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方程式法

创造方程式法

发布时间:2021-07-05 09:19:22

1.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

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用于在工业上制取纯碱(Na2CO3),由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制纯碱法。具体过程为:在饱和氨盐水中(氨气,氯化钠都达到饱和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从而发生如下反应:反应中的碳酸氢钠由于溶解度低而析出,可以进一步煅烧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再次进入反应重复利用。

2. 如何用化学方程式中的构造法弄K2O+H3PO4的方程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 创造一元一次方程的是谁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译出.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4. 方程是谁发明的

方程的发明者是法国数学家韦达。

韦达1540年生于法国的普瓦图(Poitou),今旺代省的丰特奈 -勒孔特(Fontenay.-le-Comte)。1603年12月13日卒于巴黎。年轻时学习法律并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的议员。

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的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各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把叙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结论称为“韦达定理”)。

韦达从事数学研究只是出于爱好,然而他却完成了代数和三角学方面的巨著。他的《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1579年)是韦达最早的数学专著之一,可能是西欧第一部论述6种三角形函数解平面和球面三角形方法的系统著作。他被称为现代代数符号之父。

韦达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截角术",初步讨论了正弦,余弦,正切弦的一般公式,首次把代数变换应用到三角学中。他考虑含有倍角的方程,具体给出了将COS(nx)表示成COS(x)的函数并给出当n≤11等于任意正整数的倍角表达式了。

(4)创造方程式法扩展阅读:

早在3600年前,古埃及人写在草纸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名叫《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

方程中文一词出自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其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为并列,“程”意为用算筹表示竖式。

卷第八(一)为: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现今有上等黍3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1捆,打出的黍共有39斗;有上等黍2捆、中等黍3捆、下等黍1捆,打出的黍共有34斗;有上等黍1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3捆,打出的黍共有26斗。问1捆上等黍、1捆中等黍、1捆下等黍各能打出多少斗黍?)

白话翻译:卷第八(一)为:现在有上禾三点,中禾二点,下禾一点,实际上三十九斗;上禾二点,中禾三点,下禾一点,实际上三十四斗;上禾一点,中禾二点,下禾三点,实际上两个十六斗。向上、中、下禾是一点各是多少?

(现在有上等黍三捆、中等黍二捆、下等黍子捆,打出来的饭共有三十九斗;有上等黍二捆、中等黍三捆、下等黍子捆,打出来的饭共有三十四斗;有上等黍子捆、中等黍二捆、下等黍三捆,打出来的饭共有二十六斗。问1捆上等人黍、一捆中等黍、1把下等人黍各能打响多少斗黄米?)

答曰: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白话翻译:他回答说:上禾一点,九斗、四分一的一,中禾一点,四斗、四分一的一,下禾一点,二斗、四分之三斗。

方程术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于右方。中、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除。然以中行中禾不尽者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尽者,上为法,下为实。实即下禾之实。

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实,而除下禾之实。余如中禾秉数而一,即中禾之实。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实,而除下禾、中禾之实。余如上禾秉数而一,即上禾之实。实皆如法,各得一斗。

白话翻译:方程方法是:设置上禾三点,中禾二点,下禾一点,实际上三十九斗,在右边。中、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任。又乘其次,也可以直接消除。然而以中行中禾不尽的遍乘左行而以直任。左下方禾不尽的,上为法,以下是真实。实立即下禾的事实。

求中禾,因法乘中走下实,而除下禾的事实。我像中禾持数而一,就是中禾的事实。求上禾也因法乘右边走下实,而除下禾、中禾的事实。我像上禾持数而一,登上禾的事实。实际上都像法,各得一斗。

以上是出自《九章算术》中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并展示了用“遍乘直除”来消元以解此方程组。

魏晋时期的大数学家刘徽在公元263年前后为《九章算术》作了大量注释,介绍了方程组: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他还创立了比“遍乘直除”更简便的“互乘相消”法来解方程组。

5. 方程式消除法

S2-的除去方法:
方法1、加入银盐或汞盐,2 Ag+ + S2- = Ag2S↓,Hg2+ + S2- = HgS↓
方法2、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2 H+ + S2- = H2S↑

6. 哪个法国数学家创造了 方程

法国数学家韦达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7. 如何用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详细

就是以一种物质(原子)为一,配平,其它物质前的系数为分数或整数CxHy与O2,以CxHy前系数为1;有x个C,CO2的系数为x;有y个H,H2O的系数为y/2CxHy+ O2==xCO2+(y/2)H2O统计O个数,并除以2,写在O2前CxHy+(x+y/4) O2==xCO2+(y/2)H2O调整系数,是其变为整数,同乘以44CxHy+(4x+y) O2==4xCO2+(2y)H2O

8. 化学方程式定一法讲解

9. 公式法的步骤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物。

另外还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开平方法与分解因式法。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

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1.化方程为一般式:

10. 数学方程式例法

从一个数里面减去6、5乘4、5的积等于16、3,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这么解

阅读全文

与创造方程式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