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豆腐是谁发明的
1、豆腐是刘安发明的,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2、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2、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1)大豆谁发明扩展阅读:
一、豆腐的发明过程:
1、豆腐的发明,不如说是发现,就和炼丹发明炸药一样,豆腐也是炼丹时被发明出来的。
2、刘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产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浆也是当地的主要饮食之一。
3、而刘安在炼丹的时候,喝的豆浆洒在了炼丹用的石膏上,豆浆便凝成了豆腐,豆腐这一美食便出现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黄豆泡八九个小时左右,至黄豆彻底泡发。
2、黄豆加水用料理机或豆浆机(冷饮功能)磨成豆浆,找一块干净的大棉布,放在大一点的盆上。
3、将豆浆隔筛网倒入棉布中。
4、过滤出豆渣,尽量挤的干一些。
5、豆浆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烧热,用勺子将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边煮边用大勺划圈搅拌,以免糊锅。
7、直到豆浆煮沸腾后关火。
8、此时将内酯4克与25克温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将豆浆离火,自然降温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温度计,这样更准确些,没有温度计也没关系,像这种天气,大约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10、将内酯液倒入,迅速搅拌开,动作一定要迅速,大约三四秒的时间,就要立马盖上锅盖开始焖。
11、将豆浆盖盖焖15分钟左右,打开锅盖你会发现都将已经凝固,这时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脑了。
12、可以取出一点来做豆腐脑。
❷ 大豆榨油是谁发明的
在春抄秋《诗经·国风》和西汉《礼记袭·内则》中的膏就指的油脂。
西周时期起,已经有了原始植物油制取的方法,制油业的种子从此就萌芽了。
西汉末年,《汜胜之书》“豆有膏”是我国最早记载大豆含有油脂的一本农书。
公元533年北魏末年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中提到了动植物油有大麻子油、芝麻油、苏籽油、芜箐籽油、猪油、牛油和羊油等七种。
公元1116年北宋寇奭所著《本草衍义》,其中炒料压榨制油的雏形已出现了,而且进而知道用煎炼方法可以改进油的品质。
谁发明的不能考证,可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❸ 豆浆是谁发明的
豆浆发明者:1900多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 相传刘安是孝子,其母患病期间,版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权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炼丹时,偶然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变成了豆腐,豆腐从此问世,这在诸多典籍中均有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上也记载豆浆“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中医理论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滋阴润燥,“秋冬一碗热豆浆,驱寒暖胃保健康”,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 编辑本段营养功效
❹ 大豆制品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大豆种植分为春播、夏播两种。
春播于清明前后进行,收获期为9月份(农历的8月)。
夏播于麦收后进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
另有东北的大豆播种期稍晚一些,但收获期相关无几。
❺ 转基因大豆是哪个公司发明的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转基因大豆应该是孟山都公司发明的,这家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广转基因主粮,妄图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产业链。
❻ 豆腐是谁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是在炼丹的时候误发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刘回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募方士答数千人,其中有名者为苏非、李尚、左吴、田由、晋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
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这样,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豆腐的历史从此开始。后来,人们尊称刘安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当年的楚山也改称为“八公山”。
(6)大豆谁发明扩展阅读
豆腐选购的小妙招:
看:传统豆腐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稍有光泽。而人工合成豆腐因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传统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较无光泽。
摸:传统豆腐用手按压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弹性,而且软硬适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处会比较粗糙,质地不细腻,弹性较差,且没有白色豆腐液体流出。
闻: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传统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气味很淡,甚至有化学药剂的味道。
❼ 大豆起源于我国有哪些历史记载
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寿春。他在炼丹时,有一次错误地将石膏点入丹母液即豆浆之中,经化学变化成了豆腐。豆腐从此问世。
刘安善于游禅交僧,一天尝到了和尚们做的豆腐顿觉品味素新,决定深入研究豆腐制作方法和技术。
成立了豆腐生产作坊,培养豆腐专业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生产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豆腐品质。同时把豆腐制作技术传授给别人,并逐渐向外地区扩散。
豆腐的制作技术在唐代传入日本,以后又相继传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豆腐的原材料是大豆,而正因为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所以,豆制食品在我国也就率先被创造出来。
大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也是最早驯化和种植大豆的国家,栽培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
大豆黑色的叫做乌豆,可以入药,也可以充饥,还可以做成豆豉;黄色的可以做成豆腐,也可以榨油或做成豆瓣酱;其他颜色的都可以炒熟食用。
由于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所以在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推崇。
大豆起源于我国,从我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编的《史记》中写道: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铺至下铺,为菽。
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菽”就是大豆。
据考证,商代主要的农作物黍、稷、粟、麦、秕、稻、菽等,都曾经见于甲骨文卜辞之中。殷商时期就有了甲骨文,对农作物记载得非常有限,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字,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
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出土的炭化大豆,经鉴定距今已有2600年左右,为东周时的实物,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大豆。
春秋时期,菽被列为五谷或九谷之一。战国是时期,菽、粟并称,居五谷、九谷之首。豆叶供蔬食时,被称为“藿羹”。
大豆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是与其自身特点分不开的。秦汉时期之后,旱作技术有所提高,大豆退为次要的角色,但仍为人所重视。《氾胜之书》记载:“谨计家口数种大豆”,强调多种大豆的重要性。
宋代为了在南方备荒,曾在江南、荆湖、岭南、福建等地推广粟、麦、黍及豆等。促使大豆的种植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发展也很迅速。
据《大金国志》记载,当时女真人日常生活中已“以豆为酱”。清代初期由于大批移民迁人东北地区,使东北成为大豆的主产区,产销国内外。
在大豆的利用方面,在汉代以前,大豆主要是作为食粮。汉代开始用大豆制成副食的记载逐渐增多。豆制品主要有豆豉、酱、醋。
《史记·货应列传》指出,当时通都大邑中已有经营豆豉千石以上的商人,其富可“比千乘之家”,说明以大豆制成的盐豉已是普遍的食品。
《齐民要术》还引述《食经》中的“做大豆千岁苦酒法”。苦酒即醋,说明至迟6世纪时已用大豆作制醋原料。
汉代已出现豆芽,时称为“黄卷”,可供药用,后来才用鲜豆芽做蔬菜。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还发明了豆腐。
有关以大豆榨油的记载,始见于北宋《物类相感志》。做豆腐和榨油的副产品豆饼和豆渣是重要的肥料和饲料。清代初期豆饼已成为重要商品,清代末期已遍及全国,并有相当数量的豆饼出口。
大豆除了供食用之外,还是重要的绿肥作物。我国古代对大豆的根瘤早有觉察,并在“菽”的象形字中反映出来。
《说文解字》记载:“尗,豆也,象豆之形也。”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进一步指出,“尗”字中间的“一”是代表地面,通于上下的“丨”代表大豆植株,在“一”之上是代表茎,在“一”之下是代表根。
根左右“八”形是“当做圆点”,象征“细根之上生豆累累”的“土豆”,也即根瘤。同时还说明,“豆之根有土豆,丰年则坚好,凶年则虚浮”,认识到根瘤的多少和大豆的丰歉有关。
可以说早在3000年以前造“尗”字的时候,人们已观察到大豆有根瘤的现象。
此外,《氾胜之书》提出:“豆生布叶,豆有膏”,知道大豆在幼苗时期,本身就有肥美的养料,故“不可尽治”,即不宜过多中耕。清代《齐民四术》也说豆“自有膏润”,在中耕时“唯豆宜远本,近则伤根走膏润”。
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我国古代很早知道大豆本身具有养料,而且同豆根有密切关系。
对于大豆根瘤的认识,使得大豆很早就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从《齐民要求》记载中,可看到最迟在6世纪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有大豆和粟、麦、黍稷等较普遍的豆粮轮作制。
陈旉《农书》还总结了南方稻后种豆,有“熟土壤而肥沃之”的作用。其后,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更为普遍。
大豆和其他作物的轮作或间、混、套种,以豆促粮,是我国古代用地和养地结合,保持和提高地力的宝贵经验。
❽ 大豆纤维的发明人是谁
李官奇
❾ 第一个发现大豆的人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所以也没什么第一个发现的人,历史找不到,就当是勤劳的劳动人民发现的好了
❿ 大豆起源于哪里
大豆起源于中国。
《 史记》里有记载,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吃豆有几千年的历史。
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
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
(10)大豆谁发明扩展阅读:
我国大豆的分布:
按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我国分为五个大豆主产区:
1、北方春大豆区(包括东北春大豆亚区、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西北春大豆亚区);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
3、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
4、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5、华南四季大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