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判断标准参照下文。创造性的判断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判断,当然有模棱两可的情况了。
在国内外的专利法中,关于创造性的判断标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没有一个完全客观的定量标准,各国现行的专利判断方法都是只能尽量将判断标准客观化。因此在专利的审查过程中,创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查员的主观判断。但是,审查员的主观判断又是在对技术方案和专利法的理解基础上,进而采取某种判断方法得出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造性的判断方法就是判断标准的体现。如果审查员所采取的判断方法不能客观的体现一项发明创造的创造性高度,对专利制度的发展非常不利。
为了尽量消除创造性判断中的主观成分,各国在多年的专利实践中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方法。例如美国在其1952年修改的专利法中首次规定了创造性的非显而易见性标准,该法增加了第103条:“一项发明虽然没有像本法第102条所规定的那样被相同地披露或记载过,如果要求专利保护的发明主题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使得在该主题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做出该发明的时刻来看,该发明作为一个整体是显而易见的则不能获得专利权。可专利性不因做出发明的方式而被否定。”而在196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Graham v. John Deere CO.案的判决中对第103条的适用做出了司法解释,该判决得到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认同,并总结出了“Graham四要素——即:现有技术的范围和内容;现有技术与所审查的权利要求之间的区别;相应领域的普通技术水平;辅助性考虑因素,包括商业上的成功、长期渴望解决的需求、他人的失败等”,并要求审查员按此标准进行创造性的审查。而欧洲专利局的审查指南则规定,为了客观地、可预期地判断是否具有发明步骤,审查员应采用所谓“问题——方案法”,也称作“三步法”:第一步、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第二步、确定要解决的“客观技术问题”;第三步、考虑所申请发明,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和客观技术问题为出发点来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我国在从外国引进专利制度的同时,也对西方国家关于创造性的判断方法进行了吸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目前对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方法采用的是最早于2001年版《审查指南》中提出的“三步法”。所谓“三步法”,在我国现行的2010版《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小节有详细介绍,即:(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诚然,该判断方法简便易行、条理清晰,是我国的专利工作者在参考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专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专利工作的实际而总结出的一套比较合理的创造性判断方法,该判断方法的精神也与世界上主流的判断方法大体相同。在我国的专利审查过程中,该方法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知识产权作业题
1、专利法第6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2、职务发明创造分为两类,一是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三种情况:(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3)退职、退体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李某作为公司的销售经理很明显发明太阳能热水器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而李某随公司展团出国参加国际展览、考察也属于他的本职工作(本人认为对于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作出的发明创造应当是与本职工作完全无关的任务,例如销售人员从事科研工作而作出的发明创造才属于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的第二种情况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综上所述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李某并不是公司的科研人员而且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独立完成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发明创造,属于非职务发明所以能作为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
第二个问题,李某虽然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研究,但并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所以这种情况仍然属于非职务发明,李某也可以作为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
第三个问题,若李某利用单位的技术秘密才作出该发明创造,因为单位的技术秘密属于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属于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发明,所以A太阳能公司是专利申请人可以提出专利申请。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3. 帮忙解答一道专利代理人考试题,谢谢
ACD
抵触抄申请袭的特点是申请在先,公开在后,包括进入中国的PCT。但不能是外国申请。B排除。
《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3章第2.2节:抵触申请
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新颖性的判断中,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并且在申请日以后(含申请日)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损害该申请日提出的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为描述简便,在判断新颖性时,将这种损害新颖性的专利申请,称为抵触申请。
审查员在检索时应当注意,确定是否存在抵触申请,不仅要查阅在先专利或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而且要查阅其说明书(包括附图),应当以其全文内容为准。
抵触申请还包括满足以下条件的进入了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专利申请,即申请日以前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并在申请日之后(含申请日)由专利局作出公布或公告的且为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国际专利申请。
另外,抵触申请仅指在申请日以前提出的,不包含在申请日提出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4. 如何查询某个发明是否已经有人申请了专利
当然允许!
你别管其他的,先直接申请专利!
最好找专利事务所帮你申请省事专的多!
其他人申请了在属网站是看不到的,只有申请了之后如果你的专利与其他的有冲突的情况下会有专利局的人联系你的!
然后你可以稍微变动其内造和外观继续申请!
一定可以成功的!
5. 我2010年申请的一篇专利,我是第一发明人,申请人是单位。今年4月份我从原单位离职,10月份专利授权了
这个奖金应该是你的原单位发放的,相关规定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章有详细规专定,网络上有属具体内容 http://ke..com/view/7114846.htm 。
基于细则第六章的规定,你应该有获得不少于3000元(发明)或不少于1000元(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奖金的权利。供你参考。
6. 一项2009年1月公开的发明专利,但是仍未获得授权,可否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申请
不行,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是授予专利权,并且在专利有效期内的一个发明或六个实用新型
7. 1、2009年3月5日王某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2010年9月10日王某的发明专利
周某在1993年3月5日就其发明在美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其后,又于1994年2月3日就同样的发明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出优先权请求。根据外国优先权原则,周某在中国的申请日是
8. 美国人A于2011年12月18日 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某发明专利。中国人B于2012年2月1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
如果美国人来的专利得到授权,那么A在美国源能得到专利保护,如果同时在中国也申请了专利保护,并且得到授权,那么在中国也能得到保护。中国人B申请专利的时间晚于美国人A,美国人A申请的专利是B专利的抵触申请,不能得到保护。
9. 知识产权题目
1,著作财产权应该归作曲家继承人。手稿赠送给了好友张某,表示张某获得了手稿的所有权,而不是获得了,其内容的著作权,所以著作权还是归作曲家所有,作曲家去世后,由其法定继承人所有。杂志社以及李某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杂志社在没有获得著作权所有者的许可而将其发表,侵犯发了作者的合法权益,李某同样没有权利,这是张某借给其研究使用,没有其他授权。
2、
如果委托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双方没有就专利申请权作出约定。依法应由完成发明创造的单位享有专利申请权,申请得到批准后,也由该单位享有专利权。
相关法律依据可参照专利法第八条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发明人为小组甲乙丙三人
3、归乙所有,根据商标的在先注册在先使用等规则
10. 选修课考试。有关知识产权法(求助)
我也不会做,只是来消灭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