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乔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能力:
做事情的极致能力;
乔布斯的朋友曾如是评价乔布斯:他只要对一样东西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发挥到非理性的极致状态。
乔布斯自己曾说,“我一退学,就不用去上那些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可以去上那些看起来有意思的课。”
你知道,曾经吸引乔布斯的一则招聘广告是什么吗?
是《圣问塞水星报》的一家游戏制造商雅达利的一则招聘广告,文案是“在享乐中赚钱”。
乔布斯当年去雅达利面试时,他对人事主管讲:得不到一份工作他是不会走的。
说服别人和你在一起的能力;
后来,乔布斯如愿以偿被录取了。他的老板是诺兰布什内尔,一个充满魅力、能说会道的梦想家。
乔布斯从他身上学到了将个人魅力转化为说服力,通过个性的力量进行劝诱、胁迫以及扭曲事实。这就是后来的现实扭曲场。
现实扭曲力场——让人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神奇能力。每个有野心的人都必须修炼的能力。
保持专注的能力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当乔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他会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样。
乔布斯病重的时候,接待了三个有恩怨的来访者:丽萨、拉里·佩奇和盖茨。
乔布斯一开始不想见拉里·佩奇,但是后来回想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还是安排了会面。他强调了专注的重要,他认为谷歌现在摊子铺得到处都是,只专注5个,把其他的都扔掉,因为会拖后腿,会把谷歌变成微软。
激励同伴发挥潜能的能力
乔布斯走进了拉里•凯尼恩(Larry Kenyon)的办公隔间,他是负责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的工程师,乔布斯抱怨说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了。凯尼恩开始解释,但乔布斯打断了他。
他问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愿意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
凯尼恩说也许可以。乔布斯于是走到一块白板前开始演示,“如果有500万人使用 Mac ,而每天都要多用10秒钟,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而3亿分钟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
㈡ 乔布斯怎么想到做App Store的
有人说,乔布斯的一生是神一样的传奇
,但我觉得苹果的成功并不是高瞻远瞩、缜密规划的结果。要是他能像神一样预测到苹果今天的辉煌,那他肯定一早就大笔买入苹果的股票了,也不至于现在才83亿美元的身价。
乔布斯二次创业,是从一个普遍需求开始,这是他成就一个伟大事业的基础。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没有人能够创造需求,对音乐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乔布斯所做的,只不过是通过ipod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
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是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一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持续改变,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雏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一个人都会想到,如果加上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怎么样呢?于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了吗?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缭乱、万象丛生的东西,无一不是从那个“一”开始,那个“一”就是ipod。要知道,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ipod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一亿部。这一亿多部ipod不仅为苹果创造了口碑,创造了品牌,而且也为苹果捕捉了不少消费者的体验。没有这个台阶
,如果乔布斯一上来就做iphone,也不见得会成功。
现在,乔布斯和苹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对象,大家开始学乔布斯做手机、做appstore、做各种pad。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
乔布斯的战略不是大跨步的战略,他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态。像每一个创业者一样,乔布斯进入这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是没战略的。你看一些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往往是针对一个成熟的行业,是对一个已有的成熟套路的总结和改良。但是,当你进入到一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是未知,你得凭着自己的经验去把握每一步。
我们不要把乔布斯捧上神坛,他也有失败的地方。作为创业者,我们能思考
,会学习,
放弃我们无法学习的,研究我们能够学到的,凭借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走出我们自己的成功之道。
㈢ 求一篇乔布斯的创业故事!
斯库利表示,他和乔布斯都喜欢漂亮的设计,而乔布斯还认为,应当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开始设计。他们曾学习意大利设计师,包括汽车设计师。他们学习汽车各方面的设计,包括舒适性、材料和颜色等,当时在硅谷没有人这样做。斯库利表示,这样做并不是他的想法,而是乔布斯的想法,不过当时他的专业背景是设计。苹果所做的并不仅仅是计算机,还包括产品设计和营销设计,这是一个有关公司定位的问题。
2.用户体验
乔布斯总是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即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怎样?用户体验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也与产品的制造、供应链、营销和零售有关。
3.不进行小组讨论
乔布斯曾表示:“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基于图形的计算机是什么,我怎么可能询问他基于图形的计算机应该是什么样?之前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东西。”乔布斯认为,向他人展示一款计算器无助于解释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因为跨越太大。
4.完美主义
乔布斯认为每一步都必须做好,他对一切事都讲究方法,并且非常谨慎。乔布斯实际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5.前瞻性
乔布斯认为,计算机将成为消费类产品。在80年代早期,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想法,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个人电脑只是体积小一点的大型机。这也是IBM的看法。另一些人则认为,个人电脑可能类似游戏机,因为当时已有数款游戏机面市。但乔布斯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电脑将改变世界,帮助人们获得此前不敢想象的能力。电脑并不是游戏机,也不是将大型机小型化。
乔布斯的一个理念是“改变世界”,另一方面乔布斯也非常关注细节,例如如何开发产品,如何设计软件、硬件和系统,以及产品应当有什么周边设备。他总是亲自参与广告、设计和一切事情。
9.保持较小的规模
乔布斯不喜欢大公司,他认为大公司充满官僚主义,缺乏效率。他将这些公司称作“笨蛋”。乔布斯曾经认为,Mac团队的成员不应该超过100人,因此如果有人想加入,那么必须有人离开。乔布斯曾表示:“我无法记住超过100个名字,而我只希望与熟悉的人共事。因此如果规模超过100个人,那么我们必须改变组织架构,而我无法以那样的方式工作。我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触到所有事。”
10.拒绝糟糕的工作
斯库利认为,苹果就像一间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乔布斯则是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名工程师曾经向乔布斯展示刚刚写好的软件代码,而乔布斯在浏览了之后就表示:“还不够好。”乔布斯总是迫使他人做到他们能达到的最好水平,因此苹果的员工总是能完成一些他们原本认为无法完成的工作。
㈣ 创业者乔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要是他能像神一样预测到苹果今天的辉煌,那他肯定一早就大笔买入苹果的股票了,也不至于现在才83亿美元的身价。 从iPod到iPhone,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我没有见过乔布斯真人,没有机会跟他直接交流,因此只能是瞎子摸象,从现成的产品入手。 乔布斯二次创业,是从一个普遍需求开始,这是他成就一个伟大事业的基础。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没有人能够创造需求,对音乐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乔布斯所做的,只不过是通过iPod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是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一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持续改变,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雏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一个人都会想到,如果加上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怎么样呢?于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了吗?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缭乱、万象丛生的东西,无一不是从那个“一”开始,那个“一”就是iPod。要知道,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iPod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一亿部。这一亿多部iPod不仅为苹果创造了口碑,创造了品牌,而且也为苹果捕捉了不少消费者的体验。没有这个台阶,如果乔布斯一下子上来就做iPhone,也不见得会成功。 现在,乔布斯和苹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对象,大家开始学乔布斯做手机、做AppStore、做各种Pad。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所以,如果要学习乔布斯,就要学习他的精粹,那一定得从iPod学起。这就像是一个人吃了七个馒头吃饱了,你就觉得第七个馒头很神奇,看是用什么特殊面粉做的。这样学习乔布斯,肯定是舍本求末。 乔布斯的战略不是大跨步的战略,他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态。像每一个创业者一样,乔布斯进入这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是没战略的。你看一些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往往是针对一个成熟的行业,是对一个已有的成熟套路的总结和改良。但是,当你进入到一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你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是未知,你得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接去把握每一步。 我们不要把乔布斯捧上神坛,他也有失败的地方。(有删节)
㈤ 谁能告诉我乔布斯的创业史
··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生于1955年。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中只念了一学期的书。
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开发的苹果II具有4K内存,用户使用他们的电视机作为显示器,这就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
乔布斯后来说:“我很幸运,当计算机还是个年轻产业的时候,我进入了这个领域。当时拥有计算机学位的人不多,从业人员都是从物理、音乐、动物学等领域半途出家的优秀人才。他们对此有浓厚兴趣,没有谁是为了钱进了计算机这个行业的。”
1980年11月,苹果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金,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一夜之间变为百万富翁。
1986年乔布斯买下了数字动画公司Pixar。这间公司如今已成为畅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危机》的制作厂商,它是现年56岁的 乔布斯事业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
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佣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此时苹果经历了高层领导的不断更迭和经营不善之后,其营运情况每况愈下,财务收入开始萎缩。
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他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终于在98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一亿零九百万美元的利润,让“苹果”重新“红”了起来。目前苹果最热门的产品。
㈥ 乔布斯创建的苹果公司创造了哪些辉煌
iphone
ipad
ipod
itunes
等种种创新产品,苹果市值已跃居世界第一
㈦ 史蒂夫、乔布斯的创业经历、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心狠无情的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
㈧ 乔布斯发明了什么
乔布斯并非技术学院科班出身,但他却是200多项美国专利的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他曾领导着苹果开发出了许多革命性的产品,但并不是乔布斯参与开发的每一款产品最终均取得了成功。
苹果电脑第一台原型机,1976年上市,需要连接电视机作为显示器。
Apple I仅仅生产了200台,售价为666.66美元。而且消费者还必须自己提供键盘、显视器和机箱。但现在,它的身价已经涨到了几万美元,变成了收集家的最爱。
这是苹果公司发家的首款主要产品。当时也没有标准意义上的个人电脑(PC),更没有微软和英特尔的结盟,Apple I是苹果走向个人电脑的象征。
2.Apple II
首款普及的苹果电脑,1977年上市,直到1993年该产品线仍在出售。它创立了个人计算新概念。
在上个世纪80年代,Apple II是美国教育系统世纪采用的标准电脑,在好几年间都是苹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3.iMac
1998年8月发布。乔布斯回到苹果后对Mac系列作了巨大改进。iMac到如今仍在大卖,iMac G3到G5,多款系列在市场中受到追捧。
苹果在iMac上推出了BootCamp程序,这也可以使用户完整地在电脑上重建一个windows系统。iMac机器是苹果公司的台式电脑主要产品线。
4.iPod
2001年推出,至今已出售数亿台。
大容量、完善的管理程序和创新的操作方式是iPod首要的特点,iPod也可以阅读文本电子书、有声电子书、博客等。
iPod引领了当时MP3的浪潮,同时之后因为硬件基础和市场份额的基础,iPod和iTunes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竞争壁垒。
5.iTunes
2001年推出。iTunes开创了之后的App Store模式。这也是苹果锁住所有消费者的根源所在。
iTunes首先是iPod在电脑端的管理软件,但之后在线的iTunes成为所有电子音乐出售的必备。消费者通过付费下载正版的音乐到iPod上,苹果对每次下载收费,版权方以此收取费用。
6.iPhone
2007年,乔布斯宣布发布iPhone时被行业认为是个笑话。
但开售当日就有数十万的销量。全球份额第一的智能手机、占据全球手机市场5%,这就是iPhone如今的地位。大屏幕、多点触控成为所有品牌的主打。而iPhone依赖着App Store吸纳着所有的用户,50万个应用在应用商店中遥遥领先。各种在App Store发布流行软件成就财富神话的故事更加深了消费者对iPhone的依恋。
7.iPad
2010年发布。如果说iPhone动了手机厂商的奶酪,那iPad就动了所有PC厂商的奶酪。
iPad掀起了平板电脑的概念,上市80天销售出300万部。推出短短时间已有数千万的销量。美国各政府部门都有人手一部的计划、500强企业均有统一采购的方案。原本是消费类产品却赢得了企业级用户的深度定制。
便携、高性能、超长待机时间、依然最好的应用软件商店,都是iPad最好的竞争力。
烂苹果
作为苹果早期最成功的PC产品之一――Apple II的继任产品,Apple III专注于商业用户,且定价过高。但是不幸的是,硬件并不值得信赖。苹果在发布Apple III的当年便不断在商务市场将份额拱手让与IBM,而且这种形势迅速地向PC市场蔓延开来。
第二:Lisa(1983年)
乔布斯造访施乐研发中心给他带来了灵感。他开始开发第一款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等诸多新功能的商用电脑。这款产品奠定了当今电脑界面的基础,但由于价格过于高昂,在商业上未能获得成功。
第三:NeXT(1989年)
在被迫离开苹果以后,乔布斯创建了一家生产工作站的公司。虽然销量不大,但NeXT电脑仍颇具影响力:世界上第一个Web浏览器就是在这款电脑中设计出来的。NeXT软件还沿用至今,成为Macintosh和iPhone操作系统的基础。
第四:Newton掌上电脑(1993年)
从今天的视角看来,Newton好像既是一款超前设备,又是价格高昂、体积硕大的PDA。但在1993年的时候,Newton与上述两个方面都 不搭边:消费者根本不清楚怎样使用。在更薄、更便宜、更易使用的Palm Pilot1996年问世后,Newton更没了出头之日,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第五:The Cube(2000年)
The Cube的设计非常完美,但是因为价格过高,无法取得很好的销量。除此之外,The Cube也不能比其他Mac产品提供更多的功能。苹果的设计的确无以伦比,但是用户不能高溢价只购买产品的设计。The Cube很快便被Mac Mini的光环所笼罩,并以失败收场。
第六:iTunes phone(2005年)
iPhone并不是苹果第一次涉足手机业务,这一点很轻松便会被人们遗忘。苹果在2005年年底曾与摩托罗拉合作,推出了ROKR。作为一款手机,该产品确实令人兴奋。但是作为一款音乐播放器,这个产品只能存储100首歌曲,无法与iPod相提并论。
第七:Apple TV(2007年)
早在1999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维纳斯计划”,让电视机具备上网的功能。在盖茨失败后,乔布斯继续跟上,他在2007年推出了Apple TV,一款用以连接电视机和网络的机顶盒,但苹果无法为Apple TV组织到吸引用户的内容平台。乔布斯也不得不承认Apple TV的失败。本版综合《中国日报》、《法制晚报》等消息
㈨ 从市场供求关系谈谈乔布斯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价格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当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乔布斯利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生产出稀缺产品,致使供不应求,自然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