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工肺如何在家里使用
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脏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以往仅应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需和血泵配合称为人工心肺机。
人体呼吸系统从外界空气中吸入氧,使氧气进入肺部血液,再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使用。另一方面,肺部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则渗透到气泡里,再排出体外。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的球状小囊,每个肺约有三亿个肺泡,其总面积约等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它们在把氧气供应给血液以及排出无用的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脏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以往仅应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需和血泵配合称为人工心肺机。70年代初,已将人工肺作为一个单独的人工器官进行研究。因它可以不用血泵而进行部分呼吸支持,并且有植入性人工肺的实验报告。因此,美国人工脏器学会(ASAIO)每年均有专门小组讨论人工肺的进展。
目前用于心脏手术的人工肺大部采用一次使用的附有热交换装置的鼓泡式人工肺。该式人工肺己趋成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肺部疾患愈来愈多,人工肺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亦愈显重要。人工肺的研制成功,特别是近十余年来膜式人工肺的问世,为解决呼吸功能衰竭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人工心肺机是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由于这种特殊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心肺功能,又称为心肺转流,这种人工装置称为人工心肺机,如图4所示。
人工心肺机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基本装置包括:
(1)血泵: 为驱使体外氧合血单向流动,回输体内动脉,代替心脏排血功能的主要部件。
(2)氧合血单向流动装置。
(3)氧合器: 氧合静脉血,排出二氧化碳,代替肺进行气体交换。
(4)变温器:利用循环水温与导热薄金属隔离板,降低或升高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
(5)滤器:由20~40μm 微孔的高分子材料滤网组成的装置,放置于动脉供血管路,用于有效滤除血液成分或气体等形成的微栓。
『贰』 心肺复苏的创始人是哪国人
他叫来Peter Safar,是奥地利人。彼得•沙法教源授(Peter Safar)1924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毕业后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外科医学。1954年就任巴尔的摩市立医院麻醉科主任。上世纪50年代,沙法等通过文献的复习阅读与研究实践,肯定了口对口通气的有效性。此后沙法创造了仰头举颜法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960年,柯温霍文等发现用力胸外挤压可得到相当明显的动脉搏动。不久,沙法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称为基本心肺复苏方法。50年来,由于心肺复苏(CPR)在全球的普及,实施了在生活、工作及公共环境中有效救护那些诸如心脏猝死、意外伤害导致呼吸、循环骤停的个体、群体伤病人的工作,抢救了无数个不该终止的垂危濒死伤病人,CPR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救命技术”。
『叁』 CT是谁发明的人工心肺机是谁发明的人工肝是谁发明的透析机
美国。
美帝,掌握核心技术。
我们使用的药物,全部都是仿制的 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的 国外药物。
(Z字开头的中国特色药除外)
『肆』 人工器官的发展历史
暂时或永久性地代替身体某些器官主要功能的人工装置。使用较广泛的有:①人工肺(氧合器)模拟肺进行O2与CO2交换的装置,通过氧合器使体内含氧低的静脉血氧合为含氧高的动脉血;②人工心脏(血泵)。代替心脏排血功能的装置,结构与泵相似,能驱动血流克服阻力沿单向流动。人工心脏与人工肺合称人工心肺机,于1953年首次用于人体,主要适用于复杂的心脏手术;③人工肾(血液透析器)。模拟肾脏排泄功能的体外装置,1945年开始用于临床。人工肾由透析器及透析液组成,透析器的核心是一层半透膜,可允许低分子物质如电解质、葡萄糖、水及其他代谢废物(如尿素)等通过,血细胞、血浆蛋白、细菌、病毒等则不能通过,从而调节机体电解质、体液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等。
『伍』 什么叫做人工肺ecmo人工肺ecmo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把人的肺切除了,放一个机器进入胸腔
人工肺其实就是一种气体交换器,可以代替肺脏发挥出作用,能够用于于治疗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而不能维持人体吸氧需要的患者。主要是适用于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患有重症肺炎等多种疾病的人群。
对于肺脓肿以及肺癌患者而言,可能就会被医生要求去做人工肺手术进行治疗。但如果对该方面的医学知识不是很了解,就可能会不知道人工肺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就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正常治疗以及身体护理。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人工肺呢?
一、什么是人工肺
简单来说,人工肺其实就是氧合器,或者可以称作是气体交换器。是可以代替人体肺脏排出二氧化碳,同时又能摄取必需氧气的一种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而临床医学方面应用当中,往往需要和心脏移植手术一同实施,需和血泵配合使用,所以又被称之为人工心肺机。
二、人工肺的用途
人工肺属于生命支持技术的范畴,主要是用于治疗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而不能维持人体吸氧需要的患者来说。而从长远发展来看,经过植入人工肺,可以永久性地,甚至是完全替代人体原有的肺功能,可解决多种患者的生存问题。而且由于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所以患者常常可以有非常好的预后。
三、人工肺的类型
目前在临床方面已经应用的人工肺种类主要有膜式、气泡型以及平面接触型等三种。这三种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治疗。
『陆』 人工肺仪器原理
(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图乙Ⅱ阶段代表的相对气压逐渐减少,因此代表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
(2)运用人工肺代替动物肺的研究实验膜式人工肺使用数万根中空纤维集束组成,每根中空纤维表面上布满了微孔,这些孔极小,制造人工肺的膜材料要求较高,使血液渗不出去,但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进行气体交换,所以人工肺的研究与使用进展缓慢.
(3)若血泵为心脏,据分析可见:血管B是主动脉.(4)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人工肺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减少,氧气的成分增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所以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会变得浑浊,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舒张;呼气;I
(2)气体
(3)主动脉(4)二氧化碳;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会变得浑浊
『柒』 ecmo哪个国家生产的
截止到2020年3月,国内市场主流的ECMO品牌主要是欧美的美敦力、米道斯、迈柯唯和索林等。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国内共有ECMO设备400余台,其中迈柯唯和索林两家公司的产品占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ECMO中国市场全球排名前三的供应商:德国迈柯唯属于瑞典洁定(Getinge Group)集团,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其次是美敦力(Medtronic)占10%;另外,索林(Sorin)属于英国理诺珐(LivaNova),占10%。其他的厂家还有泰尔茂Terumo,米道斯Medos(属于费森尤斯Fresenius)等。
中国公司蓄势待发,在一片被普遍看好的市场中开始暗流涌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国产ECMO成品问世。
(7)人工肺哪国发明扩展阅读:
1953年Gibbon医生发明人工心肺机开始,他将体外循环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心脏手术获得成功,这使人工心肺机系统作长时间心肺辅助有了可能。体外膜肺氧合(ECMO)实际上是心肺转流技术的扩展和延长应用,ECMO用以治疗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已有20多年。
1960~1970年,膜式氧合器出现,1965~1975年,抗凝控制技术完善,这使心肺转流技术的延长使用成为可能,膜式氧合器以半透膜将血一气相分开,保护了红细胞、血小板,使ECMO可能较长时间安全进行。
1971年Hill医生首次用ECMO救治1例24岁的男性患者,因多发性创伤导致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经过75小时的ECMO救治,患者脱离危险,抢救成功。于是一些医院相继开展ECMO,但很快因低成功率而告一段落。
1975年Bartlett医生首次成功地用ECMO救治1例患持续性胎儿循环的新生儿。以后ECMO技术在新生儿应用的经验快速增加,现在人们已认为ECMO是治疗新生儿、婴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标准方法。
1993年Zwushenberrger等对5000例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调查表明,其生存率为82%,而常规治疗死亡率为80%。这又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并于1994年做出阶段性的总结:ECMO对新生儿的疗效优于成人,对呼吸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心脏功能衰竭。
随着医疗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的支持时间不断延长,成人的疗效不断提高,从而被更广泛地用于临床危重急救。甚至一些医疗中心将ECMO装置定为救护车基本配置,使ECMO走向院前而更好地发挥急救功能。
『捌』 人工呼吸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那一本书
人工呼吸方法在《金匮要略》便有记载。
《金匮要略》一书中第二十三卷“杂疗方”中记载道: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疗。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疗。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活。皆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
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小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
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令可少桂心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乃稍止,兼令两人各以管吹其两耳,弥好此最善,无不活者。并皆疗之。这段关于对自缢者的施救过程记述十分详细,在急救过程中已经有了采用吹气急救的明确记载:如“兼令两人各以管吹其两耳。”
虽然根据现代的医学证明,仅靠吹耳急救显然无法达到救治窒息病人的目的,但至少表明到东汉时,我国古代的急救医学中已经意识到可以采用人工吹气治疗窒息患者,并付诸实施。
(8)人工肺哪国发明扩展阅读
古代中医的人工呼吸术和现代医学的人工呼吸术相比,还是有着很多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古代中医的人工呼吸中有很多是通过耳朵进行吹气的,而且一般采用芦管或葱管等工具。
而不采取直接的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治疗,我们认为,并非古人不懂得吹口鼻急救,比如明朝朱櫹所著《普济方》就明确记载“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这和现在的人工呼吸可说完全一致。
普遍采用“吹耳”急救,这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了耳朵与呼吸道是相通的这一事实。现代医学解剖学表明,人的呼吸道通过咽鼓管和中耳相连,但是,古人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毕竟有限,并不知道因为有鼓膜隔开,外耳和中耳实际上并不相通。
也就是说,如果试图通过耳朵吹气,以达到肺部充气鼓起进而恢复自主呼吸,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可能是首先导致鼓膜受到伤害。
通过“吹耳”急救成功,可能并非真正的是通过吹耳使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能力,更可能是耳中的异响刺激了患者的末梢神经,从而唤醒了患者,也就是说,“吹耳”所起的功效其实和“牵发”、“炙脐”等外部刺激方法所起的功效是一样的。
除了这些外,还有最大的原因那就是“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这些封建理法的重大影响了!在封建社会里,又一直尊崇男尊女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自缢或溺水等显然是女性居多,对女性自缢或溺水者急救时,受男女有别古训的限制。
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急救方法显然难以推行,这才不得已而求其次,退而采取了吹耳急救,很少采取吹口鼻治疗,而且,不论是吹耳还是口鼻,都是弃简就繁,通过芦管、葱管等操作。
可见我国从东汉时就已出现了应用人工呼吸进行急救的医学实践,并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医学理论。而国外最早的有关应用人工呼吸于人体急救的记载大约要到十九世纪末才出现,比中国要迟上1 600年左右。
『玖』 ecmo(人工肺)是人工智能技术吗
当然不是了 说白了就是 一个机器把血液引流到体外 给予身体氧合后的血液供给 主要功能是代替心脏和肺
『拾』 人工肺的简介
人体呼吸系统从外界空气中吸入氧,使氧气进入肺部血液,再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使用。另一方面,肺部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则渗透到气泡里,再排出体外。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的球状小囊,每个肺约有三亿个肺泡,其总面积约等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它们在把氧气供应给血液以及排出无用的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脏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以往仅应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需和血泵配合称为人工心肺机。70年代初,已将人工肺作为一个单独的人工器官进行研究。因它可以不用血泵而进行部分呼吸支持,并且有植入性人工肺的实验报告。因此,美国人工脏器学会(ASAIO)每年均有专门小组讨论人工肺的进展。
目前用于心脏手术的人工肺大部采用一次使用的附有热交换装置的鼓泡式人工肺。该式人工肺己趋成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肺部疾患愈来愈多,人工肺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亦愈显重要。人工肺的研制成功,特别是近十余年来膜式人工肺的问世,为解决呼吸功能衰竭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图1. 人工肺及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