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
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游戏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发现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我班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诗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作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可见,幼儿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就能萌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行为。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 [b] 1活动。
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应使用正面评价性的语言。如我班的梁凯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时,遇到了娃娃要过生日但没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议,没有蛋糕我们就自己做。老师听到后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凯雯,你的办法真好!”接着,娃娃家里的成员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们个个都很认真,娃娃家进行了热闹的生日庆祝会。
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
我们知道,教师在游戏中的身份是环境的支持者、维护者,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适时的改变角色,以相应的身份适时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师和你来一起玩好吗?想想这些拼板能做什么?”幼儿拿了一块梯形的拼板说:“可以用来做手枪。”“好,那手枪是谁拿的?”“是拿的。”“那你想不想来当?”“想。”教师就引导了幼儿利用手里的玩具当,并告诉他要再想出新的点子。
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我班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会组织 [b] 1幼儿来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并给一些有创造性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奖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幼儿。
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相信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创造力能获得可喜的发展和进步。
② 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游戏
创新能力是由人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个性品质综合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创新性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意性;创造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为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们2岁半到3岁半进入幼儿园,要在幼儿园生活、学习3到4年的时间,这正是幼儿脑细胞增值快、大脑皮层发育旺盛,创新思维发展迅速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证明:”3岁半到5岁的孩子十分富于幻想,创造萌芽时有显现,表现出不受习惯约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期间孩子们兴趣十分广泛,好奇心很强,思维定势少,求知欲望强烈。细心的教师和家长会发现这一年龄的幼儿常会喋喋不休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常使教师们应答不暇。
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质,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向往对任何事物都想探个究竟,所以这时各种各样的玩具自然成了孩子们的亲密伙伴,更是孩子们开展各种游戏的基础,而结构游戏则是利用许许多多的成品或半成品玩具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谈谈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点滴体会。
一、提供丰富的成品、半成品玩具,给幼儿创造能够创新的氛围与机会
幼儿园的学习形式主要是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提供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各种结构游戏玩具,如:积木、积塑片、胶粒、插塑、橡皮泥、饮料瓶、毛绒玩具、各种纸箱、废纸盒、剪刀、玉米皮等,这些材料最大特点是孩子们不受任何约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构建活动,如:用积木、纸箱可搭建各式各样的房子或构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汽车、飞机、轮船等,用橡皮泥可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动物、人物等,用饮料瓶、纸盒、剪刀等各种废旧物品可粘贴各种花篮、纸娃娃、拉力车等,通过这些构建活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发展创新能力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多实践,大胆想象和创造。同时教给他们创造的方法,在构思上则是更多地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
引导幼儿围绕中心主题内容进行构建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构建的内容是否生动、形象,是否丰富,往往反映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以“美丽的城市”为主题的游戏中,先引导幼儿说说“美丽的城市”应构建哪些物体,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说:“有宽敞的大街、高楼大厦、超市、动物园、、学校、桥、公园”等,然后孩子们像玩角色游戏一样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构建。他们几个人围在一起,动脑筋,发挥想象,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高楼大厦”、“动物园”、“超市“等。教师是城市的总设计师,将孩子们的作品放入合理的区域,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辛苦劳动和创造,一座富有想象力的城市诞生了。像这样的构建活动,孩子们的建构作品有丰富完整的特点,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引导幼儿根据材料的结构功能、造型特点建构物体形象
结构游戏的材料种类繁多,结构功能也不尽相同,通过孩子们自己想象、创造,用同一种结构材料可建构出同一物体形象。在这样的结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是打破幼儿思维定势,引导幼儿从可以选择一种结构材料到选择多种结构材料,从构建单一的物体形象到构建丰富的物体形象,如:在构建大桥时,我们可让幼儿欣赏图片或影像资料,启发幼儿大脑想象,巧妙构思,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悬索桥、双层桥、高架桥、立交桥、浮桥、跨海大桥、隧道等各式各样的大桥,这时幼儿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表扬鼓励、点燃创新精神的火把
多思好问是创新力的萌芽。在实践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从提问开始,在解答问题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由于孩子意志薄弱,还不能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教师要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动口提问、动手操作,因此,当孩子在结构游戏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加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外,教师对幼儿正在进行的构建活动不断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幼儿的思维会产生积极的效应,有利于幼儿的创造发展。
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只要有点滴创新,老师要充分肯定和赞扬,使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创造意愿。如:在指导孩子用各种废旧纸盒拼装汽车的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启发他们用纸盒做车身,用橡皮泥和饮料瓶做车轮,刚开始孩子们热情很高,但由于材料较硬,需要用剪刀剪、拆、拼、粘等技法,有一定难度,因此孩子们失去了信心,这是我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孩子们终于完成了“小轿车”、“大客车”、“货车”“吊车”等各种造型,看着自己亲手构建的玩具,孩子们高兴极了,这样的构建活动,不仅可发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
③ 如何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
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游戏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发现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我班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诗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作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可见,幼儿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就能萌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行为。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 [b] 1活动。
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应使用正面评价性的语言。如我班的梁凯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时,遇到了娃娃要过生日但没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议,没有蛋糕我们就自己做。老师听到后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凯雯,你的办法真好!”接着,娃娃家里的成员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们个个都很认真,娃娃家进行了热闹的生日庆祝会。
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
我们知道,教师在游戏中的身份是环境的支持者、维护者,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适时的改变角色,以相应的身份适时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师和你来一起玩好吗?想想这些拼板能做什么?”幼儿拿了一块梯形的拼板说:“可以用来做手枪。”“好,那手枪是谁拿的?”“是警察拿的。”“那你想不想来当警察?”“想。”教师就引导了幼儿利用手里的玩具当警察,并告诉他要再想出新的点子。
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我班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会组织 [b] 1幼儿来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并给一些有创造性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奖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幼儿。
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相信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创造力能获得可喜的发展和进步。
④ 什么是创造性游戏 (幼儿园)
1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2能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玩绳,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⑤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
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游戏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发现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我班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诗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作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可见,幼儿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就能萌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行为。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 [b] 1活动。
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应使用正面评价性的语言。如我班的梁凯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时,遇到了娃娃要过生日但没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议,没有蛋糕我们就自己做。老师听到后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凯雯,你的办法真好!”接着,娃娃家里的成员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们个个都很认真,娃娃家进行了热闹的生日庆祝会。
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
我们知道,教师在游戏中的身份是环境的支持者、维护者,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适时的改变角色,以相应的身份适时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师和你来一起玩好吗?想想这些拼板能做什么?”幼儿拿了一块梯形的拼板说:“可以用来做手枪。”“好,那手枪是谁拿的?”“是警察拿的。”“那你想不想来当警察?”“想。”教师就引导了幼儿利用手里的玩具当警察,并告诉他要再想出新的点子。
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我班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会组织 [b] 1幼儿来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并给一些有创造性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奖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幼儿。
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相信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创造力能获得可喜的发展和进步。
⑥ 幼儿教师指导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
1.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满足幼儿游戏的多种内需要
2.创造良好的能引发容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保证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时间
3.通过观察确定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和途径,引导游戏进程,提高游戏水平
4.按照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5.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⑦ 浅谈怎样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孩子今后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面对不同问题,并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自我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更快成长发展。
一、利用游戏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现实生活是幼儿游戏的源泉,想象思维活动是幼儿游戏的支柱,幼儿通过思维、想象扮演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同时,游戏活动中制作的玩具和材料的使用,体现幼儿的创新能力。另外,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由于它适合幼儿的创新意识,而且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材料、选择伙伴、交流收获等。如游戏“欢欢礼品店”,我们根据大班主题《我找到了春天》活动内容开展这类手工制作游戏,因为幼儿有这方面的生活及知识经验,所以游戏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定主题,自己充当角色,自己设计游戏情节,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活动时,有的幼儿选择当服务员,介绍这一阶段他们店里制作的礼品品种,有的选择当经理、送货员……活动中幼儿能按游戏角色、情节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行动,并能独立从事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活动。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幼儿不断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有较细致和全面的了解,才能顺利构想和构造。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和了解周围多种多样的物体和建筑物,使幼儿对物体有感性认识,为建构活动做好准备,为创新构造打下基础。例如为了搭好公园,我让幼儿春游时重点观察公园的布局、设施等,使幼儿对公园有进一步了解,再搭起来就格外轻松,布局也比以前好多了,不再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新《纲要》明确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原则之一。要使游戏深入、高质量地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
1.利用美术区角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表象是对过去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幼儿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认识,就没有可以用来加工的记忆表象,再造想象就发展不起来,创造想象将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生活,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植物园旁,当孩子们奔跑欢笑的时候,适时引导孩子把看到的自信地说出来:“我画的柳树最好看……”“我画的桃花最美……”“我画的蝴蝶花像真的一样……”这种随机而教的方法可作为常用手段。
在美术活动区为幼儿准备各种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兴致勃勃地画画时,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教幼儿学会赏识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凭自己的观察、印象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感受,结合想象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科学评价能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更感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起促进作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占少数的较好作品与较差作品,而且要重视大多数一般水平的作品;不仅要重视幼儿美术作品成果,还要重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少用“对、错”、“像不像”评价幼儿的作品,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独立构思,多肯定、多认同幼儿的作品。
2.利用角色游戏的灵活性,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
幼儿园即社会,从初步社会意识到社会性行为形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身边一点一滴的事做起,给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很适合作为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媒介。《纲要》提出教师要“放手”,但实际工作中,老师只是让幼儿选择自己游戏中想要扮演的角色,而游戏开展中,幼儿则被限定在老师规定好的游戏模式中。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似乎玩得很有秩序,有主题、有情节,其实他们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给他们的任务,而不是在进行一次快乐的游戏活动,谈不上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老师要从教育理念上改变自己,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把角色游戏还给幼儿,教给幼儿游戏方法,让幼儿有选择游戏的自由。在游戏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发展的有利因素,这一环节,教师应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构思和丰富游戏情节,协助幼儿推动游戏发展,不能干预和支配幼儿。教师可以角色身份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人际氛围中,这当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幼儿有更多思考和创造自由,幼儿的创造性才能充分体现。如照相馆出现了经营危机,上门的顾客越来越少。几个小店员都很着急,经理蕾蕾说她的姨妈开了照相馆,可以去那里参观一下,学习到底怎样才能更吸引顾客。过了几天,他们的经营策略果然改变了。不但增加了艺术照、婚纱照等许多不同业务,还安排专人做模特进行宣传,吸引了许多孩子参加他们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常会遇到困难,幼儿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发现与创新。
要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需要幼教工作者领会新《纲要》精神,积极拓展适合幼儿自主创新教育的途径,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给每个幼儿一个能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为祖国未来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