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除开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标签,孙家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927年4月8日,在辽宁的复县出生了一个男孩儿,他就是孙家栋先生。孙家栋在航空航天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高级技术顾问一职,从这可以看出,孙家栋先生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上提供了技术支持。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我们能想象出建造这个卫星时我们曾在技术等方面受到的磨难和艰辛,孙家栋先生就是这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
B. 孙家栋发明了什么
孙家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火箭第一次走入国际通讯市场,发射了美国休斯公司第一颗卫星。当时有一位华侨老人,他对我说,中国的火箭能飞多高,华人在世界上头就能抬多高。我们用几十年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我国航天材料,电子元器件,卫星基本设计基础方面和国际都还有差距,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他用50年工作生涯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我国1/3卫星研制有他参与。他被人笑称,一辈子最大的爱好是放卫星。
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
昨天,国家主席胡锦涛颁发国家科技最高奖给孙家栋。在拿到奖项时,他把功劳都给了帮助他的人。
C.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是谁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复县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高级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3)孙家栋创造的卫星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孙家栋是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的全部过程。
D.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时候又是谁发明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
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人造地球卫星可分为观测站、中继站、基准站和轨道武器四类。
1、观测站
卫星处在轨道上,对地球来说,它站得高,看得远(视场大),用它来观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由于卫星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不受大气的各种干扰和影响,所以用它来进行天文观测也比地面天文观测站更加有利。属于这种功能的卫星有下列几种典型的用途。
2、中继站
在轨道上对信息进行放大和转发。具体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传输地面上相隔很远的地点之间的电话、电报、电视和数据;另一类用于传输卫星与地面之间的电视和数据。
3、基准站
这种卫星是轨道上的测量基准点,所以要求对它测轨非常准确。
4、轨道武器
这是一种积极进攻的航天器,具有空间防御和空间攻击的职能。
E. 孙家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航天技术的研发,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的
答案D
材料的主旨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故应选D。ABC不符合题意。
F. 孙家栋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的个人因素是什么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
G. 中国第一个卫星是谁造的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摘自:http://..com/question/57721366.html
H.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是哪里人
孙家栋(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辽宁瓦房店,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