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1世纪中国有什么新发明简单地介绍一下
修复手套
澳大利亚悉尼:普亚·阿伯尔法特希在北海岸皇家医院机械手研究实验室工作,28岁的米克正在这里接受治疗。2个月前,米克不幸遇到车祸,双手和胸部以下完全丧失知觉。他可以移 动手臂,但无法握紧手中的物体。如今,米克戴上了阿伯尔法特发明的“修复手套”。“修复手套”是一种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学的特殊致动器和传感器的装置。这也是米克第一次试用这种手套,实验室所有人全都盯着他的手。
阿伯尔法特紧张地按下与米克身体连接在一起的电脑界面的控制杆,忽然间,米克的手自车祸以来第一次合拢了一下。他将在未来满怀希望利用自己的身体,因为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机械手研究实验室设计“修复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这种“外衣”能够帮助人体重新运动。机械手研究实验室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从事人体功能研究的机构,全世界的科学家、程序设计员、发明者都在开发复制、替代人体结构或者帮助人体的创新技术。 仿生心脏
狗在人工心脏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美洲乌拉圭:1957年,科学家首次用外部半退化心脏替换了狗的心脏,而那时,现为蒙得维的亚著名心脏病专家的胡安·吉亚姆布卢诺博士还是个小孩。
心脏在被替换后,那条狗存活了90分钟,此事也被看作是人工心脏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大约20年前,当第一颗全人工心脏(TAH)被移植到病人身上时,吉亚姆布卢诺博士还只是一位心脏病专家。在看到这些粗糙的移植装置不断遭受失败后,吉亚姆布卢诺博士当时发誓将来一定要设计出真正可靠的人工心脏,移植者不仅能存活,而且还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经过多年不知疲倦的工作后,吉亚姆布卢诺的发明差不多完成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发明与此前科学家的发明完全不同,看上去与真正的心脏无异。吉亚姆布卢诺说:“这是个秘密!”同位移植人工心脏(CATO)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由血液室(心室)、阀(瓣膜)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特殊致动装置组成。
吉亚姆布卢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通常所处位置的有限空间内。吉亚姆布卢诺曾经拿母牛做实验,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也为他成功给同位移植人工心脏申请专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吉亚姆布卢诺将成功归结为"医学发明"的人工心脏装置,而他并不认同自己的发明是“工程发明”。神经转化
神经转换技术将可以帮助像斯蒂芬·霍金这样的残疾人用神经信号同别人交流。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21岁时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从那以后,除了几根手指外,霍金全身大部分活动功能都丧失了。霍金写有大量著作,并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多年来,他一直通过操作手中与电脑联网的拟声器键盘来发出声音。而现在他连这种能力都丧失了。尽管如此,他并没有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一位叫彼得·沙恩·福特的澳大利亚程序设计员开发出一套系统。福特目前居住在美国的华盛顿。根据这套系统,像霍金这样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残疾的限制,只要通过神经信号的提示便能与别人沟通。在听说霍金遭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事情后,福特花多年时间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人机联结界面:一个人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电极接收神经信号,然后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2002年,福特开始与霍金合作改善这套系统。经过改善后,这套系统被称为神经转化技术。2004年初,美国华盛顿特区一个四肢瘫痪、不能说话的男子利用神经信号旋转电视,这也一举创造了历史。最近,福特还利用神经信号控制的声音合成电脑程序邀请客人参加他的21世纪生日派对。耳朵看世界
大多数人都能想象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样子。然而,只有少数人能想象出像蝙蝠一样通过声音感知方向。上世纪50年代,莱斯利·凯博士为英国海军开发探测潜水艇、鱼雷和地雷等水下物体的水下声纳技术时,就开始想象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概念。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凯的想法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1993年,他设计出一种声纳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超声波,还能发现其它物体和障碍物发出的反射。数据接着被转化成一连串能够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频率上与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相对应。可以想象,这有可能导致出现令人难以理解的噪音。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少许的培训,人类大脑似乎能将下意识地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空间想象。
如果要更好理解什么是空间想象,请按以下提示做练习:仔细看看你周围的物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各种物体(比如身体一侧的桌子,背后的墙和地板上的球)出现在你身边的情况。这种感觉是空间想象或者意识的一部分。这项技术为凯赢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创新奖,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将在利用这项技术自信地行走在他们不熟悉的区域。在安装上这种设备后,一些盲人甚至还能骑自行车,击打像棒球一样的抛射物。这种值得关注的“本领”正是大脑适应新感官信息的复杂能力的明证。人造肌肉
2005年3月7日,世界将会首次看到人与“人造肌肉”驱动的仿生胳膊进行的摔跤比赛。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种聚合体和智能材料。
明年的比赛将有三家研究中心参加,它们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州的“SRI International”、新墨西哥州“环境遥控设备公司”和瑞士的“瑞士材料试验与研究联合实验”公司,代表人类参赛的是帕纳·费尔森。费尔森是圣迭戈学区成绩最优秀的高中学生。
确定在2005年3月进行的的这场比赛不论是帕纳获胜还是仿生胳膊获胜,加上人造肌肉研究的继续发展,未来我们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和最强大的仿生胳膊进行较量。
B. 21世纪还有哪些新发明
修复手套
澳大利亚悉尼:普亚·阿伯尔法特希在北海岸皇家医院机械手研究实验室工作,28岁的米克正在这里接受治疗。2个月前,米克不幸遇到车祸,双手和胸部以下完全丧失知觉。他可以移 动手臂,但无法握紧手中的物体。如今,米克戴上了阿伯尔法特发明的“修复手套”。“修复手套”是一种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学的特殊致动器和传感器的装置。这也是米克第一次试用这种手套,实验室所有人全都盯着他的手。
阿伯尔法特紧张地按下与米克身体连接在一起的电脑界面的控制杆,忽然间,米克的手自车祸以来第一次合拢了一下。他将在未来满怀希望利用自己的身体,因为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机械手研究实验室设计“修复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这种“外衣”能够帮助人体重新运动。机械手研究实验室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从事人体功能研究的机构,全世界的科学家、程序设计员、发明者都在开发复制、替代人体结构或者帮助人体的创新技术。 仿生心脏
狗在人工心脏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美洲乌拉圭:1957年,科学家首次用外部半退化心脏替换了狗的心脏,而那时,现为蒙得维的亚著名心脏病专家的胡安·吉亚姆布卢诺博士还是个小孩。
心脏在被替换后,那条狗存活了90分钟,此事也被看作是人工心脏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大约20年前,当第一颗全人工心脏(TAH)被移植到病人身上时,吉亚姆布卢诺博士还只是一位心脏病专家。在看到这些粗糙的移植装置不断遭受失败后,吉亚姆布卢诺博士当时发誓将来一定要设计出真正可靠的人工心脏,移植者不仅能存活,而且还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经过多年不知疲倦的工作后,吉亚姆布卢诺的发明差不多完成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发明与此前科学家的发明完全不同,看上去与真正的心脏无异。吉亚姆布卢诺说:“这是个秘密!”同位移植人工心脏(CATO)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由血液室(心室)、阀(瓣膜)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特殊致动装置组成。
吉亚姆布卢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通常所处位置的有限空间内。吉亚姆布卢诺曾经拿母牛做实验,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也为他成功给同位移植人工心脏申请专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吉亚姆布卢诺将成功归结为"医学发明"的人工心脏装置,而他并不认同自己的发明是“工程发明”。神经转化
神经转换技术将可以帮助像斯蒂芬·霍金这样的残疾人用神经信号同别人交流。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21岁时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从那以后,除了几根手指外,霍金全身大部分活动功能都丧失了。霍金写有大量著作,并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多年来,他一直通过操作手中与电脑联网的拟声器键盘来发出声音。而现在他连这种能力都丧失了。尽管如此,他并没有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一位叫彼得·沙恩·福特的澳大利亚程序设计员开发出一套系统。福特目前居住在美国的华盛顿。根据这套系统,像霍金这样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残疾的限制,只要通过神经信号的提示便能与别人沟通。在听说霍金遭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事情后,福特花多年时间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人机联结界面:一个人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电极接收神经信号,然后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2002年,福特开始与霍金合作改善这套系统。经过改善后,这套系统被称为神经转化技术。2004年初,美国华盛顿特区一个四肢瘫痪、不能说话的男子利用神经信号旋转电视,这也一举创造了历史。最近,福特还利用神经信号控制的声音合成电脑程序邀请客人参加他的21世纪生日派对。耳朵看世界
大多数人都能想象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样子。然而,只有少数人能想象出像蝙蝠一样通过声音感知方向。上世纪50年代,莱斯利·凯博士为英国海军开发探测潜水艇、鱼雷和地雷等水下物体的水下声纳技术时,就开始想象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概念。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凯的想法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1993年,他设计出一种声纳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超声波,还能发现其它物体和障碍物发出的反射。数据接着被转化成一连串能够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频率上与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相对应。可以想象,这有可能导致出现令人难以理解的噪音。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少许的培训,人类大脑似乎能将下意识地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空间想象。
如果要更好理解什么是空间想象,请按以下提示做练习:仔细看看你周围的物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各种物体(比如身体一侧的桌子,背后的墙和地板上的球)出现在你身边的情况。这种感觉是空间想象或者意识的一部分。这项技术为凯赢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创新奖,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将在利用这项技术自信地行走在他们不熟悉的区域。在安装上这种设备后,一些盲人甚至还能骑自行车,击打像棒球一样的抛射物。这种值得关注的“本领”正是大脑适应新感官信息的复杂能力的明证。人造肌肉
2005年3月7日,世界将会首次看到人与“人造肌肉”驱动的仿生胳膊进行的摔跤比赛。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种聚合体和智能材料。
明年的比赛将有三家研究中心参加,它们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州的“SRI International”、新墨西哥州“环境遥控设备公司”和瑞士的“瑞士材料试验与研究联合实验”公司,代表人类参赛的是帕纳·费尔森。费尔森是圣迭戈学区成绩最优秀的高中学生。
确定在2005年3月进行的的这场比赛不论是帕纳获胜还是仿生胳膊获胜,加上人造肌肉研究的继续发展,未来我们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和最强大的仿生胳膊进行较量。
C. 21世纪有哪些新发明
纳米技术的出现,为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拓展了广阔空间,将纳米技术应用到材料领专域,具有不沾水、属不沾油的特点。防雾的风挡玻璃,自清洁的纳米布等都已经相继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李正孝教授研发的纳米燃油添加剂已于三年前实现了产业化,纳米燃油添加剂以添加经过液相纳米组装技术处理过的纳米尺度水颗粒为特征,以全新的物理作用改变了燃油的燃烧过程,经过数百万吨的燃油大规模使用,节油率达到10-20%。北京博纳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二代产品——BONUS纳米燃油添加剂,BONUS纳米燃油添加剂在万分之一的添加比例下,经过国家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检测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检测表明,BONUS纳米燃油添加剂能大幅度节能和降低尾气有害物质排放,特别是对已成为环保焦点的氮氧化物的尾气排放,有独到的净化作用。
D.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
新四大发明是指“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高铁:中国的高铁已经完全内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顶尖容的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铁铺设里程最多的国家。让中国的出行方式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支付宝:手机支付可能算是这些年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项改变。让外国小伙伴们感叹,中国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以及扫码支付的便捷性。
共享单车:因为共享单车真的好用又廉价,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甚至将共享单车当做了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网购:这种新式的购物方式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我们需要的所有东西,简直不能再方便。
(4)新发明地扩展阅读:
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E. 世界上最新最新的七大发明是什么
二十世纪影响人类的七大发明
1、蒸汽机: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虽说古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机面市后,才真正开启了蒸汽机的商业价值。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蒸汽机的开发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冶金、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及纺织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的用铁量。由于英国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铁技术和煤矿业的改进,同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1804年出现的蒸汽机火车和1807年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辅助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从此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则是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这台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 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机轻了不少。
1964年是人类通讯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收看由卫星转播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同时间观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人们除了感叹奥运精彩壮观的开幕式和各种比赛外,更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
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互联网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3、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
汽车走过这样一段历史: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1885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的机车和装有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妇女也开始爱上汽车;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1940年,大战令许多汽车制造商停产,欧洲车商开始转向生产军用车辆;50年代,德国沃尔沃的甲壳车轿车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汽车;1970年到2000 年,日本车在亚洲走俏,丰田、本田、三菱以及日产特高技术小型车入侵欧美市场,改写了欧美牌子垄断的局面。
实际上,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4、电视: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
现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没有电视。
电视的设想和理论早在1870年就出现过。188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普科夫设计了全个穿孔的“扫描圆盘 ”,当圆盘转动的时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点,这些小点随即转换成电信号,另一端的接收机把信号重组成与原来图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
真正制造出画面稳定的电视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拉基米尔·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国犹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 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电视开播,电视真正诞生了。
5、登月:人类航天史上迈出一大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刹那所说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牢牢铭记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全世界5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画面,画面深处传来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登陆!”接下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问休斯顿宇航中心:“我们不想休息四小时,我们想马上登月。”休斯顿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梯子缓缓爬下。全世界5亿人都看到了这一场景。
登月确确实实是人类航天科技的一大进步,因为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6、电脑:人类未来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呼:“ENI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7、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码
10多年前,科学界就预言说,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人类基因工程走过的主要历程怎样呢?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是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F. 中国科技有什么新发明
第一.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启动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寻址体系结构和两代互联网的独特过渡技术;向国际组织提交7项标准草案。其中3项成果属于国际首创,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竞争中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首次在全国主干网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采用率达到80%。这对推进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二. 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月3日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公室审定,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普光气田的发现,对中国石化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紧缺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9月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EAST装置的关键部件均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加工、制造、组装、调试,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EAST的建设使中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受到国际聚变界的高度重视。
第四.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同事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全量子态分辨率的氟加氢分子化学反应的共振现象,并被理论模型所证实,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将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精度。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RIChardN.Zare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果。
第五. 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历时14年共同完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最长、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中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第六.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1月2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据国家海洋局介绍,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行程43230海里,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考察,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环球科考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国际地位。
第七.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国家Ⅰ类新生物制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复旦大学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乙克”疫苗正准备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这些成果将对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做出重要贡献
第八.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成功 11月18日清晨7时20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储存环成功实现束流积累,储存环和直线加速器工作稳定,束流性能良好,这意味着BEPCII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基本达到目标,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在这之前的9月19日,我国最大单体超导磁铁研制成功,北京谱仪Ⅲ超导磁铁励磁成功。目前,国际上只有欧美、日本能研制这种大型探测器单体超导磁铁。改造后的BEPCII将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第九.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并且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该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并以封面形式报道,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文章首次出现在该杂志封面。该研究结果为各种实用化的量子信息研究开创了新起点,对容错量子计算、量子中继、普适量子纠错等重要研究方向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十. “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4月27日6时4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一号”和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研制。卫星质量为2700余公斤,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G. 现在的新发明有哪些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高铁、电子商务、共享单车
H. 新3D的发明地是中国吗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是安徽徽州人发明(实际上应该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是湖南耒阳人,但其是太监,发明造纸术的时候在当时的首都河南洛阳。火药和指南针没有具体的发明人。
I. 最近的新发明有哪些
机器人:53万元的“狗”将改变世界
28年前,年过七旬的马克·雷波特创办了波士顿动力,但一度因为技术超前而处于尴尬境地。
但当时间来到全新的2020年,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飞奔,它的产品也从曾经的遥不可及,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其创造的行业价值将不是变现那么渺小。
甚至,要说黑科技玩得最敬业的,提名波士顿动力应该没人会举手反对。
7月中旬,波士顿动力的首款零售的机器人Spot首个买家秀开箱视频燃爆了全球网络。当Lew Later跟一个27寸的旅行箱一般大的巨大黑色包装之时,全世界的科技爱好者都在隔着屏幕羡慕这个加拿大的科技视频博主。
价值53万元的机器狗子,网友们通过屏幕看到它穿越障碍、快速灵活地爬楼梯,甚至是在巨大调整面前“装死”这样对环境的感知和预判,都只是它的冰山一角。
这狗子并不是一个单纯执行功能的机器人,而是一个多功能开发平台,用户可用基于 GRPC 的 API 和 Python 客户库来进行开发,控制机器狗的形态、速度、载荷,也能编辑地图和导航。
比如用户可以安装可抓取、开门的机械臂,用来巡检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代替人类进行巡查,这个过程可预编程,无需人类拿着控制器一直在旁边监视。
而现在波士顿动力正在开发此机器人的远程操控,这项黑科技一旦加以实现,狗子将变得更无所不能。
对于波士顿动力研发出的机器人,Lew Later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不是一个新的电子玩具。从现在起,它将改变这个世界。”
智慧物流:5G时代,托盘也有了“芯”
受困于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物流行业遭到了不小的冲击。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企业逐步恢复开工,行业开始回暖并呈现增长态势。
只是在这段被按下暂停键的时间中,不少物流从业人员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智慧物流对于需求端和供给端的重要性到底如何?
托盘是整个制造业在仓储和运输中最基础的单位,在整个供应链中也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长久以来中国的拖盘多用一次性的木材制造而成,不但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浪费惊人。
2020年上半年,“小蚁托盘”作为首个用智能终端解决“共享”难题的循环托盘服务商,已经在全国多个一线城市正式投入商用。
通过托盘上的智能终端与工厂、使用者建立联系,使得托盘在全国不同城市间的多个工厂中自由流动,循环使用。并且计费清晰、权责明确、上下游客户相互不占用、没有连带责任。
智能终端还能通过对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力感应值,来识别“暴力装卸、野蛮运输”等不良操作,找出“急刹车”和“装破箱”的驾驶员。温度感应器随时感应环境温度,超过警戒值便会向使用者预警。
托盘上的RFID标签还可便捷嵌入工厂的仓储系统,及时识别“发错货”、“发漏货”和“货物被盗”等情况,更可以每日自动对全厂物料进行盘存,核对盈亏。
配合的系统算法,使用者可以掌控整体供应链的在途情况,每周一导出“一周物料到货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运输延误”的物料进行预警。对已经被客户签收的货物,作出及时反馈。
过去在托盘共享方面,欧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欧洲托盘协会有3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500个制造企业成员,每年共享托盘超过6000万个。而小蚁团队的智能托盘,不但实现了循环使用,更进一步提升了仓储和供应链效率,可以说是中国在5G时代的又一个弯道超车的项目。
J. 新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反物质飞船一种最新的科技发明。最早出现在《反物质飞船》(威廉森)中,它首先于1942-1943期间在《惊奇故事》连载。美国研究反物质太空船 以正电子为燃料6周可达火星以正电子为燃料只需几十毫克,速度却比核动力太空船快一倍时报综合报道 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资助一个研究小组,该小组正致力于以反物质作为动力的太空船研究。燃料重量比方糖还轻科幻小说中,大多数自主型恒星飞船使用反物质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质是最具潜力的燃料。要想把人类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万吨的化学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质为燃料的话,仅仅几十毫克的反物质(一毫克约为一块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帮助人类实现登上火星的梦想,而且只需要6周时间。以前的反物质太空船设计使用反质子,它们在湮灭时会产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马射线,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设计将采用正电子,正电子产生的伽马射线能量比反质子低400倍,从而可以避免产生这种极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如何储存成技术挑战先进理念研究所正对此展开初步研究,不过目前还面临一个技术挑战,那就是生产正电子价格过于昂贵。在太空中,宇宙射线中高速粒子可以通过相互碰撞产生反物质。而在地球上,我们却需要通过粒子加速器来生产反物质,NIAC首席研究员史密斯说,“据粗略估计,以现在的技术来为人类火星之旅生产正电子,每生产10毫克正电子将耗资约2.5亿美元”。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间内储存足够的正电子。因为它们会吞食正常物质,所以无法把它们装入瓶子,只能存放在电磁场内。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开发克服这些挑战的方法,假如他们的努力实现,也许未来人类真的可以借助科幻小说里描述的能源遨游太空。反物质太空船三大优势正电子动力太空船与现在美国的火星登陆计划相比将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优势1:旅途更安全美国火星登陆计划正提议使用核反应堆为火星太空船提供动力。但是核反应堆相当复杂,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潜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核反应堆发生故障。而正电子反应堆能像核反应堆一样为太空船提供充足动力,并且其结构相当简单。优势2:不会产生残留物采用核燃料作为动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后所产生的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电子反应堆,在其燃料耗尽之后则不会产生残留物,因此即使残留正电子反应堆偶然进入地球大气层也不会引发安全方面的担忧。优势3:45天内可达火星正电子反应堆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陆计划,太空船和宇航员将在大约180天后飞抵火星。正电子动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达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