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荣格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主要分歧在什么方面荣格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荣格的代表思想:
把荣格的基本概念分成几大类对理解很有帮助,不过要谨记在心的是,这样的分类多少有些武断,仅仅是为了解说和讨论方便起见;就活跃的心灵而言,它的不同层次和各个结构是整体运作的。荣格概念中的心理图谱可划分成两个基本的区块: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又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客体心灵。荣格之前用「集体潜意识」这个词来指称客体心灵,而集体潜意识这个词至今依然是讨论荣格心理学时使用最广泛的词汇。荣格提出客体心灵这个词,是为了避免与人类的各种群体有所混淆,因为他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人类心灵的深度一如外在、「真实的」、集体意识的世界一样的客观真实。
佛罗伊德的代表思想:
(1)心理决定论原则(心理命定论、因果论)。即,心理现象与我们的躯体现象一样,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发生的。一个人的现在是由其童年经历决定的。
(2)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亦即,潜意识心理历程在正常及变态心理机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强调的是潜意识的作用。心理机能的绝大部分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而意识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而不是寻常的)心理机能。
Ⅱ 关于荣格博览群书是好是坏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徒弟,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流派,但是荣格
荣格的理论精髓,是其集体潜意识理论。他的广博的人类学知识和多实地考察,也正是因应着他心里的这份创造需要。中国人的心智,早早被符号禁锢了,很难突破去考察符号背后的人性。所以大多数人其实是不了解荣格的理论来源和背景的。
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理论差矣,与其说冲突,不如说是互补。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在弗洛伊德那里,并非没有表述:他在《精神分析引论》中以数千字的篇幅讨论的“心理现实”,“幻觉的中介”,都可看作是荣格理论的渊薮。
精神分析,是一方广袤的原野。弗洛伊德为其奠基,荣格、阿德勒以及后人,百年来使其生机勃勃,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与价值。彼此可以不同意,非要比出一个谁好谁坏,这也直接违背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初衷:我们所有的言说,都指向那个我们不知道的自己。
Ⅲ 康德和荣格是什么关系
他说女性是疯子,意味着他觉得女性不可以以常理去理解的,他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反而是有那么一丝丝崇拜的意思,因为他作为精神分析学家,他竟然也无法理解,他最后也只能说女性是疯子,以掩饰自己的尴尬。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女人缘也是极好的,这也印证他不会歧视女性,不然哪来这么多女性喜欢他。
Ⅳ 荣格发展前景
主要看你的人脉关系和资金能力了,这要考虑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果人脉和资金不是很好的话不同的运作方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祥细了解的话,建议你向专业老师请教一下,但是我是不看好的。
Ⅳ 关于心理学的发展史
心理学诞生于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试图纠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网络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他的研究称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因为这是分析的方法,所以后人又将他的心理学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认为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他强调要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他们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发展起来,认知心理学以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这一点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张。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50~60年代,纽厄尔和西蒙把人类所具有的概念、观念、表征等脑的内部过程看作是物理符号过程,这就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这一假设在人脑的思维活动和计算机的信息操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学科。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是首创者。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苏联心理学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专门研究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
发展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今天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前一时期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以后的发展。
Ⅵ 心理学发展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85)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
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6)荣格的发明扩展阅读:
起源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研究对象
动态性维度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意识
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为记忆现象,后者为元记忆(matememory)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
Ⅶ 荣格 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不好做了,产品很贵,现在很难成功
Ⅷ mbti性格理论是基于哪位的观点发展起来的
mbti性格理论是基于荣格的观点发展起来的。
mbti性格理论是首次出现是在1913年。当时正值召开国际精神分析大会。荣格在该次会议上提出个性的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
由此,荣格将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起来,形成了八种个性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感觉型。
(8)荣格的发明扩展阅读
MBTI主要应用于职业发展、职业咨询、团队建议、婚姻教育等方面,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人才甄别工具。
人的性格倾向,就象分别使用自己的两只手写字一样,都可以写出来,但惯用的那只写出的会比另一只更好。每个人都会沿着自己所属的类型发展出个人行为、技巧和态度,而每一种也都存在着自己的潜能和潜在的盲点。
企业可以根据MBTI理论,总结和制订适合自身特点的招聘规则,即MBTI理论应用的“本土化”,这尤其适用于为企业招聘特订人才或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