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防护服的发明

防护服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04 03:52:38

Ⅰ 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医用口罩究竟长什么样子

现在社会新冠病毒横扫全球,口罩成了抢手货,我们现在的医用口罩主要是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为了免受病毒或者细菌的侵害而佩戴的,当然在一些流感时期时,医用口罩也可以有效的隔绝病毒,因此这么看来的话,医用口罩最初的设计并不是给我们普通人戴的,而是给那些医护人员戴的。



当时治疗黑死病的手段也是非常奇葩,主要靠手杖击打病人,他们认为病人犯了罪才会得病,所以要受到惩罚,因此在当时来说,医用口罩和手杖代表的是可怕的黑死病,而医用口罩成了死亡的象征。

Ⅱ 防辐射服的起源发展

随着微波炉、冰箱、复印机和电脑等电器的普及,电磁辐射的覆盖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气化时代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防辐射服产业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起源于中国,经历了十几年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

防辐射面料有:镀膜,多离子,不锈钢金属纤维,银纤维等。防辐射服经历了四代:第一代铜镍等涂层面料,不透气、颗粒易散落,对人体有害,不可洗,已经淘汰;第二代采用不锈钢纤维面料,防护能力较好、透气,可水洗,面料太厚、防护能力有限,纤维丝易断,正逐渐被淘汰;第三代为银纤维面料,防护能力强,面料轻薄,可水洗,以桑 蚕丝银纤维为代表,天然蛋白与银纤维混纺,既保持了超强电磁辐射防护力,又增加了健康亲肤性能和柔软透气的服装穿着性。第四代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采 用纳米技术把传统银微粒从40nm变成0. 1nm,减少气体中的活性分子和蒸发源材料间的化学反应(如氧化等),从而加强致密度、纯度、沉积速率与附着力。导电性能,防辐射效果,抗氧化性获得质的飞跃,也致使其每平米含银量比其他表面镀银面料高出许多,该技术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 银纤维处理技术,也是防辐射效果最为理想的面料。

早期的防辐射服主要以金属纤维混纺的为准,这种材质的防辐射服对10-3000Mhz电磁波的屏蔽率在15DB以上,好的在30DB以上,以金属纤维含量在30%的为最佳比例。银纤维防辐 射服出现于2002年前后, 银纤维面料除具有较好的防辐射作用外,还对人体有一定的抑菌保养作用,银纤维根据含量的不同又分半银纤维和全银纤维、彩银纤维,银离子超精密淬镀纤维、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纤维等。早期的金属化面料,因为不透气、不宜保养及屏蔽性能不够稳定等原因未能广泛应用,已被大多数企业淘汰。 防辐射服是利用服装内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由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金属良导体可以反射电磁波,即当金属网孔径小于电磁波波长(波长=光速/频率)1/4时,则电磁波不能透过金属网。
市面上所有的孕妇防辐射服均是采用这种原理制成,面料中含有导电金属纤维或导电银纤维,其中金属纤维指的是不锈钢金属纤维,银纤维指的是将纳米银离子渗透到锦纶纤维中形成的一种复合纤维,两种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可以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第一代防辐射服产品采用喷涂工艺,即将金属漆喷涂在纺织布料上,形成片状屏蔽层,优点是屏蔽效果好,可达60DB以上,这种防辐射服缺点是不透气,不能弯曲,较笨重,如同一块薄铁皮一样,只能当里子使用,这样的这种防辐射服使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等副作用。
第二代防辐射服采用镀膜涂层工艺,使金属颗粒附着在纺织原料的经纬交叉点之间,形成点状屏蔽层,这种防辐射服屏蔽值可达50DB以上,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但这种防辐射服金属颗粒易剥落,不能洗涤防辐射服和揉搓,使用时间久了屏蔽值会下降,这种防辐射服也不适合直接与人体接触。
第三代防辐射服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纤维混纺工艺,也就是把金属抽成细丝,在面料内部形成网状结构,这种防辐射服的优点是透气性好、可洗涤,屏蔽效果 不会降低,这种防辐射服屏蔽值在30DB以上,但金属纤维防辐射服由于是金属丝织成,纤维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细小的毛刺,贴身穿着的话,会引起不适,部分人群甚至会引发湿疹、瘙痒等症状,另外,纺线中的金属丝会因洗涤护理不当,容易折断,影响使用效果。
第四代防辐射服产品是银纤维离子织物,这种防辐射服采用吸收转化原理,将有害电磁波进行吸收并转化为热能散发掉,避免了二次污染,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电磁屏蔽技术,同时由于织物中富含大量金属阳离子,可起到杀菌除臭的作用,有助人体表皮微循环,这种防辐射服还具有防静电、防X射线及紫外线等功能。而且这种防辐射服面料柔软舒适,耐洗耐磨, 是最适合民用的防护材料。
第五代防辐射服是深海沉淀技术的应用,深海沉淀科技是欧洲军工和机械大量应用的技术,将金属块通过特殊装置置入大海深处浸泡,在适合的深海海水流速,超低温度和强静压力,和多汰化合物使金属块内部产生物理变化,使金属韧性、抗压强度和抗氧化性方面大大提升,以此金属制作出的机械和军工产品已风靡全球,固欧洲进口机械耐用性很强,此技术应用于防辐射服领域。经测试,经现代工艺生产后,有效屏蔽辐射可以达到60DB,是最好的防护技术。 第六代防辐射服是桑蚕丝与银纤维混纺工艺,将素有“纤维皇后”美誉的桑蚕丝与银纤维完美混纺,桑蚕丝银纤维防辐 射服手感较普通防辐射服更柔软轻盈。
第七代防辐射服 是经过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加工后的银纤维与纯棉纤维混纺工艺。这种防辐射面料无论从导电性能,防辐射效果,还是抗氧化性都获得质的飞跃,也致使其每平米含银量比其他表面镀银面料高出许多,面料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可洗涤,绿色环保,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是防辐射效果最为理想的面料。
第八代防辐射服是彩银纤维混纺工艺,是采用电解的方法。将彩银渡到织物纤维的表面,使纤维象用银丝的织物。这种防辐射服具较高的防辐射能力。区别与其他产品的不能贴身穿,不能洗涤的特性,其特殊的加工工艺,经测试,抗氧化程度和耐洗涤远远高于银纤维织物,有效屏蔽辐射可以达到70DB。 长期工作生活在较强辐射源较近距离区域的人群,应考虑穿电磁辐射防护服。以降低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主要包括以下所列人群:
1、大、中、小型计算机的运算和操作人员;2、计算机软件设计、编程、录入人员;3、职业微机使用者包括:金融、会计、储蓄、证券营业员、商业收银员、微机图象设计人员,如广告设计、建筑、机械、美工、动画设计等以及文 秘(打字复印);4、广播电视、通信、导航、雷达等发射机房近场工作人员;5、冶金、电子、化工、造纸、木材、粮食和食品加工等行业采用高频和微波设备进行冶炼、焊接、加热、排气、溅射、干燥、杀虫、消毒等工序的操作人员;6、长期操作使用射频和微波等医疗仪器的人员;7、专以微波炉加热快餐的销售服务员;8、电子设 备仪器生产中调试人员;9、发电和高压输变电站工作人员;10、军事电子站设备实验区的工作人员;11、经常长时间上网者;12、防静电、防爆场所工作人员;13、有心肾功能缺陷的手机使用者;14、在广播、电视、通讯台站附近居住免疫力低下的人群;15、孕妇。 1.首先判断是否需要超强防护的防辐射服
一般建议选超强防护的是在机房工作或者工作环境中有超过20台电脑的孕妇穿。超强防辐射服一般指的含量在50%以上的银纤维防辐射服,以全银纤维针织面料的防辐射服效果最佳。一般防辐射服的普通的防护效果大概有25%的金属纤维,防护 程度高的防辐射服金属纤维一般在30%以上。
2.选款式
准备怀孕时可以先穿肚兜,但是一旦怀孕后就必须穿前后都能防的款式,一方面是因为保证电磁波不从背后侵入危害宝宝,另一方面也应对脊柱予以保护。
防辐射服款式有肚兜、吊 带、围裙、马甲、孕妇裙、孕妇套装。怎样挑选防辐射服,春夏可以选择孕妇裙或者肚兜,秋季套装或者围裙或者吊带都可以,冬天可以套装或者马甲。另外,要看孕妈咪的工作性质及周围的辐射环境。这样对自己及腹中的胎儿有最强的保护;如果其周围辐射很弱(如没有接触电脑同时很少接触其它电器),可以选择防辐射肚兜。孕妈咪即使在其周围辐射源很弱的情况下,怀孕三个月以上也建议选择防辐射马夹,这样可更好保护胎儿的健康。将时尚、健康防辐射服、人性关怀进行到底,让准妈妈们告别旧式花色单一、舒适度不够的防辐射服,真正享受时尚、舒适、健康的孕期时光。
3.选面料
金属涂层或者银纤维涂层的面料一般手感硬,透气不好。不可水洗。而半银纤维混纺或者全银纤维针织的面料则采用银离子渗固技术,均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可直接水洗。再有就是金属纤维混纺的面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1.第一代离子银面料,这 种防辐射孕妇装有较好的手感和透气性,可以轻柔水洗。缺点:金属丝易折断,影响屏蔽效果。因为是金属丝,多数都是采用不锈钢,对于孕妈咪敏感的肚子来说是不适合的。
2.第二代涂层面料,其屏 蔽效果好(手机基本上是包得住),但是手感硬,透气不好,不能水洗,最大缺点是镀在表面的金属物容易脱落面变成粉末状,若被孕妇不慎吸入,则会影响胎儿的健康。3.第三代是纤维镀银的防辐射服装,其屏蔽值效高,同时具备杀菌、透气功能。缺点是容易氧化,易变色。4.第四代采用的是金属纤维面料,柔软、透气、轻薄,具有抗菌、抑污的功效,效 果持久,并且可以水洗,即使长期穿着也不会氧化、变色,是一种安全无毒绿色产品布料,不会对人体有副作用。经国家权威检测中心测试,在10HZ-3000HZ超宽频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可达以上80%。金属纤维面料是市面上防辐射服的主要材料。
4.看尺寸
尺寸大了小了都不好,合身才是最佳。各大防辐射服品牌皆有经过调查实验,推出尽量多的符合各种体型的防辐射服。
5.看价格
为了准妈妈和宝宝,我们不能选择价格过低的防辐射孕妇装,有的防辐射孕妇装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有句话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适当的便宜一些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便宜太多自然是产品品质的差异,要先对比品质再对比价格。

Ⅲ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医疗防护服,是什么样子的呢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人类社会饱受影响,但是随着各国开展的各种防疫措施,疫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控制,尤其是我国。疫情虽然可怕,但是团结起来的人类,依然可以战胜它。

说起防疫,在人类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防疫过程中,各种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的发明,使得人类卫生事业和医疗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医疗防护服是现代防疫手段的基本装备,既保护了医生和护士,也有效防止病患被进一步地感染。


由于是为了使医生可以不直接接触病患才被发明出来,所以"鸟嘴医生"可视为现代医疗防护服的开先河之作,也让人联想起那时候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悲惨过往!

Ⅳ 防护服的发展前景

新冠疫情期间消费量突破一亿件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爆发使得我国大量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为保证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患者、因医院探视等进入感染区域人员安全,故需要大量的医用防护服。

而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其具有易传染的特性,且能够通过接触传播,普通的重复使用型防护服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隔绝病毒传播的作用,所以感染区域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基本都是一次性防护服,消耗频率较快。

我国2020年初医疗防护服产能不足万件/日,而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就已远超万人。这导致在疫情初期,我国医疗防护服产能远远不足,需求缺口巨大。

随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刺激,我国医疗防护服产能迅速扩张,供给大幅增长,逐渐满足国内防疫需要。

如今,国内疫情趋稳,国内防护服需求量开始逐渐下降,我国一部分医疗防护服的产能开始供给海外市场的订单,对国内防护服的供给量也随着需求的下降而逐渐下降。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用防护服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Ⅳ 最早的口罩出现在什么时候口罩又是如果发展到今天的

任谁也不会想到,在平日里压根没多大存在感的口罩,竟然在今年以“C位出道”的方式,第一次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注。

可你不会想到的是,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首次出现了和口罩防护作用类似的“口罩”,但在那个时候的类口罩物可不是用在医学防护上的。

今天就来简单谈谈口罩,作为人类重要防护用品的发展历程。

1,高贵的“口罩”

公元前六世纪时,波斯的拜火教的教义里规定着世俗的气息是混浊不洁的,因此在举办重大的宗教以及祭祀活动时,教士往往需要用布块包着面部才能参加。

这也应该是人类史上最早出现的“口罩”。

不过这个时代的“口罩”,和后世的防护作用是八杆子都打不着,更多的还是一种代表着身份高低的象征,往往只有贵族、教士才有资格使用。

而除此外,在中国元朝时也有类似的“口罩”出现过。

在元朝皇帝进餐的时候,所有需要接触到菜肴的侍应以及大厨都需要在口鼻处蒙上一种黄金线和蚕丝织成的丝巾,这是为了避免侍应呼出来的气息污染到菜肴,这应该也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口罩雏形。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时代的所谓“口罩”虽然也有着防护的作用,不过并非是用于医学用途,更多的还是一种权贵阶级的身份象征,代表着和普通人身份差异的象征。

2,鸟嘴医生的面具

中世纪的欧洲黑死病盛行时期,许多直接和病人有过接触的医生,被感染上鼠疫的概率极其大,这也就导致了和鼠疫作战的医生不断减少,敢前往疫区行医的医生,早已被判了死刑。

再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毕竟中世纪懂点医学知识的人可没有多少,而这个时候鸟嘴面具就这样诞生了。

1619年,法国皇帝路易十三的御医Charles de Lorme为了减少医生感染的概率,发明了一套防传染的医生服装。

这套“鸟嘴套装”的作用其实很多:口鼻处用皮做成尖尖的鸟嘴形状,里面塞满了各种香料和药材乃至香水,当时医生认为这能有效的阻隔带有病毒的空气;而眼睛处往往配有红色的玻璃,这能避免患者的体液触碰到眼球部分;而高大的礼帽则能避免和鼠疫患者接触过近,长袍和披肩往往是用皮革制成,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并且医生往往不会用手直接接触病人,而是用手上的长棍进行检查。

就算到了现代,仍然有部分地区在面对疫情的时候采用了这种“伍氏口罩”,伍连德医生绝对是中国现代医生的一个伟人,他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建立。

从公元前六世纪的纱巾发展至今,现代口罩已经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如美国的KN标准以及欧洲的EN标准,但不管是哪种标准的口罩,都算得上是人类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Ⅵ 作为切断病原飞沫传播神器的口罩是如何来的


上图_ 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街上戴口罩的行人

佩戴口罩对于防护个人健康的作用,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各类口罩的需求量达40亿只。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按照传染病防控的要求,每个人都要戴好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切断病源飞沫传播,从佩戴口罩开始。口罩回归阻断飞沫的初心,继续履行守护健康的使命。

Ⅶ 航天服之父是谁

太空行走至今不过40年,但航天服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 生理学 家霍尔丹发表文章,认为使用相似于 深海潜水 员穿的 潜水服 可以防护飞行员完成 高空飞行 。后来一个名叫 李吉 的美国气球 飞行家 与其合作,研制这种低压 防护服 ,以便让他能驾驶气球飞到 同温层 。1933年,他们将试制出的服装在低压舱中试验,成功达到25.6千米的高度。不过李吉并没有用这套服装实现他的高空飞行梦想。1936年,英国皇家空军斯万少校,在李吉服装的基础上研制成第二套低压防护服,并用它飞到15.23千米的高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不过当他着陆时因为窒息已处于昏迷状态,是别人用小刀撬开他的头盔才救了他一命。 30年代一个名叫古德理奇的人也研制成功一套全压服。这套服装是用两层涂橡胶的降落伞纤维制作而成,与服装配套使用的还有橡胶短统靴和铝制的头盔。服装用 液氧 源供氧,手臂和下肢设有关节,容 许飞 行员比较方便地操作飞机和上下飞机。飞行员 波斯特 穿着这套服装飞到15千米的高度。1934年~1935年,他穿着这套服装先后进行过10次同温层飞行。 对于这段历史 俄国人 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第一个发明航天服的应该是俄国人。因为早在1931年,一名俄国人利用氧气面罩和潜水服技术已经成功研制出全压服。这才是今天航天服的前身。 50年代末,苏联和美国分别在空军 战斗机飞行员 穿的高空加压服的基础上研制成功舱内航天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和美国水星号航天员穿用了这种早期研制的航天服。后来在舱内航天服的基础上,工程技术人员又研制成功舱外航天服,从而保证航天员安全地进行太空行走。

Ⅷ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面料对身体有害吗

项目名称 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
项目简介 功能性医卫防护产品如医疗防护口罩、手术防护服等面大量广,是我国市场急需、同时也是应对疫情、灾害重要的战略物资。功能性医卫防护产品对基础非织造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和指标要求,但国内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功能性、专用化产品匮乏,高品质产品仍依赖国外进口。该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编号:2011BAE10B01)支持下,发明了一系列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形成了复合结构非织造医卫防护材料成型、固结与功能性整理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医卫防护材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客观评价 该项目验收意见:“技术成熟,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功能性医卫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查新结论:“课题具有新颖性”; 咨询报告结论:“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实现了纺熔、热风穿透粘合、水刺等基础非织造材料,以及防护口罩、手术服、妇婴用品等制品产业化,产品已扩大应用并出口,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多层复合功能性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310179919.7 2015年4月22日 1639437 东华大学、山东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庆生、靳向煜、顾其胜、吴杰、王娅、吴海波、殷保璞、王荣武、王洪、张初阳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合成有序层状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中国 ZL201410352447.5 2016年8月24日 2192982 天津工业大学 纪秀杰、付冉冉、程博闻、刘超、陈璐扬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导向吸湿性外科血管手术医用水刺非织造材料 中国 ZL201010607652.3 2013年7月24日 1239883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非织造布在线驻极接收装置 中国 ZL201410575800.6 2016年8月17日 2178120 江苏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 郁杨 有效
发明专利 便携式抗拉伸救灾战地急救手术台布的生产工艺 中国 ZL201110441038.9 2014年5月7日 1397622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蚕丝/ES半开孔结构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310480254.3 2016年6月8日 2107668 东华大学 靳向煜、王娅、吴海波、殷保璞、王洪、黄晨、黄健华、陈晶晶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湿巾材料的制造方法 中国 ZL200910053210.6 2011年4月27日 768609 东华大学 靳向煜、姜雯、郭莎莎、梁艺乐 有效
发明专利 珍珠纤维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中国 ZL201110441030.2 2014年6月25日 1426129 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蚕丝纤维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中国 ZL201110441037.4 2014年6月25日 1425157 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熔喷超细纤维主体直径方法 中国 ZL201110165831.0 2013年4月3日 1169493 东华大学 王荣武、吴海波、张贤淼、陈泽芸、张思云、殷保璞、靳向煜 有效

主要完成人情况 靳向煜(东华大学),程博闻(天津工业大学),吴海波(东华大学),徐寿明(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郁杨(江苏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胡修元(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等2011年至2013年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编号:2011BAE10B01),2014年6月通过课题验收。东华大学与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开始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水刺非织造工艺技术及产品,合作项目“高效节能减排水刺关键技术及纤维素纤维功能性产品应用”获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天津工业大学与江苏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4年开始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双驻极高效低阻熔喷非织造材料工艺及装备技术。

Ⅸ 儿童安全防护用品发展如何

选他们那的绝对可以放心,而且他们那有优势哦,只需要支付两只安全门栏、两只防护床栏的费用,会根据危险源特征免费配装防撞条、安全锁、燃气保护罩、安全门卡等十几种安全防护产品,全程提供免费的安全评估、运输配送、防护施工等全方位服务的呢。

Ⅹ 能检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口罩或将面世,你如何看待这项发明

它是一款安全便捷的惠民发明。

每一次的成功都需要无数先驱者前仆后继呕心沥血才得以完成的科技新领域的发明不单单只是为了那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的远大梦想,更多的是惠民。无论是新交通工具的迅疾启航,还是攻克各种艰难治愈疾患的手段或者药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莫大的骄傲与欣慰,而检测口罩的即将问世将会给各个角落的人民,特别是医护人员带来莫大的安全感与便捷感。

三、技术原理

这项技术原本是用作镶嵌在衣服或者饰品中的,无细胞合成不仅避免了最后的结果因为细胞的变异而产生误差,也防止其对皮肤造成伤害,冻干技术更有利于将其放置或编织进软性布料里以随身携带。

鉴于现下是病毒持续期,口罩成了日常出门必备装备,也是最便宜有效的防毒神器,因此如果把这项技术搁置在口罩中不仅更直观,也不怕更换衣物带来的检验遗漏,特别是对于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一线人员来说更是无法利用自身衣物中的生物成分去等待检验结果,而将生物技术放置到防护服中面积过大又会造成浪费,口罩是最好的选择。

阅读全文

与防护服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