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类要交研究报告吗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必须附有研究报告,专并提供图表、曲属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并不要像学术论文一样,搞得长篇大论的。你也可以想一下,要是没有研究报告对你的作品进行鉴定,外人怎么看得懂呢,对吧?作品出来了就是要给别人看,然后得到别人的许可,这不就是做研究的目的嘛。至于研究报告的话还可以涉及该发明的原理、用途、意义、不足等等方面的内容。
B. 求参加“挑战杯”自动化方面的科技小发明或是课题
为让你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有所遵循,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我们向你介绍搞小发明常见的几种选题思路和创造技法。但愿你从中得到精神的鼓励、方法的启迪,产生研究与创作的灵感,会心地说一声:“我能行!”。
一、什
么是科学小发明
一提到"发明"二字,有些同学就害怕了,那有多难啊!其实创造发明并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学生的发明,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
科学小发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或方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设计、制造出目前还没有的更称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发明"比较起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窄,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使用的材料比较好找,所花的经费也不多,所以称为"小发明"。
小发明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一件优秀的小发明应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新颖性是指你在完成这个小发明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同样内容或技术的产品。也就是说,你既在街上的商店里买不到同样的产品,也没有在书刊、广播电视中看或听到过介绍;同样的发明,既没有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于专利申请文件中,也没有由他人申报参加各级发明创造比赛。但是,如果你在别的发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将原有的几件物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个体,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颖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强同学跟爸爸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把他给难住了:主人家铺着地毯,不换鞋显得不礼貌。换鞋吧,脚又有臭味。回家后,魏强就想:如果有一种拖鞋,不用脱下脚上的鞋就能穿,那该多好!后来,他从旅游鞋上的尼龙搭扣得到启发:将拖鞋上的鞋袢装上尼龙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开,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调节了吗?于是他找来一双旧拖鞋,剪开鞋袢,缝上尼龙搭扣,做成了"好客鞋"。这项小发明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其实,魏强的小发明只不过是将尼龙搭扣这项别人的发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龙搭扣也有了新用途,这项小发明也就具备了新颖性。
2.创造性。创造性是指小发明同原来的同类产品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装点水,肥皂就会发粘,不容易取出来,肥皂的寿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学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方便肥皂盒。打开肥皂盒,肥皂就会立起来。它和同类产品相比,技术上要先进一些,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3、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产生积极的效果。小发明要能够做成实实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设计图纸,而且还要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防虫树裙
山西临县盛产枣子,但枣曲虫对枣子的危害很大。刘艳同学仔细观察枣曲虫的生长活动规律,发现雌虫要爬上树干与雄虫交配再残害树叶、树果。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树干的半腰围一圈硬塑料片,内层涂上除虫药膏,使雌虫上不了树。这种简单巧妙的防虫树裙,实用性强,受到了枣农的欢迎,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一等奖。
当然,完成一件小发明并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么简单,它要经过选题、构思设计、制作、实践检验与改进、成功等步骤。
搞小发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发明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对青少年来说,应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校、家庭及周围的生活圈中去寻找发明题材。如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你肯定会说:"要是有某某东西就好了。"这个你想的所要发明的东西就可作为发明对象。不过,同学们在选题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设计制作能力,不要空想办不到的发明。
体裁选好后,接着是构思设计。也就是根据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经验,设计出选题对象的形态、结构、方法与实施方案。构思时尽可能想出多套设计方案,再根据可行性与实用性精选出最佳结构方案。方案以取材简单、巧妙易行、缺点最少为好。
构思成熟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制作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前提下制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和家长请教,有时还可以找一些有关厂家帮助制作部分部件。
小发明样品完成后,还要进行实践检验与改进。即将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时间,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并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广泛征求意见,看还有没有改进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对小发明加以改进。几乎每件优秀的小发明都是"改"出来的。
至此,你将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接下来,就可申报参加各级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申请专利或向报刊投稿了。参赛的申报文件主要包括组委会提供的申报表、项目说明和证明材料,其中,项目说明内容为:发明的选题是怎样发现的、发明方案是怎样设计的、发明作品是怎样制作的?这项发明如何体现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你的创造性贡献是什么?进一步完善该发明的建议和设想。附上外观图(最好还有黑白照片)、结构图、原理图和其它必要的图表资料。凡涉及医疗保健用品、动植物新品种和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的小发明项目,还必须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科学小发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项趣味无穷的实践活动。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二小发明选题思路
1、列举缺点找选题
学搞小发明首先就要学会选择发明课题。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学习、生活中不顺当、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着手,列举缺点,多问"有什么缺点需要克服的?"再去寻找克服缺点的方法,这种根据现有物品的缺点而提出改革设想的方法称缺点列举法,也是选择小发明题目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触电插座
电源插座几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触电,对于小孩子来说特别危险,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烦。上海的徐琛同学解剖了几种传统的电源插座,设计了一种"四用防触电插座",这种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装了两道绝缘的活门,只有插头同时插入两个插孔时,才能接通电源。这样,当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铁钉等插入任一插孔时,由于有两道门挡着,也就不会触电了。这项小发明荣获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气压水瓶的改进
气压水瓶有缺点吗?有!由于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内水底,所以每次压水时,底部的沉淀物往往使压出的水变浑浊。北京的张雪克同学针对这个缺点,对气压水瓶作了改进,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胶管,管口加一个塑料浮球,由于球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气压水瓶底部的沉淀物不会从吸管吸出。该发明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三等奖。
列举物品的缺点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而创造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每发现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就找到了一个发明的题目。
那么,怎样研究和发现缺点呢?
首先,要随时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处,并善于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细挖。伞,是大家常用的遮阳避雨的工具,似乎没有什么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发明家却抓住它不放,花样日异翻新,如太阳伞、双人伞、折叠伞、母子伞、快干伞、天文伞……层出不穷。可见,一件事物有很多的发明题材可搞,而同一题材又可用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构成不同的发明。再拿钢笔来说吧,它的缺点还很多,如笔帽容易脱落或丢失,笔尖容易堵塞,圆形笔杆容易从桌上滑落损坏笔尖,晚上停电或野外作业写字看不见……当你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某一物品的诸多缺点后,再根据你的能力,选择某一缺点或部分缺点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小发明课题。
充气太阳灶太阳
能对人们极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阳灶造价高,工艺复杂,又笨重(50千克左右),调节也麻烦,野外工作和旅游时携带就不方便了。上海的连鑫等同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主攻方向:简化太阳灶的制作工艺,减轻重量,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功率。他们首先把两片圆形塑料薄膜边缘粘结,充气后就膨胀成一个抛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贴上真空镀铝涤纶不干胶片。用打气筒向内打气,改变里面气体压强,随着打气的多少,上面一层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达到自动会聚反射光线的目的。这种"无基板充气太阳灶"只有4千克重,拆装方便,便于携带,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该发明实际上是多种移植的结果:他们把充气玩具的技术,日常商品商标的不干胶贴片,凸透镜似的抛物面结构,移植到新的太阳灶上来,他们把课本上的光学、流体力学的原理等知识,移植到太阳灶的设计上,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小发明。
蜡烛灯
蜡烛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照明工具,但烛焰怕风,烛体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样改进这些缺点呢?湖北监利中学的柳国弘同学先考虑固定烛体与防风,他将蜡烛插在一个铁筒中,罩上一个玻璃罩。他联想到卡口式灯泡的固定方式,并借用到蜡烛灯上,安了个弹簧以使烛焰保持在灯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样使蜡烛不流泪呢?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不断降低蜡烛顶部温度,使热量向四周传导散发。汽车的发动机前面均有金属散热片,是否也可以借鉴到蜡烛灯上来呢?他在润肤香脂金属盒上钻一个大孔,将剪好的散热片剪成电扇片的形状,在中心打一个同样的大孔,将剪好的散热片焊接在盒上(两者的大孔要对齐)。
怎样控制烛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气炉的空气阀的启发,用内外两个带气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内圈用散热片下面的铁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过转动气门来控制空气流量,实现了调节烛焰亮度的愿望。这个发明可说是一项2"移花接木"的综合体,灯罩是从煤油灯来的,固定方式是从卡口灯泡来的,散热片是从汽车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发明思路,同学们掌握得好,能搞出相当好的小发明。
运用移植法大关键是要扩大知识面,了解一些新技术、经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结构的原理、功能。这样,大脑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发明时就可信手拈来,为你所用。
C. 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样品
11月17日,天津南开大学老体育馆,一个小朋友对大连理工大学的羽毛球训练机器人甚是感兴趣。当天下午,专家质询完毕后,学生科技作品展示重新对外开放,数百名学生及市民闻讯前来参观。
为解决沙漠、戈壁和山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难题,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王 和他的团队利用一年多的时间研发了“便携式宽带数字综合业务卫星通信地球站”。
“通信专业的学生,应该解决应急情况的通信问题,这是一种责任。”王 说,他们研发的产品传输速率高达2Mbps,约为普通卫星电话所支持速率的200倍,并具有音频、视频、V.35、以太网等多种接口,支持话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业务接入及信息处理,“这弥补了当前多种公共网络系统支持宽带综合业务上的不足”。
石河子大学的大四学生房海涛,利用“筷子夹花生”的原理,经过两年的努力,发明了“夹持自锁式棉花精量点播轮”。“新疆有2000万亩棉花,如果用这个技术,既节约成本,又利于棉花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房海涛说,现在,他们正和企业进行合作。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陶宇虹带来的“裸眼三维自由立体显示器”项目,可以使人在没有眼镜等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观看到浮出屏幕外、伸向纵深、悬在空中的三维立体影像。
11月16日开始,针对本届“挑战杯”竞赛决赛展示的700多件作品,评委们开始现场质询参赛选手。看到大学生制作的各类科技创新产品,评委们感到“耳目一新”。
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评委会副主任寿福明对记者表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不再“墨守成规”,这些作品显示出他们优秀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
寿福明认为,本届“挑战杯”参赛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关心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表现了大学生想通过科技创新助社会发展“一臂之力”。比如“聚焦新农村发展”、“探索煤矿作业”和“城市公交自动化无障碍站台设计”等项目。
其次,作品从现实生活出发,注重科技的现实指导性,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比如,“便携式宽带数字综合业务卫星通信地球站”和“夹持自锁式棉花精量点播轮”等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作品,比如‘裸眼三维自由立体显示器’项目,都有很好创新性和娱乐性,这显示了大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寿福明认为,科技创新作品的丰富多采和实用价值高是本届“挑战杯”作品的整体特点。
也有专家提出,本届“挑战杯”很多作品都在考虑商业化,这特别值得鼓励。
作为本届“挑战杯”的一名评委,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孟嗣宗在两天时间内对30多个参赛作品的选手进行了现场质询,他感触颇多。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表现了他们很好的市场意识。”孟嗣宗认为,根据他的判断,尽管有些产品制作成本可能比较高,有的产品有些瑕疵,但更多的作品都可以商业化,这非常值得称赞和学习。
这两天通过和选手们的交流,孟嗣宗也发现了几点不足:“一个团队的选手大多是一个专业的,这不利于有些产品的完善;还有的作品具有很好的实用和商业价值,但同学们却没有申请专利进行保护,或者没有把发明专利申请为外观专利,这说明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弱;再就是,有几个团队在接受我们质询的时候,表现得很紧张,没能很好地陈述他们的科技创新作品。”他希望参加下一届“挑战杯”的大学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自己表现得更优秀。
据本届“挑战杯”竞赛决赛评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段春明介绍,参加本次“挑战杯”竞赛国家级比赛的作品内地共有1100件。其中,自然科学、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759件,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341件。最终有1096件作品顺利通过,进入到预审环节。此外,还有港澳台参赛作品70件和国外作品10件。
“经过预审阶段,内地有80%的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其中,参加在南开大学展览的作品是为707件。”段春明说,参加终审阶段评审的专家有60多名,“根据各位专家的专业分成若干小组到现场质询”。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挑战杯”从竞赛复赛的初评阶段起就采用了匿名制评审方式,决赛阶段则没有任何高校老师参加,参加评审的专家都来自科研院所或一些全国性的行业协会。
“现场质询今天上午就结束了,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评委将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决定获奖的作品。”段春明透露,根据评审章程,参加决赛阶段的作品都能获奖,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比例分别是3%、8%、24%和65%。本报天津11月17日电
D. 参加过全国自制教具大赛并获奖的作品还能不能再参加挑战杯等科技大赛
六、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参赛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所以就看你这个教具获的是什么级别的奖励了。只要不是太大影响力的奖项,你稍微做些改进升级参加挑战杯等赛事应该没问题的。
E. “挑战杯”竞赛的科技发明制作类需要做出发明的东西的实体吗
如果很小且抄费用不高就需要做出袭来,如果规模太大且费用太多就可以做模型,仅仅提交论文和原理结构图就不行了,那样是得不到奖的。
比如以前有做出模拟飞机驾驶的模型的例子,直接就申请了专利。
并且,文科比较注重论文,理工科及发明类注重实质的发明创造。评委看理工发明类只看你的发明就知道这个项目行不行,所以就是要做出实质的发明出来。
F. 科技发明类:大学生挑战杯怎么做 大学生怎么把实物做出来样板可以发给我吗
G. 急求 历年挑战杯科技创新发明制作类申报书或论文 最好是材料类
去挑战杯的官网,有往年的优秀作品。
H. 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a类和b类的区别
一、投入量不同:
1、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2、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
二、设计目的不同:
1、A类为国家科技提高创造条件的大发明制作。
1、B类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科技小制作的类型根据科技小制作思考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仿型、创造型两种。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
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