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乙肝疫苗发明者

乙肝疫苗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1-07-03 22:13:46

『壹』 历史第一例乙肝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史载第一例。乙肝只是随着检查技术的提高可以发现并命名了乙肝。肝炎病其实已经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里已有瘅病记载。

『贰』 乙肝疫苗是谁发明

美国的 克鲁格慢

『叁』 请问目前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制到达了什么程度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七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我国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国家Ⅰ类新生物制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复旦大学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乙克”疫苗正准备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肆』 乙肝疫苗是什么时候研制成功的

乙型肝炎亦称血清性肝炎,其病毒是直径为42毫微米的球状体,由外壳和内核组成,抗原就是其外壳的成分。通常通过输血、针头注射等途径传播,亦可经胃肠道传播,与肝癌有密切关系,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早在1964年,医学家们就从澳大利亚居民的血清中发现了乙型肝炎抗原。1970年,又从含乙型肝炎抗原的血清中发现了乙肝病毒。

1988年12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和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功高纯度、高效、安全的乙肝疫苗,并成功地用于人体。

『伍』 世界上的所有第一次的时间发明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这是一本惊世核俗的书;
1901年,发现了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成为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01年,诺贝尔奖成为国际最高荣誉奖;
1902年,威利斯·开利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冲向碧蓝的天空,这是人类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纵飞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电子时代;
1905年6月,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包含了一个将要改变整个世界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福雷斯特因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由美国芝加哥人费歇尔设计制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客轮“毛里塔尼亚”号第一次成功横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发现,使人类认识并可以利用的化学元素的实际数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制成了一个磁垫列车模型,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德国、日 本、加拿大、美国等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了反复试验;
1912年,第一块霓虹灯广告出现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1912年,法国人发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开始应用;
1915年,魏格纳写成《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17年,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细菌的天敌:噬菌体;
1921年,挪威气象学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气环流图案,从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气运动的规律;
1921年,对结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进行人体试种,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诞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问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类完成首次环球飞行;
1925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创立了著名的矩阵力学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子力学第一定律;
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第一次推出电视系统;
1928年,青霉素问世,开创医学新纪元;
1928年,大陆漂移的内在动力被发现:地幔对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1931年,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线路在英国多佛和法国加莱之间建起;
1931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这是“人类的第三只眼”;
1932年,美国专家研制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博器,这一发明使很多心脏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出现;
1933年,“尼龙之父”卡罗瑟斯的发明,引起一场全球性的尼龙骚动;
1935年,第一个实用雷达装置发明成功;
1936年,年仅24岁的图灵发表了奠定整个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基础的论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在英国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独立设计发明圆珠笔,使整个人类受益非浅;
1938年,中国的黄昌贤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第一次获得无籽西瓜;
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3年,荷兰医生科尔夫制成了第一个人工肾脏,首次以机器代替人体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电子数字电脑,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被科学家发现,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与图象重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家弗兰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确测定了曾经有过生命的有机体的年代,碳14测年法的发明
,对于考古学、海洋学和地球科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掀起了炊用炉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晶体管问世,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发表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的文章,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由此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1950年,信用卡问世,“一卡走天下”的时代到来;
1951年,美国的克罗斯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
1952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试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4年,美国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进行处女航,宣告了核潜艇时代的到来;
1954年,苏联建成并正式启用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
1954年,美国生物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有效口服避孕药,并进行了首批临床试验;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58年,美国人发现激光,两年后的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
1959年,美国工程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
发明于16世纪的抽水马桶在本世纪开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首次提出夸克模型,并预言这种非凡的粒子不仅存在,而且正是这种粒子构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师创造了断手再植的奇迹;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
1964年,中国一所农校的教师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国农业从此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1964年,美国贝尔公司推出电视电话;
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
1967年,南非开普敦成功进行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8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玛·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船开始处女航,目的是深海钻探。经过15年的航行,不仅验证了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说,而且还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飞船发射升空。21日11时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标志着人类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送入地球轨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问世,被称为第一代微处理器,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年,CT扫描仪在英国问世,这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国人威廉·米勒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电子游戏机;
1976年,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现代“顺风耳”;
1977年,美国宣布研制出了中子弹并开始投入生产和装备部队;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婴儿在英国哇哇坠地,成为第一个试管婴儿;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国耗资100亿美元,第一次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上天,使之成为自由往返于天地间的航天器;
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制出高纯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研制成功;
1983年10月,中国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标志着人体“生命之书”掀开第一页;
1991年,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环球网(万维网)正式露脸,这张无形之网使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犹如在网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与世隔绝的“生物圈2号”中生活了两年之久的8位科学家,平安地走出这一人造小世界,标志着美国“生物圈2号”计划首次试
验结束;
1993年,美国将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设计划,一时间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1994年,与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香港新机场工程、中东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选世界超级工程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6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活动中的国际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问世,克隆

『陆』 闻玉梅的人物成就

闻玉梅所领导的集体荣获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实验室荣获市级、部级、国家级奖已达21项。闻玉梅本人也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以及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说起成绩、表彰,闻玉梅显得轻描淡写,不愿“纠缠”。但谈起由她一手创办的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闻玉梅不禁喜形于色,情有独钟,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微生物教研室病毒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该重点实验室开始运转,原上海医科大学和原复旦大学合并后,2001年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闻玉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正宏研究员任主任,瞿涤教授任副主任。实验室现有高级研究人员5名,中级研究人员7名,助教和技师6名,研究生和博士后24名,共42人,其中党员15名,可谓阵容强大,梯队合理。
闻玉梅动情地说:“我们这个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完全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新老两代科技人员勤奋努力、不懈追求的基础上,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 疫苗不只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它也可以治疗疾病,比如乙肝。前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来汉出席“第三届中日科学论坛”时透露,她22年来主攻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如果结果良好,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乙肝的治疗性疫苗。
据介绍,乙肝病毒非常狡猾,它通过伪装逃过人体免疫系统的“围捕”,在人体内复制增长。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和干扰素是从外部进入人体抑制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肝疫苗则是调动免疫系统识别并主动消灭病毒,被称为治疗乙肝的“终极武器”。
闻玉梅院士主持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始于1988年,2007年开始三期临床试验,在20家医院给500多个病人试用,结果将于年底揭晓。如果结果良好,世界上第一个治疗性乙肝疫苗将从此诞生。
治疗乙肝,在临床上有三个指标:让乙肝病毒核酸下降可以得铜牌;让E抗原转阴、E抗体出来可以得银牌;让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出来可以得金牌。闻玉梅说:“绝大多数抗病毒药是铜牌水平,干扰素可以拿到银牌,治疗性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的效果也是银牌,希望三期试验能够保持。至于金牌,至今没有人拿到过。”
闻玉梅表示,与干扰素相比,治疗性乙肝疫苗副反应和成本比较低。此外,一般抗病毒药需要患者坚持服用三年以上,而治疗性乙肝疫苗使用次数少、治疗周期短,三期试验中只需要患者在14个月里打12针。
中国乙肝免疫性治疗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仅19天工夫,“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剂”研究就获初步成功! 在这场科学与病魔的赛跑中,滴鼻剂的主要研制者之一———年近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付出的岂止是艰辛?
滴鼻剂的研制之路,荆棘丛生:研究人员不仅要“零距离”接触SARS病毒,而且一些实验必须在被称为“魔鬼实验室”的P3实验室进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实验室暂时排不上号。时间紧迫!没有丝毫犹豫,闻玉梅院士带着得意门生———瞿涤教授南下广州。
到达广州的第二天,一个可怕消息传来:与闻玉梅毗邻的一个实验室同时有7人发起高烧,全部被隔离!危险如斯,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可是共产党员和科学家的责任告诉她:与病毒的赛跑不容拖延!闻玉梅选择了留下。
P3实验室的学名叫“达到生物安全防护三级标准的实验室”,“魔鬼实验室”的称呼决非凭空捏造:核心区的压力达到—40帕,实验时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令人窒息的特殊口罩和防护镜,操作程序极为繁琐。正常情况下只要5分钟的事,实验室里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在里面呆长了,会有“高原缺氧”的感觉。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年近七旬的老人!许多人劝闻玉梅不要进去,她却说:“这是第一手资料,我不能不看!”
在实验室里,闻玉梅和瞿涤教授要把香港大学提供的SARS原有病毒株培养出大量用于实验的病毒液,每天接触的活病毒量难以想象。最多时,每毫升病毒液中高达1亿个病毒,而她们一做就是几百毫升病毒液!为了专家的安全,外面始终有人通过摄像头全程“监控”。
经过19个日夜的苦战,闻玉梅等教授终于获得2000毫升的高效价病毒液,滴鼻剂的研究初战告捷!
闻玉梅在抗非战中还承担着许多工作。作为上海市防治非典科研攻关专家咨询组顾问,她参与制定近期和中长期研究相结合的方案;从广州回到上海,一下飞机就直奔会场,参加紧急会议;从香港返沪隔离期间,还在家里通过电话联系、指导、商讨抗击非典的攻关工作……最近,她与协作单位共同研制“复肝一号”针剂,在转化为临床使用前,需做少数志愿者试验。闻玉梅院士坚持要在自己身上试验,带头抽血、注射,坚持了整整9个星期!
“科研的核心是创造,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态度是诚实,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的确,闻玉梅院士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闻玉梅和她的实验室同事总是迎难而上,忘我工作,在任何时期、任何境遇下都不曾退缩过。
抗非典期间,在闻玉梅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仅19天工夫,“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剂”研究就获初步成功。而成功的背后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研制之路:研究人员不仅要“零距离”接触SARS病毒,而且一些实验还必须在被称为“魔鬼实验室”的P3实验室里进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实验室暂时排不上号……时间紧迫!闻玉梅没有丝毫犹豫,带着得意门生瞿涤教授迅速南下广州。到达广州的第二天,一个可怕消息传来:与闻玉梅毗邻的一个实验室同时有7人发起高烧,全部被隔离!危险如斯,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可是闻玉梅和她的同事却坚定地选择了留下。

『柒』 乙肝疫苗什么时候发明出来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鲁克·布伦伯格是首位发现肝病毒的人,并参与了乙肝疫苗HBV的研发。这是1976年

『捌』 2012中国的发明有哪

第一.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第二. 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月3日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

第三.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9月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第四.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同事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全量子态分辨率的氟加氢分子化学反应的共振现象,并被理论模型所证实,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将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精度。

第五. 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历时14年共同完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最长、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中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第六.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1月2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据国家海洋局介绍,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行程43230海里,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考察,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环球科考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国际地位。

第七.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国家Ⅰ类新生物制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复旦大学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乙克”疫苗正准备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这些成果将对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做出重要贡献

第八.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成功 11月18日清晨7时20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储存环成功实现束流积累,储存环和直线加速器工作稳定,束流性能良好,这意味着BEPCII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基本达到目标,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在这之前的9月19日,我国最大单体超导磁铁研制成功,北京谱仪Ⅲ超导磁铁励磁成功。目前,国际上只有欧美、日本能研制这种大型探测器单体超导磁铁。改造后的BEPCII将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第九.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并且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该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并以封面形式报道,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文章首次出现在该杂志封面。该研究结果为各种实用化的量子信息研究开创了新起点,对容错量子计算、量子中继、普适量子纠错等重要研究方向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十. “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4月27日6时4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一号”和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研制。卫星质量为2700余公斤,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还有三D印刷,无尾电器,世界最长高铁等

『玖』 乙肝最早是哪里发现的,他来源是从哪里来的

只有 甲型肝炎可以彻底治愈! 乙 丙 丁 型都无法根治 !!我也是肝病患者 我就把我多年的经验告诉你, 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肝炎病毒的方法,如果感染了病毒,那么在免疫耐受期间(就是无症状期间) 无须治疗,治疗不但没有作用 而且会损伤正常肝细胞,而且长期服用 药物会产生 耐药性。到了病情加重 病毒复制加快时 遇到无药 可用的尴尬局面。只要注意饮食 休息 不疲劳 不发怒 适量运动 保持 好的心情可控制 病毒发展。 定时做 检查 肝功能 B超 DNA 如果肝功能有损伤 就进行保肝治疗,如果病毒超出正常值 过高 并且损伤肝细胞 就要进行 抗病毒治疗 (目前主要是 用 干扰素 和拉美夫定 系列药物 抗病毒 )但这些药物本身副作用较大。所以是不能轻易使用! 人体出现不适应时期也是肝炎病毒对人体伤害较大时期 叫做 免疫清除期, 这是 就要进行相对的治疗 控制病毒复制 保护肝功能 阻断病情的发展, 肝病主要是靠自己平时的 条理 注意好了 有的一辈子都 没有 大碍! 不要轻信广告 目前没有根治 病毒的 药物! 肝病就像很多 疾病 如 高血压 糖尿病 只能控制 无法根治! 朋友 乐观面对 不要因此感到灰心 它不是那么的可怕

阅读全文

与乙肝疫苗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