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人民还是英雄
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认为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在他看来﹐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英国的T.卡莱尔(1795~1881)认为﹕全世界的历史“实际上都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质的结果”﹐“这些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英雄史观在德国哲学中有着深厚的基础﹐19世纪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一些人把具有“批判的头脑”的个人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如鲍威尔﹐B.就说﹐“批判”是绝对精神﹐而他自己就是“批判”。在他们那里﹐“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他们认为﹐只要少数杰出人物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历史马上就会改观。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德国产生了尼采﹐F.W.的“超人”哲学。尼采认为“超人”是历史的主宰者﹐没有“超人”就没有历史﹐而人民群众则是“奴隶”和“畜群”﹐是“超人”用以实现其意志的工具。这种哲学后来成了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治的思想武器。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某些客观唯心主义者的历史观也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黑格尔﹐G.W.F.虽然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但他又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把拿破仑(1769~1821)称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认为这些伟大人物是为了满足世界精神对于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创造历史的。他虽然看到没有人民群众﹐即“进行再生产的个人”﹐社会生活不能继续下去﹔但他又认为﹐群众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他们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而伟大人物的优越性就在于他能知道和表述绝对意志﹐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帜下﹐他就是人们的上帝。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但是他们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这样﹐社会的发展仍然决定于少数具有思维理性的立法者﹐即开明君主一类的“伟大天才”人物。存在的根源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唯物史观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别人物的关系﹐使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英雄史观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存在主义主张少数领袖人物所体现的神秘化了的个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支配力量﹐认为“负责的个人是社会变化的先锋”。
❷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经典的误解(一) 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着这样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写在我们中学的政治课本里和大学的公共课教材中。一开始我对此深信不疑,直到后来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谓人民?教科书和老师都告诉我们:“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这个概念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在被剥夺政治权利之前是否属于人民?如果是一种错误的剥夺,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员?“与人民为敌的人”如何界定?这个概念是不是适合古代社会?如果不适合,古代社会又是如何定义人民?如果适合,皇帝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剥削者吗?他是不是敌对分子?好皇帝和坏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不管怎么界定,总会有人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看来老师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于是我们求助于专家。有一个专家的定义比较中肯。他认为:人民只是一个政治概念,其内涵和范围可大可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问题面前,人民的范畴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值,或者可以这样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据国民主体的力量,这只力量反映了该国的主流民意,凡是为主流民意出头的政治力量就拥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导或者顺应主流民意的团体的政治基础,也就是该团体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说,不同时间不同团体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并不一定都代表进步和正义,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这样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历史只是一部分人创造的。而且,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却又站在主流民意对立面(或称敌对分子)的人物,却没有创造历史。 看来这不是个好结论。但问题出在哪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阅读《黎澍文集》,才豁然开朗。黎澍早在1984年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两种提法提出公开批评。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的《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说: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生产是创造历史的前提,也是人们第一个历史活动,并有它自身的历史。……实际上,创造历史的前提即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经济条件,好比是舞台,没有舞台唱不成戏。舞台提供演出的物质条件,戏的内容必然要受到舞台的制约,只能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演出,如在奴隶社会的舞台上登场演出的角色,只能是和奴隶社会有关的各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物。但舞台不能决定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戏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就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各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物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黎澍的文章给不读原著的那些历史学家当头一棒。他们打着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纷纷撰文质问黎澍,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命题辩护。为了回应反对者的质问,他在1986年又发表了《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命题在逻辑推理上的错误: “我认为可以作出一个判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不仅有转述中产生的错误,而且最初提出这个命题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维护。” 黎澍进而指出,这两个命题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提法,而分别是苏联学者普"尤金和我国历史学家范文澜提出的,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经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个经典提法是不易误解的。
❸ 历史是由谁创造的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毛泽东说“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历史是人版民创造的”。
毛泽东为权什么要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因为他从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天起,就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把自己的双脚牢牢地踏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这块土地上,才使他所领导的革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小胜取得大胜,从而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所提出来的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方略,就是打人民战争,将日本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上百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3)谁创造历史扩展阅读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❹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英雄还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内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容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谁创造历史扩展阅读:
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最简单、最明显的事实,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实。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任何人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一定的物质手段,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的。
❺ 历史由谁创造的结合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看法进行论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
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
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
❻ 谁创造了历史
然而,从历史的局部进程来看,却是少数人在改变、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物体的实体是相对的(见《物质的本质》),占居原子极少空间的原子核,却几乎是整个原子的全部质量。以人类的眼睛观察一块铁板,铁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了“实实在在”的铁板。 因为“人民”是包括了全社会的人,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所有人创造了历史”。这句话跟“铁原子创造了铁板”的表达逻辑是完全一样的,看起来这两条表达语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认真想想,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多余的。如果不是“人民”创造了历史,那还有什么可以创造人类的历史;如果不是铁原子创造了铁板,难道是铜原子创造了铁板? 如果从另一个视角去了解,历史主要是由一些特殊人物创造的。就像一块铁板,铁板真正质量是那些原子核,而电子的作用范围则是丰富了铁板的空间。 这些历史人物只是社会的极少数,但他们的作用却是极大的。虽然历史的前进是必然的,但每一个历史进程片段中,却是那些极少数人起到主要作用,决定了一段历史的方向,就像美国的华盛顿、中国的**。再看看历史资料,里面记录都是一些特殊人物、以及他们相关的重大事件。如果没有华盛顿,美国的历史就不会是今天这样;没有**,中国也会是另一番天地。 所以,相对而言,历史主要是由少数人创造的,更多的人只是起到丰富历史的作用。多数人的意愿、期望形成历史的大势,他们也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无数“稻草”,而历史人物则是历史转折点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实意义】 那些改变历史的人物,他们的意愿就是想改变历史。而更多的普通人,他们更希望改变的是生活现状。所以,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少一些宏大的久远的东西,而多一些惠及普通人的“柴米油盐”
❼ 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
张克文 是哪个英雄成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吗?不是,这是经历了文革劫难的全体中国人民与党员干部的共同创造。是哪一批企业家成就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吗?也不是,更有广大劳动群众尤其是几亿农民工付出的艰辛劳动。人民的行动并不是卡莱尔所说是被英雄唤醒的;企业家的出现也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是时代的需要。没有你,也会有他,“归根到底总是会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世界。但真正在生产第一线、技术开发第一线的劳动者,在今天却成了资本英雄们身后的背景。 我们的媒体很势利,他们的镜头总喜欢对着有钱人,不管是老总,还是影星球星;我们有的干部也很势利,只喜欢与富商交朋友。如果他们能够看到劳动群体中聚集着一批懂图纸、懂材料、懂新技术,懂得协调生产进度的优秀人才时,他们是否会明白:劳动群众也是英雄?如果他们能够看到中国的几亿劳动者在建设铁路、公路、隧道与高楼时所付出的不可计量的血汗甚至生命时,是否会想到要为这些牺牲者建造一座纪念碑? 企业家与领导干部们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党和人民从来是肯定的,他们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然后也希望他们不要像普列汉诺夫批评的那样自命不凡,视劳动群众为草芥。因为他们只能“改变事变的个别外貌和事变的某些局部后果,但他们不能改变事变的总的方向”。 曾为统一德意志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俾斯麦说,我们不能创造历史。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不能,领导干部也不能。
❽ 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
对于人文历史,创造历史的人就是那些历史上被骂的最惨的人所得罪的群体。
❾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英雄还是人民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
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
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
2、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疆域的开拓、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历史的辉煌,根本上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产物。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伟大科技成果,是中国人民依靠不断创新作出的文明贡献。
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的中华文明,蕴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卓越成就之中,无不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富于智慧的实践结晶。
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空前迸发和极大增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我们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3、中国人民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是强大而持久的。与5000多年中华文明相伴随,与可歌可泣的中国历史相印证,与屹立东方的中华儿女相映照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就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中国大地,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一同脉动。中国人民在广阔的国土上辛勤劳动、生产生活,自然界气候多样、地形多样、物种多样,唯有创新生产工具,唯有不畏艰难困苦,才能生存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灯塔。
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❿ 历史是谁创造的
是人民建造的`伟人是带头的`就像狮群`有头狮有其他的狮子`总体促进狮群发展``在他们看来有领袖区别`在我们来看`是一群狮子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