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北斗新创造

北斗新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06 06:15:43

『壹』 第二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在哪里启动

报道称,由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主办的第二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摄影测量与智慧城市专家刘先林院士、测绘专家刘经南院士、卫星导航专家谭述森院士、精准农业专家陈学庚院士等多位院士评委的加盟,让这一赛事站在了更高起点上。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信息四部处长黄庆红表示,随着北斗全球组网工作的不断推进,2020年国内导航产业产值将有望达到4000亿元。作为为数不多的“北斗”专题大赛,“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在2017年顺利举办第一届的基础上迎来了本年度大赛的启动。希望通过大赛,可以构筑起产业创新发展生态。这将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鼓励更多人参赛,大赛在京津冀、江苏(南京浦口)、湖北(武汉)、山东(泰安)、浙江(海宁)多个赛区设置赛点,面向全国征集项目,期待在导航与位置服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生好的成果

即日起,报名者可搜索“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关键词或登陆大赛官网进行报名。

『贰』 为何说北斗导航系统已步入新时代

11月5日,北斗三号双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央视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听他讲述北斗幕后故事。

我国原计划在2007年底发射首颗北斗导航卫星,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好不容易申请的轨道位置和频率就过期了。北斗团队夜以继日,终于赶在2007年4月初的时候,进入到了最后的发射阶段。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叁』 北斗导航卫星 2020 年前后可服务全球,会产生哪些影响

北斗系统将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扩展服务功能,增强连续稳定运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号系统还将发射1颗地球静止轨道备份卫星。

北斗三号系统还将发射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导航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并实现全球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

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空间信号精度将优于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将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亚太地区定位精度将优于5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3)北斗新创造扩展阅读: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1、健全稳定运行责任体系。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完善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动系统稳定运行工作向智能化发展。

2、实现系统服务平稳接续。北斗三号系统向前兼容北斗二号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服务。

3、创新风险防控管理措施。采用卫星在轨、地面备份策略,避免和降低卫星突发在轨故障对系统服务性能的影响;采用地面设施的冗余设计,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增强系统可靠性。



『肆』 北京北斗致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北斗致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战术自组网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是国内专业的战术自组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并荣获多项软件著作权
法定代表人:王征
成立时间:2018-01-16
注册资本:1500万人民币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冉北街9号A幢2层A区A2006

『伍』 北斗请问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与GPS等国外系统,新特点有哪些,有什么创新,有什么缺点 半小时内有答案追加

特点:技术上比gps先进。
新点:可以给终端接收器发短信。
优点:纯国产,不受外国控制
缺点:尚未覆盖全球。

『陆』 北斗——新的契机

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不断向青藏高原腹地等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无人区推进。环境艰苦,危险性高和通信不畅是这些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特点。近年来,野外工作中不断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011年4月1日,在新疆和静县作业时一架航空物探小型飞机失踪,飞机以及机上3名人员至今仍未找到;2012年2月17日,陕西省地矿总公司物化探分公司可可西里赤布张措湖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组的杨能昌、高崇民、荣浩在进行野外作业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2012年11月16日,承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任务的三名地质队员在海拔4800m的青海省沱沱河附近失踪,现已确认3人全部遇难……在这些事故中.我们失去了优秀的地质技术人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搜救,对地质调查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除了对人员生命财产的威胁,落后的通信条件对野外地质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无人区的区调工作,地质队员每天都要前往距驻地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地区进行路线工作,在这期间驻地与路线之间无法联络,一旦出现车辆损坏或遇险等紧急情况,往往不能及时通知驻地,野外人员只能开展自救或原地等待救援,很多危险情况都是这样发生的。再如,一些无人区的工作往往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地质队员进驻之后就处于了与世隔绝的状态,很难与外界沟通,长时间无法与家人亲友或单位保持联络。

上述诸多问题,实际上都归结为缺乏有效的日常通信手段。尽管某些项目配备了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等,但这些通信手段都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卫星电话拨打不方便且费用不菲,对讲机距离有限且易受地形限制等。在2012年2月17日可可西里发生的3名地质队员失踪事件中,该小队就配有卫星电话,但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那么,有没有一种通信技术或工具,可成为野外人员的“手机”,使他们即便在无人区也能实现相互通信,并提供日常的信息与安全保障服务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技术——北斗。北斗是目前世界上三大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并驾齐驱。截至2012年底,北斗系统已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完成卫星组网,可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除了导航卫星应有的定位功能外,北斗还拥有其他两个卫星系统不具备的功能——“短信”和“指挥”功能。“短信”指北斗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短报文的形式通信,类似于我们的手机短信功能:而“指挥”功能是指使用专用设备“北斗指挥机”可以实现对北斗终端行为(包括定位与通信)的监控,并可通过短信或广播功能与个别或全部下辖北斗终端交流,实现指挥调度。正是因为这两个功能,使实现野外地质工作常态化实时通信和信息服务成为可能。

自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始着力于北斗卫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质调查工作的融合。项目组依托“基于3S 技术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研建与应用”和“基于我国卫星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开展了以北斗卫星技术为主的新技术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管理和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工作。以野外人员实际需求和地质工作管理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了北斗技术与GPS、GIS以及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整合应用研究,研制了野外工作适用的北斗终端产品,建立了基于北斗的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中心的多级动态管理组网体系,编制了指导系统部署和工作流程的技术指南,并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的27个地处无人区的野外项目组进行示范,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卫星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的行业应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以北斗为代表的导航与通信技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集成研发、应用与示范情况。

『柒』 北斗三号的新科技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采用了原子钟、星间链路最新的技术。

原子钟——导航系统的心脏

星间链路的概念并不新鲜,GPS也采用了这一技术,叫做Crosslink。该技术的大概原理是通过卫星间的相互通信,对卫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这就缩减了对地面基站的依赖度,并加强其完好性。通过该技术,GPS星座可以在失去地面支持情况下仍旧维持一段时间的正常运转。

但是GPS的Crosslink采用的是波束角较宽的UHF(Ultra High Frequency)频段。理论上来说,当两个卫星进行通信时,波束角越宽,意味着发送信息的范围就越宽,卫星在发出信息时有更大几率将信息发送给非目标卫星,这样就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而北斗采用Ka星间链路(Ka波段是电磁频谱的微波波段的一部分,Ka波段的频率范围为26.5-40GHz。Ka代表着K的正上方(K-above),Ka波段大致上的频率范围是30/20GHz。Ka频段具有可用带宽,干扰少,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常用于卫星通信),Ka频率高,波束角相对比较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本卫星发出的信号只被想让接收信号的卫星接收,不会发到别的卫星那儿,保密性得到加强。同时,更高的频率也意味着卫星间通信的效率可以更高。所以,北斗三号的性能在未来的发展非常值得世界期待。

『捌』 为什么我国一定要造出北斗

因为要造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远远不只是导航定位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足够关注科技发展的话,现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广告,诸如各种发布的新手机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的电脑也支持了北斗导航,还有与导航功能最密切相关的汽车行业,也有很多的新车型支持北斗导航系统。

可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美国政府又不是活雷锋,他做每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关于GPS这件事也一样是有利也有弊,对于民用方面来说,确实方便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但是在军事方面就危机四伏了,本身用的就是人美国人的东西,人家说不给你用你就睁眼瞎了,再来一个欺骗数据,让你自己打自己。更别说人家美国自己军用的GPS可是比民用版本精确了十倍,直接不用动手就赢得了战争胜利。

所以说我国要自主研发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要准备,也是为国家发展打下基础。

『玖』 北斗导航是谁发明

谢军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副所长、所长,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现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9)北斗新创造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同年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04所工作。

1987年获五院通信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504所测试中心副主任、规划投资处处长、副所长、所长等职务。

2004年1月——2013年2月,担任五院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2013年3月——,担任五院总体部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拾』 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第一,国家安全
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避免在将来的战争中受制于人,同时我们还有了同样的手段可以反制敌人。(导弹要导航,行军要定位,还得知道哪可以躲,哪可以藏,敌人躲在哪,这都要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果我们用别人的,不自己开发,那将来打起仗来,敌人不给我们用他的系统我们该怎么办,或者敌人给我用,但是给我们提供错误虚假信息怎么办,我们信息泄露了怎么办?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有了自己的系统之后,我们就可以打敌人了,这样敌人在开战之前也要想一想后果了。所以说,为了国家安全,我们要建立这个)
第二,经济效益
他每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我们省去原来用来引进国外系统的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系统以低价服务国内用户,可以让更多行业部门应用上这种高科技设备,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物质财富。还有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系统,投放到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赚取外汇。
第三,技术储备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发展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我们就有了相应的技术储备,也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了这些技术储备,我们就可以在将来的新的一轮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引领世界,而不是总像这三百年以来一样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总有一天,我们要回复汉唐,重新成为全世界的领头羊。

阅读全文

与北斗新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