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创造了陶瓷书

谁创造了陶瓷书

发布时间:2021-07-07 22:13:59

㈠ 陶瓷是谁发明

陶瓷不是某个个人发明的,它是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无意发现的产专物,人类学会了用火来防御属、用火来烧烤食物,在用火过程中发现了火周围的黏土烧后变得坚硬,即用这种方式烧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这就诞生了陶器,陶器和瓷器是两码事,陶是用黏土烧制出来的,瓷是用瓷土(石)烧制出来的,各有各的特性,陶的诞生距今约12000年(国外考古发现),原始瓷的诞生距今3000年(国内考古发现),中国是瓷器的发明国,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义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它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生产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现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陶器的老祖宗在全球各地。

㈡ 陶艺是谁发明的

狂人刑良坤语录: “一百年来,全世界的陶艺都没有一点进步,到我这里才有了飞跃。在科学技术领域,只有发明创始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大师。我就是这样的一代大师!”

一、狂人刑良坤其人其事

陶艺家,1955年出生于山东,成长于大连。
大男人——身板粗壮,性情豪爽,里外透明,不知伪装,敢想敢闯,底气足,脾气犟,拉弓不回头,行事无商量。
大浑人——做过农民、当过木匠、工厂钳工、电工、维修工,辞职做过个体、养花、卖花、搞收藏,做陶艺。
大情人——喜欢漂亮女孩,放言漂亮女人使他思维灵敏,是他事业发展的推力器。
大傻人——不惜倾家荡产、几度离婚,价值百万元藏品无偿捐献,又借钱拉债搞陶艺。正如他爱说的一句话“我赤脚的难道还怕你穿鞋的不成!”
大狂人——以20项陶瓷发明专利、2万余件陶艺作品成为世界陶王而被称为大名人;爱放狂言,比如:全世界最好的陶艺在我家、世界上比我聪明的人太少了、陶艺成功只能靠我,我应该得诺贝尔奖等等。
大怪人——他很富有,起码也是亿万富翁,但是他又很穷,曾经四处行讨。有老外出1300万元买他的作品,他理都不理。他的作品只送不卖,爱朋友不爱钱。

想得诺贝尔奖的陶艺“怪人”

邢良坤,圈内圈外知道他的人不少,评价却很不同——
“邢良坤?他是个农民!结了四次婚,文化低,才念了五年书。”
“他啊,绝对是个天才!就冲着那20多项专利发明,两万多件陶艺作品,称他为世界陶王绝不为过!”
“这小子,桀骜不驯,像匹野马;还特别能吹,敢说大话。”
……
就是这么个褒贬不一的邢良坤烧出的陶,被主要收藏古代作品、基本不收现当代陶艺家的作品的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而且收藏了两回。1994年,邢良坤在北京美术馆搞展览,当时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他的11件作品,4年以后,又收藏了他的15件作品。
在陶艺界,邢良坤是个异类,但你又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甚至不能将他当作常人来看待。在研究硅酸盐的陶瓷领域,他取得了20项发明专利,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科研成果之最,并运用他的专利创作出2万多件令人叹为观止的陶艺作品。在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日本丸龟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以及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他的作品。
印象中搞艺术的人都喜欢晚睡晚起,所以当我们约定邢良坤早上8点来宾馆接我们的时候,觉得很过意不去。
“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现在已经照料好我的花草和鱼儿啦。”邢良坤一见我们就噼里啪啦地说开了。
坐上他的三菱吉普,车子跑得飞快。“开车就得像我这样,反应灵敏,伸缩自如啊。我不吹牛,我开了19年的车,大小事故没有出过。”邢良坤的嗓门又粗又大。这是个一见面便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原因之一是他的语不惊人誓不休,之二是他令人震惊的自信心。只要你不追究他的鲁莽,这个山东大汉的直率还是很可爱的。他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总是说:“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一辈子什么都学过,就是没有学会说假话。”

百年陶艺有了飞跃

“这个吊球是我刚学陶艺的时候烧的,里面是五层吊着,层层都有活环死扣,一层层包起来的。直到现在它还是个世界之谜。”
“再看这个,三个泥条顶起来一个球,球体也是泥条,里边还带个中心塔尖。制陶的人都知道,它不符合常规,因为泥条不能多层连接。但是它就是层层连接,还不带裂的,你想仿制也仿制不了。”
邢良坤既非学院派,也非民间艺匠,却在制陶工艺方面,独创出了火焰定位、悬空陶塑、无接面陶塑、泥条多层连接、多层转心瓶、多层吊球等被业内认为是“不可能”的高难度现代制陶技艺。仅5年的时间,他在釉的配制上又开创了立体开片釉、套彩珍珠釉、红天目、多彩网釉、釉面开片等,多色立体开片更是打破了制陶史上千年的沉默。
“一百年来,全世界的陶艺都没有一点进步,到我这里才有了飞跃。在科学技术领域,只有发明创始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大师。我就是这样的一代大师!”邢良坤有点狂。

像我这样聪明的人太少了

跟陶瓷打交道之前,邢良坤都干了些什么?
“5岁开始流浪,做过农民、木匠、工人,刷厕所、掏粪、扫大院、做装卸,什么活没干过?”这段很长的艰苦岁月,极大地磨炼了他的毅力。而邢良坤这个奇人,也就是有本事做到每干一行都是最出色的。“我在工厂里,车、钳、铣、铆、电焊、钳工、木工、维修,都是第一流的。这就是我的脾气,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邢良坤说过,不敢破釜沉舟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器。他的第一次“破釜沉舟”是养君子兰。你不得不佩服他,之前对花一窍不通的人,后来成了“花迷”、“花痴”,而且他养的君子兰就是比别人好,不光是在大连,整个东北三省,他是公认的养君子兰的一把好手。去年开始,邢良坤又喜欢上了养鱼。现在他家里,养着好几大缸的鱼。经常有人将快死的花草鱼儿送到他这儿,经过他的照料都会奇迹般地复活。他可以为抢救一条鱼一夜都不睡觉。他觉得自己和花鸟虫鱼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沟通,他懂得它们的心思。
“我的性格很粗野,一看就是傻大黑粗的人。可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我细。整个家庭的管理,小到一根针一根线,大到整栋楼房,你找不着一个有碰疤的地方,只要一坏马上修,因为我这个家里不允许有一点毛病,有一点坏的东西。”
“什么都不爱好的人活到50岁都很难,爱好得越多,他的生命就越长。为什么?他爱好的时候,他在用脑子啊。”
邢良坤喜欢“吹牛”,侃起来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他觉得世界上干事情认真的人太少了,像他这样聪明的人也太少了。

我必须成功!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靠卖兰花赚了七八百万,邢良坤第一次破釜沉舟就成了大富翁,邢良坤第二次破釜沉舟则是将手中的钱全部换成了陶瓷、古董和家具。他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陶艺来。1989年,他举办了自己收藏的日本古陶展,有人要高价收购他的全部藏品,他不为所动,却将1300多件珍品悉数捐给了辽宁省博物馆。他说:“多好的藏品,也是别人的,我已经研究透了,我要烧陶,要把邢良坤三个字写进陶艺史。”于是,邢良坤又开始了第三次的破釜沉舟。
在此后的五年里,邢良坤日夜围着陶土和窑炉转,捏陶坯、烘水分、进窑炉……他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得出了自己的沾釉、水分处理、胚的湿度、进窑的烟雾度等参数。每天邢良坤要烧4窑炉,用掉三四罐50公斤的液化气,捏掉4吨的泥巴,一年下来,“烧”掉的人民币少说也有两三百万。烧到最后,饭店也顶出去了,老婆也跑了,连吃面条的钱都没有了,邢良坤又回复到倾家荡产。
“那个时候可苦了,”模特出身的傅美是他现在的妻子,是这个有着二十来号人的陶艺研究所的总管。“夏天要在1000多度的窑边呆着,简直是遭罪。而冬天又特别地冷,手脚都冻僵了。”说到邢良坤,傅美却是一脸地幸福:“他呀,就像一个大小孩,最喜欢那种亮丽抢眼的衣服,和他的脾气一样,也和他的烧出来的陶瓷颜色一个样。”
“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是占有,而是创造!在英国的时候,经常看到白发苍苍的八十岁老人还在那么认真地工作,很感动。我把那种精神学过来了,人活着就是一种精神,精神垮了什么都完了。”

我的作品都是国宝,只送不卖!

烧窑就是烧钱,但是邢良坤从未出售过一件作品,所以现在的他其实是过着行讨的生活。从1989年至今,很多人无私地资助过邢良坤,如果没有这些人,别说烧窑,就是全家人吃饭都成
问题。邢良坤说,为了这些人,他必须成功,他的作品一件也不卖,都要以捐赠的形式回馈人类社会。
在致力于陶艺创作的同时,邢良坤还担任着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南京博物馆研究员。他的业余爱好是溜车,他喜欢开车,开得飞快,最希望的是可以驾车四处旅行,但不是现在。他有三个孩子,他的技艺不传给他们,他要将这些技艺传给更多的人。
“科学家不就是人类的财富吗,我要为人类作贡献。我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全世界不管哪个角落建造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我要将自己所有的作品全部捐献给人类,让人们看到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奋斗的历程。其次,还要办一所最高级别的陶艺教学基地,让人们自由学习,自由发展。”

二、狂人邢良坤和他的陶艺品

除了满地的陪葬品,剩下的才是万里挑一的精品

你见过人力与神力交互而成的艺术品吗?“邢陶”就是人力创造与天然神力交互而成的艺术品。在这里,用传统陶艺的语言解释它似乎有些苍白。一些专家说,“邢陶”是三分人工七分神力的熔铸与再造;一些专家则说,“邢陶”是大自然奇特创造力与生命智慧的萃取。“邢陶”的神奇张力让人们目瞪口呆。你看,泥土与神思在艺术家的手下未曾脱胎入炉先有一变;继尔在火力与魔法般的釉彩的幻化中又是一变;及待千烘万烤热度消失,又骤然生化出千奇百怪的“造物”,令观者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吊球陶塑 瀑布红瓶

“邢陶”的神奇魅力博得了海内外博物馆界、艺术界的连连喝彩;“邢陶”的收藏竟然改变了一些博物馆多少年来近乎“苛刻”的收藏规矩。

几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派出以朱诚如和杨新为首的堪称中国一流的收藏专家到辽宁大连市邢良坤陶艺研究所,对“邢陶”作品进行“史无前例”的鉴定、收藏。杨新副院长不无感慨地说,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博物馆,主要收藏古代作品,基本不收藏现代陶艺家的作品;收藏邢良坤的作品是首例。1994年邢良坤在北京美术馆展览时我们发现了他,当时收藏的是11件作品,4年后我们又破例收藏了15件。现在国内搞陶艺的人不少,但大多数人还是跳不出传统的圈子,邢良坤算是国内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代表。他最大的特点是敢创新,有突破,比如他的釉彩、造型设计等都有创新,像他的瀑布红、珍珠套彩釉、立体开片釉等,以前我是没见过……

泥条连接陶塑 球体陶塑

著名书画家关山月先生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邢良坤的陶艺作品后,挥笔题写了“绝世天珍”4个大字;中国当代陶艺界学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写下了《当惊世界殊》的评论文章,盛赞邢良坤的陶瓷艺术。

几年来,邢良坤的陶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日本中津万象园丸龟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等海内外著名艺术殿堂展览后,引起了海内外艺术界的强烈反响,“邢陶”已成为海内外人士收藏的珍宝。

窑变开片茶道碗 釉里红开片茶道碗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柯玫瑰撰文向世界介绍中国陶艺大师邢良坤。柯玫瑰说,邢良坤运用他曾当过锅炉工的经验建起了自己的窑炉,发现了风与火的最佳配置。多次失败以后,他终于掌握了立体开片技术。柯玫瑰评价说,“传统的技术曾使中国艺术家在陶艺界沉默了几百年,然而邢良坤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破例聘请中国陶艺家邢良坤为该馆远东地区客座教授。

珍珠开片茶道碗 流淌红釉茶道碗

有人说邢良坤似乎有些“狂”,沉浸在陶艺王国之中的邢良坤“狂”得可爱。“邢陶”在日本展览引起轰动时,邢良坤在展览会上口吐“狂言”:我可以把日本陶艺家的制作过程“倒背”,而我的作品你要是讲出一个制作过程来,我就把我的房子和我的20项发明专利全部赠送给你。邢良坤的这番讲话在日本电视台播放后,但却没有人能站出来和这位来自中国的陶艺“大侠”打擂。邢良坤说,我的作品可以装满一个半卢浮宫。有一天我的作品会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面收藏。

对不对??昨天电视里还公布他牛皮吹大了!!有人挑战成功了!!!

㈢ 陶瓷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历史[编辑]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
早期陶器的制法[编辑]
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bonfires)烧制。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达到的速度很快。黏土与沙、砂砾、打碎的贝壳或打碎的陶器调合后会被用来制造篝火烧制陶瓷器,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坯体质地令水及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轻易离开。黏土中较粗糙的粒子亦会发挥在冷却时限制陶器坯体内部收缩的作用,此过程以缓慢速度进行,并减低热应力及破裂的危机。早期以篝火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圆底的,用意是避免尖锐的角令破裂容易发生。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pit kiln)或沟窑(trench kiln),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在地面的洞提供了隔离层,令烧制过程可以有更佳的控制。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一个在前10,000年-前8,000年绳文时代早期,由碎片重建的陶制容器。
最初的陶器[编辑]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i Vestonice)境内发现的陶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Venus of Dolní Věstonice)。这是一个爱神维纳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维特文化(Gravettian)),表现为一个裸露女性的形态雕像[1]。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发现的。大约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2]在之前2004年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层就出土的条纹陶,其烧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3]而日本早期绳文人约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器罐[4] [5]。绳文指的是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利用绳缠绕棒子所加上的记号。在前10,000年制造的陶器亦在中国出土[6][7][8]。有迹象显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9],而南美的陶器则是在距今7,000年前[10]。
陶器前6,000年至前3,500年的发展[编辑]

在前6,000年加泰土丘(Çatal Höyük)发现的陶器。
陶轮在美索不达米亚约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欧贝德时期(Ud period))发明,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因为它的出现,专门化的陶艺家可以满足世界一级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在中国的跨湖桥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11]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尔格尔(Mehrgarh)时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当时为陶瓷新石器时代或红铜时代。陶器,包括那些称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点发现[12] [13]。
陶器前1,500年至前300年的发展[编辑]
在地中海地区希腊黑暗时代时期(前1100年-前800年),艺术家利用几何图案如正方形、圆形及直线去装饰双耳细颈瓶(amphora)及其他陶器。
陶器前500年至100年的发展[编辑]
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鲁里亚的陶器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陶器主要为单一的黑色。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陶器的颜色亦由黑色转变为红色[14]。而此技术亦约在70年期间在整个欧洲,包括北至英国、丹麦,东至希腊完全传播开来。而北非亦得到此技术,形成其独特的非洲赤色陶器[14]。因为北非较佳的陶器质素而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贩卖。

在中国,陶俑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于秦汉时达到高峰。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秦汉时期的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15]。汉代,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16]
陶器700年至1,200年的发展[编辑]
约在700年阿拉伯人对北非的入侵终止了北非陶器的商贸业,而制陶业的中心被带回欧洲,但其质素并不佳。制陶技术的发展转为由东方中国的隋朝(581年-618年)带领。那里的陶艺家开始制作陶瓷杯及水壶,而这些陶器的受欢迎情况由东方直达西亚。但因为陶器本身不适合作长途的旅程的关系,令那些陶器在西亚变得太贵。以上情况令当地人想出了利用铅作釉料,利用低成本的方法模仿出中国陶瓷的白色。此技术慢慢的倒过来转回中国及欧洲。约在1200年的元朝,中国的彩釉技术令西亚再度想出了辨法去模仿中国,而欧洲则想出了辨法去模仿西亚的彩釉[17]。
陶器1,500年至1,800年的发展[编辑]
在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的陶瓷技术开始萌芽,当时日本主要由韩国引入陶艺家的战俘来满足其在茶道的需求。而"茶圣"千利休的大力推动及翻新以质朴为本质的日本古窑,令日本陶器的发展及质素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明朝在17世纪中期崩溃后,欧洲渐难取得中国高质素的陶器,所以转而引入日本的陶器,令日本陶器技术得到另一次作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后期日本进行了锁国的措施,令日本传而向本土的传统技术作探究,但慢慢地陶艺发展包含成过多的装饰及过多的技巧[18]。
16世纪晚期,紫砂陶制作开始成熟,各式各样的紫砂陶具开始出现,其中以紫砂茶壶为最。清代开始紫砂壶造型变为繁复,壶面上出现题字,书画乃至篆刻,成为文人雅士把玩之物。[19]
现代[编辑]
在19世纪后期,因为机械的引入令大量生产的时代来临,但同时亦摧毁了陶艺的发展。陶器质素的下降趋势持续至20世纪,直到1930年代才在欧美间出现了复苏。陶艺发展转变为个别的陶艺家来带来创新的潮流,而部分陶艺家则从日本的原始陶艺,或是古代美国印地安人的陶艺来取得灵感。现代的商业产品则从他们带来的灵感引入大众化的物品中,例如餐具[20]。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晚期,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原料纯净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考古验证瓷器最早的产地是在中国,但究竟出于哪个年代尚没有准确的定论。目前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中国在其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宋以前高档瓷器主要用于皇室的生活,在中国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名品——秘色瓷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瓷器制艺的颠峰。宋代有五大名窑,北宋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不断上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瓷器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北非。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艺品之一。
与之相对的日本,也在平安时代开始出现陶瓷艺术制造,结合日本发扬的茶道文化,不断地出现瓷器的著名产地,先后有六古窑、远州七窑等瓷器名产地。而在安土桃山时代一段繁荣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兵部、瀬田扫部、古田织部、芝山监物同时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制作者。

㈣ 在《陶说》以前有哪些书介绍了陶瓷器发明发展的史实

在《陶说》以前,虽有一些书籍,片段地介绍了陶瓷器发明发展的史实,例如(明)宋应内星的《天容工开物》就以一章的篇幅叙述了包括陶瓷砖瓦在内的生产工艺。元朝蒋祈的《陶记》较系统地叙述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情况。明、清文人还编写了一些格古博物、美术工艺的作品,但是,对于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陶瓷发展有悠久灿烂的历史,这些介绍和研究都是很不够的。

㈤ 瓷器是谁发明的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回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答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创造者应该不止一个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㈥ 瓷器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

中国人最先掌握了烧制细瓷器的技术,那大约是一千七百年之前的事情。然而,他们在这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距今并不算久远,是在15世纪——中国明朝的时候。

㈦ 陶瓷的创始人是谁

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 ,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 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㈧ 陶器是由谁发明的

没有谁发明一说,只能说人们在方便生活的使用中慢慢形成的,陶器历史悠久,版在新石器时代就权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㈨ 陶瓷是谁发明的

你我(汉族)的祖先。
——"china"本来就是“陶瓷”的意思。

㈩ 陶瓷是谁发明的

上古时代已有远古人类发明并开始使用陶器了,至于陶瓷于哪年被谁发明无从考证。

陶瓷发明及发展历程如下: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自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200.c以上高温烧制后,胎釉结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胎中还是有一定量的铁成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东汉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多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较高,敲击声音清脆。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仅个别有剥釉,积釉现象;釉色青绿,也有些为青黄,但釉面匀净。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10)谁创造了陶瓷书扩展阅读:

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的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阅读全文

与谁创造了陶瓷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