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战疫新发明

战疫新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08 03:42:22

1. 索姆河会战的战役中新武器

索姆河战役中,德国制造的马克沁重机枪出足了风头,成了血雨腥风制造者,它是索姆河战场上凶残的杀手。无数的英、法联军倒在马克沁重机枪枪口下,成了它的牺牲者。
在索姆河战役期间,英军的进攻方式,是利用徐进弹幕作为掩护,步兵再以排成横列的方式(线式战术)进军。而在此战役,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却仍不能顺利攻占德军阵地。当时英军士兵的主要武器步枪对于德军阵地的打击有限,甚至根本无法对付德军防御时的强大火力。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伤亡倒下 。此后英军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武器-坦克。
马克沁重机枪是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于 1884 年所发明。1888 年,马克沁重机枪经过改进,弹药改用了无烟药子弹,威力强大。1908 年,德国人又对马克沁重机枪进行了改进,制造了MG-08 式德国马克沁重机枪,英、法两国的陆军部队中没有装备重机枪,才使得英、法联军在索姆河战役中损失惨重。在一战中,重机枪称霸于陆战场,被称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武器。

2. 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得有厉害的武器,古人发明的最早的生化武器是什么呢

在古代生化武器,可能不叫生化武器,而古人最早的生化武器我觉得就是“箭上涂毒”和守城的时候倒金汁了,为了赢得胜利耍点见不得人的手段无可厚非,毒箭伤人仅是其中之一。

使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有的将新鲜粪汁涂在箭上,想想迎箭冲刺的勇士们除了要面临枪林箭雨的死亡考验,还要抵御迎面而来的阵阵恶臭。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用途在于守城上,城墙之上的守军在面临城下敌军的攻城挑战时,往往会准备刚烧开的热水,再舀一勺新鲜出炉的粪汁,香气扑鼻的金汁就正式完成了,然后只要将其倒下去,城下下哗啦啦的一片攻城者就会被烫的皮开肉绽,由于金汁入体,伤口感染,伤者就算战场上存活下来,也很快会因为感染炎症而暴毙。

3. 中央突破战术由谁发明,在哪场战役中首次使用

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孟良崮战役,我军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歼灭整编74师。结合此次战役,我军对中央突破这一战法的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如下:
一是要力求迅速达成对敌的战役合围。当战线中央之敌与左、右邻靠得比较紧,而且纵深之敌也可能来援时,我军必须以坚强、精干、有力的部队,由敌两翼迅速向敌纵深穿插迂回。担任穿插迂回的部队要不惜任何代价,坚决勇敢,机智灵活地插向合围点,以迅速割裂被围之敌与其友邻的联系。同时我军如果在敌纵深设有伏兵,战役发起后,出敌不意迅速抢占敌后方要点,断敌退路,协同两翼穿插迂回部队封闭合围口,则更为有利。此次战役,我6纵突然出现在74师后方,在1纵一部的协同下,迅速攻占垛庄,并与已攻占万泉山的第8纵队取得联系,封闭了合围口。整编第74师完全陷入欲战不能、欲退无路的绝境

4. 一战的战役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

Vern,Battle of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补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其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3.5倍。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战役经过2月21日7时15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2月25日,法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5月1日起由R.-G.尼韦勒继任),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2月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当面法军。经数月苦战,德军虽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8月29日,E.v0n法尔肯海恩被免职,P.von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战役至此结束。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之称。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

5. 都说徐向前元帅打了78场以少胜多战役,发明围点打援、收紧阵地 一部《徐向前兵法》,为么在知名度那么低

徐总当初是红四方面军的,不是太祖的嫡系。加上长征中的不愉快(两大红军闹分裂甚至几乎火并,另立中央)。徐总虽然因为支持中央、反对分裂(记得那句"红军不能打红军"吗?否则张某人可能真会动手)而得到了中央的信任,但还是受到四方面军出身的一些连累,后来可以说没有得到最充分表现的机会。抗战期间129师师长还算高,毕竟八路军仅有的三支主力部队之一。解放战争期间就只能在山西指挥兵团级别的部队(而且很多是地方武装改编的,不是主力),而当年和他级别相同甚至更低的不少人已经在指挥野战军(方面军级别)了。可以说有一点不公正吧。
撇开政治因素,首先解放军的主要将领的名望主要取决于解放战争期间的功勋(红军时期的过于久远,抗战期间因为以游击战为主,大多数将领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大手笔"----大概也就彭总除外。只有解放战争这样的大战场才能树立将领的名望)。徐总在红军时期的功勋的影响就被"缩小"了(但作为资历却是必不可少,否则哪有将来。就像没有前面的几个大饼,那最后一个大饼也吃不饱)。解放战争期间最主要的战场是东北、中原和华东(所以就产生了林罗刘,刘邓和陈粟),而徐总所在的华北对国共双方都属于次要战场----兵力少,非主力精锐,战役小。自然徐总很难建立像主要战场那样的功勋了。他指挥的又只有山西这一块地区,一个并非主力的兵团,没有参加三大战役这样的"大舞台"。加之解放战争期间名将辈出,自然就使得他不是非常耀眼了。当然最后得以封帅,算是对他的一个补偿吧(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只有他一个元帅)。

6. 看了很多战争片,这个是怎么发射出去的

没良心炮,在加固的汽油桶底部放药包,然后盖上木板,再放抛射物,经常就是一个更大的药包。

7. 战争peace,战役war.发明found,怎么读

整人:
和平peace(屁是-谐音)
战争war(我-谐音)
建立found(放的-谐音)
合起来读为:
peace war found.
(屁是我放的)

8. 一哪次战役发明的象棋

楼主你好!
应该是战国末期的某次战役,但是具体名称没有记载.

望楼主采纳

9. 抗日战役人民发明的奇特的抗日斗争法

抗日战役人民发明的奇特抗日斗争法有很多。比如: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等。
各种斗争法大致介绍如下:
游是走,击是打,字面理解为游动攻击。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据历史遗物显示,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是在民国30年12月28日。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600余件,涌现出县以上英雄模范500多名。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地道战曾在北京也有发现,说明这个战术,对保护广大的战区群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战疫新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