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居里夫人几岁发明镭
你好,你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发明”和“发现”两词有本质的差别,镭是存在的东西,何为发明?!!(以下有关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nya Sklodowska),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曼娅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曼娅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与法为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㈡ 爱迪生几岁发明电灯的
是32岁发明的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㈢ 爱因斯坦几岁发明了电灯泡
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且是32岁发明的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专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属,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㈣ 爱迪生几岁发明电灯
是32岁发明的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㈤ 爱迪生几岁发明电灯的。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内,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容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但由于爱迪生经济问题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于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为实验提供经济资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几个股东,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五万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出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他为此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用碳化棉丝制成。
爱迪生32岁发明电灯的
㈥ 居里夫人多少岁发明了镭
镭不需要人发明
㈦ 名人在几岁发明了什么
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收缴(jiǎo)学生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如果遇上灾荒年,私塾的学生少了,就有断粮断炊的危险,不得已时也只好从当地的地主家里租借。所以,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gěng)直,爱打抱不平,曾经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被迫逃离家乡,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这一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
当他50多岁的时候,还不时想起幼年的苦难,深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种种苦楚而痛心。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5岁的时候,李四光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李四光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李四光从小就喜欢动脑筋,问问题。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时候,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也许是个偶然的巧合。他后来果真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还曾科学地回答过他孩童时的疑问呢。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什么小船啦,小汽车啦,各种色彩的灯笼啦什么的。他心灵手巧,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他、佩服他。特别是,他富有同情心,对左右邻里的穷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气很冷,一个小偷摸进私塾里把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学捉住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狠揍了一顿,最后还被吊了起来。但是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声不响地拿来一条板凳,垫在小偷脚下,劝诫说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挨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大、中、小各种学堂,少年有志者,都愿意来武昌上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学的要求。父亲很支持他,从乡亲手里借来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地将自己出嫁时的嫁衣给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省城武汉求学。
1902 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读书,由于该学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学堂供给。李四光全家都很高兴。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知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李四光回黄冈向父亲辞行,随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费有限,他只好买了统舱票,以便节约开支留作它用。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李四光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当船驶出上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茫茫无际;小小少年,心旷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海浪飘得很远,很远??
经过漫长的旅行,轮船终于抵达日本的横滨港,后又乘汽车来到东京,但不巧的是,临行前,亲友饯(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鱼之类的荤腥,在海上又着了点凉,所以一到东京便腹泻不止,医院诊治为痢疾,并对他隔离治疗,只得借钱治病。这次病对他影响很大。当大夫劝他平时多吃素少吃荤时,他永远记住了这个劝告,几乎一生饮食清淡,至多吃点鱼呀蛋呀什么的。所以,有的朋友和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会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日本国的语言和初等数理比。1907年7月毕业之后,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据说,这个学校每年仅能吸收中国留学生10名左右,而报考者竟达千余人,李四光能够考中,是极其不容易的。
在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依旧清贫。每月收到的官费用于必须的开支后,已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常常把生米放进暖水瓶中,加上开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凑着咸菜一起吃下去。除了学习、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他常步入留学生会馆,听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他剪掉自己的辫子表示站在革命一边,拥护革命。1905年7月,李四光终于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孙中山曾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Wèi)为国用”。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1910年7月,李四光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结束了7年留学日本的生活,和同学们一起返回祖国。不久,他被派到武昌县花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从学生到教师,李四光感受到一种新鲜和责任,他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李四光正在北京参加留学毕业生的全国统一考试。他听到消息后,异常兴奋,立即收拾行装南下。回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托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来,又改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等职。然而,革命的发展并不是像他想象的一样。不久,袁世凯上台,打击和排挤革命党人。李四光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已成幻想,他内心郁闷,陷入彷徨之中??于是,李四光产生了再去读几年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的想法。1913年7 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年轻的李四光如愿以偿。当时,和李四光一起留学的有4个人,政府发放的路费全是金条。李四光告诉同伴:“你们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银行兑换钱币。”当李四光来到银行的时候,一身破旧的衣服引起了银行职员的怀疑,非但没有换回钱币,还被怀疑偷别人的金条而被抓了起来,任他如何解释也没有结果,连饿带冻,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尽管如此,青年李四光还心系父亲兄长,将自己旅费的一部分省下来交给他们,以供弟妹们上学之用。这是何等令人感动的情怀呵!李四光试图用所有的爱恋来报答14年乡村生活中父老乡亲所给予他的关怀与厚爱,就像他后来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一样,鞠躬尽瘁而又无怨无悔!
长途跋涉,远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终于抵达伦敦。这里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故乡,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如今早已车水马龙,五光十色,大厦林立。但在李四光的眼里,这一切无异于过眼云烟,他心里更渴求的是知识和科学。经过慎重的选择,李四光决定进入在采矿方面较为著名的伯明翰大学。他匆忙离开了伦敦,来到了英国西部重镇伯明翰城,在学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来。李四光的确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学生,即使休息时间,也下放松学习。偶尔在假日走进公园,看看名胜古迹,身边也总是少不了一叠报纸杂志,或是一卷厚厚的书籍。在林阴里,在流水旁,他一坐下来就抄抄写写,或是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但平静的学习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为重
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生死大战。一时间,生活物资日益短缺,物价开始上涨,生活极度困难,许多留学生已无法忍受,纷纷离开英国。但李四光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从小养成的坚忍精神,节衣缩食,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学习坚持了下来。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矿山做临时工,赚钱维持生活,继续完成学业。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他乐观旷达,劳逸结合,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并成了终生的爱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写成了一篇长达387页的论文——《中国之地质》,并提交伯明翰大学地质系。6 月,他通过了论文答辩。由于这篇论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发来的聘书,请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6 年多的英国留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尽管国内依然是军阀混战,你争我夺,李四光还是接受了邀请,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1920年5月,李四光结束了漫长的求学之路,回到北京。此时,他已经31岁,在这年轻的生命成长中,除了幼儿时期和暂短的工作以外,他几乎都在不停的学习中忙碌着,东奔西走,上下求索。如今,对李四光来说,该是他向祖国贡献知识和学问的时候了!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6 P0 j1 Y, k5
李四光到地质系后,主要讲授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备课认真,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从岩石的肉眼识别,到显微镜下的鉴定以及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他考试的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法,除了要进行笔头的问答以外,还发给学生几块岩石的标本,要求他们写出标本的名称、矿物成份、生成条件、与矿产的关系等等。他还极其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经常带学生赴野外考察,边看边讲,边讲边看,要求同学们大量采集标本,回来后,归类整理,陈列在实验室供教学研究之用。
在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受尽歧视的耻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艺术比我们精。人家的地方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沃土,还在那里荒着。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给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科学上的一些专有名词以外,他始终坚持用中文讲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叫他“Mr.李”,叫了几声,他就问那个学生叫谁?那个学生说:“叫你。”李四光说:“你可以称我老李、小李或阿猫、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准你叫我‘Mr.李’。”有一次,李四光带了七八个学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不给车钱,还要拿起手杖打拉车人。李四光看到后,气愤极了,就跑到美国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车钱,并且不准打人。那个美国人开始愣了一下,后来一看是一个穿破西服的中国人,竟蛮不讲理地冷笑一下,准备一走了之。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操起地质锤把他拦住了。那个美国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给了车钱,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有大纺织厂的资本家,与其他许许多多资本家一样,以剥削工人为生,而且他的父亲性格暴躁、强横,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因为恩格斯是长子,所以被父亲严厉管教着,一切均要按父亲的旨意行事。甚至父亲笃信宗教,就要让恩格斯“按上帝意志”办事。
& a7 x# e" {0 x8 k, t4 ^ J2 a! N 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恩格斯并不是唯命是从,相反,他常常为软弱的母亲受到父亲欺负而大鸣不平。他自己也经常希望能冲出父亲严厉甚至蛮不讲理的约束,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P7 X! P9 N7 A4 Z! \6 ~
他在19岁时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这种积极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一股汹涌的洪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 [3 ~" r& h, o4 ^* W# v, s 恩格斯中学未毕业,父亲就强迫他停学,让他去学习经商做生意,他希望恩格斯将来能继承他的事业,成为大资本家。恩格斯虽然不满父亲的安排,但无奈之下,只好听从父亲安排,去到一个小营业所去工作。
' ^) P, j }+ }8 e6 w K2 h# n ~ 18岁时,恩格斯又被父亲送到德国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布莱梅,到那里的一家大贸易公司工作。这一次,恩格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 F- J, h, ?4 p2 b# X: D" z
布莱梅虽属德国,但不是普鲁士的领土8 F: n8 ]' i% c5 y6 H8 L
,这里的思想比较自由,普鲁士专制政治对这里影响不大,人们可以自由地看书、议论。喜欢自由的人和对专制制度不满者,都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恩格斯也是这样。0 g6 o1 h5 N% Q9 z
到了布莱梅,恩格斯除了应付一下父亲派给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恩格斯酷爱学习,但威严霸道的父亲不让他读书,他心里总是窝着一股怨气,暗暗地对父亲表示不满。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各方面的书都感兴趣,哲学、历史、物理、化学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学习。读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R5 D" J1 c* }6 e- k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恩格斯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阅读了许多国家的进步书刊,这使他更为同情工人无产者的遭遇。# Z8 N: v3 v: [ t1 P
早在家乡读中学时,恩格斯就对为自己家里干活的工人充满了同情之心。他常常一个人偷偷跑到工厂里去观察工人劳动,又来到工人所住的地方,观察工人生活。他看到了这么一种现实,工人们在潮湿,窄小的低矮工棚里生活,一家老小挤在一起,里面几乎没有任何亮光,乱糟糟简直无法立足。工人们缺吃少穿,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而正是他们在为自己家里创造着一笔又一笔的财富。他们拖着疲惫、纤弱的身子在没日没夜的劳动,有时有了病也没有时间去看病。有不少工人因积劳成疾还不得不带病干活。更使恩格斯吃惊的是,工厂里有不少童工!他们本该和自己一样读书、学习,无忧无虑地度过他们的童年,但他们却在这里,在这里辛辛苦苦地为资本家创造财富!
㈧ 爱迪生多少岁
84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他活到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等等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霄达旦,有一次他和助手们竟连续工作5昼夜。1879年爱迪生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由于碳丝表面多孔,性脆,强度很低。不久被钨丝代替。
㈨ 有哪些发明家发明了什么东西几岁的时候发明的
1847年
2月11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
1853年
6岁
随家人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市北部的格拉蒂奥特堡。
1855年
8岁
上了3个月学后被退学。
1859年
12岁
开始做火车上的报童。
1862年
15岁
在火车上办报纸《先锋周刊》。
1862年
15岁
因火车上的实验室引起火灾,一只耳朵被列车长打聋。
1863年
16岁
开始做报务员。
1869年
22岁
在波士顿任报务员;发明自动表决机。
1871年
24岁
和玛丽结婚。
1876年
29岁
将研究所迁移到门罗园;开始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
1877年
30岁
发明留声机。
1878年
31岁
开始研究电灯;开始制造电气机车。
1879年
32岁
白炽灯研制成功。
1881年
33岁
发明“大象”发电机。
1882年
35岁
在纽约珍珠街设立第一个发电站。
1884年
37岁
玛丽夫人去世。
1886年
39岁
与米娜结婚。
1887年
40岁
搬到新泽西州的西奥兰治。
1891年
44岁
发明电影。
1909年
62岁
发明碱性蓄电池。
1912年
65岁
研制有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