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通信技术发明

通信技术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04 09:09:43

① 通讯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发明时间,传入中国的时间时间)

楼主:
从网络层来看,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IP技术成为三网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VoIP逐渐成熟,并将推动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的融合,可以更加广泛地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3点:一是1994年因特网商业化以后的急剧增长;二是数字化导致的“三网”融合;三是通信体制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转化的体制革命。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和应用是分离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设立一个网页,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尽管早期因特网是窄带的、非实时的数据网,由于因特网有这么突出的特点,人们还是开始尝试在因特网上提供话音和各种数据通信以及视频业务。关键问题是如何在IP这种无连接的网上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并且能够保证服务质量(QoS)。目前这方面的主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开始出现Everything over IP 即任何一种业务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实现的局面。因特网不仅可以提供基于Web的新的因特网业务,也可以提供各种传统电信业务,甚至视频传输和广播业务。实际上,从发展趋势看,过去的B-ISDN的概念在逐步消亡,未来的综合业务网将是基于宽带的因特网,这一点目前已经被绝大多数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接受。最近两年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的产业重组,无一不是围绕着争夺未来IP市场的竞争。

② 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历程和趋向(张煦)
[摘要] 本文内容分三部分:首先说明无线移动通信与有线固定通信一同快速发展的趋势;然后
着重讲述无线动通信蜂窝网从模拟至数字和即将进入第三代系统的快速发展历程和今后趋向;
最后简单说明无线卫星通信微波通信也要加快步伐继续向前发展,以发挥重要作用。
[ 关键词]无线通信;移动通信;蜂窝网;卫星通信
1无线移动通信与有线固定通信一同发展
人们常把有线固定通信和无线移动通信作为信息基础结构(NII/GII)的两大组成部分。近
年来它们都以明显的快速步伐向前推进,而且进入新世纪后将更加快速发展,为兴旺的信息时代
作出贡献。传统的有线固定通信网是“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长期来一直保持平稳扩大建设,促使人们普遍装用固定终端的电话机。但是,自90
年代中期起,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兴起,使全世界的传统通信网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广大
的通信用户开始普遍装用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业务量每年急剧上涨,其增长率远远超过传统电话
的每年增长率。按照这样的势头,进入新世纪后的五年左右,全世界的数据信息业务量总数将追
上电话信息业务量总数,而且以后超过的越来越多。因此未来的通信传送网将是以数据信息为重
点的分组交换网(Packet Switching),并且承担电话通信的传送,不再利用原有的电路交换
( Circuit Switching),但仍保证电话特有的业务质量(QoS)指标。随着计算机技术改进和
功能加多,数据通信将延伸至包含音频、视频信息配合的多媒体通信。这样,未来的有线固定通
信网,将能承担所有信息业务传送的统一通信网,必将是大容量通信网。
无线移动通信网主要是各地城市的蜂窝网(Cellul Network),每一城市分成若干个蜂窝
区,
每区中心设置无线电基台(Base Station),区内所有移动终端和个人无线手机各与基台直接经
由无线线路连通,称为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移动通信原来是只通移动电话,近来也
和有线网一样,容许移动用户于需要时接上Internet,传送数据信息,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改进,
将来也要传送包含音频、视频信息配合的多媒体通信。移动终端经过无线接入基台又经由基台连
往移动通信交换中心MSC(Mobi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Center),除了由无线线路连往

一蜂窝网的其它无线电基台外,还连往有线固定通信网的城市交换局。这意味着,无线移动通信
网要与有城固定通信网相连接。移动终端和个人便携手机如欲与同一蜂窝区或同一城市的移动终
端或个人手机直接相互通信,当然可由无线移动通信网来接通。但无线移动通信网仅限于本城市
的蜂窝网,不同城市的蜂窝网仍需由全国性的有线固定通信网来接通。任一无线移动手机如欲实
现国内或国际通信,必须经过无线接入,然后由有城固定网接通。由此可见,有线固定通信网既
承担所有由有线接入的各种各样通信业务,包括原来PSTN用户所需的通信业务,又要承担无线接
入的各种通信业务,所以,固定网的通信业务量总数特大,而且逐年加大,在设计未来的全国有
线固定通信网时,必然要精细测算,考虑大容量而且逐年增加容量的趋势。这就要求传输线路和
通信网内部设备都能方便地按需要加大容量。
鉴于过去数字通信网使用的时分多路TDM虽然作出很大贡献,数字体系从PDH进化为SDH,但
其最高数字速率已难于再提高,因而成为通信网继续加大容量的“电子瓶颈”。可幸,光纤作为
传输线路具有巨大的潜在容量可以发掘利用。而且,从90年代中期起,波分多路/密集波分多路
( WDM/DWDM)在光纤线路上投入商用,显示出无比优越性。于是,有线通信网中的干线几乎全
部采用光纤并装上波分多路系统,而通信网本身内部,为了便于未来扩大容量,已开始考虑从电
网进化为光网(optical networking),采用以WDM为基的各种光器件/组件,以实现波长路由
和交换等功能,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大网的容量能力。
对于使用电话通信的人们,虽然过去安装的固定终端电话机运行可靠,但与近年推广的便携
无线手机相比,用户觉得各自随身携带一部手机,一个号码,随时随地可以拨打电话找到对方立
即通话,比过去固定终端灵活方便得多。所以近年来移动通信手机的销售量剧增。国际上推测,
不到2010年,全世界用户拥有移动无线手机总数将与装置固定电话终端机总数相等,而且用户需
要呼叫电话时,更乐于使用手机。现在无线移动通信网不仅提供通电话,还在设法让便携计算机
互通数据信息甚至多媒体通信,仅仅因为无线电频谱资源毕竟有限,无线移动通信能够提供每路
信号的频带宽度没有象有线固定通信那样宽裕。所以,在用户需用带宽很大的通信业务的情形,
例如用户上网需要Internet/WWW长时间提供特别大量数据信息,或者用户需’要在家里收看特定
的高质量文娱电视节目或电影片时利用“点播电视/电影”VOD/MOD业务,就有必要利用“有线
接入”。
概括地说,进入新世纪不到十年,对通信业务的发展有两个极其重要的预测:一是大约2005
年全世界数据信息业务量总数追上与传统电话业务量总数相等,其后逐年超过;二是大约201O年
全世界无线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增加多至与传统有线固定通信用户总数相等。由此有线固定通信网
的容量将越来越大,而无线移动通信网的手机越来越普遍,今后两类通信网技术必将一同持续地
-快速发展。
2 蜂窝网从模拟至数字、将进入第三代
无线移动通信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种是利用蜂窝网方式。它避免了一个城市使用大功率无线
电发射台、覆盖直径40km面积的旧设想,而把一个城市按蜂窝网形状划分为若干互相靠近的六角
形区(cell),每区图形半径可以小于1km.在这样的蜂窝区的中心设立无线电基台BS(base
station),发射功率较小,可与区内所有移动终端MS(mobilestation)或个人随身携带的手机
随时取得联系。当某一MS从一区移动至邻近区,就改与邻近区的BS联系,称这种“交接”为“越
区切换”。某区BS使用的波长与邻近区BS的波长不同,但与隔一、二区的波长可以相同,称为
“频率再利用”,不会引起干扰,这是蜂窝网的优点,节约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80年代初期,
蜂窝网移动通信开始商用,那时使用模拟电话,由于集成电路进步快,又由于话音编码和数字通
信技术研制都很成功。到了80年代下半期,蜂窝网发展至数字式,称为第二代ZG(second
generation).在过渡时期移动手机可以双模运用,既可用于模拟电话,又可用于数字电话。那时
欧洲有标准组织 GSM(Groupe Special Mo-bile),后来在900MHz频谱普遍运用的第二代称为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在开始时数字式移动电话利用“时分多
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90年代中期,又出现“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 cess),也在90年代中期,美国指定1850-1990MHz的 14OMHz宽度

频谱,供“个人通信业务” 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使用,这些都一直持续
至90年代后期,保持不断的发展势头。
正在2G系统技术持续蓬勃发展的时期,国际上开始议论第三代移动通信3G(third
generation)的前景,既要尽量采用可预见的先进技术,又要照顾现已装置的系统设备,再要订
定全世界都认可的标准,普遍称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设

采用2000MHz频谱,于2000年起开始试用。这种3G系统不仅保持移动电话,还要十分重视开展数
据通信,使无线系统和有线通信网一样重视数据传输,包括Internet/互联网规约IP和宽带业务,
以至数据速率为2Mb/s的多媒体通信。国际标准组织已经评审各国提交的无线电传输方案,包
括我国的方案,有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uplex) CDMA、TDMA,还有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的CDMA。总是没法使无线通信在性能、成本和容量等方面都显出优势。
在无线数字式移动通信,为了充分节约利用频谱,话音编码(Speech Coding)技术非常重
要。这与有线通信大不相同,有线数字电话利用脉码调制PCM, 每路电话64kb/s,或自适应脉码
调制AD-PCM,每路32kb/s,对通信网络容量没有困难。无线通信的话音编码,从早期的“线性
预测编码”LPC(Linear Predictive Coding),至80年代开始的“码激励线性预测” CELP
(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每路话音的数字速率降至 5~13kb/s。同时,在编码
过程中还要考虑克服无线电波传播过程引起损害和背景噪音,保证通话质量。到了3G系统,还
要考虑多媒体通信所需的音频和视频的编码技术,既节约频谱、又保证通信质量。
每一无线电基台一般需要设置几套射频收发信机(RF transceiver).现在从模拟过渡至数
字化,将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专用大规模集成芯片ASIC,并趋向于使用越来越多的新型
软件,导致可编程(programmable)的基台,容许使用多种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标准。
基台将使用宽带线性功率放大和宽带射频器件,便于增加数字内容,使数字处理尽量靠近天线,
使多个射频同时处理,又使软件完成更多的功能。由于数字移动通信支持多个用户利用CDMA或
TDMA多址通信,数字式可比模拟式减少无线电收发信机数,可在较宽频带进行处理,又容许在
较高频率处理,从基带至中频又至射频都利用数字处理。当基台这样充分利用可编程器件时,
它们就称为“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变得相当灵活,而且容许基台设备更容易配
合“智能无线”(smart antenna或intelligent anten-na).移动终端和无线手机也将趋向于
软件无线电。当业务和标准技术有所改变时,软件无线电可以很快适应新技术,不需大量更换
设备,因而投资成本可以降低。
加多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可促使无线通信的智能天线技术得到有利的发展。智能天线需要
使用多个天线。基台往往有几个定向天线,各分管一个扇形区,对该区内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
特别有利,还可能让多个束射经过自适应过程进行快速换接,以获得最好的孔径增益、分集增
益、和遏止干扰,导致性能改进。接收天线如采用两个天线分支,在空间有足够的隔开,就可
获取空间分集的好处,如只有一个无线,则利用极化分集也可得到好处。在自适应智能天线,
发送装用多个天线,可取得更多好处。对于TDMA系统,智能无线可以加大通信容量,由反向线
路传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使正向线路的束射调整得最好。对于CDMA系统,所有移动终端使用
同一频带,只是编码不同。到了3G系统,用户如使用较高数据速率,可以指定特殊符号(pilot
symbol)以控制自适应天线处理来减小用户间的干扰,从而加大通信容量,即在有几个用户
使用高速数据时仍容许较多用户通电话。
无线移动通信网有时为了公共安全的原因,需要相当精确地测定某一移动终端或个人在某
一时间移动至地理上的位置,称为定位技术(geoloca-tion)。现在已有一种独立的手持机能
够附带设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室外测定移动个人
自己的位置。将来进入3G时代,个人移动无线手机本身可能附有定位功能,它在得到网的协助
下进行定位工作,不必另外携带独立的GPS手持机。就是说,新式的移动通信手机附装协助的
AGPS(assisted GPS), 测定自己在室外,甚至室内的地理位置。通信手机于需要时由网提供
情况,不必由通信手机本身连续跟踪GPS卫星。
蜂窝网3G系统向未来的分组交换有线网看齐,着重于提供尽量高速率的数据通信。蜂窝网
也要提供不对称数字传输。象有线网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那样,无线电基台至用户的方向
提供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有线网是在交换局设置多载波离散多音调(DMF,Discrete
Multi-Tone)装备,而无线网是在基台设置多载波正交频分多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装备,这对于移动用户接上Internet索取大量信息时非常需
要。
3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无线移动通信除了大部分依靠城市蜂窝网、如上节所述外,还有卫星通信也非常重要,大
有发展前途。同步卫星对固定通信和广播已经多年实践证明极为可靠,还可有利地提供远程移
动通信、低轨 道、中轨道卫星通信。如在技术、设备、成本各方面深入研究,仍能大有作为,
对全球个人移动通信发挥作用。同温层(平流层)无线通信已有方案提出,如继续具体研究,
对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都有独特作用。此外,无线固定通信包括人们熟知的微波数字接力通信
和最近提倡的无线用户环路(WSL,Wireless Subscriber Loop),在人口较少的地区很适用,它
们与建设光纤光缆和有线市内电话用户线相比,有建设较快、投资较少的优点。毫米波无线电
通信和无线红外线通信已在多处安装试验,证明对短距通信有好处。总之,国际上不少实际应
用和试验经验表明,无线通信优点很多,值得扩大实际使用范围。可以断言,在进入新世纪后,
无线通信必将与有线通信一同快速发展和互相配合应用,不愧为信息基础结构的两大组成部分。
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过去提供可靠的国际通信和电视传播,享有盛誉。近年加强开发,尤
其对卫星内部的转发器(transponder),放宽传输频带、加大发射功率、改进天线效率,甚至
加装ATM设备,扩大业务功能,以致地面应用越来越增多。一种应用是在地上安装“甚小孔径
天线”的卫星站,称为VSAT,为大企业的广域专用通信提供方便。同步卫星也可能对地面提供
远距移动通信,但地面移动 终端需装较大的对星天线,而且在高楼林立的城市 中心电波传
播有困难。为此,对地面的全球移动通信,曾另行研制发射低轨道、离地面几百至一千公里的
几十颗移动卫星族,称为 LEO(Low Earth Or-bit)。又曾研制发射中轨道、离地约一万公里
的十颗移动卫星族,称为MEO( Medium Earth Orbit)。[相应地,原来离地面36,000km、与地
球同步运行的三颗卫星族,称为 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虽然最近LEO系统
Iridium在开放商用后不久就受到挫折,另一系统Globalstar正在开放商用,可能顺利进行,
但应该冷静地对待。这些LEO/MEO全球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是正确的,但经营商对
用户需求的条件、移动手机的设备和成本,以及向用户收费不宜过贵等问题,似乎预先考虑得
不够周到。如能认真吸取经验,仔细分析原因,很可能得到圆满成功,我们可以热情期待着美
好的前途。无线固定通信也要向前发展,充分利用无线特有的优点,但无线通信受到无线电频
谱资源的限制,为了继续开发应用,必须考虑提高运用频率或缩短运用波长,即从微波(厘米
波)延伸至毫米波、甚至红外波。在这样的延伸进程中,必将遇到新的电波传播问题和器件问
题,都要逐一妥善解决,应该受到有关各方的支持和鼓励。

③ 通信发展的历史

1、形体时代通过身体、眼神、手势及山石树木等自然媒体相结合传递信息。

2、口语时代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对信息传递方式的需求提高从而催生了语言。

3、文字书写时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信息记录有了需求,文字随之产生。

4、印刷时代1044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450年,日耳曼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5、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机。

6、1857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完成。

7、1875年,贝尔发明史上第一支电话。

8、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同时成功研制了无线电接收机。

9、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电影。

10、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无线电救了700多条人命。

11、1920年代,收音机问世。

(3)通信技术发明扩展阅读

通信的组成:

1、信源: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

2、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

3、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4、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来。

5、信宿:传输信息的归宿点,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信息。

④ 通信的发展史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⑤ 通信的发展历史

1、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2、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4、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5、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5)通信技术发明扩展阅读

1、互联移动跨时空: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全国实现联网

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间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

我国选用900MHz频段的TACS系统主要引进了摩托罗拉(A网)和爱立信(B网)的交换机、基站、控制系统等设备,1995年底,A网覆盖的21个省市和B网覆盖的15个省市实现自动漫游,形成真正的全国联网。

1994年,由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及广电部组建成立中国联通。1998年,中国电信从当时的邮电部脱离组建。1999年,网通成立。

2、布局重组谋生态:“动感地带”推向全国,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

2001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召开品牌推介会,“动感地带”作为新品牌进行试验推行。2003年,中国移动正式将“动感地带”品牌推向全国,它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第一个客户品牌。

2006年8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收市,中国移动段价以33.42美元收盘,总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公司。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国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共为3759个无电话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99.5%,29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2007年5月,政府继续在全国启动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两方面工程并进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国移动正式启动超过200亿元的TD—SCDMA网络建设招标,多家中外企业组成的四大阵营竞争激烈。

2008年5月,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随后,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称,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这次改革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专家称,电信重组在于打破垄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替代固话趋势明显。重组后,三家运营商都拥有全业务能力,形成充分的竞争格局。

3、代际宏图标准中:通信业增长率高,5G将带动通信产业下一轮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工信部明确了2018年多项重点工作。其中涉及强化信息通信市场监管方面,工信部相关文件透露,计划开展VoLTE号码携带技术试验,研究制定号码携带全国推广方案。

工信部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4%,增幅同比提高42.5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18年1-2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853亿元,同比增长117%;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68亿元,同比增长4.9%。

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经营指标向好,5G将成为下一个发展契机。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2020年启动商用”。

由于5G应用前景广泛,5G战略制高点争夺战已风起云涌。

⑥ 每一代通讯技术都是由哪些公司发明的

1G是摩托罗拉,2G的gsm是诺基亚和爱立信,cdma是高通,3g的wcdma是诺基亚和爱立信回,答cdma2000是高通,tdscdma是大唐和西门子。Fddlte是爱立信诺基亚和华为,tdlte是华为和中国的一些大学。5g主要是华为和三星爱立信高通。

⑦ 通信技术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什么

通信技术的发展最终目标是4A和5w。4A即Seamless Connection to Anyone, Anywhere, Anytime, on virtually Anything,即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和任何事物的无缝连接。5w是指whoever、wherever、whenever、whomever、what-ever,即任何人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通信,没有移动通信无法实现5W。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采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方。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电路基础、通信系统原理、交换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等。

⑧ 简述近代通讯技术发明的社会背景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专壁画等方式交换信属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但是这些传统的通信方式不仅传输速率很低而且传输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信息高速传递的要求。随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现代通讯技术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

⑨ 为什么我们的通信技术能从2g发明到5g

因为从2g发明到5g社会不断进步,每一代科技的漏洞都促使科技进步,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发明创造

技术推进技术发展这是主要原因。

阅读全文

与通信技术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