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关于语文创造性复述的问题

关于语文创造性复述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7-04 23:30:04

1. 什么叫做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复述课文,就是对所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回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答的综合训练。复述一般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形式。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同学们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那么,怎样练习创造性复述呢?

1.改变体裁。主要是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游园不值》时,要想象出“春色满园”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地面上绿草如茵说到高处的桃花柳绿,从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说到枝头上的小鸟欢鸣。复述《江上渔者》时,就要着重叙述江上打鱼人“出没风波里”,迎风斗浪的情景

2. 确定是创造性复述吗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创造性复述是学专生对语言材料吸属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

3.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扎实有效地进行复述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是一个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面对如今的现状,课上,孩子们多数愿听、愿读,却不愿说,更不愿写。而如何激发孩子们解放自己的嘴巴,许是教学过程中更为繁琐、更为复杂、更需智慧的难点。许多教师只是临渊羡鱼,或者浅尝辄止。究其原因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文累述,负担过重。在语文课本中,许多故事性的课文,在文后都会有复述课文的要求。而教者不作取舍,不管文章是长是短,都带着学生从头到尾地复述课文。这种面面俱到的形式,加重了孩子们的课堂负担,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留于此,孩子们身心俱疲,从而每每出现复述课文的要求,则“人神共惧”。
2.复述过程,急于求成。即使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不花大力气也休想一气呵成。有些教师不愿尝试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即是因为缺乏等待的耐性。孩子们在讲述故事时,语句出现重复、回环、停顿都是正常的现象,如急于打断,甚至指责,有时还忙着换个孩子来说说,这些都大大地打击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们不愿开口的局面。
3.流于形式,不作深入。面对困难,多数人会畏惧。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之一的“复述课文”,有些教师也粗糙地过一过场。而更有甚者只是让他出现在教学目标栏内露一露脸,作忽略不计。虽然课堂上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宁可移作他用。
面对如今的局面,作为执教三年级语文的一线工作者,笔者尝试多渠道地打开孩子复述课文的本领,望能从另一个角度切开“复述”这一“顽石”。接下来,我就《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的教学与大家谈谈如何带领孩子们在课堂上勤于把嘴动起来。
一、取舍之间,彰显主次
《日月潭的传说》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课后练习明确提出要复述这个故事。作为三下和四上衔接的一个关键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内容的主次也是训练的要求。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起因: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再写经过: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降伏恶龙,为民造福。最后是结果:两位英雄吃下龙肉后,化身青山,守卫日月潭。整个故事浓墨重彩地记叙了故事的经过。在选择为本文作全文复述的时候,我分别采用了两种复述的形式:
1.原文复述。原文复述是指在理解了所学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一般适用于低年级或篇幅较短的文章。但在《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教学中,我将这种复述的形式放在了故事中。由于这两段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学生熟读课文便能轻松掌握。且多使用文中现有的词语,从另一个层面上也达到了积累词汇的作用,培养了语感。
2.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指课堂中、学生学习课文后,教者可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改组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以表达中心思想。其形式多种多样。而在本文教学中,复述故事的经过则采用了“改变结构”的创造性复述课文。特别是变概括性描写为细节描写,将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具体。这一方式,在下文中笔者将作详细地叙述。
用这种详略结合的方式来复述这个故事,即达到了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更彰显了文章的主次。
二、生活情境,复述再现
选择了以改变结构的形式来创造性地复述这个故事的经过,则抓住本文的第三和第四小节来训练。在执教第三小节时,引导学生将这段内容读成两个词――“一筹莫展”和“挺身而出”。这两个词即是两组生活画面,孩子们由于在生活中常常可见,对它们并不陌生。但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则有一定的困难。在引导他们想象当时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时,强调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学生的叙述断断续续,但教师要及时捕捉精准的信息。如“皱着眉头”“来回踱着步”“不停地搓着手”“不断地唉声叹气”“向前跨了一大步”“胸有成竹地说”“拍拍胸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积累着的零星碎片,当我们帮助他们捡起这点点小珠子时,再提供一条引线,便可穿成精美的项链。这条引线可以是一个“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训练。如此融会贯通,就将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描述得活灵活现。
在复述这一小节时,学生利用了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将原本概括性地描写变成了细节性地刻画,使故事更加生动、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了。
三、巧迁旧知,省时高效
语文教学工作者们,一直在追求一种省时高效的课堂,可怎样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就成了关键。而在平常的课堂中,我们常常为了启发学生去想象而废话连篇,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落得个吃了不讨好的下场。但在《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教学第四小节的过程中,教者巧妙地将以往的旧知迁移进了新课堂,省时又省力。我们仍可将第四小节读成两个关键性的词组――“吃尽千辛万苦”和“激战三天三夜”。这是两个概括性的词组,要想凭空想象画面必须具备十成功力才行。但在备课过程中,我意识到二年级下半学期有篇课文《沉香救母》中的一小节是这样写的:“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山泉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这难道不是“千辛万苦”的扩写吗?由此及彼,我又联想到《哪吒闹海》一文中小哪吒与龙王三太子打斗的内容,这也正是“激战”的画面呀!这些可都是孩子们曾经滚瓜烂熟的片段啊!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只略作提醒,孩子们便水到渠成地把这两个画面描述得细致又生动。这样一来,不仅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为深刻,故事内容也更为丰满,还大大降低了学生表述的难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难道不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轻巧地翻越了“创造性复述课文”这座大山的有效手段吗?
复述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一栏中较难逾越的屏障,尤其是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教者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树立语文价值取向。而学习的最高境界,也应当立足于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这就是智慧――即是教者的智慧;更是学者的收获。

4. 如何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

5. 如何进行创造性语文教学

1要重视个性的培养

大凡创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但它与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从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看,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培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

(2)个性的独立性;

(3)意志的坚定性;

(4)一丝不苟的态度。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想着重谈谈个性独立的培养问题。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廛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呢?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上,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其中一些辩证关系。例如在对学生顺从性和不顺从性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不少教师只喜欢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即常常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叉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应该不加分析地扼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选赏其顺从性,也不应该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认识问题,培养学生个性的独立性。

2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日报和文学刊物、开展小记者活动、举办校园文学广播、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重点抓好发散——辐合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

由于发散——辐合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这两类思维我们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培养。

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只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关键是要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或逆向、或纵向、或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例如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到选材、结构、从一个词的选用到一个句的修饰,几乎无不需要发散思维。思维发散得好,可供选择的东西就多,所选取的结果就新颖而富有创造性,所写的文章也就会在各个方面给人以新意。

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答案或假设的分析,比较、综合、选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从略。学生有了这些能力,就会通过思维的辐合,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答案,获得创造性的结果。这里还应该提及的是,在辐合思维的培养上还应该加强对直觉思维的训练,它对于加快辐合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非逻辑思维中,直觉、灵感和想象是最重要的三种因素,因为想象能力的培养前面已作过阐述,这里仅谈谈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对于突然出现在前面的新事物或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和直接的判断,认识问题的直接性、快速性是它的最大特点。灵感思维则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原先想要解决的问题突然得到领悟,灵感出现的突发性和偶然性是它的最大特点。正因为直觉和灵感不需要经过分析、推理而使问题迅速得到领悟和解决,所以它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培养,一是要重视学生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从现象上看,直觉和灵感是快速的、突然的,似乎靠的是偶然降临的一种灵机,实际上直觉和灵感的产生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于逻辑推理一无所知的人能够对一篇文章的推理错误作出直觉的判断,也很难想象一个对诗词常识一无所知的人能够出现诗词创作的灵感。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具有丰厚的知识基础,为他们日后直觉和灵感的创造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二是要教学生平时要多思善想。直觉和灵感,乍看起来是发生在瞬息之间的事,实际上它来自于平时对问题的勤奋思索。比如灵感,它总是要在人们对某一问题经过一段苦思冥想之后,思维接近于临界点,才有可能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被诱发出来,使问题顿然领悟而得到解决。所以,多思甚至沉思是灵感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教学生善于思考,注意思维的技巧和灵活性。如果学生的思维流畅、灵活而快速,遇到问题便会迅速地作出反应和判断。三是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要学生能够对问题作出直接的理解和领悟。像设置悬念要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和推想,提出问题要学生即时作答或抢答,组织即席演讲要学生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所规定的题目急速思考并言之有理,等等,都是训练学生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好方法。

6. 语文老师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复述

课文复述是指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的叙述出来。复述不是简单、机械、不加思考的背诵,它熔理解、记忆、表达于一炉,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紧凑的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课文复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它能有效地将理解、分析、表达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总结、表达、理解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事半功倍地起到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遵循一定得原则,因为遵循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1.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对文章能深入理解和整合,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要指导理解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理清文章脉络,如何抓要点、找主题句、概括大意;学生能够在掌握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 2.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与赞赏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上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复述,因此,可以采用先自己单独复述、再小组内复述,后班内复述的方法,扩大学生复述的面。还要让学生愿意说、敢于说,允许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犯错误;有时还给予提示;特别是一些口头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改变形式的复述。这种复述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最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练习。 二、根据不同的复述形式,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因为正确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复述。这要求我们能详细、系统、正确地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的每个情节和画面都要清晰地保留在头脑中,我们本身也要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所以认真阅读是进行复述的基础。详细复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搞清楚。比如《九色鹿》,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叙述很清晰,全文主要围绕九色鹿救调达,调达出卖九色鹿这两个部分来展开,当我们把最主要的内容和情节抓到以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就能够力争 80 %都用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样就比较好地完成一次复述了。详细复述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表现主要意思的句子和词语运用起来。一般来说,详细复述的时候应该和原文相差不是太大。 2. 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复述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要求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而且要求我们抓住整篇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表达文章主要意思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如果有几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样的,还可以进行合并。这样,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在一起就成了简要复述的内容了。 3. 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创造性复述具体有下列方法: ①变换人称复述一般文章描写的时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样同学们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同时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复述中。 ②续编故事 续编文章就是给文章增添内容——可以在文章中间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加。因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我们展开想象,扩充理解。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复述时可以加上想象人们获得火种后欢欣鼓舞的场面,这在课文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可以结合文中描述的人类没有火种前的困苦生活加以对比联想,人们在获取火种后生活上得到的便利。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复述课文,目的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为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的实践V?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7. 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田忌赛马的。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小练笔的格式。怎么写啊

我觉得这种格式的话,可以抓住内容的梗概来写出田忌赛马的主要过程就行。

8. 【原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课文复述是指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的叙述出来。复述不是简单、机械、不加思考的背诵,它熔理解、记忆、表达于一炉,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紧凑的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课文复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它能有效地将理解、分析、表达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总结、表达、理解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事半功倍地起到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遵循一定得原则,因为遵循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1.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对文章能深入理解和整合,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要指导理解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理清文章脉络,如何抓要点、找主题句、概括大意;学生能够在掌握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 2.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与赞赏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上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复述,因此,可以采用先自己单独复述、再小组内复述,后班内复述的方法,扩大学生复述的面。还要让学生愿意说、敢于说,允许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犯错误;有时还给予提示;特别是一些口头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改变形式的复述。这种复述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最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练习。 二、根据不同的复述形式,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因为正确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复述。这要求我们能详细、系统、正确地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的每个情节和画面都要清晰地保留在头脑中,我们本身也要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所以认真阅读是进行复述的基础。详细复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搞清楚。比如《九色鹿》,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叙述很清晰,全文主要围绕九色鹿救调达,调达出卖九色鹿这两个部分来展开,当我们把最主要的内容和情节抓到以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就能够力争 80 %都用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样就比较好地完成一次复述了。详细复述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表现主要意思的句子和词语运用起来。一般来说,详细复述的时候应该和原文相差不是太大。 2. 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复述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要求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而且要求我们抓住整篇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表达文章主要意思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如果有几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样的,还可以进行合并。这样,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在一起就成了简要复述的内容了。 3. 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创造性复述具体有下列方法: ①变换人称复述一般文章描写的时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样同学们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同时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复述中。 ②续编故事 续编文章就是给文章增添内容——可以在文章中间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加。因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我们展开想象,扩充理解。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复述时可以加上想象人们获得火种后欢欣鼓舞的场面,这在课文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可以结合文中描述的人类没有火种前的困苦生活加以对比联想,人们在获取火种后生活上得到的便利。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复述课文,目的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为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9.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复述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作品形象、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去品味欣赏。指导学生积累名篇佳作,是丰富学生语言仓库、提升思想文化修养的有效方式。根据选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语言积累方式。
复述课文,就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然后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作适当取舍,再通过自己的讲述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褒贬等生动地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
复述课文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训练计划,选择相应的复述方式。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充实内容。这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创造性复述呢?
一、 改变结构,变化复述
小学语文课本里涉及的叙事性文章,大多采用了顺叙的结构,也有一些采用了倒叙的结构。我们在指导学生复述时,可刻意要求学生更改文章原来的结构,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这样的变化使得学生创造的本能得以驱动,复述的兴趣大大提升,也培养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一篇文章的能力。
例如《钱学森》一文采用的是倒叙写法,复述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述,变倒叙为顺叙,即先复述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再复述他决定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回国时受到的阻挠,最后简要复述他回国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如《穷人》一文,可以尝试让学生先复述渔夫回家看到西蒙家的孩子睡在自己家里,然后通过桑娜的回答把为什么收养孤儿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二、 变化体裁,创造复述
这种改变文体的复述最适合古诗教学。《春夜喜雨》一诗中,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复述时,我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从雨的样子,大地的变化以及喜悦的心情等几个方面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性的复述。又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用叙述的方式(表述得不清楚)复述课文《大自然的自述》,类似的多次尝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常见的改变体裁进行复述的还有:诗歌体改为记叙体,说明体改为童话体等。
三、 课本演绎,表演复述
表演可以增加孩子复述课文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节选自《水浒传》,故事性很强。为了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我让学生当一回“说书人”,用说书表演的形式来复述,孩子们兴趣盎然。学生上台
,一拍惊堂木:“话说,林冲发配沧州,来到柴大官人家中……”孩子们在练习欣赏喜闻乐见的说书表演中锻炼了自己的复述能力。
所举的课例除了要讲清自己怎么做的以外,还需要描述这样做所达到的效果。不能没有没有描述,而且描述也不能太笼统。
创造性复述课文就是在复述中寻找创新,它要求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想象思维的参与。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细读文本,钻研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展开复述,最终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10. 创造性复述是不是要把全文都给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以原文为依据,展开想像发挥创造性的复述方式。要求复述者对原版文有较深的理解,要具权有创造性,可以展开想像,进行构思,但又不能脱离原文,胡乱发挥。
创造性复述应做好以下准备:
1.熟读全文,掌握原文的结构、内容、中心思想。
2.找出扩展点,即可以加以想像、扩展内容的地方。
3.想好想像、扩展的具体内容,想好增加的情节和细节。
如果觉得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关于语文创造性复述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