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极限理论
找《高等数学》或《微积分》就可以了。从函数学起,再学极限理论,进而微分学,……,依序进行,可以学下来,不懂的可以在这里提问,祝你成功。
⑵ 极限理论 是谁提出的
你好撒 极限理论是由柯西完善的
不过是有牛顿和莱布尼茨伴随微积分提出而提出的 当时没有解释趋近于0为什么不约掉这样的问题····
⑶ 第一个提出中心极限定理的人是谁
中心极限定理有着有趣的历史。这个定理的第一版被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他在1733年发表的卓越论文中使用正态分布去估计大量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次数的分布。这个超越时代的成果险些被历史遗忘,所幸著名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1812年发表的巨著Théorie Analytique des Probabilités中拯救了这个默默无名的理论.拉普拉斯扩展了棣莫弗的理论,指出二项分布可用正态分布逼近。但同棣莫弗一样,拉普拉斯的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很大反响。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心极限定理的重要性才被世人所知。1901年,俄国数学家里雅普诺夫用更普通的随机变量定义中心极限定理并在数学上进行了精确的证明。如今,中心极限定理被认为是(非正式地)概率论中的首席定理。
⑷ 在极限理论产生之前,人们对微积分的基础有什么认识
在极限理论产生之前,人们对微积分的基础有着各种不同看法和争论。当时,虽然在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微积分,可是对于什么是微积分的基础,却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恩格斯说过:大多数人进行微分和积分,并不是由于他们懂得他们在做什么,而是出于单纯的相信,因为直到现在得出的结果总是正确的。
⑸ 创立极限理论的人是
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极限概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 。最后一步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完成的。前两阶段的工作,欧洲的大批数学家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公元前7世纪老庄哲学中就有无限可分性和极限思想;公元前4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最小无内)、无穷大(最大无外)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刘徽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面积和方锥体积,求得圆周率约等于3 .1416,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
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是自己独立研究微积分,在大体上相近的时间里先后完成的。比较特殊的是牛顿创立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开发表微积分这一理论,莱布尼茨却要比牛顿发表早三年。他们的研究各有长处,也都各有短处。那时候,由于民族偏见,关于发明优先权的争论竟从1699年始延续了一百多年。应该指出,这是和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理论的完成都要经历一段时间一样,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工作也都是很不完善的。他们在无穷和无穷小量这个问题上说法不一,十分含糊。牛顿的无穷小量,有时候是零,有时候不是零而是有限的小量;莱布尼茨的也不能自圆其说。
直到 19 世纪初,法国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对微积分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极限理论,後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了微积分的坚定基础,才使微积分进一步发展开来。
⑹ 极限理论的创立者是谁
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极限概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 。最后一步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完成的。前两阶段的工作,欧洲的大批数学家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公元前7世纪老庄哲学中就有无限可分性和极限思想;公元前4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最小无内)、无穷大(最大无外)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刘徽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面积和方锥体积,求得圆周率约等于3 .1416,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
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是自己独立研究微积分,在大体上相近的时间里先后完成的。比较特殊的是牛顿创立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整是公开发表微积分这一理论,莱布尼茨却要比牛顿发表早三年。他们的研究各有长处,也都各有短处。那时候,由于民族偏见,关于发明优先权的争论竟从1699年始延续了一百多年。应该指出,这是和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理论的完成都要经历一段时间一样,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工作也都是很不完善的。他们在无穷和无穷小量这个问题上说法不一,十分含糊。牛顿的无穷小量,有时候是零,有时候不是零而是有限的小量;莱布尼茨的也不能自圆其说。
直到 19 世纪初,法国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对微积分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极限理论,後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了微积分的坚定基础,才使微积分进一步发展开来。
参见网络“微积分学”词条
⑺ 人类百米的极限速度理论上是多少
9秒58。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2009年8月16日,柏林田径世界锦标赛100米决赛中,博尔特以9秒58获得冠军,并再次大幅度刷新百米世界纪录,此后20年无人超过他。
⑻ 极限理论的介绍
极限理论是研究关于极限的严格定义、基本性质和判别准则等问题的基础理论。极限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中国战国时期,但极限概念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出现于沃利斯的《无穷算数》中,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明确使用了极限这个词并作了阐述。但迟至18世纪下半叶,达朗贝尔等人才认识到,把微积分建立在极限概念的基础之上,微积分才是完善的,柯西最先给出了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之后,魏尔斯特拉斯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ε-δ和ε-N定义)。从此,各种极限问题才有了切实可行的判别准则,使极限理论成为了微积分的工具和基础。
⑼ 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理论是谁提出的
钱德拉塞卡极限理论是由印度裔美国籍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经过研究得出来的。
他的成就主要在天体物理学理论方面,如恒星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恒星和行星大气之间如何进行辐射转移,另外在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各学科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83年他由于对星体结构和演化的研究成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德拉塞卡极限是他最重要的理论,是他对白矮星的最高质量的计算。
钱德拉塞卡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从事恒星内部结构的研究。他从一个用电子气体的物态方程建立的白矮星模型中,得出白矮星的质量上限是太阳质量的1.44倍。这就是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
因为他一直从事对天体的理论研究,所以留下的理论著作很多:1939年,他出版《恒星结构研究引论》一书,重点论述恒星内部结构理论;1950年出版《辐射转移》一书,介绍了恒星和行星大气辐射如何进行转移的理论研究。书中他还论述了如何有偏振的辐射转移问题,并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了作为中介光谱型恒星大气不透明度源泉的负氢离子吸收系数。1943年,他出版了《恒星动力学原理》,书中运用经典力学对星团、星系等天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60年代,他开始深入对天体物理的研究,相继出版《等离子体物理》和《流体动力学和磁流体力学的稳定性》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