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发明的处理

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发明的处理

发布时间:2021-07-06 13:01:35

1.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有哪些

这个题目有点大了。。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利一大筐吧。。估计得几十万条。。你可以去找个第三方开放的网站查查,比如patenthub、soopat等

2.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国后,20世纪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技术;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时任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863计划”就因上述时间而得名。半年后,《863计划纲要》形成,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列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发明的处理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规格最高的奖项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每位获奖者的奖金总额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授予个人,另外45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经费由获奖人全权管理具体用途。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的奖项,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同时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表彰的是当年中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3. 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发明是可以被专利法さ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引领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较快,创新活跃,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逐年递增。在各高技术领域中,生物技术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把生物技术列为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基于以上形势,本文从申请授权状况、所属地区、国别、申请人类型、有效专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以多角度反映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体状况
2002 年至2005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1以年均23.0%的增长率递增,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29.0%,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5.1%。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估算为6300 件2。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生物技术发明专利2072 件,其中国内专利授权1366 件,约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长72.0%;国外专利授权706 件,约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长43.8%。(见图1)
图1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状况
从2000 年开始,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申请量一直超过国外申请量,国内所占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从2003 年起,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授权量超过国外授权量,2006 年国内所占比重达到66%(见图2)。
图2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占比例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约37300 件,占总受理量的3.4%。其中国内申请约23300件,占62.5%;国外申请约14000 件,占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生物技术发明专利8011 件,占总授权量的2.7%。其中国内专利4606 件,占57.5%;国外专利3405 件,占42.5%。
(一)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国家分布状况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美国占35.2%,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18.7%)、德国(8.2%)、英国(5.0%)、瑞士(4.8%)、丹麦(3.9%)、韩国(3.2%)、法国(3.1%)、荷兰(3.1%)、加拿大(2.1%)(见图3)。欧盟国家总申请量占国外发明专利申请的29.9%。
图3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国分布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美国占30.8%,亦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23.5%)、德国(7.2%)、瑞士(5.6%)、英国(4.7%)、韩国(4.6%)、丹麦(3.8%)、法国(3.6%)、荷兰(3.3%)、比利时(1.6%)(见图4)。欧盟国家总授权量占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8.5%。
图4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国分布
美国、欧盟、日本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外申请总量的83.8%,授权量占国外授权总量的82.8%。欧盟国家中,生物技术发明申请和授权八成以上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法国、荷兰和比利时。
(二)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地区分布状况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区。其后依次是广东(6.2%)、江苏(5.9%)、浙江(4.2%)、山东(3.9%)、湖北(3.7%)、辽宁(3.0%)、天津(2.5%)、四川(2.3%)(见图5)。
图5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地区分布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北京占22.4%,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上海(15.7%)、江苏(7.8%)、广东(7.5%)、湖北(5.9%)、浙江(4.1%)、山东(3.8%)、四川(3.6%)、天津(3.5%)、辽宁(3.2%)(见图6)。
图6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地区分布
以上十个地区申请量合计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七成八,授权量占国内授权总量的八成一。
(三)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状况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约占三成,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占近五成。但是,近几年企业申请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2001 年企业申请占国内申请总量的近四成,2005 年所占比重已不足二成;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 年所占比重已超过六成。特别是大专院校,近几年申请比重明显上升:2001 年大专院校申请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二成,2005 年所占比重已接近四成(见图7)。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构成比较稳定,八成来自企业。
图7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
表1 是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都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尤其大专院校占绝大部分;而排名前十的国外专利权人大多是企业。
表1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外专利权人
(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域分布
每一件专利文件都会按照国际专利分类(IPC)分类,以说明发明所涉及的具体技术领域。统计专利文件的IPC 分类号分布,可以发现技术研发热点和技术创新集中的技术领域。与国别相结合,可以观察国内外申请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分布,确定特定技术领域国内外的竞争程度。表2 列出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
表2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具有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C07K 14)*,突变或遗传工程(C12N 15),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C12Q 1),微生物及其组合物(C12N 1),酶(C12N 9),含肽的医药配制品(A61K 38),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G01N33),改良基因型的方法(A01H 1),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C12N 5),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A61K 39)。国外生物技术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突变或遗传工程,含肽的医药配制品,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具有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酶,微生物及其组合物,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免疫球蛋白(C07K 16)。
*括号内内容为技术领域的IPC 分类号,下同。
(五)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
美国《企业技术评论》援引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杜达斯的报告宣称,随着技术的发展,专利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导致说明书页数不断上升。国外学者Tong、Frmae 研究,权利要求项数能够较好反映技术创新能力,权利要求数量越多,反映出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3。以专利文件的说明书页数(包括附图)和权利要求项数作为对比项加以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与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质量差距。
图8 显示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变化趋势,很明显,近八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生物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发明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不过,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
图8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变化趋势
(六)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状况
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十年。事实上,并非所有专利都能保护至期限届满终止。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专利才有维持有效的必要性。专利被维持的时间越长,通常可以说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有效状况,能够反映企业、地区甚至于国家的生物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生物技术领域共有有效发明专利6501件,其中国内占五成五,国外占四成五。国外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为85%,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达到78%。国内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的专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国内企业的有效率最高,达到86%,大专院校为81%,科研单位等约为74%(见图9)。
图9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
图10 显示了当前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按申请日所在时间段的分布,其横坐标为距今年限(指申请日距2006 年12 月31 日的时间跨度)。有效发明专利中,已维持5 年以下(含5 年)的(即申请日于2002 年1 月1 日之后)国内占72%,而国外这一比例只有15%;已维持11年以上的(即申请日于1997 年1 月1 日之前),国内只占3%,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26%;已维持6 至10 年的,国内占25%,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59%。国内有效专利平均已维持年限(指有效专利从其申请日至2006 年12 月31 日之间的时间跨度)为4.8 年,国外为8.7 年。
图10 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的已维持年限分布
图11 显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很明显,随着距今年限的增长,国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较小,距今年限为9 的仍可保持50%左右的有效率。但国内有效率下降则比较明显,保持50%左右有效率的年限为5 年,保持25%以上有效率的年限仅仅为6 年。
图11 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
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特点
(一)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占优随着生物技术被列为我国未来15 年科技发展战略重点,近年国内生物技术申请、授权数量已经超过国外,并且国内申请、授权所占比例继续保持扩大趋势,表明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整体水平日益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积累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
(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快速增长
近五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均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其中,国内申请增长比国外高近14 个百分点,国内授权增长比国外高近30 个百分点,显示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我国正迎头赶上、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三)专利制度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作用显著
在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同样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期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9.0%的年均增长率与前者基本吻合,显示技术创新和专利制度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和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热点基本一致,竞争日趋激烈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突变或遗传工程等九个技术领域的申请在国内外排名均进入前十,国内外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的申请分别占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八成以上,表明国内外生物技术结构比较类似,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同时也显示为抢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争取对生物技术的市场主导和控制,国内外继续以较大力度实施专利布局,围绕生物技术专利展开控制与反控制、主导与反主导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热点技术领域中,含肽、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和免疫球蛋白三个技术领域的国外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均高于国内,突变或遗传工程、酶两个技术领域的国外授权数量也高于国内。而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微生物及其组合物,改良基因型的方法,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和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六个技术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均超过国外,显示国内在生物技术研究的某些领域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正在不断冲击国际前沿水平。
(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渐成国内生物技术申请的主力军
与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环境不同,近几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而大专院校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近四成的生物技术专利申请集中在大专院校,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单位手中。此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有八名是大专院校,其余两名是科研单位。显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物技术研发比较活跃,而企业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后劲不足。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研发中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植根于商业应用中;同时企业也应当注意充分利用我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否则,就会出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授权数量高于企业,但在专利有效率上低于企业的现象,致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或产业化成本很高甚至无经济价值,而企业则缺乏创新成果和产品。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之所以占居绝对主导地位,就是因为科学研究和商业资本在产业化的环节中找到了契合点。
(六)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1、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国内外差距扩大尽管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1999 年,国外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是国内的3.6 倍,国外专利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是国内的3.2 倍。2006年则分别扩大到3.8 倍、3.7 倍,换言之,在权利要求项数和说明书页数上,近四件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才相当于一件国外专利,差距十分明显。初步显示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相对于国内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
2、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国内平均已维持年限不长、有效率低
在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中,虽然国内数量过半,但国内平均已维持年限比国外少近4 年,平均有效率低于国外七个百分点,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国内有效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国外,初步显示在市场价值、创造的经济效益方面,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低于国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生物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水平,国内外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国内在专利数量上占优,国内外围绕生物技术展开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总体上,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态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国内生物技术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的转变主要还是数量上的,而不是质量上的。虽然国内发明专利在数量上占优,但在体现专利质量的指标上国内仍然处于劣势,不容乐观。初步反映出国内外生物技术水平整体上尚有不小差距,国内掌握的经济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的主力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专利数量增长后劲反而不足,这与目前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趋势相背,严重制约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专利申请数量上的优势没有转化市场竞争的优势。《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也指出,我国大量生物科技成果未能转化为产品,全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因此,要实现到2020 年使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当前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应当从侧重于技术积累调整到边研究、边产业化,创造与运用并重的新阶段。
注:1本报告生物技术涉及的国际专利分类(IPC)号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报告统计数据根据专利的主分类号统计,OECD 规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分类号包括A01H1/00,A01H4/00,A61K38/00,A61K39/00,A61K48/00,C02F3/34,C07G(11/00,13/00,15/00),C07K(4/00,14/00,16/00,17/00,19/00),C12M,C12N,C12P,C12Q,C12S,G01N27/327,G01N33/(53*,54*,55*,57*,68,74,76,78,88,92)。

4. 我国近年来科技创新成就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

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

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

5、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

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

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6、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

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

5.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具有的什么特征

您好,发明专利申请经过五个阶段:受理、初审、公开、实审、授权,时间1-3年,保护期限20年。

6.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有什么特点

生物专利申来请的特征:
我国是源实行“先申请原则”的国家之一,即同样的专利授予最先提出专利申请的人,所以申请人在完成技术方案之后都希望尽早提出专利申请,抢在竞争对手的前面申请专利。在生物专利申请领域,尽早提出专利申请尤为重要,例如可以委托佰腾专利巴巴等专业的代理机构来申请。因为生物领域的发明具有投资大、难度高、周期长、市场广及意义重大等特点,获取专利权不仅可以收回前期的风险投资,而且可以为申请人带来商业上的巨大的成功。
生物领域的专利申请总体上应该符合专利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但又其自身的特点。生物领域属实验性学科,其申请文件不仅要求申请人公开其技术方案,而且要求发明人提供证实试验数据和实施例,以支持其权利要求。我们知道,当今无论是学术科研还是企业研发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等到全部完成上述实验内容再提交专利申请,对申请人来说将承担由于他人抢先申请而导致其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的风险,其结果会给申请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申请人充分利用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原则,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积极的意义.

7. 我国在生命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和其他领域中最新科技发展成就

生命科技领域: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2.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3.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4.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空间科技领域:
1.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信息科技领域:
1.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科技领域: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分类可能不大准确,但内容应该没问题。

8. 近10年来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或发明、发现。

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那是极难的事情,因为现在很多基本的技术都很成熟了!
我去年看到一种技术的重大突破。是细胞转换技术,讲的是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在
患糖尿病小鼠的体内,将小鼠的胰腺细胞转换成能够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最后成果
发表在Nature上。

9.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具有的什么特征

生物专利申请的特征:
我国是实行“先申请原则”的国家之一,即同样的专利授予最先提出专利申请的人,所以申请人在完成技术方案之后都希望尽早提出专利申请,抢在竞争对手的前面申请专利。在生物专利申请领域,尽早提出专利申请尤为重要,例如可以委托佰腾专利巴巴等专业的代理机构来申请。因为生物领域的发明具有投资大、难度高、周期长、市场广及意义重大等特点,获取专利权不仅可以收回前期的风险投资,而且可以为申请人带来商业上的巨大的成功。
生物领域的专利申请总体上应该符合专利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但又其自身的特点。生物领域属实验性学科,其申请文件不仅要求申请人公开其技术方案,而且要求发明人提供证实试验数据和实施例,以支持其权利要求。我们知道,当今无论是学术科研还是企业研发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等到全部完成上述实验内容再提交专利申请,对申请人来说将承担由于他人抢先申请而导致其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的风险,其结果会给申请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申请人充分利用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原则,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积极的意义。更多专利申请问题可以到佰腾专利巴巴来咨询喔。

10. 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发明是可以被专利法さ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引领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较快,创新活跃,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逐年递增。在各高技术领域中,生物技术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把生物技术列为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基于以上形势,本文从申请授权状况、所属地区、国别、申请人类型、有效专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以多角度反映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一、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体状况2002 年至2005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1以年均23.0%的增长率递增,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29.0%,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5.1%。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估算为6300 件2。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生物技术发明专利2072 件,其中国内专利授权1366 件,约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长72.0%;国外专利授权706 件,约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长43.8%。(见图1)图1 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状况从2000 年开始,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申请量一直超过国外申请量,国内所占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从2003 年起,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授权量超过国外授权量,2006 年国内所占比重达到66%(见图2)。图2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占比例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约37300 件,占总受理量的3.4%。其中国内申请约23300件,占62.5%;国外申请约14000 件,占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生物技术发明专利8011 件,占总授权量的2.7%。其中国内专利4606 件,占57.5%;国外专利3405 件,占42.5%。(一)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国家分布状况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美国占35.2%,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18.7%)、德国(8.2%)、英国(5.0%)、瑞士(4.8%)、丹麦(3.9%)、韩国(3.2%)、法国(3.1%)、荷兰(3.1%)、加拿大(2.1%)(见图3)。欧盟国家总申请量占国外发明专利申请的29.9%。图3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国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美国占30.8%,亦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23.5%)、德国(7.2%)、瑞士(5.6%)、英国(4.7%)、韩国(4.6%)、丹麦(3.8%)、法国(3.6%)、荷兰(3.3%)、比利时(1.6%)(见图4)。欧盟国家总授权量占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8.5%。图4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国分布美国、欧盟、日本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外申请总量的83.8%,授权量占国外授权总量的82.8%。欧盟国家中,生物技术发明申请和授权八成以上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二)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地区分布状况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区。其后依次是广东(6.2%)、江苏(5.9%)、浙江(4.2%)、山东(3.9%)、湖北(3.7%)、辽宁(3.0%)、天津(2.5%)、四川(2.3%)(见图5)。图5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地区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北京占22.4%,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上海(15.7%)、江苏(7.8%)、广东(7.5%)、湖北(5.9%)、浙江(4.1%)、山东(3.8%)、四川(3.6%)、天津(3.5%)、辽宁(3.2%)(见图6)。图6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地区分布以上十个地区申请量合计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七成八,授权量占国内授权总量的八成一。(三)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状况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约占三成,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占近五成。但是,近几年企业申请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2001 年企业申请占国内申请总量的近四成,2005 年所占比重已不足二成;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 年所占比重已超过六成。特别是大专院校,近几年申请比重明显上升:2001 年大专院校申请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二成,2005 年所占比重已接近四成(见图7)。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构成比较稳定,八成来自企业。图7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表1 是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都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尤其大专院校占绝大部分;而排名前十的国外专利权人大多是企业。表1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外专利权人(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域分布每一件专利文件都会按照国际专利分类(IPC)分类,以说明发明所涉及的具体技术领域。统计专利文件的IPC 分类号分布,可以发现技术研发热点和技术创新集中的技术领域。与国别相结合,可以观察国内外申请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分布,确定特定技术领域国内外的竞争程度。表2 列出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表2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具有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C07K 14)*,突变或遗传工程(C12N 15),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C12Q 1),微生物及其组合物(C12N 1),酶(C12N 9),含肽的医药配制品(A61K 38),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G01N33),改良基因型的方法(A01H 1),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C12N 5),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A61K 39)。国外生物技术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突变或遗传工程,含肽的医药配制品,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具有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酶,微生物及其组合物,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免疫球蛋白(C07K 16)。*括号内内容为技术领域的IPC 分类号,下同。(五)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美国《企业技术评论》援引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杜达斯的报告宣称,随着技术的发展,专利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导致说明书页数不断上升。国外学者Tong、Frmae 研究,权利要求项数能够较好反映技术创新能力,权利要求数量越多,反映出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3。以专利文件的说明书页数(包括附图)和权利要求项数作为对比项加以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与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质量差距。图8 显示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变化趋势,很明显,近八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生物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发明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不过,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图8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变化趋势(六)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状况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十年。事实上,并非所有专利都能保护至期限届满终止。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专利才有维持有效的必要性。专利被维持的时间越长,通常可以说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有效状况,能够反映企业、地区甚至于国家的生物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生物技术领域共有有效发明专利6501件,其中国内占五成五,国外占四成五。国外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为85%,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达到78%。国内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的专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国内企业的有效率最高,达到86%,大专院校为81%,科研单位等约为74%(见图9)。图9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图10 显示了当前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按申请日所在时间段的分布,其横坐标为距今年限(指申请日距2006 年12 月31 日的时间跨度)。有效发明专利中,已维持5 年以下(含5 年)的(即申请日于2002 年1 月1 日之后)国内占72%,而国外这一比例只有15%;已维持11年以上的(即申请日于1997 年1 月1 日之前),国内只占3%,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26%;已维持6 至10 年的,国内占25%,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59%。国内有效专利平均已维持年限(指有效专利从其申请日至2006 年12 月31 日之间的时间跨度)为4.8 年,国外为8.7 年。图10 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的已维持年限分布图11 显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很明显,随着距今年限的增长,国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较小,距今年限为9 的仍可保持50%左右的有效率。但国内有效率下降则比较明显,保持50%左右有效率的年限为5 年,保持25%以上有效率的年限仅仅为6 年。图11 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特点(一)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占优随着生物技术被列为我国未来15 年科技发展战略重点,近年国内生物技术申请、授权数量已经超过国外,并且国内申请、授权所占比例继续保持扩大趋势,表明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整体水平日益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积累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快速增长近五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均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其中,国内申请增长比国外高近14 个百分点,国内授权增长比国外高近30 个百分点,显示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我国正迎头赶上、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三)专利制度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作用显著在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同样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期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9.0%的年均增长率与前者基本吻合,显示技术创新和专利制度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和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热点基本一致,竞争日趋激烈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突变或遗传工程等九个技术领域的申请在国内外排名均进入前十,国内外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的申请分别占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八成以上,表明国内外生物技术结构比较类似,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同时也显示为抢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争取对生物技术的市场主导和控制,国内外继续以较大力度实施专利布局,围绕生物技术专利展开控制与反控制、主导与反主导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热点技术领域中,含肽、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和免疫球蛋白三个技术领域的国外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均高于国内,突变或遗传工程、酶两个技术领域的国外授权数量也高于国内。而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微生物及其组合物,改良基因型的方法,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和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六个技术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均超过国外,显示国内在生物技术研究的某些领域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正在不断冲击国际前沿水平。(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渐成国内生物技术申请的主力军与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环境不同,近几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而大专院校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近四成的生物技术专利申请集中在大专院校,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单位手中。此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有八名是大专院校,其余两名是科研单位。显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物技术研发比较活跃,而企业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后劲不足。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研发中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植根于商业应用中;同时企业也应当注意充分利用我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否则,就会出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授权数量高于企业,但在专利有效率上低于企业的现象,致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或产业化成本很高甚至无经济价值,而企业则缺乏创新成果和产品。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之所以占居绝对主导地位,就是因为科学研究和商业资本在产业化的环节中找到了契合点。(六)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质量仍有差距1、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国内外差距扩大尽管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1999 年,国外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是国内的3.6 倍,国外专利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是国内的3.2 倍。2006年则分别扩大到3.8 倍、3.7 倍,换言之,在权利要求项数和说明书页数上,近四件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才相当于一件国外专利,差距十分明显。初步显示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相对于国内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2、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国内平均已维持年限不长、有效率低在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中,虽然国内数量过半,但国内平均已维持年限比国外少近4 年,平均有效率低于国外七个百分点,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国内有效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国外,初步显示在市场价值、创造的经济效益方面,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低于国外。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生物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水平,国内外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国内在专利数量上占优,国内外围绕生物技术展开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总体上,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态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国内生物技术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的转变主要还是数量上的,而不是质量上的。虽然国内发明专利在数量上占优,但在体现专利质量的指标上国内仍然处于劣势,不容乐观。初步反映出国内外生物技术水平整体上尚有不小差距,国内掌握的经济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的主力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专利数量增长后劲反而不足,这与目前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趋势相背,严重制约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专利申请数量上的优势没有转化市场竞争的优势。《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也指出,我国大量生物科技成果未能转化为产品,全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因此,要实现到2020 年使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当前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应当从侧重于技术积累调整到边研究、边产业化,创造与运用并重的新阶段。

阅读全文

与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发明的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