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发布时间:2021-07-07 17:57:35

Ⅰ 事物间的联系能否人为创造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凭空"创造"一种联版系强加给客观的事物权,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所固有的联系。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事物联系是无法改变的呢?不是。
一方面从这种联系的产生看,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联系就建立不起来,同时,任何联系的建立,必须符合事物固有的规律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联系。
另一方面,当某种联系建立起来后,它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它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人们不可能随意消灭这种联系。拿"桑基鱼塘"和京九铁路这种人为的联系来说,它的建立符合一定的条件,遵循了能量转化、工程建筑等规律。因此,人们改变事物原有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违背联系客观性的原理。

Ⅱ 怎么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两者都是对外在世界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自在事物强调的是存在,认为事物强调的意识。

自在之物,也称物自体,出自康德。意思就是,我们能够看见苹果,嗅到苹果,摸着苹果,但是除去这些经验之外,必然存在着一个纯粹客观的苹果,这个是经验的苹果的源头,但是我们是感知不到的,他是外在于我们的感知的。

人为事物,指的是,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并没有改变或者取消联系的客观性,这些“人为联系”只是人们依据客观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因此,人们头脑中的联系观念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联系观念才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

Ⅲ 人类可以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吗

答案:D 解析: “好奇”号探测车按照原定计划成功登陆火星表面,体现了人类正确回把握答了发射等相关规律,D符合题意;人类不能创造联系,只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错误;B、C均表述错误。

Ⅳ 我想知道人为事物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基础这句话对吗我知道人为事物

自在联系是人为联系的基础,这一观点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理由:1.基础专可以有属多个维度,如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理论基础。
2.人为联系是人们根据自在联系,通过实践,改变或创造条件,建立起来的联系。如果非要说实践是人为联系的基础,那应该是社会基础吧。

Ⅳ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自在事物联系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个说法对吗

字面上理解是对的。

Ⅵ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一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类诞生之前或在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尚未涉及的领域中,存在着纯粹自在的客观联系,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在人类实践活动范围内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如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村庄或学校之间的联系、两个机械系统之间的联系等,尽管这些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并没有改变或者取消联系的客观性,这些“人为联系”只是人们依据客观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因此,人们头脑中的联系观念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联系观念才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
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作为辩证法的第一原则,就是把辩证法建立在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之上。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会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过程,不能认为只有质变重要,量变不重要,也不能认为质变后就没有量变了。弄清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
(1)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是“渐进的中断”,但它却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由量变所准备好了的。同时,质变总是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量变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增加的量与减少的量)的较量,它们都在为质变做准备。

Ⅶ 人可以创造事物的具体联系 这句话是对的吗

人之间彼此联系的过程,都是具体的。人类所有创造的过程,都是联系的过程,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Ⅷ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一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类诞生之前或在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尚未涉及的领域中,存在着纯粹自在的客观联系,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在人类实践活动范围内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如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村庄或学校之间的联系、两个机械系统之间的联系等,尽管这些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并没有改变或者取消联系的客观性,这些“人为联系”只是人们依据客观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因此,人们头脑中的联系观念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联系观念才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
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作为辩证法的第一原则,就是把辩证法建立在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之上。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会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过程,不能认为只有质变重要,量变不重要,也不能认为质变后就没有量变了。弄清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
(1)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是“渐进的中断”,但它却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由量变所准备好了的。同时,质变总是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量变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增加的量与减少的量)的较量,它们都在为质变做准备。

阅读全文

与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