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大镜是谁发明的
放大复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安东尼·制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1)发明放大镜后扩展阅读:
列文虎克的成就:
列文虎克显微观察中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进一步证实了毛细血管的存在。他相继在鱼、蛙、人、哺乳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物体中观察到毛细血管。
列文虎克在观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回圈时,还发现血液中的红血球,成为第一个看见并描述红细胞的人。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小并只能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他称之为 “微生物”。
此外,列文虎克对于昆虫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他观察了昆虫的复眼,认为复眼便于昆虫迅速发现其他物体;他发现蚜虫的发生无需受精,即如今所称的孤雌生殖,幼虫从未受精的雌体中产生出来。
2. 人类发明放大镜后会怎么样
蚂蚁会死的很悲惨! 还记的童年时,在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一个放大镜用来观察小昆虫,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后,90%的时间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烟,一声爆响,一点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 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的。不过它们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3. 放大镜谁发明的
放大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发明放大镜后扩展阅读:
后世影响
列文虎克作为杰出的显微观察家,在生物学史上是相当重要的。直到19世纪,显微科学的研究才超过他的水平。从职业上看,他是一位业余科学家,他的主要职业是商人,而且即使在科学研究中他也保留了某些商人的习性。
例如,他对自己的某些方法秘不示人,惟恐别人掌握,而且他喜欢“独立经营”,很少与别人交流科学研究的结果。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他却是一位真正的杰出科学家。
他对科学研究如痴如狂地迷恋,他的严谨而勤奋的治学态度和作风,以及他所做出的贡献,这些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生物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4. 放大镜是怎么发明的
放大镜是复怎么发明的?制
历史上关于透镜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前700年,亚述人用水晶制作的。古埃及、希腊和巴比伦也有类似的镜片。古罗马和希腊人用盛水的玻璃容器做透镜。玻璃放大镜是直到十三世纪才有的事。罗杰·培根(Roger
Bacon)用玻璃片制作成放大镜,并推荐别人用它们来阅读。他的设计来源于十世纪的伊斯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尔哈真(Alhazen,全名是Abu
Ali
al-Hasan
Ibn
al-Haitham)。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中间,为了阅读经卷,僧侣也使用一种叫阅读石的透镜,它其实就是抛成两半的玻璃球。阅读石被逐渐被改良,人们发现越薄的透镜放大效果越好。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到你。。。
5. 最早 发明放大镜的是中国的科学家吗
人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凸透镜的光学原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培根 (Roger Bacon)所发明的。
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
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意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英国学者-罗杰.培根 (Roger Bacon)发明放大镜的故事: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6. 谁发明了放大镜确切答案啊
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版大影像的权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呢,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义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 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 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义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7. 5、放大镜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放大镜发展历史
谈起放大镜,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也见过,脑海间第一时间浮出版的印象是带着一个手权柄加一个圆框式镜片的模样。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应用太广泛了,广泛到大家对它的印象固化,变成生活中家家必备却不被重视的工具,而事实上,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放大镜远不止于人们固化印象中的概念。很多人都知道放大镜,而事实上懂放大镜的人并不多。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的水晶或透明的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不过由于工艺粗造、镜片材质不合理等因素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放大镜。现代意义上的放大镜产生于七百多年前,据说是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发明的。可以说放大镜是历史上平凡而又伟大的发明,平凡在于放大镜是生活、工作的一个工具和助手,与蒸汽机、电力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的发明不能相提并论,伟大在于放大镜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人们眼睛老化而看不清的问题。
8. 放大镜之后和之前发明的是什么镜
放大镜是从水晶得到的启发,放大镜之后有显微镜,眼镜
9. 是谁发明放大镜的
历史上关于透镜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前700年,亚述人用水晶制作的。古埃及、希腊和巴比伦也有类似的镜片。古罗马和希腊人用盛水的玻璃容器做透镜。玻璃放大镜是直到十三世纪才有的事。罗杰·培根(Roger Bacon)用玻璃片制作成放大镜,并推荐别人用它们来阅读。他的设计来源于十世纪的伊斯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尔哈真(Alhazen,全名是Abu Ali al-Hasan Ibn al-Haitham)。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中间,为了阅读经卷,僧侣也使用一种叫阅读石的透镜,它其实就是抛成两半的玻璃球。阅读石被逐渐被改良,人们发现越薄的透镜放大效果越好。
记得采纳啊
10. 放大镜的发展史
历史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显示放大镜是何时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不晚专於十三世纪末属发明的。
早於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
眼镜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於13世纪末发明的。
中国的一位不知名工艺匠。
1260年,马可勃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著眼镜加大字体。
大椭圆形,把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眼镜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
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徵,曾有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义大利多斯加尼的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
威尼斯与纽伦堡制作的高透明镜片曾闻名欧洲。
只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