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四”以后,郁达夫是哪个社团的发起人之一
创造社。
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6月8日在在郁达夫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正式宣告成立,初期成员主要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
他们于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了《创造社丛书》,最初收郭沫若的诗作《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及郭沫若所译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随后于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至1924年2月止,共出2卷6期),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至1924年5月止,共出52期)。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至1923年11月止,共出101号)。
这些著译和刊物以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的独特吸引了大量读者。
(1)郁达夫创造社扩展阅读:
“创造社”出版的刊物:
1、《灰色的鸟》
成仿吾(1897年至1984年)的短篇小说《灰色的鸟》描写“我”的朋友的不幸婚姻。“我”与可爱的颜碧湘女士将要结为伉俪。
“我”的老朋友丁伯兰却凄凉地孤独地生活着,要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在“我”和碧湘的帮助下,伯兰结识了密司刘,从此心情也好了起来。可是财政厅的花花公子胡某看上了密司刘。
刘又是个“现实主义者”,她经不住胡的财产、势力的诱惑,终于和胡订了婚。丁在现实的打击下,回到故乡,全身心投入到“由教育到心的改造”的工作中去了。
2、《苦雨凄风》
梁实秋(1903年至1987年)的短篇小说《苦雨凄风》,写的是主人公“我”远渡重洋求学时与母亲、恋人、妹妹的离别之情。写母子之情,慢慢的步态,直直的眼神,勾勒出母亲不胜离愁的神态。
写恋人之离别,则是铺排备至,游园、观戏、饮酒、留简,一连串小场景无不写得缠绵悱恻、凄凉哀伤。写兄妹之别,那种伤感性的别离意识在妹妹的少女心里只是朦胧地存在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郁达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创造社”出版的各种刊物
㈡ 鲁迅、殷夫、郁达夫、柔石哪个属于创造社
创造社是“五四”复新文制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所以类······················
㈢ 创造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创造社在“五四”时代是狂飙突进的浪漫派,这一派的作家侧重自我表现,较少客观描绘。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的色彩。在他们的作品里,对于当时黑暗污浊社会所怀的不满,主要不是渗透于现实本身的细密描绘和深入剖析之中,而是直接发为大胆的诅咒和强烈的抗议。因此,热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创造社作家表示内心激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为艺术上的特点,这些又是形成他们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因素。
除新诗的开拓者郭沫若而外,创造社在小说、散文方面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除了中国古典诗文等传统教育里必修书之外,少年时代就爱读小说戏曲作品;留学日本期间,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也养成了忧伤、愤世、过敏而近于病态的心理。他从研究经济学转到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初曾发表过一些旧诗,一九二一年参加发起创造社的前后他开始了小说的创作。早年作品如《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怀乡病者》、《风铃》等,均写留日学生的生活片断,着重表现其内心的悒郁、苦闷,体现着他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注:郁达夫:《过去集·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的主张;即如《采石矶》中所写的清代诗人黄仲则,实际上也都含有作者自我寄托的成分。在表达个人对社会的愤懑方面,郁达夫这些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郭沫若的强烈反抗,而是一种带点灰色、感伤的调子,——仿佛是一些不甘沉沦却又无力挣扎者发出的呼喊,或者是一些究愁潦倒、孤独愤世者的颂诉和叹息。郁达夫作品的这种特色,正代表了创造社一部分成员的倾向。
㈣ 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建的文学社团是
答案是 A
1921年
7 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
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他们于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
行了《创造社丛书》, 成立了 创造社
㈤ 结合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的创作,简述创造社“为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主要有哪些主要表现。
互动网络:
创造社在前期被认为是尊重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注重自我表现的专文学团体。前期作属家们的创作侧重主观内心世界的刻画,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他们的文学主张、创作以及所介绍的外国作品形成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强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前期创造社文艺思想的核心。创造社的这种艺术倾向,在打破封建文学“文以载道”的旧传统方面,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郭沫若的诗作、郁达夫的小说,以及创造社其他成员的创作,思想内容上大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所介绍和翻译的欧洲18世纪启蒙主义、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民主革命的要求相一致。虽然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有的作者也感染了欧洲“世纪末”文学种种现代流派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㈥ 1921年,与成仿吾、田汉、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文学社团"创造社",提倡个性主义的创作的作家是( )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是郭沫若
㈦ 谈谈郭沫若和郁达夫的异同(创造社)。
郭沫若好像政治倾向很强
而郁达夫,则是个个人主义者
所以,郁的个人主义的浪漫作品,是有一些的
尤其是,它可以分辨出 “爱” 和 “性” 来,使很有野心(志向)的!
㈧ 8. 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 A. 鲁迅 B. 郁达夫 C. 梁实秋
是郁达夫.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㈨ 请问新月社的代表人物,语丝社的代表人物,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人物,创造社的代表人物各是谁,请详细列举。
1、新月社来:胡适、徐志摩自、闻一多、梁实秋
2、语丝社:孙伏园、周作人
3、文学研究会: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
4、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
(9)郁达夫创造社扩展阅读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
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占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郑振铎先后主编了《小说月报》。
创作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㈩ 下列属于创造社的成员的是(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达夫 ⑤ 鲁迅
下列属于创造社的成员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达夫内
⑤ 鲁迅
中国现代容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