起反作用。
“严格”——对孩子要严格,但不能严厉,要宽严适度,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打骂或者体罚,是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父母不能以“法官”的面孔对待孩子。而要多听孩子的心声,民主化,平等对待他们做到温情明理既严又亲。
我开始深信任何优秀都不足无缘无故的,孩子某方面或者全方位的优秀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更确切地说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己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捌』 孙瑞雪的生命成长历程读后感
《爱和自由》一书从2000年出版到现在,已经修订到第四版了,每一次的再版,在销量上都有一次质的飞跃。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孙瑞雪的演讲实录,开始的时候,由家长们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在家长内部和网上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整理,出版成书,出版10多年来,这本书给无数的家长带来了思想上的转变,也为无数的孩子带来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正如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的,《爱和自由》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者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因为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
确实如此,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即使打他、骂他、限制他、恐吓他也认为是爱他,可是这真的是爱吗?当然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在自以为是的爱的名义下,控制、压抑或者迫害着孩子,不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去平等地对待,总是将自己的诉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带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限制,孩子过早地和内心的快乐远离。所以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的成年人都不快乐,我想可能都是因为在0-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的滋养,而得到了过多的迫害了吧。
在孙瑞雪所发扬的蒙氏教育看来,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带着一种精神能量来的,这种精神能量被蒙特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在肉体的胚胎形成的那一刻,已经置入到了孩子的身体里。这个精神胚胎里有孩子的成长密码,这个密码以敏感期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敏感期,如果给予孩子尊重友爱的环境,以及适当的刺激,孩子的能力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发展。即在0-6岁期间,如果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尊重和理解,孩子就会在精神胚胎的内在动力的引领下,发展自己完整的生命。
但是会有多少孩子能幸运地获得真正的爱、尊重和理解呢?孙瑞雪说,儿童的智力来源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无人能够替代。他们用嘴啃东西、用手触摸东西、扔东西、摔东西、他们自己吃饭吃得哪儿都是,他们打小朋友……这些在大人看来不卫生、不礼貌或者具有破坏性的事情,都是孩子在用感觉获得对世界的认知,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探索,这种探索行为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种自主性和独立性直接决定着他们心理的正常发展。可是,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无知而被限制了这种对生命的探索。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外公给自己的外孙买了一辆很好的小汽车,外孙看到后很喜欢,就拆着想看看怎么回事。可是外公看到小汽车被拆坏了觉得很可惜,就把小汽车放到大衣柜上藏着了,说要等到孩子不会拆的时候再给他玩。过了几年,等再把小汽车给外孙的时候,外孙已经对拆小汽车不感兴趣了。如此这般,买这个小汽车对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给孩子一件东西,不让他按照自己内心的需要去和小汽车相处,而是因为自己内心对东西的可惜,那这个东西是买个自己呢,还是买给孩子的呢?显而易见,这不是爱孩子,是爱自己内心对东西的可惜的这一想法。
正如孙瑞雪所说的:“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思考: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着你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收到爱的礼物。”
所以,要真正地爱孩子,不仅需要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内心真正所需要的爱和尊重。同时还需要家长觉察自己,看自己是否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恐惧、焦虑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限制孩子按照自身的内在发展动力来发展自己。
归根结蒂,要真正学会爱孩子,就要学会觉察自己,觉察自己内心不是爱的那些东西,然后让自己有能力将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尊重。这样才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动力来发展的基础。
『玖』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读后感
作者一方面竭力赞美童真世界,一方面不时地谴责大人们的虚伪
无聊,这也不能不说明他对病态社会的厌恶和世俗的鞭挞。在他看来,大人们的一切言行都不能与儿童相比,即使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旦长大成人,就会失去儿童的天性,一个个变得像绵羊似的,丧失了率真、自然、热情的美德,失去了可贵的创造力,一味地只会退缩、顺从,妥协与屈服,这是因为,长大后步入这病态社会,就被世俗的尘埃所蒙蔽,就被社会的桎梏所禁锢。所以,作者对童真世界的歌颂,实际上也是对病态社会的讨厌与憎恶。
虽然,这是一首童真世界的赞歌,但这首赞歌带着苦涩味。作者知道,这个黄金的儿童时代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长大成人而消逝。为了挽留这黄金时代,他把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活 泼可爱的生活作为他作画的题材,结集成册,企求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但是,到孩子们懂得他的“这片心意”时,都已推动了童心。因此他一方面对童真世界加以赞美,一方面又为童真世界的终究要逝去感到悲哀。文章结尾时,作者无可奈何地叹道:“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所以,这又是一首悲怆的赞歌。
丰子恺的散文与他的绘画一样,追求一种深沉朴素、单纯明快的风格。他不追求词藻的繁华绚丽,而是“寄至味于淡泊”,通过素淡隽永的文字表达深婉的情致。在这篇散文中,他描述孩子们的言行,如数家珍,娓娓而谈,质朴而明朗,“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显得极其朴素自然,读着它就如在听作者叙说家常,感到十分亲切。同时,作者的语言又是十分精炼简洁,尤其在讲述孩子们的天性时,一两句话就画出了孩子们的一个举动。由于作者是个画家,其绘画的艺术素养也不能不影响他的散文风格,因此,在文中,其语言
40
的形象性也十分明显,他在描绘孩子们的举动时,每一句话都可以想象出一幅图画。所以读了这篇代序,如果不看画册,《子恺画集》的内容也可以从文章中略知一二,这正是语言形象化的结果。
散文的语言质朴无华,简洁形象,但作者的感情却是真挚深沉的。
散文中直呼孩子们的名字,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读者感到作者似乎在与一群孩子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自谴自责压抑孩子们的创造力的过错时,作者分别呼喊着阿宝、瞻瞻、软软的名字,一面诉说自己的过错,一面又揣摩孩子们的心理,这是一种你父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拾』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的读后感
品格铸就人生,什么样的品格铸就什么样的人生。
今天还有多少父母注重品格的教育?还有多少的学校看重品格的塑造?还有多少青年人注意自己品格的操练??
如果一个青年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铸就了这九种品格,就可以走向成功。其实,一个在品格上有这九个方面的操练的人,不是在走向成功,他是已经成功了。对于一个生活在这样一个“缺德失格”的时代中的青年人,活出这九种品格,就是一种得胜,就是一种成功。
这九种品格是什么呢?
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这九种品格,在圣经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圣灵九果。
〈圣经•加拉太书第5章22-23节〉: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生命如树,品格如果。
看一棵树的好坏,就看果子的好坏!
看一个人的好坏,就看品格的好坏!
耶稣说,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从果子就可以认出树。
其实,从果子也可以认出人。
一棵树,生命丰不丰盛,看果子!
一个人,生命丰不丰盛,看品格!
品格就是生命的记录,品格才是最好的名片!
人生需要铸就品格,品格可以铸就人生。
http://hi..com/%C8%CB%B5%AD%C8%E7%BE%D5%CF%E3%D7%D4%D2%E7/blog/item/5d570b1395810e846438db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