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的考试

发明的考试

发布时间:2021-07-03 22:09:07

❶ 考试是谁发明出来的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制度以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进士科"取代"察举科"为标志。十六世纪,中国考试制度传至西方,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十世纪以来,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麻烦采纳,谢谢!

❷ 考试是谁发明的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网络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
请采纳,谢谢

❸ 谁发明了考试

从古代选举官员开始:1.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2.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3.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4.1993年8月14日,我国颁布了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第一个基本行政法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从1993年开始的。详细可参看网络。

❹ 考试是发明的

考试在严格意义上是没有可能找得出那个发明者来的(我费了好大的力也找不出来,因为这正如去找鸡蛋和母鸡的关糸一样,^-^),但是考试制度的发明者就有一大堆啦,如说:

中国作为科举考试的发明者,清末以来在选官制度改革上走了不少弯路。废科举后,一度以学校教育考试取代选官考试,实践证明,此路不通。民国时期,虽着手构建并实施新的文官考试制度,但因其政权性质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这项制度并未真正发挥选官任贤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经历了忽视、反思和实践探索的过程。在计
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成为“准干部”,干部的选拔、录用不用考试。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以考试手段录用公务员开始为党和政府所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部分省市率先在银行、税务、工商、政法系统实行公务员考试。九十年代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配套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开公平公正选才,预防和减少政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

考试作为甄别、选拔人才的手段,其魅力与魔力同在,我们应分清利弊。科举制度虽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中所蕴涵的积极因素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认识科举,走进科举考试文化传统,或许能让我们更自觉地扬长避短,使考试这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量才尺”,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多的积极功能。

❺ 是谁发明的考试

史书记载,石勒建立抄后赵政权之后,在他治下的各个州郡新设了一个官职,这就是学官——专门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这里小编插一句,这个学官虽然代表了政府对地方教育的重视和扶持,但是没有相应健全的教师力量,较后世来说还比较原始。设了学官之后,石勒又令地方建立学校。史载“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

❻ 考试是谁发明的

正式开始的是隋炀帝,不过隋文帝也为科举制奠定的基础。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

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

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6)发明的考试扩展阅读:

科举考试制度积极作用:

1、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

2、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

3、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4、促进了社会稳定;

5、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6、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❼ 谁发明了试卷和考试

隋炀帝杨广。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大业三年(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7)发明的考试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❽ 是谁发明的考试

隋代开创科举考试制度
隋朝建立之初,也实行过九品中正制。但由于这种选官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隋文帝很快废除了这种制度,把选官任人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的吏部。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命各州每年向朝廷荐举三人做官。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可见这时隋朝已经摆脱了九品中正制的旧路子,开始向科举取士的新路子过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
并明确提出了十科举人的科目: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意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又将十科减为四科。分科考试选拔士人的旨意越来越明确。其中仍有「文才美秀」科,即进士科。
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一般把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作为科举考试制度正式产生的标志。科举考试,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科举考试取士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试卷,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所谓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的依据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虽也含有考试,但是以推荐察举为主,而隋以后的科举则以考试为主。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
科举考试制度的开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加政权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基础。这是隋代为了维护与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科举考试,毕竟有了相对稳定的客观标准,轻门第,重才学,任人唯贤,这在中国古代选士制度上确实是一次变革与进步。不过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尚属开创阶段,还很不健全。
唐代科举考试的手续
在隋代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唐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有二:
" 一是「生徒」,即当时在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上学的在校生。只要他们在学校内考试合格,便可以直接参加朝廷尚书省主持的考试,也称为省试。
" 二是「乡贡」,即不在学校上学的社会知识青年欲参加科举考试的,可以向所在州、县官府报考。
报考办法是:
每年仲冬(农历十一月),中央官学和州县学馆把通过校内考试合格的「生徒」名单报送至尚书省。「乡贡」则由各人带自己的身分材料、履历证书向所在州、县报名。州、县逐级对他们进行考试。合格者由地方官长史举行乡饮酒之礼饯行,然后送至京城长安参加尚书省的省试。无论「生徒」或「乡贡」,送至尚书省报到后,均须填写姓名履历及具保结(有担保人),由户部审查后,送考功员外郎考试,自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起移试于礼部。
礼部命题考试的时间,大约是每年暮春(农历三月),所以当时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谚,苏东坡后有「强随举子踏槐花,槐花还似昔时忙」之诗。省试发榜后,合格者再参加吏部复试,吏部发榜后,合格者方可授官。简单地说,报考的步骤是:乡试(州、县考试) 省试(尚书省礼部考试) ~ 吏部复试。
唐朝廷规定,触犯过大唐法令的人、工商之子以及州县衙门小吏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如将上述不合格的士人推举到尚书省应试的,无论是学校的祭酒还是地方官长史,都要受罚。所以《新唐书.选举志》说:「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

❾ 考试是怎样被发明的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制度以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进士科"取代"察举科"为标志。十六世纪,中国考试制度传至西方,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十世纪以来,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阅读全文

与发明的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