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了核能

谁发明了核能

发布时间:2021-07-05 06:14:22

A. 核武器的来源,是谁发明的要短一点!

是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的,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致力于研究核能的利用,它们首先研究的是核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链式核反应堆,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反应堆被用来制造轰炸了长崎的原子弹“胖子”中的钚。

在这个时候,一些国家也在研究核能,它们的研究重点是核武器,但同时也进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11月,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迈进了原子核时代。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009年5月25日实施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朝鲜第二次实施此类试验。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试验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

(1)谁发明了核能扩展阅读:

核武器的分类有:

原子弹:

原子弹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它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起到了杀伤破坏作用。

氢弹:

氢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产生强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称热核聚变武器。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弹:

又称弱冲击波强辐射工弹。它在爆炸时能放出大量致人于死地的中子,并使冲击波等的作用大大缩小。在战场上,中子弹只杀伤人员等有生目标,而不摧毁如建筑物、技术装备等设备,“对人不对物”是它的一大特点。

电磁脉冲弹: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

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

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参考资料:
核起源-网络

B. 核能的发展历史

核能问世的准备时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了天然铀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902年,她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分离出毫克级的高纯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c为光速,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
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有些元素可以自发地放出射线,这些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可以放出3种看不见的射线。一种是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一种是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一种是γ射线,就是高能电磁波。其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铀核吸收了一个中子而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能转换,放出很大的能量,并产生两个或3个中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核裂变反应。
在一定的条件下,新产生的中子会继续引起更多的铀原子核裂变,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所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链式裂变反应。1946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的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核能,1千克铀235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产生的能量。只有铀233、铀235和钚239这3种核素可以由能量为0.025电子伏的热中子引起核裂变。它们都可用作核燃料,其中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而铀233、钚239是在反应堆中人工生产出来的。铀235在天然铀中的含量仅为0.7%。

C. 核能是如何产生的

原子学说的起源

以前人们有的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人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了这件事情,大家争论不休,形成了原子说和分子说两种不同的理论。经过几千年,人们发现单独的原子说和分子说都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叫做原子分子说。该学说认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留原物质性质的微粒。例如,糖溶解在一杯水里,糖分子遍及全杯水,水就有了甜味。(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则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它已失去了原物质的性质。例如,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盐(氯化钠)的分子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组成的,氯是有毒的,显然食盐的性质与氯和钠的性质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完全无害的元素碳和氮,组成的化合物却可以是剧毒的气体氰(CN)化物。

看到原子

原子结构分裂图

我们熟悉的自然界的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可以这样理解:固体的分子排列得比较整齐和紧密,分子运动的范围相对来说是很小的;液体分子的排列就自由些和松散些,因此分子运动的范围就比较大些;气体的分子,表现得最自由,它们往往或多或少地独立运动,与其它的分子无所牵连。永无休止的分子的剧烈运动足以说明气体的性质。后来计算出在一秒钟内,气体中的一个分子和其它分子的碰撞次数就达50余亿次。气体分子的运动,就总体来说,它全是不规则的运动。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了气体分子的运动论的研究。这一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科学家们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确定了原子的质量和直径。各种原子的大小不同,它们只有1亿分之一至1亿分之四厘米。50万个原子只能排满头发丝细的距离,500万个原子排成一行,也只不过是在我们这里的一个小句号的范围里。原子的重量只有1千万亿亿分之一克。一杯水的重量与其中的一个原子的重量相比,约等于地球的重量与其上的小块砖头的重量之比,可见原子是何等的微小。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用肉眼看见过原子。原子,就是在高倍显微镜下,在近代电子显微镜下也很难看见。但是,人们对原子的客观存在不再怀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展科学和检验真理的唯一可靠的标准是实践。人类的大量的生产实践,间接地证实了原子的存在,用原子分子学说可以准确无误地解释和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
一直到1970年,才有一位美国科学家报道说,他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单个的铀和钍的原子。1978年2月,日本一位科学家宣布,他们用具有超高度分辨能力的电子显微镜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原子的照片,看到了几种原子的图像。
2001年,中国科学家汪正民用新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获原子体系(铷原子)不同电子云影相。

核能诞生

发现原子后,科学家们又发现原子核能够发生分裂,也就是一个原子核分成两个原子核、三个原子核……而且在分裂后还能产生很大的能量。
铀核裂变为两个碎片(两个新的原子核)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全世界。紧接着各国科学家们都证实:铀核确实是分裂了。
铀核分裂产生的这个能量,比相同质量的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大几百万倍以上!就这样,人们发现了“原子的火花”,一种新形式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原子核裂变能,也称核能,或原子能。但当时,人们只注意到了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却忽略了释放中子的问题。稍后,哈恩、约里奥·居里及其同事哈尔班等人又发现了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铀核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还放出两、三个中子来。
这是又一项惊人的发现。为什么呢?
一个中子打碎一个铀核,产生能量,放出两个中子来;这两个中子又打中另外两个铀核,产生两倍的能量,再放出四个中子来,这四个中子又打中邻近的四个铀核,产生四倍的能量,再放出八个中子来……。以此类推,这样的链式反应,也就是一环扣一环的反应,又称连锁反应,持续下去,宛如雪崩,山顶上一团雪滚下来,这团雪带动了其它雪,其它的雪再带动另一块雪,这样连续下去,愈滚愈烈,瞬间就会形成大雪球,滚下山坡,势不可挡。这意味着:极其微小的中子,将有能力释放沉睡在大自然界中几十亿年的物质巨人。
正是由干这一发现,卢瑟福和同他持同样观点的人认为开发利用原子能量的设想不可能的结论,终于被一种新的科学手段所动摇,并且最后被彻底摧毁了。
1944年,哈恩因为发现了“重核裂变反应”,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在这一研究中曾经与其合作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梅特纳和斯特拉斯曼却没有获此殊荣,对此,人们不免感到遗憾。特别是对梅特约而言,是她首先创造性的采用了“原子分裂”这个科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名词,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女科学家就可以“忽略不计”吗?对此,一直到20世纪的90年代,仍然有人为她和有同样命运的女科学家们感到不平。
不过,尚可欣慰的是,1966年,梅特纳博士和哈恩博士,还有斯特拉斯曼博士共同获得瑞典原子能委员会颁发的5万美元的“恩里科·费米奖”。那时的梅特纳已有80高龄,身体很虚弱,不能到维也纳去领奖,是由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西博格博士亲自到英国剑桥向她授奖的。这对梅特纳博士来说,当是极大的荣誉,也是莫大的欣慰。

爱因斯坦和原子能

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的原始论文,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他又提出了质能关系。这种关系的发现,对解释原子能释放有重大意义。
在知道原子能以前,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如汽车运动的动能;有化学能,如燃烧酒精放出热能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有电能,当电流通过电炉丝以后,会发出热和光,等。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质量,只会改变能量的形式。
例如,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都是5吨,一辆在运动,一辆是静止的,运动的车虽然有动能,但其质量与静止的车是完全一样的,不会因为运动而发生变化;如果运动的车一旦与静止的车发生碰撞,猛然停止时,动能虽然失去了,可我们发现,汽车在相撞处变得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汽车的动能转变成了撞击点金属的热能,而汽车的质量仍然没有改变,还是5吨。这是用我们的常识可以理解的。
但爱因斯坦发现质能关系以后,他的理论是,质量也可以转变为能量,而且这种转变的能量非常巨大。
例如,原子能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要大将近5千万倍:铀核裂变的这种原子能释放形式约为200,000,000电子伏特(一种能量单位),而碳的燃烧这种化学反应能量仅放出4.1电子伏特。原子能是怎样产生的呢?前面已经提到,铀核裂变以后产生碎片,我们发现,所有这些碎片质量加起来少于裂变以前的铀核,那么,少掉的质量到哪里去了,就是因为转变成了原子能。数学上用E=mc2
的公式来表示,即: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于光速是个很大的数字(c=30,000,000,000厘米/秒),所以质量转变为能量后会是个非常巨大的数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超出了人们的常识范围,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爱因斯坦的这个质能关系正确地解释了原子能的来源,奠定了原子能理论的基础。

D. 谁发现了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²,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E. 核电站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俄罗斯的奥布宁斯克(Obninsk)核电站,现在已成为俄罗斯的一座博物馆和科技馆,日前完成了全部燃料的卸载工作。
随着最后一批乏燃料元件从俄罗斯奥布宁斯克科学城的”Atom Mirny”(和平原子能)反应堆中卸载完成,标志着这座反应堆退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完成。
高放射性的乏燃料经过特殊包装,在这座电站的老员工到场关注下,从反应堆厂房中运出送往专门设施进行中间贮存。这一作业是在这座堆投运54周年的前一天——2008年6月26日进行的。
这座电功率为5000千瓦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原型堆,于1954年6月27日投入运行,配备的是一台二手的蒸汽轮机。这台核电机组为苏联时期建立的进行核研究的秘密科学城奥布宁斯克提供电力。
Atom Mirny是世界上第一座通过常规输电网供应电力的动力堆。在它之前的美国EBR-1号核电机组,电功率为100千瓦,于1951年(未通过电网)直接点亮灯泡。此外,在第一座全规模核电站投运之前,英国的Calder Hall动力堆,电功率为5万千瓦,于1956年并网。之后,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的希平港(Shippingport)核电站,电功率为6万千瓦,于1957年下半年投入运行。
Atom Mirny于2002年4月29日关停,之后在接受全时监督的情况下,部分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反应堆厂房本身不会完全拆除。虽然这座设施规模很小,但是它已被全世界公认为人类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时刻。

F. 核能是谁发现的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

G. 核能是谁最早发现的

阿尔博特。爱因斯坦

H. 核能的发明时间、人物及作用

核能(nuclear energy)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核能实验19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 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 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 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I. 核电站是谁发明的求大神帮助

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4年由原苏联建成的!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了核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