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笔是怎么发明的
铅笔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纪,人们用铅和银棒写字,这种工具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刻字.到了15世纪意大利(Italy)制造出第一根铅锡笔芯.
英国在1658年发现了石墨矿,它使写字工具发生了一场革命,尽管这种笔当时非常昂贵.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他于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奥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维也纳(Vienna)学会了泥瓦匠的手艺,后来成为建筑师,曾经创办过一家砖瓦厂.
当时写字用的笔质量低劣,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笔.他想了一个主意:将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笔芯形状,在火里烧制,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痕迹.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使铅笔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钢笔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透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来填充墨水。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钢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发展进程很缓慢,不过,直到第19世纪初期,在生产过程中发明了一种稳定加速流的钢笔。只有3点关键的发明,却使钢笔成为广泛受欢迎的书写工具。这些发明就是:铱制的金钢笔尖、硬橡胶和自由流动的墨水。
毛笔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将,曾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国土,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非常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情急之下,蒙恬从兵士的装备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竿上,蘸着点颜色写起来,觉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制,作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这样看来,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却也当之无愧。
但1954年6月,在长沙左加公山发现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战国古墓,随葬品中有一个竹筐,竹筐内发现了毛笔,笔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这是至今为止发现时代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笔,比蒙恬用毛笔时间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点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绘有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三角纹等多种花纹,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是毛笔类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工具。但由于没有实物,只能是推测,如果确实是毛笔一类的工具,那么毛笔的发明时间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毛笔,目前还是个谜。
② 毛笔是谁发明的
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战国末年秦国将军蒙恬在镇守北方时,见匈奴以兽毛沾颜料绘图,又同时前方战况告急,才改篆刻竹简由丝卷书写军情。声名大噪,并由史官记于史册内。故后世制笔业奉蒙恬为始祖。
先秦时,毛笔有多种名称,如“聿”、“不律”、“弗”等,后统称为“笔”。而毛笔之制造在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较为进步,功能也较完善。
因为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11号墓中,发现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为杆,笔杆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的底部藏于腔内,以麻丝裹着并涂漆在上面,带有笔套、大小长度都与今日使用的毛笔极为相像。
(2)竹笔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关于毛笔的起源,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笔的故事,但近代的学者认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笔存在了。
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非常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
情急之下,蒙恬从兵士的装备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竿上,蘸着点颜色写起来,觉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制,作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
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
这样看来,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却也当之无愧。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另外,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点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绘有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三角纹等多种花纹,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是毛笔类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工具。
但由于一切都没有实物加以证明,只能是一种推测。这两种推测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一时也无法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毛笔
③ 笔是谁发明的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现代毛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厂里,毛笔的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例如选毛就很麻烦。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分为19个等级,可以用来制笔的只有5种。工人们要从千千万万根羊毛、兔毛、狼毛(黄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选,然后进行搭配组合。可见生产一支毛笔是多么的不容易。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活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钢笔是美国人沃特曼发明的 一次性钢笔的发明者欧阳升 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它是在19世纪初发明的。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 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这样写起字来当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
④ 笔是谁发明的、、、、
铅笔的发明者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
铅笔的发明--石墨+粘土
铅笔发明者诞辰25O年
(埃菲社维也纳2月18日电)尽管电脑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但铅笔仍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文具。人们现在纪念铅笔的发明者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250周年诞辰。
哈特穆特诞生于1752年2月20日,他的父亲是下奥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维也纳学会了泥瓦匠的手艺,后来成为建筑师,曾经创办过一家砖瓦厂
当时写字用的笔质量低下,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笔。他想了一个主意:将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笔芯形状,在火里烧制后放在蜡中冷却,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痕迹。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使铅笔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在中世纪,人们用铅和银棒写字,这种工具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刻字。到了15世纪意大利制造出第一根铅锡笔芯。
英国在1658年发现了石墨矿,它使写字工具发生了一场革命,尽管这种笔当时非常昂贵。
毛笔是秦朝大将蒙恬发明的。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率领30万大军向北进攻那里的游牧民族匈奴。蒙恬带兵向北,收复了河套,并在交界处修筑了万里长城。由于军情瞬息万变,蒙恬需要向内地送达大量书信。那时候,人们是用刀在竹简上刻字的,为了刻写大量书信,蒙恬的手下双手磨出血泡,两眼熬成白兔。于是蒙恬便竭力寻找好的书写办法。一天,蒙恬看到部下拿着红缨枪比划,忽然想到,何不把毛绑在竹竿上,蘸点颜色写在白色的丝绸上呢?他试了试,效果真的很好。于是命手下如法制出许多“毛”笔来。那里地处塞外,时有野狼出没,也有人放牧羊群,狼毛和羊毛就成了最方便的制笔材料,这就是最早的狼豪笔和羊豪笔。
但有人认为实际发明时间要早许多。
1954年,我国长沙发掘出一座完整的战国坟墓,里面有一支毛笔。它全身套在一支小竹管里,竿长18.5厘米,直径0.4厘米,毛长2.5厘米,是用上好的兔毛制作的。但作法与现在的毛笔不同,并非将笔毛插在笔竿里,而是将笔毛转在竿的外端,然后用细丝线缠住,外面涂漆。与笔放在一起的还有用来当“纸”用的竹片、刮削竹片的铜削和用来装墨的小竹筒。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较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支毛笔。
一些学者认为,毛笔的产生可能远远早于战国。因为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甲骨文片来看,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整齐划一,有的字还细如毫发。其中一些文字写而未刻,那么,距今3000年前的人可能已经有了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而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发现的一些彩陶上也有各种图案,大多线条流畅,应该是用类似于毛笔的工具画上去,然后再在窑内烧制,这样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
蒙恬发明毛笔在史书上有记载,但似乎此前已有毛笔使用,但还需要确切的考古发现来证实。
中性笔是日本人发明的。中性笔书写的效果,最接近毛笔,可以写出细致的笔划来,比钢笔、圆珠笔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相比日本人在中性笔墨水上的高技术含量,中国人发明的硬笔只是把钢笔尖折了一个弯而已。
⑤ 世界上第一支毛笔是谁发明的
一九五四年我国考来古工作者在自湖南省长沙市友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群中,发掘出一支长约21厘米,直径为0.4厘米的毛笔实物。该笔与现在使用的毛笔权相似,笔头用优质的免箭毛制成,毛长2.5厘米,笔杆亦系竹管,所不同的是笔头不是插在竹杆套内,而是用劈开的竹杆端部将笔头夹在其中,外缠丝线,再涂上漆。这支埋入地下两千多年的战国毛笔,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它称为“战国笔”。又由于长沙古属楚国,这支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笔,还被称为“楚笔”。
⑥ 毛笔的发明者是谁
自汉代以复来的一千多年制内,我国民间长期广泛流传“蒙恬造笔”之说,认为毛笔是蒙恬首先发明创造的。但现代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南门外左公山发掘的战国中朝楚墓中,发现有一支毛笔,笔通长21厘米,它比蒙恬早几百年,此后,考古学家又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穆尔伯尔今,发现二千多年前的毛笔一支,这是我国已发现的第二支古笔。笔的产生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创造的。
我国古笔最早一般多用兔箭毛制成,故称为“兔笔”。后来多用羊毛制成,故称为“羊毫笔”。笔的发明和使用,是古代文明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后来它逐渐传往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大大促进了亚洲很多国家文化的发展。
⑦ 毛笔是谁发明的,有故事
提到毛笔,人们往往会想起“蒙恬造笔”的故事,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此事也与蒙恬有关。
有人对“蒙恬造笔”的说法提出质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看来,这一评述还是有所根据的。
解放后的出土文物更证明了这一点。一九五四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友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群中,发掘出一支长约21厘米,直径为0.4厘米的毛笔实物。该笔与现在使用的毛笔权相似,笔头用优质的免箭毛制成,毛长2.5厘米,笔杆亦系竹管,所不同的是笔头不是插在竹杆套内,而是用劈开的竹杆端部将笔头夹在其中,外缠丝线,再涂上漆。这支埋入地下两千多年的战国毛笔,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它称为“战国笔”。又由于长沙古属楚国,这支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笔,还被称为“楚笔”。
是否“战国笔”就是最早的毛笔呢?也是个问号。有人估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炎帝、黄帝时期就出现了毛笔。张华《博物志》也有“舜造笔”的记载。另外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许多彩绘陶器上,表面所绘的动物图案及几何纹饰;明显地呈现出用毛笔画写出来的痕迹。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出现了毛笔的痕迹。据《田骨学商史编》记载,从殷墟出土的三块牛胛骨板上,有几个用毛笔写成的文字,以及一些龟甲片上,还可以看到一些未刻的文字,这些文字尚留有施朱涂墨的痕迹。而且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又具有相当多的“聿”字,由此可以这样断定,早在商代以前,我国就已有了用毛笔书字这个事实,现在文学界也大多持这个观点。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就要举行盛大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们的笔祖。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国的制笔中心,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外传,善琏人在各地开设了一批著名的笔店,如北京的古月轩、贺连清,上海的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益堂等。
制笔用的毛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兔毛、山兔毛、獭毛、猪毛、鹿毛、马鬃毛、羊毛、狼毛、鸡毛、鼠毛等,甚至连人的胡须也可制笔。据《岭表录异》里记述:岭南无免,某郡守把一块免皮给笔匠做笔。笔匠吃醉酒,将兔皮弄丢了,他怕受罚,就割下自己的胡子来做笔。谁知做出来的笔非常好使,太守命令他再做一支。笔匠无奈,只好道出实情,太守便下令家家户户的老人把胡子割下来作捐税。另外还有用婴儿的胎发来制笔的:“内惟胎发外秋毫,绿玉新栽管束牢。”这是唐朝一位待人赞美胎发笔的诗句。
⑧ 笔是谁发明的
毛笔的起源:史记中曾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专匈奴,蒙恬取山属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将军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因此,我们通常称蒙恬将军为毛笔的史祖。毛笔的发明过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虽然没有足够的文字记载可资证明,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所绘制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显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边缘,是先用毛笔书写其上再刻成的,可见此一时期已有毛笔的存在。周朝的青铜器上所铸的文字,依其字形判断,已明显可知系由柔软的笔尖所书写笔触的痕迹,由书写的形状与笔意,知道书写的工具—也就是毛笔,1954年在湖南长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时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种古毛笔及其相关之书写文物,这是首度使我们对汉朝以前的毛笔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该批文物中的毛笔称之为「长沙笔」是由高级的兔毫所制成毛长2.42公分,笔管长达16.6公分,笔管是由细竹制成,制法是将兔毛夹插于管端,以细丝绑紧后用漆固定,此一制作在技术上已是相当高超。
⑨ 笔是谁发明和演变的
史传秦蒙恬造笔。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 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他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灰坑里。
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 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
(9)竹笔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形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
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琏百姓建“蒙公祠”,于每年蒙恬生日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沿袭至今。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