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中国有发明隐形依
隐形衣是由一种元材料(metamaterials)制成的,这种材料是金属和像陶瓷、特氟纶以及光纤合成材料一样的线路板材料的混和物,在最理想的状况下,隐形衣和被其隐藏的物体都是看不见的。观察者可以看见周围的事物,但却看不到被隐形衣遮盖的物体。虽然有多国科学家参与这项研究,目前达到效果只能使得不被微波发现,真正实现发明让人肉眼不可见的隐形衣还需进一步研究。 隐形衣以前只是在幻想小说里才能出现,如今科学家正在进行大胆尝试,研制真正的隐形衣,当然,这种隐形衣还不能让詹姆斯·T·柯克船长的罗穆兰太空船隐藏起来,也不能让哈利·波特遁形,(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是存在的 小而坚硬物体可能还勉强能实现隐形,但是想要实现可折叠巫师身材大小的隐形斗篷目前也只能出现在科幻小说里。)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开始,而且为更加先进的设计铺平了道路。在第一次进行的成功试验中,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把一根铜柱隐藏了起来。 隐形衣跟隐形技术不一样,隐形技术不会让一架飞机看不见,只是减少在雷达上可见的横截面,使飞机很难被跟踪。而隐形衣是一种改进了的技术,可以将人和物体隐藏起来,让可见光对其无能为力。 编辑本段原理 杜克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制作出的隐形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到物体的原理是物体阻挡了微波通过的途径,使其产生阴影,从而“显形”。这种敷在物体表面的材料,能引着微波“绕着走”,当微波射到披有隐身材料的物体上时,微波就会绕过去,整个过程就像水流经过一块圆滑的岩石而发生分流一样,从而起到将物体隐形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东西是因为物体把投射到其表面上的光分散开来,有些光就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科学家史密斯说:“隐形衣减少了物体的反映和影子,而光的反射和影子都能够被探测到,这两种东西一旦减少,物体就很难被觉察到了。” 编辑本段相关研究美英科学家首次实验 新研制的“隐形衣”外形如同一条黄色的浴巾 研究人员说,隐形衣试验中的现象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在海市蜃楼中,热量引起光线弯曲,隐去了天空中出现的影像后面延伸的道路。迪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副研究员、隐形衣的设计者大卫·舍里格说:“我们已经制成了一个人造海市蜃楼,可以隐藏一些东西,让观察者从任何地方都看不见。” 在首次尝试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外衣能够阻止探测到物体的微波。像光线和雷达波一样,微波遇到物体时通常会反射回来,所以仪器就会发现这种物体,形成一个可以探测到的影子。而隐形外衣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让雷达波或者光线或者其它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反弹回来,就像是小河中的水流能够绕过一块平滑的岩石继续向前流去而不会反弹回来一样。 隐形衣跟隐形技术不一样,隐形技术不会让一架飞机看不见,只是减少在雷达上可见的横截面,使飞机很难被跟踪。而隐形衣是一种改进了的技术,可以将人和物体隐藏起来,让可见光对其无能为力。舍里格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理论上说,这种技术适应可见光的概念是不错的,但从工程学观点来自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过仅仅在舍里格和他的同事们宣布了这一理论是可行的后五个月,他们就成功地将一个柱面隐藏起来让微波探测不到。 人们甚至可以想像这种材料能够隐藏声音,不会产生震动。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利奇内斯特并没有参与这一研究,不过他说,这一研究向民用和军用功能材料的研制迈出了第一步。 留美中国学生的发明 “隐身衣”科研项目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东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刘若鹏2006年从浙大毕业后,他获美国杜克大学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在电子工程系(ECE)攻读博士学位。刘若鹏主导新研制出的隐形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到物体的原理是物体阻挡了微波通过的途径,使其产生阴影,从而“显形”。而这种敷在物体表面的隐形材料,能引导微波“绕着走”。 新研制的“隐形衣”外形如同一条黄色的浴巾 “隐形衣”外形如同一条黄色的浴巾,由数以千计的类似人造玻璃纤维的“超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并改变其方向。 对于刘若鹏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彭德里爵士高度评价,称该工作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并预期军方可望在五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成功发现行踪。 编辑本段应用 研究人员说,“隐形衣”可不是供人们猎奇和消遣,军方有可能成为这项技术的第一个受益者。无论是舰船、战斗机,还是坦克,都可以通过隐身技术,让它们在敌人眼前彻底消失。 模拟效果的隐形衣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佩德里预测,在2010~2015年这5年内,军方会利用这项技术伪装舰船和坦克,以防止其被敌方发现,“这一天并不远了,但要取决于人们需求的迫切程度和愿意支付价钱的多少”。 “隐形衣”不仅能使物体隐形,其巧妙躲避微波探测的原理同样也为其他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可能。史密斯说,这种原理可以解决手机信号受屏蔽的问题,让人们在电梯里也能畅通无阻地打电话。
⑵ 隐形斗篷的介绍
隐身斗篷,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穿上可以隐身。在英国女作家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是一件神奇的道具。常被哈利拿来干一些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偷跑出来的道具。而在现实世界中,美国普渡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通过使用纳米技术结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研制出了新型的隐形斗篷。
⑶ 世界上真有有哈里波特那件隐形斗篷吗(乱蒙者必死)
有的 不过那并不是什么隐形斗篷 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 利用光线的折射产生看不见的错觉而已
⑷ 现在有没有发明隐身衣比如一种发出不可见光的物质做成衣服。还有让...
你说的原理已经有了,材料也发明了,但是还没有能做到衣服那么大!
视觉伪装原理的隐身衣已经发明了。
美国杜克大学及中国东南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已研制出一种可以扭曲微波的隐身斗篷。看来,实现《哈利波特》小说中的隐身斗篷的日子已经不远。该成果在2009年1月16日的顶尖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刊登。
这种斗篷的运作秘诀就在于它能令微波的路径变弯。它的设计如果完美,那么穿着的人或它覆盖的建筑物和工业用地都会隐身。这种斗篷其实以数千块细小的“特异材料”片制成。这种人造纤维玻璃般的物料能控制光线。研究员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辅助,把这些“特异材料”片排列成可以“抓取”微波和令它们的路径变弯。这种五十点八厘米乘以十厘米大、不足二点五厘米高、仿如一块浴垫的斗篷,在罩着物件时能令微波弹离表面射向镜面。斗篷能如水绕过鹅卵石而流般“愚弄”光波绕过一个物件。在正常情况下,光一照到物件,光就会弹离物件的表面,照射到肉眼去,从而令物件可见。而光的偏斜能令观者看透物件后方,因而令物件隐形。
在2006年公开这种斗篷的原型的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电机及电脑工程教授Smith说:“原来的设计和最新的模型具有天差之别。新设计所掩盖的波谱要广阔得多,几乎没有界限,而且更容易接触到红外线和看得到的光。”
文章第一作者,该项目的负责人刘若鹏说:“斗篷使物件隐形的能力,能发展出其他各种隐身功能。关键的技术在于复杂的特异材料的设计”这种复杂的设计得益于刘若鹏等研究员长时间合作开发出来的特异材料快速设计系统,才使得成千上万种复杂的电磁微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自动设计完成。“利用快速设计系统做出这件隐身斗篷只需要花几天的时间,但是开发所有和这个工作相关的技术基础,我们和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科研组合作开发了很多年。”刘若鹏说,“最终的突破更得益于来自杜克大学统计系的季春霖博士为我们引进了许多先进的Bayesian统计算法”
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爵士高度评价该工作的里程碑的地位并预期军方可望在五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成功发现行踪。普渡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Shalaeve说:“这种快速设计系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进展,如果没有了这样的系统,在这个领域里将无法继续开发这样的工作。”
该项研究得到了多个单位机构的资助,其中包括美国空军、InnovateHan Technology公司、中国自然科学基金、Raytheon Missile System公司等。
2004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推出了一款宽大外衣,人们只需穿上这件外衣,就可以让人“难以辨认”。
事实上,这款名为“隐身衣”的发明并非是真正的隐身,它只是利用“视觉伪装”而达到让人无法辨明的目的。
它是由回射性物质构成,具体的做法是在整个衣服上涂上了一层回射性物质,衣服上还装配了照相机。
原理是将衣服后面的场景由摄影机拍摄下来,然后将图像转换到衣服前面的放映机上,再将影像投射到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料上。
这套技术吸引了军事专家的极大注意,他们对是否能开发出一种帮助部队隐身的技术很感兴趣。
⑸ 世界上研究出来了隐形衣了吗
这个算吗?日本就研制出来过,利用光的反射http://discover.news.163.com/09/1226/10/5RF1QVBA000125LI.html 日本造出隐身衣 盖住的身体恍若无物 2009-12-26 10:36:10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跟贴 266 条 手机看新闻 日本科学家田智前用三维立体图象将人体身后的景象,投影到身前的衣服上,获得了逼真的隐身效果,将哈里·波特的魔法变成了现实。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26日报道 哈里·波特的隐身斗篷曾使人浮想联翩。很难想象,存在于幻想天地里的隐身衣,有朝一日能现身于真实世界里。梦想家们可以忽略幻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让想象力展翅翱翔,而科学家们却一直埋头苦干,试图填补这一沟壑,在现实世界里为人们的美梦找到坚实的基础。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探索者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可能的隐身方法。看似异想天开的隐身故事里,隐藏着缜密的科学原理。为隐身衣“缫丝纺布”但凡服饰都离不开设计二字,隐身衣自然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它需要设计的不是如何吸引眼球,而是如何规避光线。穿上隐身衣让别人看不见的原理,其实就是和光线捉迷藏。隐身衣的理想效果是,当光通过需要隐身的物体时,该物体就该像完全不存在一样。不但要减少散射,还要改变光路方向,将物体背后的信息传递给看它的人。发端于17世纪的费马定理,就在初中物理课本里告诉我们,光以直线在空间内传播,这似乎早早为隐身衣判定了死刑。但好在后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又为隐身衣带来了一丝曙光。爱因斯坦认为,如果空间可以被扭曲,则空间内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则不一定为直线,光线可以沿着扭曲的路径,绕过巨大的天体弯曲前进。但遗憾的是,即使连爱因斯坦都无法设计出能用来控制光线弯曲与否的奇妙开关。人类目前无法扭曲空间,但可以尝试扭曲电磁场。在2006年6月的《科学》杂志上,伦敦帝国学院的J.B潘德利与美国杜克大学的戴维·史密斯教授的小组联合发表论文,阐述了隐身衣的设计理念。他们计算出隐身衣材料在各点的介电常数与磁导率,使得电磁波在隐身材料表面如流水般淌过,隐于其中的物体完全没有得到电磁波的干扰。在这两位非著名服装设计师的指导下,隐身衣的设计思路已跃然纸上。有了设计方向后,量体裁衣的速度就快多了。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发各种新型材料的工作进展迅速。一系列自然界闻所未闻的超材料相继问世,为隐身衣的出现准备好了种种“衣料”。2007年初,史密斯教授在《科学》杂志著文,向世人宣告微波隐身材料的诞生。他的研究小组将铜金属与玻璃纤维巧妙设计成一卷甜甜圈似的圆环般的微观形状,在实验效果中,微波漫过圆环损失很小。虽然当初这样的设计只能针对某个波段的电磁波,但之后,史密斯教授小组的刘若鹏再次发表文章,大幅度扩展了隐身材料所适宜的微波段光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隐身衣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等计算完美隐身衣所需的各种参数,并陆续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他们的阐释。东南大学的程强教授等与杜克大学进行合作,致力于提高隐身衣可使用的波段,并减低耗损。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则高瞻远瞩地开始研究“反隐身”技术。时至今日,在隐身材料的研究上,科学家们依然如同争夺魁地奇那样展开激烈的竞争。今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张翔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实现了隐身材料可以在接近可见光的近红外波段工作。他们通过在硅材料上钻无数纳米级的小孔,使光波射向材料表面后,可以如同照射在镜面上那样完全反射回来。覆盖在隐身材料背后的物体不对光波形成任何的散射,如同覆盖于地毯下完全不为人所见。康奈尔大学的米歇尔·里布森教授小组随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宣布他们所制造的隐身材料的波段更加接近于可见光。他们在硅材料上制造无数突起,使光线从小突起上完全反射,不受硅材料下的被覆盖物的干扰。
⑹ 隐形衣有可能发明的出来吗
不能的啊
!就想你说的隐形的东西是不能反光,同时它还要能使光穿过,这才能称上隐形啊!版
不能透光权就不能看到隐形衣后面的东西!现在还没有一种物质存在这样的特性呢!所以不存在隐形衣啊!
隐形飞机也不是真正的隐形啊!只是它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而已。
⑺ 隐形技术最早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70年代以前。
飞机一出现,人们就企图降低它的可见光特征信号,后来,重点转变为反雷达探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美国和英国都曾尝试降低飞机的雷达特征信号。德国潜艇通气管采用过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涂料。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综合防空系统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变得极为突出。西方国家发展了一些战术和技术对抗,发展了一些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如U-2、A-12、YF-12、SR-71、D-21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方法来提高生存能力,更不用说缺乏先进的技术来支持隐身,所以没有真正的隐身武器系统。
(7)隐形斗篷发明出来了么扩展阅读:
在日本,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光学隐形斗篷。该研究的核心理论是整合物体来回移动的图像,以创造“透明”的效果。事实上,这是一种幻想,感觉“无形”的手段,有点类似于大自然的变色龙做的。
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约翰•彭德利爵士(Sir John Pendley)和他在美国的同事们正在研究如何用一种能让光波像河流般绕过光滑岩石流过衣服的装置来隐藏衣服。约翰爵士认为可以改变光线,使光线穿过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而不反射光线或留下阴影。
但是制作斗篷的过程非常困难。毕竟,阻挡光线是不容易的。约翰爵士的搭档大卫·史密斯说:“由于我们还没有一件完美的斗篷,被覆盖的物体仍然能够反射一些光线,也会有一些阴影,也就是说背景仍然可见,只是变暗了。”我们现在需要改进隐身材料的结构性能。
⑻ 听说“哈里波特隐身斗篷”即将问世 ,请教原理或论文出处!
隐身衣
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最近完成了视觉隐身技术的原理研究。科学家称,只要制造出性能合适的材料,实用的“隐身衣”完全可能在近期问世。
美国杜克大学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科学家的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他们说,视觉隐身的原理实际上是引导光波等“转向”,如果能在现实中实现,它将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如果有一种材料敷在物体表面,能引着被物体阻挡的光波“绕着走”,那么光线就似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
杜克大学教授戴维·史密斯等人说,要制造这种扭曲光波的材料,关键是材料的晶格结构特性,而不是其物质构成。他们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了决定材料结构的一套方程式,人们可以按这套方程式来制造隐身材料。史密斯表示,他们有能力在18个月内制造出符合他们方程式描述的材料。
科学家说,视觉隐身材料可以用于军事领域,让军事设施、部队等从敌人眼前“彻底消失”。由于光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按他们的方程式也可以设计出能让其他波段电磁波“扭曲”的材料。比如,能让微波扭曲的材料如果用于无线电通信,就可以减少某些物体对通信的阻碍。
其他科学家在同一期杂志上评论说,所谓“隐身”,实际上躲不过多波段电磁波的探测,能扭曲一种波的材料,对其他波长的电磁波就无效了。但通过一些改进,可以将视觉隐身的效果提高 。
能力有限,帮不了你.
⑼ 在中国有没有隐形斗篷
中国是没有的但外国是有的?
风靡世界的《哈里·波特》中,主人公利用隐形斗篷参与一系列疯狂冒险,让人们羡慕不已。最近,美英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一种“隐形斗篷”,使人们看到了科幻世界中魔法变成现实的希望。
避开微波探测
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最近合作研发出一种“隐形斗篷”,可以避开微波探测,成功将一个铜质圆柱体“隐藏”起来。这一成
果将在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正式公布。
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到物体的途径是使其产生阴影,从而达到可视状态。如果有什么物体能躲避微波的探测,它也就可以避开雷达探测。
而在科学家开展的这次实验中,微波和其他波在扫过被“斗篷”遮盖的物体时没有探测到任何东西。整个过程就像水流经过一块圆滑的岩石,当水遇到这块岩石时会发生分流,但经过岩石后仍然汇流到一起,而在下游的人则难以从水流中发现它已经经过岩石的痕迹。
与这种“斗篷”的“隐形”原理不同,军事称谓中的所谓“隐形战斗机”并不能让物体真正隐形,只是通过减少雷达可以探测到的战机横截面而降低暴露的风险。
美联社评论说,这一成果可能为军事领域带来广阔前景。
技术尚待完善
美国杜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助理研究员戴维·舒里希和他的同事5个月前刚刚发表关于遮盖物体避开微波探测可能性的理论,如今又将实验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与舒里希共同开发这一“斗篷”的设计师戴维·史密斯对这次研究成果并不十分满意。史密斯介绍说,这种“斗篷”的隐形效果如今仍处于二维阶段,并且在实验中还可能留下微弱阴影。
此外,实验物体如果需要实现“隐形”,目前情况下的“斗篷”还必须根据特定的探测波段“量身定做”。
“我们非常快速地开展了这项研究,这造成‘斗篷’还不完美,”史密斯说,“我们知道将如何研究出一个更好的。”
史密斯说,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开发三维“隐形”阶段,并且彻底消除阴影。
应用前景广阔
“隐形斗篷”不仅能使物体隐形,其巧妙躲避微波探测的原理同样也为其他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可能。
科学家正试图将微波应用在光波领域。史密斯解释说,最理想的“斗篷”状态是做到使物体变成完全透明。
“这次实验初步成功证明了斗篷覆盖原理的可行性,”他说,“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斗篷’的结构。”
由于“斗篷”研发尚未完善,这次实验物体还是保留了一些反射和阴影,实验的理想目标是让斗篷能选择性反射并且不留阴影。
除了使物体隐形,“斗篷”能使电磁波发生偏离的原理还能应用在其他领域,例如可以保护敏感电子装置免受有害射线干扰。史密斯还大胆地推测说,这一避开微波的原理如果有朝一日应用在声波领域,甚至可能实现“保护地区免受地震波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