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报是谁发明的
电报的发明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② 发明电报和电话的故事
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报道: ...众所周知,英国人一向宣称,电磁式电报(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们的同胞惠斯通教授发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电报公司的成立,则让更多的欧洲人开始讨论,谁才是电报的真正发明者。法国巴黎的《通报》(Moniteur)认为,莫尔斯虽不是电报原理的创立者,却是第一个将该原理用于实践的人。
电话发明前,电报已经发明了,但电报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传达简单的信息,而且要译码,很不方便。于是,年轻的贝尔开始琢磨,怎样能找到一种能直接传播声音的装置,让人们可直接通话交谈呢?一次,当他正在欣赏留声机播放的音乐时,突然联想到,这留声机不正是一种电声转换装置吗?于是,贝尔开始仔细地研究留声机的构造与原理,后来终于发现,声波振动所具有的力可以作用在一簧片上,这簧片将声波转换成电流,再结合电极的装置,这样就形成了电话机的最初结构。这里,他第一次运用了类比方法。
但试验下来发现,这一装置并不能传播声音原因在于空气中俄的声波能量太弱,不能推动簧片振动。怎么办呢?这时,贝尔就想到了人的耳朵。为了弄清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原理,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了一个完整的人耳标本进行仔细研究,从而了解到:人耳之所以能听到声音首先是声波使小而薄的鼓膜振动,然后鼓膜再推动比较大的耳朵听骨振动从而产生听觉通过类比,贝尔想,既然这小而薄抽耳膜可以推动较大的听骨,那么,用一张小而薄的振动膜也应该可以推动簧片振动。于是,他与他的助手一起,动手做了两台粗糙的样机,进行通话试验,结果尽管他们拼命呼叫,簧片也振动了,但就是听不到声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他们苦苦思索着。,一天,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贝尔推开窗户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此时,一阵悠扬的吉他声从远处传来,使人心旷神怡。他听着听着,情不自禁不住地跳了起来。因为由吉他想到了助音箱。他知道,这吉他声之所以能传得很远,单凭琴弦的振动是不行的,还得借助音箱的作用同样,也可以心助音箱来提高电话机的灵敏度。于是,贝尔立即动手设计助音箱草图,又与助手一起连夜赶制了一台有助音箱的电话机。这里,贝尔第三次用类比方法打开了思路。
第二天,他们俩人在相隔百米的两间房里进行新的试验。一切准备就绪,这时,贝尔往电池里加入硫酸时,一不小心,一些硫酸溅到了他的腿上,痛得他直叫喊:“化特生先生,你快来呀!”这声音竟通过电话线传到了华特生那边。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诞生了,而它所传递的第一句话竟是一个呼救声!
贝尔在发明电话机的过程中,先后三次借助于类比的方法开启了思路,可见类比方法是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它可起到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角类旁通的作用。
③ 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故事50字
1楼得错拉。。。是160年前,
④ 电报是谁发明的
电报的发明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⑤ 谁发明了电报
是莫尔斯发明的哦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电报
telegraph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 ,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通信容量小,效率低。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公众性电报通信业务逐渐减少,用户电报、智能用户电报等新业务有逐渐取代公众电报业务的趋势;而电报通信的存贮转发和充分利用信道等特点正在数据通信等新业务中得到发展。 呼~~够了吗?
⑥ 电报的发明着
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
⑦ 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谁知道
6、莫尔斯:半路弃画从文
莫尔斯出生于1791年,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的长子。莫尔斯从小就喜欢画画,14岁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美术,开始在象牙上画纤细画,1810年毕业后去英国伦敦学习具有英国艺术风格的历史画,1815年学成回国后以画肖像画为生,并开始在新英格兰、纽约、南卡罗来纳州当巡回画家。
莫尔斯以技法见长,结合英国的浪漫主义,对所画人物的性格加以鲜明的描绘。莫尔斯最著名的两幅绘画作品是拉菲德和W.C.布莱恩特的肖像,还有雕塑《垂死的赫丘力士》。
莫尔斯对美国绘画的最大贡献是他发起倡议,在1826年建立了美国国力艺术设计院,成为第一任院长,主持院的常务工作一直到1845年。他曾举办过美国首次的系列艺术讲座。1829年莫尔斯开始漫游欧洲,1832年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游船上,一位年轻医生对电磁铁的讲解使莫尔斯的兴趣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回到美国后,41岁的他开始致力于研究实现电报通信的装置,历经3年夜以继日的研制改进,并耗尽了一生的积蓄,1835年得到初型。为了解决生计和研究费用,1936年他又回到纽约大学担任绘画雕塑教授职务。1837年后他只画过一幅肖像画,这时他已经把全部兴趣都转移到了发报机的发明上。
莫尔斯在1837年完成了自己的电报装置,并在大学进行演示,1938年莫尔斯申请了专利;1938年他发明莫尔斯电码,这种电码通过点、短线和间隔的不同排列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1844年莫尔斯建成了实验性电报线路,并完成了电报通信的重大实验,他发出的第一封电报的信息是“这是上帝的杰作”。
12年的艰辛换来了成功,但有人使用莫尔斯的系统缺不肯付费,因此他又不得不为维护自己的专利进行数件诉讼。1854年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确认了莫尔斯作为电报发明家的法律地位,从此他的声誉和财富大增。晚年的莫尔斯从事慈善事业。
⑧ 电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发明人是谁
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⑨ 电报在那一年发明
1876年发明者叫莫尔斯
电报
telegraph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 ,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通信容量小,效率低。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公众性电报通信业务逐渐减少,用户电报、智能用户电报等新业务有逐渐取代公众电报业务的趋势;而电报通信的存贮转发和充分利用信道等特点正在数据通信等新业务中得到发展。
中国电报史话
电报自发明使用以来, 也很快就传到了中国
一、满清时期
1871年 -最早侵入中国的电报通信
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