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表现在哪六个方面
一、以切身感受的事为题材
《红楼梦》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这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
二、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
《红楼梦》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爱情、友谊、伦常关系,种种喜、怒、哀、乐,以至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等琐事细节,无不一一毕现。这也是以前小说从未有过的。
三、突破传统的旧方法写人
《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人的手法都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了。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这一看法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四、全书有机的整体结构。《红楼梦》全书的结构,与我国其他古典长篇小说相比,可以说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具有一种成熟的艺术性精巧结构。
五、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
作者想以假存真(用假的原因自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文学创作的等等),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实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
六、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中,要多方面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就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说,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哪一部小说能够做到。《红楼梦》却能在极大程度上综合体现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贰』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概论论述题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如下: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1、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联系:凡是世界性的艺术,都是民族性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至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2、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区别:并非一切民族性的艺术都是世界性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民族艺术经过交流可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艺术。
(2)红楼梦的创造性和民族性扩展阅读: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关系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如下: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社会主义艺术继承本民族的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造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政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艺术领域。
『叁』 《红楼梦》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感谢邀请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因为作者曹雪芹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早年间曹雪芹也曾在南京江宁织造府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奢华生活,所以《红楼梦》也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然而,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文法,更是令后世读者对《红楼梦》的欲表之意脑洞大开、多有揣测。那么,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四是爱情的贞烈。《红楼梦》就是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小说,其中当然不乏爱情的故事。
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就是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依存性的特点,“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黛玉泪尽仙遁(刘心武语),宝玉“履行”诺言,“你死了,我就当和尚去”;知义多情的张金歌上吊而亡,与她订婚的守备公子对未婚妻一往情深,不久便跳河身亡,上演了《红楼梦》中的“探清水河”的凄美故事。
尤三姐被柳湘莲误认为“不干净”而上门退婚,愤而刎颈鸳鸯剑,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司棋与表弟潘又安恋情暴露,被赶出大观园,其母仍不答应其嫁给潘又安,司棋撞墙而亡。
爱情的忠贞和惨烈既令人心生敬佩,也令人扼腕叹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肆』 试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求解
评点者评价
1、王希廉《护花主人总评》:
新红楼梦剧照(姚笛饰王熙凤)
(1)《石头记》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记得。且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痼。又有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作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妒妇,凤姐梦人强夺锦匹,宝玉梦至阴司,袭人梦见宝玉,秦氏、元妃等托梦,及宝玉想梦无梦等事,穿插其中。与别部小说传奇说梦不同。文人心思,不可思议。
(2)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鸟,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倡伎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皆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亡病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并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
2、诸联《明斋主人总评》:
《红楼梦》人物画-林黛玉
(1)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中有点缀,有剪裁,有安放。或后回之事先为提掣,或前回之事闲中补点。笔臻灵妙,使人莫测。总须领其笔外之深情,言时之景状。
(2)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全部一百二十回书,吾以三字概之:曰新、曰真、曰文。
3、张新之《红楼梦读法》:
是书叙事,取法《战国策》、《史记》、三苏文处居多。《石头记》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
4、戚蓼生《石头记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5、脂砚斋《红楼梦旨义》:
87版红楼梦剧照
(1)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2)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名家点评
1、毛泽东
(1)(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红楼梦》书影
(2)《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3)《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2、鲁迅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3)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3、胡适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于四次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以至于亏空,以至于破产抄家。《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 、“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4、王国维
(1)《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2)《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5、俞平伯
《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细细看去,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红楼梦》自发牢骚,自感身世,自忏情孽,于是不能自已的发为文章。并且他底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的,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臼得罪读者了。作者当时或是不自觉的也未可知,不过这总是《红楼梦》底一种大胜利,大功绩。《红楼梦》作者底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只是做一面公平的镜子。
6、蔡元培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离痛惜之意。
7、黄遵宪
《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8、戚蓼生
(1)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骂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
(2)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齐下也。噫,异矣!
9、周汝昌
(1)《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2)《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所以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国际评价
1、英国
(1)1892年,裘里《中国小说红楼梦》译本“序”:作为一个学生,我必须置身于《红楼梦》的宏丽的迷宫之中。
(2)1910年版《大英网络全书》:《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它的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
(3)2014年,《每日电讯报》: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写就。全书中出现了400多个人物,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2、俄国
19世纪80年代,瓦西里耶夫:《红楼梦》写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以致非得产生模仿者不可!
3、德国
1932年,库恩《红楼梦》德文节译本“后记”:这样一个关心精神文明的欧洲,怎么可能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这样一座文化丰碑忽视和遗忘了一百年之久呢?
4、法国
1981年,法文版《红楼梦》正式出版,《快报》周刊评价: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完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伍』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红楼梦》以贾府的盛衰演变为主线,以宝黛爱情为核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广泛描写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的揭露,通过对封建社会种种黑暗现实的批判,通过对贵族青年男女的悲剧爱情的描写,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演变过程的展现,对中国末期封建社会进行了总体解剖,揭示出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5)红楼梦的创造性和民族性扩展阅读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网络全书。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它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陆』 红楼梦的悲剧性
“别忙,抄你们的日子有呢!”
——探春之“敏”
在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诸裙钗中,真正属于贾府的只有四位小姐(元迎探惜)。其中重彩描写的人物是三小奶探春。她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向读者介绍的,小说写道: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俊眼修眉”倒还罢了,再加上“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怎能不让人“见之忘俗”!三小姐一出场就不同凡响。
其实,在我看来,曹雪芹描写三小姐探春的与众不同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就连她的闺房,那气象的疏朗、格局的空间感,以及室内的每一件摆设,都活脱脱地写出了探春高贵的性情、独特的风格。小说第四十回中写道: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妖黄玲珑的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
这就是“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气韵,就如那束白菊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然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从那花梨大理石书案中看出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而那颜鲁公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曹雪芹赐给探春一个“敏”字,这是最恰当最准确的评价。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贾府的人送她绰号“镇山太岁”,又称“玫瑰花儿”,好看扎人。说明探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像一头藏爪狮子一样谁也招惹不得。倘若有人敢冒犯她,她就会像狮子一样伸爪扑倒任何人。因此,就连恃权横行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小说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有一段对话,写出了对探春才干敏捷的评价来。文云:
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人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评价探春时对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一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她“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可谓评价中肯。王熙凤与探春都堪称现代女强人的典范,但是探春之所以高出王熙凤一头,最关键之处是探春“知书识字”,也就是文化素质高,所以王熙凤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更利害一层了”。
如果说湘云的豪迈具有诗人气质、名士风度,那么探春的豪迈则更多地强调实现“自我”,希望生命之光能普照人间。她说过,自己但凡是一个男人就要到世上去干一番事业,正是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心声。这是一种政治家的气魄和风度。正因为如此,在贾府中探春最早感觉出这个大家族所潜伏的种种危机。只有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方能敏锐地体察出来,并且敢于指出它的弊端的严重后果。第七十四回发生“抄检大观园”之事,探春的伤心也好,愤怒也好,其实都是冲着一件事:这是自然自灭的征兆。她愤怒地说:“别忙,抄你们的日子有呢!”这才是探春担心的真正缘由。只的探春一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凤姐一流人物何能想到、看到、说出这一层来!
不过,探春之“敏”还有胎带来的“敏”——庶出的敏感。她生性反对迎春的懦弱忍受,也反对惜春的绕着是非走,她反对这种弱者行为。因此每当触及到她的出身时,她是不惜一切的抗争。这固然反映了她强的一面,但也透露她极为“敏感”的一面。有许多人评论到这件事时常以等级观念来批评探春。我以为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家族中,这不能不伤害探春的自尊心,但更重要的是她维护做人的尊严,她强烈地反对这种等级势力的束缚。当王善宝家的挨了她一巴掌后,她大怒地说道:
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如今越发了不得了!你索性望我动手动脚的了!你打谅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了……
声色俱厉,义正词严,这里维护的不仅是她个人的自尊心,而且维护整个家族的尊严。这种“狗仗人势”的奴才,欺负的不仅是一个小姐,是在颠倒一种社会关系,这才是探春所不能容忍的。
曹雪芹如此去写探春,是在塑造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她生于末世,命运不佳,只有千里东风与她相伴。这是探春的悲剧、贾家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柒』 红楼梦讲的是什么嘛
《红楼梦》主要描写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但它不是一般的爱情
小说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形象的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是一部由深刻思想意义和高度美学价值的伟大作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首先它塑造了众多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第二,《红楼梦》结构的宏伟和严密,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小说。
第三,描写细腻逼真,写的事真人真。它不求情节的紧张曲折。而是通过精心提炼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生活本质。
第四,语言准确洗练,优美生动,是汉语的典范。
《红楼梦》高度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创造精神和风格,是古典小说中思想和艺术结合的最好的一部。所以,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捌』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这句话正确吗
正确,见下文第三行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作者: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玖』 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
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9)红楼梦的创造性和民族性扩展阅读:
《红楼梦》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拾』 红楼梦的简介及思想内涵
红楼梦的简介:
故事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思想内涵: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10)红楼梦的创造性和民族性扩展阅读:
《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
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
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挟“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
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最终,两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
可小说的结尾又说兰桂齐芳,贾兰考中了举人,贾宝玉有一个遗腹子,那么,曹家是不是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小说含而未露。小说中求长生的死了,望情爱的断了,想长久的败了。从《易经》的观点来看,就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