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为何衰败
1、元末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六年(1357-1366年,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
2、进入明朝时期,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
3、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厦门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远洋航运多改在厦门港停靠,泉州港地位下降,沦为厦门港的附属港。
4、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直到现在,厦门地位仍然有取代泉州的趋势。在国内的知名度,厦门仍然比泉州高。
(1)色目人创造泉州历史扩展阅读
泉州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海岸线长达421千米。泉州港辖有四湾5个港区16个作业区,即:湄洲湾西岸肖厝港区和南岸斗尾港区;
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湾港区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深沪湾港区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围头湾港区围头湾的围头港、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
⑵ 泉州开元寺的来历,建筑那个年代。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于是改名为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
它最早修建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唐朝初年,只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庙宇主要还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整个寺庙中最有名的就是东西双塔了,东塔为镇国塔,高度达到了48.24米的一座石塔,这座石塔从修建以来就经历过多次的翻修和损毁,现在所看到的是南宋重修以后保留下来的。西塔为仁寿塔,高度达到了44.06米,寺庙中还有一颗存在了1300年的古桑树,也是国内现存最为古老的一颗桑树。
(2)色目人创造泉州历史扩展阅读:
开元寺建筑格局特点: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
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⑶ 蒙元时期的色目人是指肤色和眼睛(虹膜)异于黄种人的人(来自西方的白人和黑人),各色名目是怎么来的
各色各目啊。。。听说元朝时,色目有三十一种。
与东亚的黄色人种相比,他们的眼睛有其他颜色,而不是像黄种的黑色。所以叫色目,一般也是指白种人。毕竟西域人,大多都是白种人。
⑷ 泉州网的发展历程
泉州晚报社把建设泉州网置于培育新兴媒体的高度,从编辑部机构设置,技术、编辑人员配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着力发展壮大泉州网。2000年1月1日,网站全新改版,实现从“电子版”模式向“综合信息网”模式的彻底转变,2002年3月,泉州网第三次改版,网站改用现名“泉州网”。2005年7月1日,网站第六次改版完成,泉州网作为综合类新闻网站的色彩日益凸显。
⑸ 回族的起源
回族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来到中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往往集中住在称为“番坊”的居住区内,接受当地政府的管理,同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番坊居民众多,史载唐末仅在广州一地就多达十余万。一般还应包括10世纪中期以来分布葱岭东西及喀什噶尔等地改信伊斯兰教的部分回鹘人后裔在内。
元、明以来,不少蒙古贵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兰教信仰而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区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后由哈密迁到肃州,到万历年间已经“不食猪肉,与回回同俗”。这些习俗信仰都改变的民族,就被聚合在一起,统称为“回族”,这也是现代回族人的起源。
⑹ 泉州人与色目人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聚集着各个国家的商人,并有许多人留了下来,经过多代的繁衍,就算要灭,也不能全灭,有的人隐姓埋名。
⑺ 泉州现在还有蒲家人的后裔吗就是元朝时忽必烈派去管理泉州海上贸易的色目人
泉州蒲姓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由于出自不情愿,便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为免遭灭绝之焚,烧掉写有蒲氏灯号的大灯,重新立姓为黄姓。追踪溯源,浮桥东浦蒲口黄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后裔。
⑻ 泉州的历史名人
1、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
⑼ 世界各大宗教中创立时间最早的
宗教最早的源头在哪里?
1999年4月28日〈新华社电讯〉,基因科学研究证实,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进化,而是人类单一起源的后裔。1968年遗传学家发现,全人类来自同一个祖先。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却发现目前存在地壳中的90多种元素几乎全部能在人体内找到;而且人类虽然有白、黄、黑等不同肤色之分,人口已达55亿之多,但人类学家却承认人类的祖先只有一个;
2005年4月,当今名家;北京文采声像出版公司出版、京文唱片传播有限公司独家发行,标题:《真正的夏娃;人类起源》的盘片和书,还作为英语学习资料向全国发行。上面说:“世界上虽有不同的人种,说不同的语言,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人类其实都源自于一个名为夏娃的共同祖先DiscoveryChannel将透过基因学家对于人类基因长期的追踪。在法医重建科技的协助下,你将会得到解答”。 这难道不正和《圣经》记载人类出于用泥土造的一个始祖不谋而合吗?
上百年来,在中国被视为不容质疑的科学真理、根深蒂固的达尔文“猿猴进化成人”假说──反面材料的推动下,反而让一批诚实、严肃、坚持真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近代杰出科学家基于研究结果,找到铁证如山的科学成果,人类真正起源——夏娃。
古代犹太人移居的河南开封也发现,有个“一赐乐业”即希伯来文的古译音的“以色列”教碑。教碑刻着“阿耽”和“女娲”的名字,说阿耽就是中国的“盘古”,是“阿无罗汉”即亚伯拉罕的祖先,就是《圣经》中的亚当;女娲就是《圣经》中的夏娃。
关于《圣经》引用或提到人的受造历史事实。神依照他们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的这些信息,无限的标志可以在许多古老的典籍和现代实据考察找到线索;
一名长期从事世界古代研究的著名学者、《山海经》研究筹备会会长宫玉海教授,根据《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和考证后认为:“东方人的祖先一直来就相信上帝”。并且提出惊人结论;他认为《圣经》中的伊甸园就在中国云南。《圣经》中造物主创造的亚当、夏娃,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传为“阿耽”和“好娃,”就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伏羲”和“女娲”,希伯来《圣经》原文“Adam”和“Howwah”。
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问道:是谁叫安登做了统领大帝? 女娲的身体是怎么造出来的?
炎帝和黄帝都是少典的后代,少典是安登女娲的后代,安登女娲是上帝造的。《五帝本纪·集解》引《帝王世纪》谓黄帝在位100年,颛顼在位78年,帝喾在位70年。依据《五帝本纪》记载尧在位98年,舜继尧之后在位42年。当时相继共388年。我们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处于三皇五帝,还没有朝代这个概念的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道。
《史记》夏、殷、周二本纪《集解》引《竹书记年》说:最早治水的大禹所建立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471年,殷朝496年,周朝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257年。周幽王死于公元前770年。据此推计,三代相接历年1224年。从公元前770加上1224年,再加五帝相承388年,为公元前2382年。即“黄帝”轩辕氏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
商以前是夏,夏以前是禹,禹以前是舜,舜以前尧,尧以前是炎帝和黄帝。夏以前是原始社会不应该算是朝代。
《山海经》研究权威宫先生认为,上古世界本是浑然一体,正如《书经》所说的“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以前的上古时代,即距今四五千年到一万年前,只有家族与氏族,还没有形成“国”和“民族”等概念。“国”的含义与今不同,开始是“地域”,后来是“诸侯领地”。古代的中央帝国曾是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后来渐渐分宗立国,分散到地球各处。这正是《圣经》创世记10章5节早就记载着说:“这些人的后裔将各国的地土、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
所以地球上最早的信仰创造者,亚伯拉罕口传的道《摩西五经》,在各国的地土、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后,黄帝的史官苍颉按象形、会意的方式为中国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符号、甲骨文字的汉字中可以印证;
这甲骨文字的汉字中,一个字就记述一件事或一个过程,字义都离不开当时祭拜皇天上帝的祭坛。还有一些字,专门解释汉字起源的《六书》也难以归类,根据上古神圣故事《圣经》就能够应刃而解了。
你若研究过《圣经》,也可在《圣经》预表情节中寻找一个情节,再去寻找汉字,是否你会发现更多的汉字来自《圣经》;
“婪” “二木之下一女”,当初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知识树,女人夏娃受蛇的诱骗,见知识树上的果子好看好吃又给人智慧,一时贪婪心起,就摘下来吃了。汉字就当“婪”字,那果子又叫“禁果”也有人叫“蛇果”;
“船” 字,为什么舟加八口呢? 因《圣经》大洪水中只有挪亚遵从上帝的命进了方舟,上帝救了挪亚和他的妻子、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一共八口,舟加八口不就变成“船”字;
《圣经》中挪亚及其子孙们用羔羊献祭,替人受罪。上帝计划中耶稣也被称为上帝的羔羊,替人受罪,使一切信他的人可以称义。中国祖先把羊字放在我字上,以“我献羔羊,羔羊替我”为“义”字。
中国古来就以敬天为荣,就认识天上只有一位神,并以神为天,一位最大的,所以“一大”为“天”字。东汉学者郑玄说:“上帝者,天之别名”。意即一位至高至大者,《书经》、《诗经》以及历史史实中都有说明。
20世纪以来,在敦煌和新疆的丹丹乌里克,也发现了有关记载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卷子。
1273年初宋元交替之际,犹太人《光明之城》的士子,雅各离开泉州之前写的文章:“地球上信仰的创造者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之后是摩西。在汉明帝(MIGTI)时代,我们称摩西的追随者为大秦国(Tachincho),后来又称作西胡(Ciuhu)。这些摩西的追随者从西域(Siiui)来到我们的土地上。但是也有人说,他们甚至是在周朝(Ciou)就已经来了。
不久,泉州即沦陷为“鞑靼人”的统治之下,南宋则于1279年彻底灭亡。“鞑靼人”的政府中充满了萨拉森人、回民,甚至有犹太人。假如我们客观一些,会发现那个时代是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尽管混乱,却也生机勃勃。
当时的泉州在雅各的眼中充满了混乱与罪恶,雅各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学者多次被邀请参加当地人的宴会与重大问题的讨论。他奇怪地一直坚定站在儒生一边,而儒生也对他的学识敬佩不已。但在宋元交替之际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外来的“色目人”(即眼睛有颜色的人)很快就成为中国元朝,能平安落脚的的贵族。
以赛亚书49章12节: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原文作“希尼”)。
事实上中国早就隐藏在《圣经》里,《圣经》里面有许多话就是针对中国人。
现代派神学家认为“希尼”是犹太人寄居的埃及的一个小城市。若细读以赛亚书的预言,就能排除这种背离《圣经》本意的“高见”。
以赛亚书49章6节:“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他说:指上帝说。外地包括埃及寄居的犹太人回归祖国,上帝称之为“小事”;而经文作外邦人的光。占世界人口比重最大的中国外邦人,当然包括在基督救恩的使命之中。
历史学家们的考证,秦家王朝的出现,是在以赛亚先知五百年之后的事。在以赛亚作先知的时代(公元前720-前681年),中国正处在周朝为正宗的中国的王室。当时的秦国仅为数百诸侯国之一,就好比以今天的“广州” 来代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不合适。可是,上帝为什么要感动以赛亚先知,从数百诸侯国之中单选出一个小小诸侯的秦国呢?
据司马迁所着《史记》《秦本纪第五》所载,秦的先祖中有一位名叫大费者,辅大禹平水有功,受帝舜赐妻。可见秦受封于舜,孝王时为周室附庸,直到公元前770年,才得封为诸侯,始称为秦国。经过五百多年的盛衰变迁,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力败六国,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这时的秦才能作为中国的代表。
五百年间,当初与秦同存的数百诸侯最终只剩下六个,而这六个诸侯国最终也被秦所灭。如果秦国也在这五百年间消亡了,那么,我们今天在读《圣经》中的这段经文中,可能根本就弄不清,这里的Sinim究竟是指什么。然而,圣经中的上帝不仅看到了秦国的日益强大,而且似乎还看到了它将选用“秦”作为新的帝国国名。而且,世界各国从秦王朝直到如今,也用秦来称呼中国。英文的China,印度人说的“支那”等就是铁一般的实证。
可见夏以前是禹、舜、尧、炎帝和黄帝都是创造主上天所悦纳的。因此只要与创造主所悦纳的,那怕最后的禹带一点点关系,天书《圣经》都有名,在地上都能得到永远纪念的特别福分。可想而知,现今信了救主耶稣基督的人,将要得着何等大的福气!
所以黄帝时代给人留下,记录了《圣经》神的事的文字符号的汉字,永远无法除灭。甚至连进行被后人简化过的汉字,都向人显示带有灵界的真信息。随便举个例子:
《圣经》中挪亚及其子孙们用羔羊献祭,替人受罪。中国祖先把羊字放在我字上,以“我献羔羊,羔羊替我”为“义”字。
但是根据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简化字总表》和1986年无神论的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这个字表,我们又再来看看现在简化后的“义”,却带给人们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神用镜子将人类自己所作的恶,显现在人的眼前;有意放在中国最明显的,祖先神州文化;把“羊”字放在“我”字头上,崇拜以“我献羔羊,羔羊替我”十字架上成了的“
天书《圣经》出埃及记31章18节:耶和华在西奈山和摩西说完了话,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神用指头写的石版。
1992年6月17日《解放日报》第7版报道,当1991年海湾战争炸弹揭开藏有上帝字迹的洞穴,西方考古学家喜不自禁,因他们在伊拉克南部发现了用激光束刻的基督教“十诫”的原作石碑,而且认为石碑是非人手能雕刻的,据以色列文物部专家比科说:这些石碑是在3300年前由上帝赐给当时古以色列民族的大首领摩西的。
撒迦利亚书43章1-2节:他又带我回到圣地朝东的外门;那门关闭了。耶和华对我说:“这门必须关闭,不可敞开。谁也不可由其中进入,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已经由其中进入,所以必须关闭。
所罗门所建的第一圣殿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人拆毁;第二次波斯王古列容许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时,由所罗巴伯重新建造圣殿;公元70年又被罗马人拆毁,已中止了二千年的圣殿崇拜。圣殿在犹太人来讲,就是耶路撒冷展现神采的瞳仁。一直至今虽然许多犹太人热衷于第三次重建圣殿,但都无动于衷。应验了《圣经》这圣殿朝东的外门关闭一直到今天。
耶利米书3章16节:耶和华说:“你们在国中生养众多。当那些日子,人必不再提说耶和华约柜,不追想、不记念,不觉缺少,也不再制造。
约柜在神就在,约柜就是神。当年天父亲自与具备爱和公义、信靠神的完全人正面交流与合一。至公元前970年罗门王建筑的第一所宏伟圣殿屹立了四百多年,在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灭亡,犹太王国时全被被彻底摧毁,从此,约柜无影无踪。直至今天神把约柜隐藏起来,不再与人见面。人的意识就进入了“不追想、不记念,不觉缺少,也不再制造”的地步。
这就预表赐平安的主,与地上人已经掩面不见。所以主耶稣升天之前才会告诉人:“没看见就信的人更有福”,因为看见了才信不是真信。同时也再三吩咐:“基督在这里,基督在那里,要人不要信”。
就是这末了的日子里,父亲上帝、母亲上帝;被造的尘土所作的歌也妄称“灵歌天歌” ,走堕落邪灵的老路自称是灵的。总要小心预防使人跌倒的绊脚石,不要掉进魔鬼的圈套。
《圣经》的话;东门关闭,约柜隐藏,预示现今世人不得再见主耶稣基督。所以人类未被提见主之前,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谦卑下来认识自己是尘土的人,顺服神、追求重生,等候盼望,是主耶稣基督赐给魂生命的人类重要的使命。
启示录11章19节:“当时,神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
等到东门打开,约柜找到,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大灾难降临了。等候拯救人类悔改的地上恩门就关闭了,因为让人可以进入天上伊甸园的门已打开。
作者:如水似衡0919文章说:众所周知,《圣经》中约柜在2500年前就已失踪了,在各种猜测与假设当中,一些考古学家曾试图寻找约柜,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然后在几年前,著名的考古学家ron wyatt,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在圣灵的引领,从以色列政府得到了审核,开始做勘测。经历了许多艰难,最终找到了约柜所埋藏的具体地点,在耶里米亚洞里发现上面有一处裂痕,然后见到了一些血迹,令世界人类惊讶的是:经过这个空隙连接到外部地方正好是耶稣的十字架被立的场所。
马太福音27章51节: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
原来十字架设立在许多人通行的街道旁边。这个裂隙是通过耶稣死了之后,发生的强烈地震而生成的。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流的宝血,通过那个空隙而流到约柜所埋藏的地点的上方。
马太福音1章18节: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马太福音1章23节: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每个人都有46个染色体,23个Y染色体来自父亲,23个X染色体来自母亲,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血上加水分来精密分析,发现这血根本就找不到来自父亲的染色体,只能看到母亲的染色体,并且得知这个血还是活着的。
虽然以色列政府彻底把这件事封锁了,但是这铁一般的证据,唯独只有最古老的文字记录的《圣经》中“摩西五经”才有的“道”都能准确无误地应验。任何别有用心的人,用任何的编造谎言都无法推翻的。在历史证据面前,脱离历史真相的造假,只能显出愚蠢和无知。
我们相信,是创造主的旨意都要成全,有一天都会大白于天下。但是“人类世”结束,能进入下届定性宇宙、基督永恒纪元新世纪的人都会悔改而醒来。
《圣经》中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所以世界上为救赎人类回归原点伊甸园的基督耶稣而诞生的亚伯拉罕犹太教开始,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佛教等等随之而来。
⑽ 泉州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欧阳詹与当时著名青年文士贾稜(长乐人今河北冀县)、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当时称“龙虎榜”。贾稜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欧阳詹中进士对福建产生深远的影响。闽南考中进士,从欧阳詹开始。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文集》作序时认为,欧阳詹中进士后,福建文士才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何乔远(1558~1631),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遗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何乔远宅在泉州郡城东街莱巷。 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洪承畴(1593.10.16—1665.04.03),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